红色警戒之民国 第424节
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齐聚远东的时候,日本的联合舰队和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在鞑靼海峡外相遇。
就在两支舰队越来越近时,双方舰队响起了警报声。一个个水兵快速的跑到战斗岗位,调整属于自己的武器装备。
不过上方虽然都拉响的警报,但并没有下达战斗命令。反而都同时命令士兵,绝对不能开第一炮。除非遭到了攻击,否则不能还击。
苏联太平洋舰队中的一艘巡洋舰上,阿洛夫斯基和战友一起操作着一门105MM双联装副炮,看着越来越近的日本舰队。在舰队中飘扬的太阳旗,十分的引人注目。特别是当中的几艘航母,舰载机的马达声,传出老远。不过舰载机并没有升空,只是做好升空的准备。
双方舰队相距不到五海里,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近了。两支舰队都没有主动远离对方舰队的做法,反而是直线行前进。反正只要不相撞就可以了。不过这个距离,一旦发生海战,那场面绝对会超级热闹。
两支舰队的炮口相向,都瞄准了各自的目标,但都很克制,并没有开火的意思。就连日本的航母都没有远远的离开,主要是因为苏联的舰队除了那艘中华卖给他们的昆仑山级战列舰外,并没有其他的大舰能对日本舰队构成威胁。
“那艘就是日本新的战列舰,比我们向中华购买的战列舰大很多。不过那舰桥,歪歪斜斜的太难看了,又造得那么高。你看我们的战列舰,舰桥多漂亮,又很有规则。”阿洛夫斯基看着远处了富士号战列舰,在看看自己舰队中的主力战列舰,对旁边的一个战友说道。
“就算是如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建造的主力战列舰。伟大的苏联红军,连一艘战列舰都造不出来,你看人家小日本,都能造出五万多吨的巨舰。要是我们也能自己建造这样的巨舰,今天就是我们扬威耀武了。”阿洛夫斯基的战友嘀咕道。他并不敢说得太大声,生怕被舰队政委听到。这种言论很危险。
“就是,看看人家的舰队群,再看看我们的舰队,完全没有可比性。”阿洛夫斯基看了下周围,并没有发现政委的身影,对身边的战友小声说道。其实怪不得他们如此小心,因为这艘巡洋舰的政委有着魔鬼的外号,也可以说是杀人如麻,很多时候都是祸从口出,让舰上的所有人员不得不小心。
苏联的舰队比起日本来说,真的是不够看,除了一艘从中华购买的战列舰外,其他的军舰都是老舰,都是从俄国时期到现在的军舰。不单单火力速度装甲远远不如,最主要的是缺少防空火力。正是因为如此,苏联才需要购买中华的战列舰来充门面。放在远东,就是为了在库页岛的问题上,威慑日本海军,要不然这艘战列舰早就被拉到北海。只是如今,日本海军已经有了富士号,已经不惧苏联的战列舰,威慑者反被威慑。
陆地强国和海军强国,是一个矛盾体。英国就是一个海军强国,但他就不是一个陆地强国,日本也一样。法国和德国的想法差不多,争夺世界第一陆军宝座的同时,也不忘记发展强大的海军。苏俄也算是一个陆地强国,但并不是一个海军强国,就连大国都算不上。虽然苏俄一直都极力改变这种症状,但效果一直都是微乎其微。苏俄最强事的海军除了总吨位外,其战斗只能沦为二流。
现在更是如此,想要造舰就要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苏联推翻沙皇后,更是连艘大舰都没有造过,怎么去建造几万吨的战列舰,除非苏联出了第二个陈绍。
“你说会不会打起来?”阿洛夫斯基的战友看到日本舰队的炮口都对准自己的舰队,小声的问道。
“应该不会,要打的话早就打起来了,哪里都等到现在,而且还挨得怎么近。”阿洛夫斯基摇摇头道。
“那为什么炮口都对准我们?”
“我们的炮口还不是对准日本舰队,这有什么奇怪的,无非就是在互相警惕。一旦对方攻击,那便能快速的反击。”阿洛夫斯基道。
“你说要是我们开一炮会怎么样?”
“别干傻事,要是这样,我们都要葬身鱼腹。你没有看到日本舰队强大我们这么多,炮声一响就等于战争爆发,我们会第一时间成为攻击对象。”阿洛夫斯基急忙说道,生怕自己的战友真的开炮,去实验这可笑的想法。
正如阿洛夫斯基所说,此时双方的弦都绷得紧紧的,只要有炮声,很有可能导致两国开战。因为只要炮声一响,不管谁开炮的,不管有没有造成伤亡,都必须做出还击,慢一步对方很有可能会比你更快。海战抢的就是先机,抢的就是主动。
如果中华要挑拨两国开战,这就是最好的时机,只要来艘潜艇,在这里发射一颗鱼雷,不管对准那个方向,海战将无法避免。海战的延续,陆地战争也会马上展开。如果不控制的话,这场战争的规模会很大。
不过一旦苏联的太平洋舰队被消灭了,斯大林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其他的军舰斯大林可能不会在意,但那艘战列舰,可是现在苏联海军的心头肉。是斯大林东扣扣西扣扣筹措来的资金向中华购买的,是他海军强国梦想的第一步。要是这个梦想被日本人敲碎了,那斯大林绝对会真正的爆豆。到时候不管徳不德国,全面战争也会来临。
这只是一种假设,事实是,双方的舰队擦边而过。并没有发生擦枪走火事件,战争也无从说起。
当双方的舰队相距越来越远时,两支舰队的官兵都松了一口气。
而在陆地上,双方对峙的兵力也在心照不宣的缓慢减少,双方到现在都没有要打的意思。
世界各国面对如此峰回路转的局面,都十分的意外,两国打不起来,许多人都很失望,不过并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