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589节

这让美国财团纠结了,如果停下脚步,去造更大的商船,那么就错过了时机。因此现在美国,只能先造小一些的远洋商船,同时开始研发更大的商船。

中华民国却是开始普及三万吨级商船,并且已经出现四万吨级的商船了。这些超大型商船,是运输国际大宗货物的主力。

小一些的商船并非是没有竞争力,小商船因为灵活,所以可以运输那些比较急,运费比较高的货物。

而大宗货物则不需要运得太急,但运费就没那么高了,相较之下,利润也没那么高了。

此时的国际市场上,矿石之类的大宗货物运输,基本上大部分被中华民国的远洋船运业所包揽。

中华民国此时也需要大量运输大宗货物的超大型商船,这样才能将其他国家的原材料以最低的成本运到中华民国。

小型商船方面,中华民国则以更加节省燃油,同时运货量更多、速度更快来建立货运优势。

当然货船的速度都不可能太快,太快的话对动力装置损耗比较大,提高了维护成本。但使用了新技术之后,速度已经提升不少。

最大的优势,还是集装箱系统的出现。

中华民国的商船很多都是集装箱货船,而欧美国家陆续开始普及集装箱港口,中国的集装箱货船是专门设计并制造的,效率更高。

……

另一边,华东造船厂却是在不断的研发更大的商船,这一年突破了四万吨级商船后,又开始向五万吨级进发。

五万吨级的大型商船,刚好能过巴拿马运河,再大就不行了。

不过中华民国是以亚洲为中心,没必要死守这个定律。

造船能力也经过了多次整合。超大型船坞也在不断的建造,造船台基本上已经建设得差不多。

华东造船厂,这是中国大型船只的制造企业。基本上所有远洋船只都是华东造船厂负责制造。

除了制造远洋商船,华东造船厂也在制造大型油轮。

中华民国的石油产地基本上已经能够确定,那就是后世的伊拉克、叙利亚,以及波斯、阿富汗这些地区。

其中伊拉克和叙利亚被各被分成了两个国家,相当于有六个中东国家是中华民国的石油输出国。

这个时代的燃油价格很便宜,特别是刚开采出来没有经过提炼的石油更是便宜到家,简直只能用廉价来形容。

中东人和世界各国都未意识到石油这东西的稀缺性。实际上不存在什么稀缺性,只不过后世因为美国财团掌控了大部分的石油,因为要卖石油赚钱。所以才疯狂提价,从而勒紧发展中国家的脖子。

这年头石油开采量还没那么多,加上石油资源的丰富,所以不存在什么意识。

中东人普遍都未意识到这是对他们的掠夺。中华民国在分配产能的时候。中东六个石油出产国都差点为了争夺那些份额而掐架了。谁都想多分一点份额走,这就意味着利益。

中华民国在这些国家的石油开采是合资模式,既分给一部分利益给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虽然看上去不多,但只要石油开采到一定数量就很多了。而且这些利益是属于个人的,那就更多了。

只要中国在他们那里开石油,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就能暴富了。

这种利益分配是必须的,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让中华民国在他们的国家进行经济盘剥。

这就是合作。这些国家的统治者,相当于是把人民、资源出租掉。然后收一比出租费用。

原先制定下的中华民国四大石油产地,只建设了前面一两期的工程就停下来了,不论是库页岛还是中亚行政区,或是中东省的石油都只形成了很小的一部分产能,今后大部分石油都将从中东这些傀儡国家开采。

从而利用起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他们的劳动力投入到了石油开采和炼油业当中,自然也就可以使中华民国可以不用自己的劳动力去发展这个产业,从而投入到内部建设当中去。

而这些中东国家因为发展石油业赚到了钱,自然也就拉动了消费,中华民国起码可以攫取掉70%以上的财富。

把中华民国和那些附属国的劳动力都充分调动起来,生产出更都的商品,这样扩大了出产,又具备了购买能力,那么市场自然也就做大了。

所以中华民国的石油开采基本上都是从中东六个石油出产国那里进口,自然也就需要很多的油轮。

油轮建造起来简单多了,而且造得更大也不是很复杂,中华民国的油轮最大的排水量已经达到了5万吨。

油轮运输石油的成本是很低的,由于能长期使用,运载量就极大,基本上不影响石油价格。

中华民国关内的江苏油田、山东油田已经计划在中东六国的石油大量出产后彻底关闭掉了。

关闭掉不是说就丢掉,开采设施还是保留的,战争时期可以恢复开采。

国内的矿产也是如此,在国内,矿产开采的建设还是在不断的持续,但是随着大规模从海外进口原材料,一个年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矿石的矿山,建成之后可能一年只开采100万吨。但是在进口原材料的时候,矿山依旧会不断建设,只是不全力开采。

一旦发生战争,中华民国就能够在资源储备消耗干净之前迅速扩大开采规模。或者是在欧美国家要对矿石进行提价的时候,中华民国也能不买账,迅速实现自我开采。

中华民国在国外的原材料开采投资,此时简直就是遍地开花。在国内混不下去的民资矿主们,也把注意打到了海外矿产上面。

如果去开海开矿,没有国内那么苛刻的政策,而且有产出就收购,根本不用怕会赔本。

海外开矿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落后的方法开矿,这种方法投入成本很低,但效率不高。然而在那些落后国家,劳动力成本极低,这种模式的利润也不错。另外一种就是投入开矿设备,回报率甚至会降低一些,但开采规模大,盈利总量反而更高。

同时总统宋教仁开始四处出动,在八月份首先对南美国家进行了逐一访问。在南美与一群南美国家签订了矿产开发协议。

接着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欧洲,对欧洲各小国进行访问。

英美法德等国家都能看出,这是中华民国对落后国家和弱小国家的拉拢。不过宋教仁此次主要的访问目的就是解决中华民国的原材料进口问题。

这些国家都发现,中华民国有意将主要工业原材料都改为进口模式,以此来形成国际市场的资金循环。

因而受到了广大各国的欢迎,基本上大部分被访问的国家。都与中华民国签订了资源开采协议。

对于那些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落后国家,中华民国借钱给他们修路、修港口,然后那些国家出口原材料到中国。

法国这时坐不住了,法国在非洲也有大量殖民地,更有大量矿产资源,这都是可以卖钱的啊!

于是法国也急匆匆的和中华民国展开了谈判,双方就矿产资源出口关税,以及价格商定上进行了谈判。很快参照英国与中华民国的条款,与法国签订了协议。

美国财团很早就明白。只是卖矿石卖原油,那是赚不了多少钱的。不过美国财团此时也在为双方的进出口逆差而烦恼,但美国并不想出卖资源。但是因为美国的很多工业产品遭到中华民国的冲击,也让美国的就业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所以美国政府此时难以抉择。
首节 上一节 589/6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卫国大军阀

下一篇:北宋有坦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