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名远播的大佞臣原来是个美强惨 第88节
杂记边页均是少年赵长宁义愤填膺的笔触,句句称这位大儒为懦夫。
“岂因祸及而避之。”
注于建安十五年,栩栩如生的洒脱少年形象跃然于眼前。
建安十五年,正是赵嫣高中的时候,并不难想像当时的盛景。
从他翻过书卷中的注解不难看出赵嫣少年时候的鸿鹄志向。
大约每一个读书人想做的都是能流芳百世的名臣。
再至后来,书注愈发晦涩难明,少年人的张扬无惧渐渐便从书页中消失。
“岂因祸及而避之”这句话于建安二十五年的批注中又出现了一次。
建安二十五年,是赵嫣生母遇刺的那一年。
如果赵夫人遇刺是祸,什么是因?
程沐仿佛从这些书注中走马观花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
从揽月入怀到鬓已星星的十五年。
书注中的“赵长宁”与传言中的“赵嫣”截然不同的像是两个人。
程沐从书页中抬起头的时候,案前红烛阑干,窗外夜色正浓。
这是他在赵家的第七日了,同僚在第四天的时候均已散尽。
他想,他该去见见这位赵大人。
第七十六章
程沐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见到了书注的主人。
程沐样貌生的俊秀,身上瞧不出儒生的迂腐,倒有儒生身上的书卷气。
举手投足仿佛都是照着端方君子丈量而生。
因还年轻未经世事,欠些学富五车的丘壑,多些少年人的意气。
“下官乃翰林院的修史官程沐。今日寻大人来是心中疑惑未解。”
赵嫣此时已是阶下之囚,程沐仍照旧例自称一声下官,便可窥其修养。
他七日七夜看遍赵嫣的书注,眼中尚还残留殷红的血丝。
牢狱中的人身着囚服,发丝散着,病容冷淡。
简陋的案台上一盏红蜡影影绰绰,听到他的声音抬起脸,昏灯映衬下容颜如玉,眼中的森沉被潋滟烛光所覆盖,让他看起来不像传闻中欺主之人,倒是更像哪家教养良好的美公子病在绣塌上,宽大的袖下隐着一双雪白的腕子,让人心生喜爱。
程沐到底年轻,不曾见惯风月美色,耳尖轻轻一颤,红了大半。
猛地咳嗽了声,眼遂移开了那双雪白的有些勾人的腕子,落至别处打量。
程沐粗通医术,这般一瞧便瞧出了别的,知眼前人如今已是大崩之兆,不免面露惋惜之意。
“修史?”
书注的主人似乎有些疑惑,眉头轻轻扬起,明灭的烛火黯了下来,于是眼中被覆的森沉寒气乍现。
“下官看完了大人所有的书注。”程沐答。
见赵嫣没有说话,便又道,“下官想知道岂因祸及而避之的因。”
“与你有何干系?”
他二人之间隔着狱中的梁木,程沐靠近了几步。
“大人不肯说也没关系,我观大人书注七日七夜,如今虽第一次见大人,却更觉得像是久别重逢的故人。大人行文颇有风骨,并不似那等奸佞之人,人的嘴和脸可以骗人,人的笔骗不了人。大人年少有青云志,至今初心未改,究竟缘何走上岐路?”
程沐的喉咙有些干涸,眼中几分执拗,“史官修史,若不能留给后人真正的史料,修史的意义何在?”
赵嫣瞧着程沐摇头,“翰林院果真都是迂腐书生。”
史官修史不过是给帝王背书,有多少真章可流传?
程沐倒是驳道,“大人曾经也在翰林院呆过。”
他认真的举证反驳,用的是陈述事实的语气,并不令人生厌。
赵嫣目光中竟有些迷惘和怀念。
他在翰林院的日子,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那时他的老师林汾还在翰林院任职,同僚虽然迂腐,也正因为都是些迂腐儒生,倒少有勾心斗角之事。
若一直在翰林院,赵长宁是否也会一直这样天真?
眼前的程沐竟让赵嫣生了几分微妙妒意。
那妒意不知从何而来,倒让赵嫣心中发笑,又徒生悲切,轻轻咳了几声,脸色便又泛青白。
程沐把手中的手稿递了过去,“这是两个月前大人幽禁于赵家时候,翰林院的笔录。”
“首辅赵嫣,承平二十八年生人,于外祖处荫庇,建安二十年入内阁,言行无状,生性嚣张,因受先帝宠幸,建安二十五年为内阁首辅,先帝薨,欺压少帝,逼杀贤王,把持朝纲,穷兵黩武,列罪百余条,于永历三年六月为少帝发落。”
赵嫣一字一句读完史官笔下他的一生,神情淡漠的像是卒读别人的悲喜,话音落下的时候,他平静地瞧着程沐,“这里面,哪一个字是假的?”
上一篇:月亮奔我而来
下一篇:重生后我被大猫吸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