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 第119节
这玩意儿也能“代代相传”,也算是个奇葩的传授了。
进去之后的赵仁河,被分到了宇字,八号房。
赵仁河拿着号牌找到了自己的号房。
站在门口,打量了下号房内外,心里松了口气,这号房并不如历史上说的那样狭窄,里头有一个双人床那样大小的木板床,门口则是有门,一旦关上,除非考完,或者考生中途离场,否则是不会打开的。
旁边是一块固定的木板,普通的木板子,擦洗的干干净净,是充当桌子用的,另一块低一点则是充当凳子。
至于提供的被褥,也很干净,且是白色的,有点像是医院病床上用的那样,有枕头,还有枕巾,枕头上印着“平南府”三个字。
赵仁河心中万幸,穿越前辈干了点遗泽给他的事儿,这房间里面还有一个小房间,是个卫生间,里头有带盖的恭桶,也是干干净净的,房间里还有一束鲜花,去味的很。
满屋子的花香气,卫生间后头一个小门,有人每天给更换恭桶,以及鲜花,也就是南方这样了,北方没有鲜花,只能用熏香,或者是冷天在烧炭的时候,放上两个橘子皮。
虽然简单但是赵仁河很满意,何况,没有被分到火房附近,他已经足够幸运了。
臭房离考场也挺远,而且是冲水沟的那种公共卫生间,一般是给这里巡场的监考官员以及兵丁们出恭用的。
考秀才的要求很简单,要求考生通三经以上,通五经者为上上《孝经》和《论语》为必选;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按指定段落默写,这一方面即考了记忆,又考了书法。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食物和饮水由专人送来,如需如厕也要有人跟着。这时候想要下场考秀才需要两个禀生作保,也不知道孙应嘉是怎么搞到两个廪生给做的担保,反正是一切手续都办妥了,就看他们考试的成绩如何了。
正月里舅母生了个男孩儿,如今还没出月子呢,但是已经有了大名,叫“孙海”,随了舅母的姓氏,以舅舅的姓氏为名。
当时孙应嘉看着孩子看了一天,表情非常有趣。
后来他就安排众人考试的事情,但也每日去看望自己的“孙子”。
现在他的“徒弟们”(名义上都是徒孙,不知道为什么非得这样)考试,他也没来现场,而是在家看外孙子外孙女儿跟他的大孙子。
还说他们要是考得不好,就甭回来了。
可见对少年们的学问,是很看好的,他亲自教导了三年呢。
赵仁河这第一次下场考试,心情很不错,在家早就模拟过考试环境了,还可以,众人没有不适应。
而且秀才试是要考三场的。
童子试亦称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
大顺朝此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
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
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府试考取的就叫生员,也就是秀才。
而第一个县试的要求,要有四名同一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府试要求五名同村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院试则要求有六名同一个村庄里的人和两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才可以。
如果保举的学子出了问题,这帮人都是连坐!
为的是证明学子的出身清白,品行兼优。
赵仁河听了这样的规矩之后,十分庆幸:“幸好我给你们落户籍的时候,都落到了一起去。”
他们都可以有人担保,但是赵仁河这个就有些难办了,平南王府啊!
找谁担保去?
最后还是舅舅出面给做的担保。
而且这里的知县也不会真的跟赵仁河较真,较不起啊。
赵仁河他们连考了五天,回来还活蹦乱跳的对题,看完之后,孙应嘉很满意:“下次继续,一口气考过了最好。”
“是!”众人纷纷施礼,意气风发。
一连五日考试过了,放榜的时候,赵仁河他们都去了,考试的人很多,看榜的人更多!
其他人都是学子服,唯有何大根一个,穿的是短打扮,但看着又不像是下人那样畏畏缩缩,别人不方便挤进去看,他倒是毫无负担的挤了进去,看到第一名顿时乐了:“我兄弟第一名!”
往下看,好么,都是他们一伙儿的,基本上相互认识的,同一个书院的,以及赵仁河那群小伙伴们,他们承包了前一百名!
一时间,认识的都相互恭喜,尤其是赵仁河他们这一伙人,一个个竟然都好年轻,最大的不过二十岁,最小的十五岁,就是腊冬月,他生日最小。
有他们一群人在,赵仁河虽然也十五岁,但是没那么显眼了。
只是还不到高兴的时候,回去继续攻读,书院里也放了假,给备考的学子们单独开小灶。
赵仁河没去,只说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指点他,徐泾知道赵仁河的身份,也不强求,只说让他考中了之后,务必要去府学读书:“不是府学里的先生教的就是最好的,而是要拓展人际关系,懂吗?”
“学生明白。”赵仁河行了一礼:“请山长放心,学生必不辱没门庭。”
“好,好孩子!”徐泾摸着胡子笑了。
他们在家闭门攻读,王府里的消息却也没断了,何大根每个月都跑回去三五趟,横竖他也不能考试,倒是跑前跑后给大家做好了后勤工作。
王府里的消息也很及时的传递过来:三太太想看了一家高门小姐,想要求亲结果人家那边转眼就跟别人定亲了!
三太太看上了黄将军家的长孙,想要跟人结亲,结果黄将军夫人没同意,人家直接给自己的儿子定了上司家的女儿,二品大员家的千金,可比自家珠大小姐出身高多了。
珠大小姐说是“王府千金”,可她也只是庶出三房的女儿。
而且年纪也大了,虽然说是因为守孝的缘故,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以前曾经想跟三房结亲的人家,三太太看不上,现在回头再看看,人家成亲的成亲,定亲的定亲,其中一个最好的,孩子都过了周岁。
三太太有些后悔了,如今娘家守孝,不可能给两个儿子在京中找什么名门贵女,她就想着在南边找一个吧。
偏偏南边的一等大户人家里,没有适龄的男孩女孩儿。
二等大户人家里,倒是有几个,可三太太又看不上……。
三老爷则是在水军大营里,没办法,现在徐家强势崛起,平南王府发现徐家跟他们家也不是一条心。
虽然是姻亲关系,可这面子却不太好用,何况二房闺女嫁过去一年多了,却没有揣上孩子,这就有些让平南王府二房在亲家公面前,直不起腰板子了。
更何况是三房。
他们三房靠的也是姻亲。
平南王府的姻亲可不少。
就在三老爷被困在军营里一大堆文书里、三太太在踅摸儿媳妇以及女婿的时候,赵仁河迎来了院试。
还是那一套程序,考完之后归家等消息。
放榜之后,赵仁河依然高居榜首。
又过了十天,府试也考完了,众人“考”的都快要熟了,这三个考试可是过了。
回头默写出文章来,孙应嘉看过之后点头道:“肯定能过,但是名次不好说,你们学的都一样,只是小河比你们眼界宽一些。”
能不开阔么?赵仁河可是穿越过来的,他那个时代,一个网络就能沟通全世界。
现在可倒好,通讯基本靠吼,赶路基本靠走。
别说动车了,连个最原始的火车都没有一挂。
其他人纷纷点头承认:“三爷是比我们强多了,我们都是他的学生。”
孙应嘉这才知道,这帮人识字的启蒙之人,竟然是赵仁河。
“那我收他为徒,收你们为徒孙,正好!”孙应嘉一拍巴掌:“就这么办了。”
“不行啊师爷爷,我舅舅是您女婿,亲女婿。”赵仁河赶紧提醒他:“您大孙子是我表弟,亲表弟啊!”
孙应嘉瘪嘴:“好吧,那就还叫师爷爷。”
“别人都是师爷,您老是师爷爷么,高兴点,辈分比他们都大。”何大根在一边鼓吹:“是吧?师爷爷……。”
那声音甜的啊,让赵仁河忍不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但是随后,他也跟何大根一样,对着孙应嘉一顿拍马屁,众人一哄而上,把个孙应嘉的毛儿顺的,无比的舒坦。
等到放榜的那一日,所有人都去了,连刚出了月子的孙兰,都抱着孩子坐在家里等消息。
放榜出来那一日,也有不少人去看榜,其实第一次考试,就已经刷下去一半的人了。
一连考了五场的试,不少人都扛不住这个考试的压力,何况考试的内容也很广泛,赵仁河都没法儿押题。
所以县试几千人,到了院试就剩下三千人了。
过了院试就剩下一千五百来人。
等到过了府试,成为秀才的也才五百人,三分之一而已,加上越龄了的一百多人,剩下能考举人的也就三百多号。
而赵仁河,力压群雄,他考了个第一!!
“少爷是小三元!”何大根高兴地都要疯了:“案首啊!”
?
第184章 王府的反应
众人哗然,案首,肯定是红案。
但是案首,不一定是小三元。
现在出了一个,那这个人的学识肯定不一般。
倒是没人觉得是因为赵仁河的出身,因为前二十名的考卷,是要公示在衙门门口的八字墙上的,供众学子们学习的,没有暗箱操作的可能。
只是众人好奇,高门华府里出个才子都不容易,何况是王府里的?
但是赵仁河的卷子贴了出来,所有人都服气了。
那卷子卷面整洁,笔体沉稳大气,字体优美,加上思路清晰,竟然没有一个错别字。
就连第二名的卷子,字体虽然也不错,但是思路就没有第一名案首的那么宽广,但是比自己的可要强多了。
“案首啊!”赵仁河摸了摸下巴:“小三元唉!”
“现在回家,准备礼物去,还有,估计有官差去王府报信了。”孙应嘉站起身来:“你准备好了红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