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 第27节
古代剪胎发大多在百日,男婴剃的发式是“角”,即只留头顶一撮头发,以及两边两绺;女婴是“羁”,即留头顶纵横各一撮,塑造出婴儿可爱的形象。
到了古代,赵仁河才知道,头发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部分,一生不许剃发,审美观念中以发浓黑而长多为美。
婴儿的毛发美与传统中成人男女以浓密黑亮之发为美有密切的联系,婴儿剃发、养发的传统一方面是祈求平安,另一方面是为他的成人阶段的美做准备。
汉族为婴儿剃剪胎发的习俗自先秦,且一直沿续到今天。《礼记·内则》上说:“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就是对这种习俗的最早记载。
虽然历代婴儿胎发式样虽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剃发时要留下少许,不能剃光。
“鬌,发堕也”。小儿剃头时,应把留下囟门近旁的头发,这种头发称为“鬌”。
因为每次剃发都将囟门近旁的头发留下,久而久之鬌便深垂下来,这便是髫。
幼儿稍长,便不再剃发。
《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句子。
垂髫为幼儿特有的发式,也可为幼儿的代称。
而现在,赵仁河就是这么一个“垂髫”的造型,可他这个造型,反抗没有意义,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他的那一髫,其实是胎毛,从出生开始就没剃过。
“我不要穿、绿衣服……。”趁着李奶娘去给他蒸鸡蛋羹,赵仁河跟亲妈偷偷的抗议:“还有绿帽子……不要。”
但是他有权利不戴……绿帽子!!
“不行啊,这是规矩,你娘我想穿蓝色还穿不起呢!”海姨娘指了指自己头上的蓝色头花:“就只能戴上一朵蓝花花,权当尽孝心了。”
赵仁河都要气哭了:“那也不能、给我戴、绿帽子啊?”
这什么破规矩?
烦!
第72章 娘更厉害!
不管他怎么抗议都没用,绿色的一切将他包围了,不过渣爹有一点好处,那一日小分家,他将王太妃分给的钱财和首饰,都给送来了。
按照规定,赵仁河可以得到五百两银子,不过他是良妾所生的孩子,王太妃给了他八百两。
这是额外的厚赠。
给了海姨娘一对玉镯子,两对金镯子,三个项圈,分别是一个金项圈,镶着一块蓝宝石;两个银项圈,挂着银制的长命锁。
以及一整套赤金的头面,包括挑心、分心、满冠、顶簪、掩鬓、花钿、头箍、围髻、簪子和耳环。
“这可真是好看!”海姨娘本来还对儿子不能露脸而耿耿于怀,等到东西送来,她彻底傻眼了!
这也太好看了!
而且金灿灿的,做工精致,女人就没有不爱首饰的。
“好多啊!”翠儿都在一边惊叹出声了。
“这已经不算多了。”李奶娘却镇定的很:“这手艺应该是京中宫里内务府的玩意儿,姨奶奶也只有资格佩戴这样的而已。”
“已经够了,已经够了。”海姨娘乐呵呵地看着这些东西。
“奶娘,最多几个啊?”红儿看的也很咋舌:“这都不算多?”
“最多的?最多的上百件。”李奶娘回忆了一下:“一整套的金锞丝头面,有五十件左右,包括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分三联、四联的那种、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各种单件;如果镶嵌了宝石、珍珠等物的话,能扩展到七八十件;最多的就是皇后大礼服,全身披挂一百零八件。”
听得这些女人们目瞪口呆,心驰神往。
女人天生就爱各种亮晶晶的首饰,现在一个个都如梦似幻的样子。
海姨娘看到她们这样,干脆,就把所有人都叫齐了。
赵仁河也才看到,这两间半的后罩房里,当差的有多少!
海姨娘有一个贴身大丫鬟,四个小丫鬟,两个粗使婆子伺候;
赵仁河有一个奶娘,一个贴身大丫鬟,两个小丫鬟,以及两个粗使婆子伺候。
一共就俩大丫鬟,六个小丫鬟,四个粗使婆子,十二个大小老女人,伺候他们娘俩儿。
加一个李奶娘。
十三个人,这个数字,赵仁河觉得不太吉利啊。
海姨娘非常大方的一人分了一只银制松麻镯子。
松麻镯,就是镯子打成了“麻花”一样的形状,线条流畅,设计感很强。
这个最受大家的欢迎,因为一般的银镯都是一根银条弯成一个圈,而松麻镯是两根交替弯曲。
银子多嘛!
海姨娘给了镯子也是有要求的:“这赶上大丧,吃穿用度上都要素净,我呢,也不多说什么,你们在我这里一日,我就跟大家伙儿好好相处,我也不是什么讲究的人,但是你们要是给我添乱,也别怪我不肯将就,告诉了三少爷,三少奶奶,这就撵出去,以后用不用的,你们自己掂量着来!”
“那不能够,在姨奶奶这里上工最省事儿。”
“就是,姨奶奶脾气好,不打不骂的……。”
不管大小老的,女人们得了好处,自然是要念及海姨娘给的好处,就连六个小丫鬟都高兴的不得了,她们还小,月钱没多少,赏赐是她们能攒下来的唯一进钱的途径。
“粗使婆子我再给你们一人二两银子,以后多注意点,别跟人碎嘴;小丫头们每个再赏一对银耳圈,大丫鬟就给你们一人一对耳坠子,我给你们厚赏,你们也别辜负我的好意,我虽然好说话,但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海姨娘很有气势的样子,震慑住了这十二个人。
粗使婆子平时的月钱很少,能有额外的好处,当然是珍惜的。
小丫头们也差不多。
两个大丫鬟,红儿还是有些谨小慎微的性格,翠儿上次被敲打过了,就变得小心翼翼的,看起来也得了个教训。
李奶娘也跟着道:“现在正是事儿多的时候,你们没事也不要乱跑,能在王府里留着当差是你们的福气,那些要分家走人的,那都是没福气的,知道吗?”
“知道了。”所有人都应声。
下人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圈子。
这一要闹分家,主子们慌了,下人们也慌了。
主子们终究是主子们,他们出去了,那也是王府的近亲。
可下人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是王府的下人,和是四五六品官员家的下人,那是大大的不同啊。
主子们出了王府大门,那也是官宦,那也是官太太,那也是官家的少爷小姐们。
可是他们就不一样了。
宰相门前七品官啊!
王府的车夫出去都比普通的百姓高半头。
可是四、五、六、七,甚至是八九品官的车夫算什么啊?
那就是个车夫。
四五品的可能好一些,六品一下就是小官了。
现在王府闹分家,不少下人都跟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钻营,都不想离开王府,可不得不离开。
王府屹立百多年,家生子都有三四代了,更有嫁入王府的女子带来的陪嫁,他们或许相互嫁娶,或许结为儿女亲家……反正这关系错综复杂的很,七大姑八大姨就指不定是在某个主子跟前得脸的管事娘子,表妹堂姐的指不定就是在主子跟前得宠的姨娘、通房大丫鬟那种。
所以最近王府里也是一团乱。
其他人都在乱糟糟,海姨娘跟李奶娘商量了一下,她们就当自己不存在,后罩房的这十二个人啊,小丫头们都是外面买来的,没有家生子乐意伺候姨娘。
因为伺候姨娘会被主子奶奶所厌,没有好前途,家生子都明白这个道理,都不爱来呢。
所以这六个小丫头啊,是没有家里人的;但是四个粗使婆子有,不过李奶娘都打听过了,在让她们散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之后,李奶娘才对海姨娘道:“我都打听过了,这四个粗使婆子啊,一个叫张婆子,她男人跟儿子在马房那边看顾马驹,没什么油水的活儿,女儿还小,不到八岁,当不了小丫头子,只能在家养着;王婆子的丈夫跟儿子前些年出差,遇到了点事儿,死了,就留下个女儿给她,如今女儿随了女婿,在外地给王妃看庄子,她只是想找个轻巧的活儿,才来了咱们这里;李婆子是三少爷奶娘的堂姐,有这层关系在,李婆子才能伺候三孙少爷,平时就是她负责给三孙少爷洗东西,专门洗,别的一概不碰;那个赵婆子,是前头三少奶奶安排来的人,不过她在这里也就是个扫地的婆子,什么事儿都不管,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海姨娘听了这话点了点头:“那翠儿跟红儿呢?”
这俩可是贴身大丫鬟,绝对不能有所闪失。
“她们俩就更简单了,翠儿可是世子妃赏给您的,她的父母跟弟弟都在世子妃陪嫁的庄子上,她爹是庄头;红儿是三少爷身边常随的妹妹,那常随一共有八个,给三少爷办事的,红儿的亲哥哥在里头并不出众,只是人嘛,老实巴交的,看着挺实在,三少爷爱用他做一些机密的事情,红儿您也见到了,人不灵气,不过也是跟她哥哥一样,老实巴交,三孙少爷还小,用不了什么通房大丫鬟的,这个性格正好。”李奶娘继续道:“剩下那些小丫鬟们,连爹娘都不记得了,名字都是后来进府里取的,没有什么背景,不用担心。”
“那就好。”海姨娘抱着赵仁河:“我哄他睡一觉,你去自己拿一对银镯子,素面的就行,先凑合着戴吧,等过了这丧期再说。”
“过了也不能太张扬,估计啊,这丧期怎么着,都得延续一年。”李奶娘没有按照海姨娘的话去拿什么镯子:“奴婢去看看,三孙少爷该吃点什么?不能总吃鸡蛋羹啊,用点素油,或者点个豆腐脑什么的,蔬菜汤也好啊。”
想着多给三孙少爷弄点辅食,因为现在赵仁河就不太爱吃奶了。
等到李奶娘出去了,娘俩儿躺在榻上,赵仁河闭着眼睛小声的跟自己的亲娘聊天:“李奶娘,厉害啊。”
“厉害什么?她这是欲盖弥彰。”海姨娘自从读了书之后,这遣词用句进步飞快:“别人都有个来历,就那十二个小丫鬟没有,外买来的……王府家生子那么多,就缺少这十二个了?”
“娘更厉害!”赵仁河也想到了这一点。
王府加上外面的附庸,都赶上府城一半人口了。
这么多人,就找不出来十二个小丫鬟了?家生子们恨不得自家所有人都去吃主家的,住主家的,花主家的,还领着主家的月钱。
女孩子一过八岁,就送进王府里,先当个小丫头子用,长到十二岁,就成了小丫头,过个一年半载的,就能升职加薪了。
一直到大丫鬟的这个行列,贴身大丫鬟过得比外面地主家的小姐都要好。
而且古代还流行“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的说法,因为大家婢女的见识,比一般的小家碧玉还要广,小家女有的时候,都不如那大家婢气质好,容貌好。
甚至有些人,就爱娶大家婢,这些婢女在主子跟前都有脸面,就算是嫁了人,那也是主子曾经的奴婢。
这种关系,也是一种另类的关系网。
第73章 纷乱的王府
海姨娘带着儿子,跟奶娘丫鬟婆子们一起在后罩房猫着,虽然隔三差五的三少爷过来看看,但是三少爷需要办的事情太多了。
这种忙碌,就连在后罩房的海姨娘,都感觉到了忙跟乱。
比如今天,去提膳的翠儿,带着香草跟香穗俩,领了饭菜回来,却一脸的不高兴:“姨奶奶,今天膳房那边有点乱啊,听说灶台重新分了,还没分明白,所以只有一盘香葱炒鸡蛋,一盘卤豆干,一盘凉拌八宝芽菜,一盘……老醋花生米。”
李奶娘听完,就皱了皱眉:“三道凉菜啊?”
虽然现在天气不冷不热,吃什么都一样,但是凉菜不用占锅灶,而且拌一拌,摆个盘就能端上来了。
这就明显是应付的意思啊。
“是啊,没热灶,田三家的说,暂时先这样了,请姨奶奶体谅一二。”翠儿道:“还说过几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