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平南王府凭男记

平南王府凭男记 第452节

  而且宣亲王说这女孩子是个孤女,他要“一生一世一双人”之后,这些人更是集体反对!

  “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位老大人十分不赞同,他家的女孩子都是能识文断字不作睁眼瞎就行了。

  读一点女则女戒就不错了。

  还有几个老学究,唧唧歪歪的让小虾米看的恼火。

  等到他们说完了,喘口气的时候,小虾米发飙了!

  “这位大人所说的女人无才才是德,就是句诳人误世的废话,除非男人要负责孩子一出生下来的任何事情,包括吃奶换尿布在内,那本王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不能的话,那么母亲的德性便是孩子最早的先生,她若是毫无才华,能教出一个什么样的人出来?纵观天下皇朝,凡凡第三、第四代便开始变坏,这不是传承出了问题,而是平定又平稳的宫廷生活,让皇子们都生活在无忧无虑,锦衣玉食,应有尽有的生活里,再加上此时很多帝王为了防止所谓的后宫干政,只知道选择美容颜却只通得字会一些所谓女戒女德之类教条的女子。长于如此妇人之手,看再多的书也体会不到民间疾苦,不过何不食肉糜,即不知道创业艰难更不清楚守土辛劳之狂妄自大之辈。国君何且如此,臣民如何能不娇奢图逸?历史上纵可一观其之下场!实在是误人误国!哪家男儿誓不娶妻?女儿家本应是男子助力,本来天生分男女,却要生生使女蒙昧,如同怕外有贼人,反而打坏宝瓶一般可笑。”小虾米最讨厌这种老生常谈的人了,说的那么多,无非是觉得他这宣亲王找了个孤女做媳妇儿,日后没有外戚,他又说了会“一生一世一双人”,不会纳二色,

  “宣亲王此言差矣,我们哪一家的姑娘,不是教养的出类拔萃?”一位阁臣可不认同:“各家各户的当家太太不都是这么教养长大的吗?何况一个孤女,这没人教养,可不太妥当。”

  这可是关系到女眷的声誉,他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如果宣亲王真的找了个孤女,下一朝可就没有外戚什么事儿了。

  最主要的是,他们怎么办?

  别看现在他们都是阁臣,实际上都七老八十了,这个位置迟早是要让给别人的,可是后继之人全都是武阳帝跟平南王的人,以后他们的势力自然是土崩瓦解,毫无起伏的可能。

  武阳帝登基至今,多少官员落马?多少官员被撤职?不是贪污腐败就是能力不行,彻底实行了“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套路,没有真才实学,只知道读书、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全都退位让贤了。

  光知道风花雪月的也不行,诗词歌赋出众的更是只能去太仆寺,每日写一写青词,祭奠一下祖宗可以,参与政事不可能!

  青词是什么?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

  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

  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

  就是个祭奠的好听的祝词而已。

  那能有什么用啊?

  “就是,我们各家的夫人,儿媳妇,孙媳妇儿都挺好,自家女儿孙女儿的教养也不错啊?”

  “非得会那些什么九章算术干什么?不是有账房么。”

  “谁家闺女不是金尊玉贵一般的养大?”

  “我觉得我女儿挺好的,熟读诗书,气质华贵。”

  “我女儿也是个大家闺秀,平时也是能管家的女孩子。”

  这就夸上了自己的女儿,恨不得当场就推销给宣亲王。

  武阳帝坐在龙椅上不出声,看宣亲王怎么处理此事。

  “你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肱骨之臣,说这些话竟然不害臊!”小虾米暴怒了:“高阁老,你还好意思说你孙女儿如何如何,据本王所知,你家三个孙女儿,大孙女儿嫡出,每天在你们面前表现得大家闺秀,私底下对着自己的贴身丫鬟,又是打又是骂,小丫鬟身上永远都是青青紫紫的掐痕,而你儿媳妇对庶出的两个女儿也是如此,表面上倒是装的大家夫人样儿,实际上却是个恶毒的女人,不然你儿子为什么七八个小妾,就生了两个庶女呢?没一个生了儿子的?这样的女人教导出来的女儿,本王可不敢要!”

  高阁老一个上了年纪的顽固守旧之人,如何知道这些后院的龌龊事儿?

  就算是知道了,他的大儿媳妇可是徐阁老家的二女儿,他们是姻亲,攻守同盟啊。

  但是听说自己喜欢的大孙女儿是个恶毒的女孩子,还让宣亲王亲口说出来,他眼前一黑!

  “还有徐阁老,你大儿媳妇也挺能干的啊,堂堂当家夫人,在外放印子钱,包揽诉讼,替人了解官司,小案一千两,大案三千两,用的是你这阁老的片子,好使的很!”小虾米火力全开,指着另一个阁老级的人物又道:“你的小女儿跟她的小表哥,勾勾搭搭,一桌子吃饭,一个屋檐下玩耍,十几岁的人啊!听说俩人都滚上了床,你竟然喜欢这样的后辈,真是让本王叹为观止!”

  “还有你,家里两个孙女儿争风吃醋,为的是长辈们的宠爱,争宠争得本王都不好意思说,跟长辈身边的丫鬟都称姐道妹,还给她们送礼物,就为了讨好她们,啧啧啧。”小虾米抿嘴:“虽然本王对奴婢之类的人,并不轻视,但是也没有听说过,千金小姐去讨好丫鬟的道理。”

  “你家的女儿本王也不敢高攀,你家里三个女儿,大女儿远嫁,因为是庶出,二女儿跟三女儿是嫡出,不仅时常呵斥打骂婢女,还看不起远嫁的姐姐,说话都讽刺……。”

  小虾米的消息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都是内宅妇人的阴私,高门大户里的当家奶奶,哪个没有点手段?

  什么养废了庶子啊,苛待庶女啊,还有妻妾争宠啊,斗通房大丫鬟啊,还有的更过分的,放印子钱啊,包揽诉讼啊,不要小看后院女人们的能力。

  狠起来,连男人都自愧不如。

  虽然是后院女眷,却手伸的老长了!

  还有一个阁老,出身大族世家,家中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儿子贪财好色,大儿媳妇硬是被大儿子的小妾给气死了!

  后来续娶了一个,也是难产而亡!

  第三个妻子,却是个小家碧玉,就是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二儿子的媳妇儿进门一年就难产而亡了,续娶的依然是个小家碧玉,更上不得台面。

  唯有三儿子的媳妇儿,是个阁老家的庶女,从小没有什么教养,他们家娶这个女子过门,无非是为了她身后的阁老,结果因为她是原配,这后院的管家权就到了她的手里头,这女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爱钱!

  知道家产日后是给大房继承的,二房跟他三房的人,分点钱财就分家了。

  所以这个女人拼命的捞钱,甚至偷偷把这世家大族在老家的族田都给卖了!

  侯小宝最后查到这里的时候,就怀疑,那老大老二家不断的死媳妇儿,就是老三家的这个女人下的黑手。

  鉴于他们这一群二代们是在各种小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脑补能力超级强,果然查出来蛛丝马迹,让小虾米拿到了一点证据。

  管他能不能定罪呢,他把此事先翻出来再说!

  李钊当了皇帝也不改他的面无表情的本色,他就看着小虾米舌战群臣,看着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们被堵得哑口无言。

  同时,他心里想的是跟赵仁河曾经谈过的话。

  在后世有一句俗语,叫做: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意思就是,某种程度上,世家控制了皇权,许多朝代的更迭,都和世家有所关联。

  汉武帝为了获得人才,避免人才均自贵族来,使用了举荐制,即每个州郡拥有举荐所辖地域的人才做官的权利,且根据每个州郡情况不同可以举荐的人数也不尽相同。

  但是时间到达东汉末期,因为土地兼并和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举荐权也等于变相的掌握在了世家手中,人才只有先成为世家的心腹,才有获得举荐的机会。

  这虽也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哪怕一年只有一个人是世家的人,之后就会逐年递增越变越多。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也因为世家之力渐衰,到了隋文帝时期,他在举荐制的基础上加了分科考试,而到了炀帝之后,渐渐有了科举制的雏形,此等行为大大得触犯了世家的利益,后世也有人评价,科举制很有可能就是隋朝灭亡时候世家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虽非主要原因,但是世家那时候心生不满也是必定的。

  到了唐朝,皇权与世家来了一次硬碰硬,太宗李世民杀世家,杀的血流蹭喝,到了他儿子李治,还是杀了个血流成河,等李治的老婆武则天上位之后,继续杀,杀的世家胆战心惊之后,便蛰伏了起来,一直到宋朝,还有世家的影子,世家真正消亡是在宋末元初,天下大乱的时候,辽金的屠刀和蒙古的铁骑,南下入侵万里河山。

  世家徒有好底子,却没有足够的武力可以保护,以至于到了明朝,科举成了取士的唯一途径。

  后世的每个朝代都使用了科举制,以及每每开朝都默认诛杀前代世家,还地于民,也是这个因素。

  因为开国之初,需要安定,需要民心,诛杀前代世家大族,可以获得大量的土地田产,分给平民百姓,得了实惠的百姓就会有思安之心。

  直至清朝,扭曲了的科举,更是大行其道,以至于百年屈辱之后,到了现代,干脆釜底抽薪,采用了土地国有制,这可谓是历朝历代均未有过的一个创举,是否能够成功遏制世家一说……只能等后世来评价了。

  但在如今的朝代,要遏制世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开国君臣。

  跟着皇帝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正是荫庇后代子孙?

  至于后代子孙是否能争气,就只能看家教的。

  当这些人因深恨世家、皇权压迫揭竿起义后,自己也将成为了压迫别人的世家和皇权,不得不说也是极其嘲讽的一件事。

  武阳帝为了把世家取缔,正在逐渐收拢权势,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成才的都送去了边关历练,不成才的也没资格让武阳帝看在眼中。

  但是这些世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知道武阳帝的意思,因为李钊用的是阳谋,自家子弟不成器,也没办法。

  武阳帝削减世家的影响力,权利也逐渐收回,世家没有办法,不抵抗的同时,也在想办法自救。

  这个办法,就是储君的正妻!

  侧妃什么的不要想了,说到底,妲己再美也是妃!

  只有正妻才是他们看重的地位,何况他们已经有了人选,其他的那些什么阁老家的孙女儿啊,三公九卿家的小姐啊,这都是陪跑的,她们当个侧妃也就可以了,因为按照宣亲王的级别,正妃一位,侧妃能有四位之多!

  侧妃的位份,足以安慰那些人了。

  可是如今看起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宣亲王可不好煳弄,也不知道他从哪儿知道的那些事情,不仅知道的清清楚楚,时间地点,事情经过,甚至是人证物证都俱全,铁砧如山的情况下,那几个阁老一个都没幸免,全都被武阳帝给罢官免职,抄家流放了!

  这下子,朝上顿时偃旗息鼓,谁也不敢招惹炸弹一样的宣亲王,毕竟谁家没有点阴私事情啊?

  当着皇帝的面被爆出来,多丢人啊?

  而且更狠的是,宣亲王是有人证物证的,想抵赖都抵赖不掉。

  有的人回家去就开始想着抹平自家的事情,结果却发现,人证物证都不见了,不用想,肯定是在某位亲王的手里头呢。

  更有的重大事情的人证物证,消失的无影无踪,查都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这帮人更是心里没底儿了。

  本来就心虚,这下子更害怕了。

  有好几个人主动提交了致仕奏折,上面直接就批了,武阳帝准许了,他们就灰突突的回了老家去,不过,最起码保留了体面。

  童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只是抿嘴乐了半天,给小虾米做了一个扇套,打了一个万事如意的络子。

  不过,此事完了之后,这帮人又开始作妖了。

  宣王妃没指望了,那就开始折腾别的吧?

  让赵仁河不高兴的是,这些朝里头的几位老大臣们,大概是物伤其类了,这之后立刻就倚老卖老起来,明明很容易解决的一件事情,非得拖拖拉拉不可,这样熬下来,李钊熬不住的!

  又一次,赵仁河等李钊吃饭,结果李钊被绊住了脚,回不来,赵仁河忍不下去了,气势汹汹的跑去了干清宫。

  大闹了一场,那些老大臣们见识到了平南王的撒泼打滚,气的胡子都要翘起来了。

  赵仁河却不管不顾:“再敢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来打扰皇帝休息,老子扒了你们的胡子!”

  几个老大臣被气的纷纷撅了过去,赵仁河拖着李钊就离开了干清宫,剩下这些事情统统交给了小虾米去办理。

  小虾米也够绝的,不愧是赵仁河养大的娃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直接带着自己的手下,把这些老大臣们关起来!

  关在哪儿了呢?

  关在了前朝的班房里头。

  这里有一个小房间一个小房间的办公间,然后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外间还有休息室。

  在桌子上,堆满了奏折。

  这些奏折并非是皇帝必须看的,只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只是这些老大人们就爱上这样的奏折,仿佛不上就是对皇帝不忠一样。

  可怜赵仁河跟李钊的人,从来不上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请安折子更是一个月上一次就行了。

  多了他们写着累,皇帝看着也累。

  但是老臣们就拿这些折子来累武阳帝,觉得要让武阳帝看到他们的忠心,折子写的一个比一个长,内容花团锦簇却说不到重点。

  李钊看的也郁闷,却偏偏无法张口说让他们别写的这么罗里吧嗦。

首节 上一节 45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黑科技进修手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