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16节
小十三跟他的亲额娘在后头的车子上,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倒是他第一次见到了他额娘的仪仗!
作为有封号的皇妃,又有两子一女的的德妃娘娘,她出宫随驾,那仪仗是要摆出来的,吾仗二,立瓜二,卧瓜二。赤、黑凤旗各二。赤、黑素扇各二,赤、黑花伞各二,金黄素伞二。金节二。拂二,银质饰金香炉、香盒、盥盘、盂各一,银瓶二,银椅一,银方几一。七凤金黄曲柄盖一。
翟舆一乘,仪舆一乘,仪车一乘。
浩浩荡荡的也不少人呢,那仪车大的,他都能在里头跟他额娘打滚儿玩。
“外面怎么全都是御林军啊?”趴在窗户那里往外看,小十四发现外面也没得看,哪儿哪儿都是旌旗招展,看到的都是穿着盔甲的御林军。
“那你还想外面都是什么人?”德妃看到小儿子如此坐不住,活泼的像只小猴儿似的,不由得哭笑不得。
“我以为会看到外面的人呢。”小十四十分郁闷,他额娘的仪仗当然好看,但是他想看的又不是仪仗。
“外面的人,外面的什么人讷?”德妃故意逗他玩儿。
“额娘不要骗我,我知道世界很大的,除了皇宫紫禁城,外面还有四九城,内城叫九城,外城叫四城,因为内城有九个城门,外面有四个!”这点事情,小十四还是知道的,这几百年前的京城,跟几百年后的可相差太大了。
不说气候,就是建筑,都大不相同。
何况,他走的是内城的御道,平稳不说,还安全,就是看不到普通的市井喧闹画面。
他所看的都是美好的,但是他知道,这只是一时的美好。
“你怎么知道的?”德妃惊讶了。
小儿子从出生开始就在她身边长到现在的五岁,身边伺候的人都是她安排的,她敢肯定,这些人在没有她的允许之下,是不会也不敢对着小儿子胡说八道的,就算她忙的时候,自然还有小儿子的乳母们在身边照顾,奶嬷嬷可是比一般人更得小儿子的信任。
是的,是信任,而不是喜欢。
小儿子别看小,到底是皇家的种,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厉害。
“看书啊,听小太监、小宫女们聊天,我这么可爱,他们都乐意巴结我。”小十四还挺臭美。
“是你偷听,他们没看见这么小的你吧?”不愧是德妃,亲额娘就是亲额娘,他一撅屁股,德妃就知道他是要拉屎还是要放屁。
小十四的脸就红成了猴屁股。
一路上母子俩逗趣儿,但是也没忘了车外面随扈的四阿哥。
德妃的车架里头有水果和点心,这个时候才四月初,宫中内务府有“暖房”,培养的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但是并不多,何况德妃爱吃的是果脯和蜜饯,而不是新鲜的果子,也就小十四爱吃新鲜的果子,所以德妃得到的新鲜的果子,都给了小十四吃。
可十四阿哥自己吃不算,还捏了一个蛋黄酥,打开车窗朝他亲哥举起小胳膊:“哥,哥!吃,吃!”
四阿哥瞪他一眼,小十四却依然笑容满满的看着他,举着小胳膊,小手里头捏了一个蛋黄酥,巴掌大,一口就能吃下去。
可是四阿哥骑在马上,怎么吃东西呢?
但是十四阿哥十分坚持,没办法,四阿哥只好接了过来,捏在手里头,偏偏十四阿哥就趴在车厢窗边上看着他,非得要他吃不可。
无奈,四阿哥只好一口吞下了蛋黄酥,他从来没干过这么丢人的事情,偏偏小十四还拍手叫好,前头的康熙知道这个事儿,不禁摇头:“老四太方正了些,小十四太调皮了。”
梁九功也道:“看四阿哥的样子,明显是不想吃的,但是拿在手里头也挺好,偏偏十四阿哥眼巴巴的看着,这当哥的就心软了。”
康熙乐了:“记得到了园子里,给老四送去一碟萨其马,一碟豌豆黄,哦,对了,再赏老四一份素炒蘑菇,朕记得他爱吃这个。”
“奴才记下了,到了园子里就去办,那十四阿哥又该高兴了。”
“他高兴什么?”
“有好吃的啦!”
又把康熙给逗笑了。
四阿哥不爱吃甜了吧唧的糕点,但是萨其马跟豌豆黄都是软绵甜腻的点心,都是十四阿哥爱吃的,四阿哥得了,肯定会分给弟弟,何况,四阿哥是跟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住在一起的,这下不止十四阿哥会高兴,十三阿哥也会分点吃的……。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对不起大家了,江湖“被偏爱”了……得了“面部神经麻痹症”,俗称的“吊邪风”,需要赶紧去治疗,所以以后两天的文,都得定时,不过一号会入V的,这个不用担心
第019章 畅春园
更新时间:21-06-28 08:02
“那就再赏赐小十四一碟桃花酥,赏赐小十三一碟猪肉脯,那小子爱吃肉。”康熙皇帝心情好,这赏赐就有了趣味的意思。
如今最好玩的就是十三阿哥,十四阿哥这样的孩子,尤其是十四阿哥,在康熙帝的心里,的确是不同其他的儿子。
“奴才记下了。”梁九功也笑眯眯的应承着。
心里记下了这赏赐,到了园子里就找人吩咐下去办了。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郊一带正处于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层峦叠嶂,碧水澄澈,青山秀丽,有似江南水乡,塞外绿洲。
这样的风景,令很多京城的文人墨客经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了大量称述此地风光之美的诗文。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用“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句来吟颂西郊山水。
一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忘情地写下“雁被西风驱谴,人被西山留恋”的佳句。
而畅春园,则是清朝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归来后启建的避暑之地。
畅春园南北长约千米左右,东西宽约六百米以上,占地六十多公顷。
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
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
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
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和恩佑寺。
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
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
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
不过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康熙没有让人去掉,反而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因为是康熙皇帝给自己建的一座“避喧听政”的园林,故而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
因为“避喧听政,雅园幽居”么。
小十四的记忆里,只有残缺不全的两座琉璃山门,那已经是十分漂亮了,但是真正看到这座举世闻名的林园之后,他突然喃喃自语:“我终于知道,那帮土匪强盗,为啥会那样的疯狂了!”
这么漂亮的园子,说是人间仙境也不为过。
那群土鳖懂个屁啊,恐怕那个时候连夜壶都会被当做宝贝抢回去。
德妃来了畅春园,被安排在了蕊珠院,这是一个精致小巧的院落,比不得皇城的永和宫端庄大气,这里的院落不大,但同样是雕梁画栋,不过蕊珠院周围是一个很大的花圃,将整个院子围在中间,种植的花木十分繁盛,虽然现在才开春儿,但是已经有花朵开了,青翠色之中有那么一二颜色,果然像是缀在花朵里的花蕊一般。
而小十三小十四则是跟着四阿哥,去了承露轩居住,并且要去讨源书屋读书。
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园,康熙年间由曹寅主持修建。
西花园的承露轩建在西园墙附近土山的松林间,轩旁建有仙人承露台,台上有用盘承露的铜铸仙人。
“仙人承露”是怎么回事呢?
据《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汉武帝用铜筑造高二十丈的仙人承露盘,收集露水,调和玉屑服用,以求长生。
西花园中的承露台不再为求仙服药而建,只是园林小品。
也就是一处风景而已。
不过承露轩建的不错。
“轩”在古代就是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的意思。
所以承露轩是在西花园这边的一处松林里的高台之上,呈“品”字形的三间小院儿。
每一间院子的规制是一样的,都是正房五间,东西厢房三间。
后头还有七间后罩房,是给伺候的人住着的地方。
前头的院子,自然是给四阿哥住着,十三阿哥住在了东院,他住在了西院。
五间正房,一进门就是正堂,东边是个套间,东外间是个休憩的地方,东内间是卧房。
西边的内外间打通了,布置成一个大书房,不论是读书还是会客都很方便。
而且,说实话,在这里,客人也都是尊贵的,没有外来人,倒也勉强够用。
再说了,这里主要是读书的地方,而不是给他们享受的地方,这一点,康熙皇帝说的很清楚,就连皇太子的无逸斋亦是如此。
清朝的皇子在别的地方都是享受,唯有教育这一块,太苦逼了!
不过到了园子里当然舒服,四四方方的紫禁城虽然威严,却条条框框太多了,也怪不得清朝的皇帝都爱住园子。
自己家跟风景秀丽的景点能一样么。
他们刚来,需要安顿一下,所以四阿哥就把两个弟弟叫到跟前读书,他的书房是现成的,这不是第一次来这里,所以他这里的奴才收拾的飞快,先把书房拾掇出来,安置三位阿哥爷,其次就是阿哥爷的卧房,再其次就是其他的地方了,最后才是奴才们住的地方,也就是后罩房那里。
他们住的地方倒是好收拾。
不论是太监还是宫女,都是好几个人一个屋子。
“让他们去收拾,你们俩在这里休息一下,看看书。”四阿哥为了让两个弟弟老实的读书,特意拿了自己带来的牛肉干:“读书好的话,一人分一块,读书不好,就没有了。”
“是,四哥。”十三阿哥老实的点头,这娃儿老实,啥都听四哥的准没错。
“知道了,哥。”小十四却点点小脑袋,看了看那牛肉干。
牛肉干是切成了的杏核大小的样子,一口一个绝对噎不着。
他们是一大早上就出发的,到了畅春园就中午了,刚读了一会儿书,就有人送来了点心。
清宫的规矩,一日两餐,早膳晚膳,但是中午这会儿,可以有点心,或者小食送来。
这次送来的就是点心。
康熙皇帝派人赏赐了小十四一碟桃花酥,赏赐小十三一碟猪肉脯,赏赐四阿哥一碟萨其马,一碟豌豆黄。
除此之外,还有一壶热马奶,一碟糖渍金桔。
大概是饿了,两个小的乖乖洗手之后,吃的很香甜,四阿哥竟然破天荒的用了两块萨其马,他以前可不怎么爱吃甜的东西。
倒是今天,两个小的又是桃花酥,又是猪肉脯的给他吃,还有热马奶,虽然没放多少糖,但是奶香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