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24节
“我们在的地方,是在球上?”小十三稀奇的看着地球仪。
“当然!”小十四看着这有点粗制的地球仪,这上头的标志很有意思,因为只有大清被标注的有七分清楚,而外海那些地方,被标注的就有些模煳了。
法兰克只有巴黎;大不列颠也只有大不列颠群岛和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爱尔兰,连北爱尔兰都没有标注。
五大洲四大洋更是一片模煳的称谓,连印上去的文字都是外文。
这是欺负谁不认识外文啊?还是忽悠大清呢?事实上,外国人就是来忽悠大清的皇帝的,因为只见传教士来大清,不见大清有人去过外洋。
小十四心里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小十三就是纯粹看热闹了。
不过俩小的玩过了地球仪,又跑去看了看屋里头一个紫檀木上摆着的白玉盘。
这白玉盘直径一米五,超级大的一个白玉盘,上面用金子绘了江海图。
“这个是干啥的?”小十三比划了一下,发现这东西,很大,他都能躺上去了。
“不知道,这么大,放烤全羊的盘子吗?”小十四也比划了一下:“可是这么大的玉盘子,放烤全羊,好难刷的吧?”
他在过年的时候,看过烤全羊,用的是一个很大的柳木盘子盛放,盘子里垫底的是白菜叶子,上头放的烤全羊。
记得孙嬷嬷说过的,这样的木头盘子轻便,抗摔,容易清洗。
而瓷盘子呢,第一没有那么大的,第二是太沉,不好拿。
何况是玉石盘子,这么大的个儿,这块玉石少见。
更何况是雕刻成盘子,还没雕碎。
“应该不是放烤全羊的,烤牛腿儿的?但是也不像啊!”
“要是放吃的,不该放在这里,应该放在御膳厅。”
俩小的猜测简直是突破天际,听的康熙帝都笑了:“这是炎炎夏日,盛放冰山用的盘子。”
“皇阿玛!”
“皇阿玛。”
“嗯,走,去御膳厅。”康熙带两个小儿子去了御膳厅。
“皇阿玛,那么大的一块玉,就刻了一个盛放冰山的盘子?太浪费了吧?”小十四觉得,那么大块的玉,少见啊。
而且不是青玉,是白玉。
“是啊,可惜了,那么大一块玉,雕刻了一个玉盘子。”康熙帝道:“不过啊,那不是咱们入关之后的东西,那是明朝的皇帝用的,很奢侈。”
“嗯,难道就没别的东西放冰山了吗?”夏日里,炙热难当的时候,宫里头回放冰山祛暑降温。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温室效应,这冬天冷,夏天也不太热。
只有那半个多月的热气熏人,用点冰降温,平时并没有用冰的地方。
在畅春园里头,根本不用冰,那里很凉快。
到了御膳厅,他们就坐之后,康熙帝的御膳就端来了,皇帝么,虽然康熙帝崇尚简朴,但是这简朴也是有一定的底线的,不可能只给他上四菜一汤。
清朝的皇帝通常每餐要有二十多道菜肴,六到八种主食,两种粥(或汤)。
菜肴以鸡、鸭、鱼、鹅、猪肉和时令蔬菜为主,以山珍海鲜、奇瓜异果等为辅。
皇帝吃的米是专门培育的黄、白、紫三色米,以及各地进贡的上等“贡米”。
同时,各地方的行政首脑每年还要按规定的数量上交鹿、狍、鹿尾、鹿舌、鹿筋、熊、野猪、野鸭、虎骨、鹅、腊猪、咸鱼、鲟鳇鱼、鲈鱼、栾色鱼、乳酒、乳油、燕窝、鱼翅、海参等,蒙古王公还要进献黄羊。
可以说,山珍海味是应有尽有。
不过康熙的确是很简朴,虽然菜不少,但是昂贵的东西不多。
小十四倒是很好奇,皇帝都吃什么?小十三则是盯上了肉菜。
皇帝的肉菜不少,尤其是今天晚上的菜,有一道红焖野猪肉,一道野鸭子汤,以及一道干烧鹿筋。
不过康熙帝看到了这道菜,摇了摇头:“不适合两位阿哥吃的,都端下去吧!”
“都怪奴才没说清楚,御厨以为是大一些的阿哥们呢!”李德全立刻就道:“奴才这就去办!”
干烧鹿筋啊,清蒸熊掌这一类的就算了。
直接拿回去换成了清蒸鸽子蛋,粉蒸肉。
“皇阿玛,看奏折累吗?读书好玩吗?上书房有意思吗?”小十四的问题很多,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真实活人版本。
康熙皇帝却很和气的回答小十四的某些奇怪的问题,但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他却是叫小十四日后自己去找答案。
然后他就发现,小十三跟小十四都特别爱吃肉!
“皇阿玛,你这里的肉太小了。”小十四看着那非常好吃的东坡肉,一块只有麻将大小,而且伺候用膳的宫女,只给他最多夹了三块。
他没吃够,那一盘东坡肉,只有十三块,父子三人一人三块之后,还剩下四块。
他眼巴巴的看了半天,那个给他夹菜的宫女就是不再给他夹了,他还没吃够呢。
“那下次让他们做的大一点。”康熙皇帝乐了:“吩咐人,以后这东坡肉啊,做的大一些。”
这就满足了儿子吃肉的心愿,当然,也不能太惯着孩子们偏食。
“那下次我们还能来吃肉么?”小十三跟小十四口味差不多,都对东坡肉情有独钟。
“想来就来,你皇阿玛这里的东坡肉,永远都有。”康熙帝难得在多年之后,又品尝到了一点父子之间的亲情。
而且两个小孩儿很可爱。
不过他也只是说说,估计这俩孩子回去,德妃就该说他们俩了。
果然啊,回到永和宫,俩孩子就被德妃训了一顿,以后不许无缘无故的去干清宫,尤其是养心殿!
“那地方,等你们长大了,不想去都不行。”德妃告诉他们俩:“现在不许去。”
德妃从来没有这么严厉过,俩小孩儿只管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
而且马上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满人的节日多,可是汉人的这个中秋节,他们也是要过的。
在清朝宫廷里,过中秋更是一件分外隆重的事情,内务府会为皇上和嫔妃们精心安排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欣赏戏剧和吃月饼绝对都是重头戏。
而能被内务府选中,进而在宫里头唱戏的戏班子,那都是红极一时的绝顶戏班子。
他们唱得好,宫里的贵人们甚至有当场就赏的。
清朝宫廷的月饼种类也非常多,既有用香油和面制作而成的香酥皮月饼,也有将奶油和面做成的奶酥皮月饼,此外还有用猪油做成的月饼。
除了这些用各种食材的月饼,清朝宫廷月饼还出现了“甜咸之争”。
甜味的月饼是用糖、果、豆沙、枣泥等食材为馅料;
咸味的月饼则是用芝麻、椒盐为馅料;
所以不管你是甜党还是咸党,清宫月饼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清朝宫廷月饼不但味道多样,还有八种不同的尺寸,清宫的月饼木质模具中,最大的重达十斤,直径长达四十厘米,最小的才三两重,直径只有七厘米。这些模具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图案:广寒宫殿、云朵、桂树、持杵的玉兔、八仙法物等等。
这些月饼模具上面的图案,描绘出了一个最传统的中秋景象。
甚至还有那种八宝大攒盒儿,里头能放下所有口味的月饼,不过这样的月饼盒子,就要万岁爷赏下去了,基本上一个宫殿一个。
这是荣誉的象征,其次是赏赐给宫外的宗室大臣们。
当然,后宫自然有他们自己的月饼,但是万岁爷赏赐的是荣誉,不吃差那口吃的,听戏,这是小十四第一次跟着德妃去听戏。
小十三也同样如此。
小十四五岁了,第一次过中秋的时候,他睡觉呢!
周岁之后过中秋,嗯,他又睡过去了!
第三次吃到了一点点月饼应景,德妃去应酬根本没带他。
第四次他是跟小十三一起当的“留守儿童”,还是没出永和宫。
这是第五次了,他坚持没有睡觉,很早就精精神神的站在永和宫门口,等德妃出来带自己去听戏。
“你听得懂么?”德妃故意逗他。
“看看么,都没看过。”小十四,其实是好奇这个年代的娱乐项目。
而后宫好像只有听戏这一个项目,连去外面逛逛街都不行。
别的满族大臣家里头,当家主妇还能出门去买点东西,逛一逛寺庙,道观等等宗教场所。
可是后宫的女人们,只要万岁爷不开口,连见一面家里人都不行。
“那就去吧!”德妃看看兴高采烈地小儿子,心说这样的,还能坐得住看戏?
做梦去吧!
小十三也陪着敏嫔一起去,因为都是永和宫的人,故而两个额娘带着两个儿子。
因为太小了,俩小孩儿是跟着自己的额娘,坐着肩舆去的慈宁宫。
小十四知道,这个时候宫里头还没有建立畅音阁那个专门听戏的地方,而皇家一般的节日庆典之地,是在慈宁宫的大花园里头。
那里是宫里头最大的热闹之地。
话说这慈宁宫,如今只住过三个人,孝庄太皇太后、孝康章皇太后和眼前的这位孝惠章皇太后。
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顺治皇帝皇妃,康熙皇帝的生母。
她于康熙二年的时候,就已经撒手人寰,年仅二十四岁。
现在的这位,乃是后来的孝惠章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是顺治的第二位妻子。
她小顺治三岁,在顺治十七岁的时候,先被聘为妃,后册封为皇后。
她是康熙皇帝的养母,是孝庄太皇太后钦点的皇太后,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
地道的蒙古女人,你指望她爱听戏?
其实就是看个热闹,小十四发现,这位皇玛麽,是康熙说什么,她就干什么,听话又老实,从来不参与朝政的那种女人,跟孝庄太皇太后简直是两个极端!
不过康熙侍奉她很好,她也乐得跟皇帝“母慈子孝”。
所以万岁爷侍奉皇太后听戏,其他的后宫嫔妃、皇子阿哥、公主格格们都来凑热闹。
内务府为了讨喜,特意排了一出热闹的戏。
是秦腔里头十分应景的《嫦娥奔月》,又唱了一出热闹的《天仙》,都是群戏,上天入地的喷火燎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