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39节
四嫂也是有什么东西给小十四,必定备一份给小十三,一视同仁,从来没有单独给小十四的,就连一盘点心都是如此。
俩人不说是连体婴儿,也差不多了,偶尔还睡在一起呢。
除了李德全,李谙达之外,没人教导过他们,皇子的教育问题,那是万岁爷该操心的事情。
谁敢越俎代庖?
“那他怎么会念诗的?”康熙瞪着怀里头的小人儿。
可惜,小人儿依然在唿唿大睡,尽管不能深度睡眠,但是小十四就是不想睁开眼睛,眼皮千斤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念啦!”这样还折腾不醒,除非小十四是睡神转世,他只是不想睁开眼睛而已,抬胳膊抱住康熙的脖子,在人家怀里头使劲儿蹭了蹭,还抻了个懒腰,那哼哼唧唧的小模样,太可爱了,康熙没有把他丢出去,反而抱着紧了点……怕小儿子一不小心掉下去。
好不容易叫醒了小十四,康熙也不想回去自己用膳了,干脆早膳就在干西二所吃了。
包括德妃的,四阿哥的,还有小十三。
鉴于大家的身份不同,这早饭也异常的丰富。
除了德妃许诺下的好吃的,还有皇帝级别的御膳,四阿哥爱吃的素菜以及十三阿哥喜欢吃的肉骨头。
虽然一大早吃肉骨头这玩意儿有点太油了,可原味的猪肉骨头,沾着蒜泥酱油吃的确十分美味。
反正小十四啃了一根。
吃饱喝足了之后,康熙亲自带着三个儿子去尚书房,德妃随行。
不过德妃不去尚书房,她回永和宫。
反正儿子醒了,没有冲撞圣驾,这就够了。
而且三个儿子,从大大小,都很得圣宠哦。
人生赢家,莫过如此,回头德妃还跟敏嫔说了一声,孩子第一天上学,哪怕是在皇宫里的尚书房,哪怕是皇子,当额娘的都会惦记。
小十四吃完早饭又有些想睡回笼觉的意思,就趴在阿七宽阔的背上,闭着眼睛。
因为他还小的关系,不可能走着去,但是宫里头没有给他乘坐的肩舆,康熙帝的龙辇他可不敢上,于是,四阿哥前面走着,后头的小十三小十四,都是大力太监背着走的,最前头的是康熙的龙辇。
到了地方之后,康熙亲自下了龙辇,把小十四从阿七的背上揪下来:“到地方了!”
小十四揉着眼睛打哈欠:“这么快呀?”
“快什么快?你这小家伙儿又睡了一觉是吧?怎么这么爱困?”康熙将小十四放到地上:“站好,到尚书房了。”
“哦。”小十四站好,身后的伍德带人也站好,但是小瓶子赶紧上前,带来的湿毛巾给十四爷擦脸。
小瓶子就是一众小太监里头,那个打碎了花瓶的小太监,因此得了这么一个名字,但是也因此入了十四阿哥的眼,跟在了十四阿哥身边。
这是马连英安排的,觉得这小家伙儿虽然笨,但是肯定忠心。
小瓶子是跟来的,已经十岁了的小瓶子身上背着个十四爷专用背包,里头从可以叠成抱枕的薄被,到竹筒里放着的干净水,小毛巾,是应有尽有。
而伍德他们身上则背着水囊、小弓箭等等,还有专门背着装书的书包。
甚至还有一把非常精巧的小算盘,这也是十四爷的上学装备之一。
小十四终于真正清醒了过来,看到了尚书房的大门。
尚书房此时只是一个院子,但是门口挂着尚书房的匾额。
尚书房其实是两宫与御花园之间隔出来的一块地方,既不是宫殿也不是什么景致,而是一排七间坐北朝南的房子,其中一间给先生们休憩或者更衣用。
另外六间,两两打通,作为三个大教室。
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这成了年且成亲了的阿哥,一间教室;
七阿哥、八阿哥和九阿哥、十阿哥,尚未成亲的阿哥一间教室;
到了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就跟小十三、小十四在同一间教室。
因为他们都不大啊!
两边的厢房,各有十二间,都是给阿哥们以及哈哈珠子和跟着阿哥们来上学的人,休息的地方。
另外,这里靠近皇宫外围,还有一处地方,那就是布库房。
当然,那里同样不只是一个房间,而是跟尚书房一样的院子,只是很大而已。
摔跤的满语叫布库,也叫撩脚或撩跤、掼跤,是由满族古代游戏“骑马打仗”演变而来的。着短袖跤衣,摔倒着地即分输赢。
而“布库,并谓之撩脚,本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其人皆白布短衫、窄袖,而领及襟率用七、八层密缝之,使坚韧不可碎。初则两两作势,各欲伺隙取胜,继则互相扭结,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仆矣。”
女真乃是满族的先祖,本族传统文化生活中有“摔跤赌羊”的习俗,清王室以天下之富提倡摔跤,摔跤技艺便大大超过了蒙古族,清太祖以皇室立典,特于尚书房西侧设布库房,训练皇子的武学,以此教导阿哥们以“崇文宣武”,不忘马背弓箭上的功夫。
康熙趁着还有点时间,带着小十三小十四两个小的,转了一圈儿,小十三明显很喜欢布库房,小十四却有一点不理解:“皇阿玛,为什么不论是尚书房还是布库房,都是在深宫里头呢?怎么不是在阿哥所那边?”
“那时因为皇阿玛的皇玛麽,怕皇阿玛出事,所以皇阿玛小的时候,不论是学习还是练布库,都是在深宫里。”康熙却给了十四阿哥一个意外的答案。
小十四听了之后,摸摸鼻子:“乌库妈妈是为了皇阿玛好,儿子知道了,现在皇阿玛是为了儿子们好,儿子也懂的。”
乌库妈妈,小十四没见过那位大名鼎鼎的孝庄太皇太后。
因为他出生的时候,那位已经薨了,但是那位在后世也颇多争议的传奇女子,的确是养出了康熙这样的千古一帝,也养育过大清第一皇帝的顺治。
据说他的皇玛法是个痴情种子,为了孝献皇后一个人,冷落了满宫女人。
但是想起当年六岁登基的康熙,一个年逾四十的老妇人,这宫里头上上下下,没有几个可靠的人。
孝庄太皇太后的确是个能人,不然肯定保不住康熙,更保不住皇位。
“你知道就好!”康熙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你们是朕的儿子,是皇子阿哥,天下人都看着呢,可不能不成材。”
“皇阿玛,你自己是勤奋刻苦,不代表儿子们就非得如此啊?我会了就好,为什么还要读一百二十遍,写一百二十遍?很浪费光阴。”小十四对这个规定,简直是深恶痛绝。
“这是为了你能记得牢。”康熙自己就是博览群书之人,且他小的时候十分自律,自己给自己定下来的规矩,自己遵守了,儿子们也要照做。
父子俩说不到一起去,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先生们来了,阿哥们也来了。
同时,小十四跟小十三俩的哈哈珠子们也来了。
“哈哈珠子”是满语,意思是幼仆。清初在一些贵族之家均有这种哈哈珠子,作为主子的伴读,在汉语中可译为“小男孩”的意思。
在清朝这个时期,一些官员会让自己年幼的儿孙到皇帝、皇子身边去做事,跟着端茶送水,或者跑腿、送信、遛狗、玩鹰等,也就是小跟班,陪着皇子玩耍,当然也可能陪着读书、写字。
读书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培养感情,将来得到一个好前程。
当然,这哈哈珠子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上的,一般都是阿哥们的母家,或者母族的出色男孩儿们。
十三阿哥的哈哈珠子,就来自敏嫔的娘家。
一共四个人,其中只有一个是瓜尔佳氏的少爷,剩下的三个,都是章佳氏。
一个是十三阿哥大姨娘的儿子,大章佳氏嫁给了瓜尔佳氏,生的孩子,就是这位瓜尔佳氏昌盛;另外三个章佳氏,是十三阿哥大舅舅、二舅舅和三舅舅家的嫡长子。
分别是章佳氏楚温、色楞和胡思尔。
说起来都是表兄表弟们,最大的昌盛已经十二岁了,最小的胡思尔八岁,都比十三阿哥大一些,方便照顾他。
这一群人进去之后,小十四就看到了自己的“哈哈珠子”,同样是四位。
成份就有些复杂了!
最大的是乌雅喇苏,是德妃的堂伯父,那位副都御使的嫡长孙,今年十岁。
第二大的是乌雅壮,这人是乌雅家一个不知名小人物的嫡长子,今年八岁,但是人如其名,十分健壮。
第三个是佟佳庆桂,佟佳氏的一位少爷,其父是绿营的一个副总管,今年八岁,生日小,八月份的,他额娘喜欢桂花,他阿玛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最小的是伊尔根觉罗氏松琴,名字文雅,人也秀秀气气的,是伊尔根觉罗氏一位副参领的小儿子,只有七岁,但是据说十分聪慧,学习好。
四个哈哈珠子三个姓氏,其中还有一个红带子,那就是伊尔根觉罗氏松琴,他是红带子,真论起来,同一个祖宗。
关键是,小十四记得,伊尔根觉罗氏,这可是大阿哥的正妻,大福晋的姓氏,他们的大嫂,就是出自伊尔根觉罗氏。
现在朝堂上,大阿哥的周围,就有伊尔根觉罗氏很多人,为他摇旗呐喊。
再看松琴,这名字像个青楼里的清倌人,但是这孩子长相的确是文雅秀气,给小十四行礼的时候,也是一丝不挂、哦,不是,一丝不苟!
第042章 上学第一天
相互认识了之后,这就是他的伴儿了。
康熙甚至看着他带着四个伴儿进了学堂。
说明一下,他们大概是幼儿园小班,讲课的老先生,教导他们的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九章算术》等等幼儿读物。
讲课的老先生也不止一个,其实这些老先生,都是翰林,都是二甲出身。
就算是给小孩儿们开蒙,那也要看是什么孩子。
除了皇子阿哥之外,在尚书房里上学读书的还有皇亲家的孩子,例如康熙同父异母的兄弟,福全跟常宁的儿孙们。
这是跟皇室最亲近的两位亲王了。
他们的儿孙管康熙也得叫一声“汗阿玛”或者“昂邦阿玛”、“昌克赤”。
汗阿玛是尊称,相当于是“亲爹爹”的意思,其他的是伯父和叔父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都是康熙帝的晚辈,进宫读书是万岁爷的恩赐,这两家的儿孙也不少。
福全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兵权,常宁虽然不擅长打打杀杀,却是宗人府的总领大臣,是管着整个八旗杂事的人。
这一天,他们见到康熙都行礼问好,读书的孩子只有几个,但是加上他们的哈哈珠子,就有二十几个了,足够凑的上一个幼儿园小班的人数。
第一个给他们讲课的先生,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大人,中年男人,名字叫法喀。
当时小十四眼睛都直了!
因为这“法喀”的汉语发音更像是“法海”!
不过随后他就眨了眨眼睛,因为这位虽然叫法喀,却姓钮祜禄,乃是钮祜禄贵妃的亲哥哥,十阿哥的亲舅舅。
这位的出身可不低,乃是钮祜禄·遏必隆的长子。
遏必隆什么人啊?
钮祜禄氏遏必隆,满洲镶黄旗人。
清朝外戚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外孙,“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第十六子,母为和硕公主穆库什。
大明崇祯七年他就凭借父荫,袭封一等昂邦章京,授一等侍卫,那个时候大明还没倒呢,大清也只是后金而已。
但是他随军入关之后,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