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丁田的古代生活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21节

  在后宅陪一陪宠妾,就连端午节的节礼,都是让两位师爷拾掇好了送去的,他也就看到了那一封银子,就心疼得要命,可是这破地方有钱你也买不到好东西,因为根本就没好东西!

  “田儿啊,田儿!”林七又跑来了,一进门,就自己端起茶碗灌了下去,丁田这里的白开水永远都是从井里刚拿出来似的,在这么热的天气里,喝一碗,特别的〉示爽。

  “这又是怎么了?”丁田手里一把大蒲扇,哗哗的给自己扇风。

  “大事儿啊!”林七就是衙门里的顺风耳:“听说后宅,夫人让如意姨太太给她打扇,如意姨太太扇扇子扇的手腕子都肿了,胳膊都抬不起来。”

第五十七章 马大人的后院真热闹

  “是吗?”丁田对古代的妻妾宅斗并不感兴趣。

  “是啊!”林七一脸的八圭卜样子:“不吵架不知道,原来如意姨太太也是官家小姐,只不过当时她家里只不过是一个八品的县丞,一直到后来,成了县令,据说是个穷地方,后来才慢慢的升了上来,不过他当了县令,是最近两年的事情,那个时候,如意姨太太已经是老爷的妾室了。”

  “哦。”一盆狗血。

  “不过夫人娘家也不是吃素的,听说夫人娘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娘家有位哥哥,现在是翰林院里的翰林,弟弟学问不错,现在是举人。”林七八卦的特别专业:“现在看不出来,但是有后劲儿,如意姨太太家现在是县令,但是娘家兄弟并不成才,恐怕日后……没后劲儿啊!”

  “哦。”又一盆狗血。

  “而且我听说,马大人的姐夫,是原来的知府,现在被调走了,这靠山没了,马大人虽然调到了这里,却不得不缩着脖子过日子。”林七侃侃而谈:“而夫人的娘家哥哥,据说要外放了,北地这边刚经历战乱,很多地方都缺人手,你说,会不会来我们这里当官?”

  “这谁知道呢?”丁田乐了:“来了也是从知县做起,老爷怕什么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林七一听丁田这么说,立刻就更来精神了:“咱们这位马大人,只是个同进士,你也知道‘同进士,如夫人’的说法,他顶天了就能干到知府那个位置,再往上,可就难了,除非有像杜大人那种功劳,抹杀不了的,才能继续往上走一走,可是进士就不同了,他们可以一直往上升,甚至做到阁臣的也不少。”

  这个时代就像是明清时候那样,非进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院出身不入内阁。

  文官这一套执行的特别严格,不想武将,只要肯在沙场上拼命,根本不看出身,升官就跟做火箭一样的快。

  皆因武人没有读书人那些花花肠子弯弯绕,反倒是比文官系统更容易出人头地

  “这个我懂,比你懂多了。”丁田当年可是大学毕业,哪怕是个警察大学,那也是大学,高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历史也学过:“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这里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目的当然是为了给落第举人一点心理安慰,省得他们一时想不开了上街游行,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此相对应的是“如夫人”:所谓“如夫人”乃小老婆……小老婆当然不是夫人,可为了安慰她,或者为了给她指明一条“光明”前程,大老爷就称她为“如夫人”:字面上好像是说,你在我这里“如”同“夫人”一样,不会受到任何歧视;而实际上不过是点明你只是像夫人罢了,根本就不是夫人,要做夫人,你才“万里长征”只迈出第一步!

  丁田将这些道理跟林七一说,林七如同醍醐灌顶:“你说的可太清楚明白了。

  丁田只是笑笑不说话。

  林七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时空里,这可是有典故的:当年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试,只是入围三甲,成了“同进士”。这事成了他一个心病……要放在今天,算什么呀?以曾国藩的权势,弄个什么硕士博士文凭,那还不撅腚放屁一般容易?可在满清,这事儿可开不得玩笑。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说的是他做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时对对联玩。

  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

  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

  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个“同进士”!

  现在这个“梗”,知道的恐怕只有丁田一个了。

第五十八章 秋收赋税

  马大人的后院继续热闹着,整个夏天就这么被热闹了过去。

  徐主簿这个官当的美滋滋,却在秋收的时候,开始上火了,原因就是,上头的马大人,也盯上了秋收的赋税,这是一块肥肉,大肥肉啊。

  “每县每年考绩,是粮、桑、丁三项为重。”马县令看着俩师爷:“以前都是免赋税,现在重新收了,本老爷可要看一看,这以前是怎么收的?”

  “老爷,以前那是没有战事,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全县只有一万五千三百五十三户,原来可是有四万八千九百六十五户,整整少了三分之二!”钱师爷身为

  钱粮师爷,这些资料自然是提前查过了:“缴纳的赋税,自然是不能以以前为准了”

  “哦?”马县令的眼睛亮了:“那么,就是本老爷说多少,就是多少了?”钱师爷一噎:“老爷,您刚来,一上任就……那个不太好吧?”

  一来,人生地不熟的,就敢大肆的搜刮油水,治下百姓恐怕不服。

  二来,上头的那位,也不再是自家的亲戚了,而是这本县曾经的县令,跟本县百姓终究有那么一段感情。

  这个时候,钱师爷体会到了那三个里长,送给杜知府的万民伞的意思了。要是处理不好,他们非得上告不可,要知道此地本就民风彪悍,打仗的时候,都敢跟外族人抄刀子,你一个新来的县令算什么?

  官逼民反啊!

  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们。

  鸡蛋碰石头,石头是没事了,鸡蛋碎了。

  “我一上任就发现别人都捞的着,就我不行!”马县令大怒:“我当这个官儿是为了什么?你知道么?带来的银子都花的跟流水一样,一点回头钱都不见。”

  家里的夫人倒是想在本地置业,曾经留下善后的管家回来之后,也带来了不少的东西和银钱,也看了本地市场,因为县城还没开发起来,现在的地价便宜啊,就买了好几个好地段的,就打算起铺子呢。

  可是这会儿大家都在忙,根本没人进城找活儿,何况夏天也不适合盖房子,这边盖房子的最佳时机,就是秋收之后,上冻之前,那个时候气候干燥,房子盖好了也干得快。

  关键是这都是计划,还没有付之行动,倒是钱没少花。

  马大人看着账本上的银子流水一样的花出去,自己钱自己心疼啊。

  心疼自己的银子,自然,就想着如何搂钱了。

  无奈的是,尽管徐账房成了徐主簿,可徐主簿是个铁公鸡,这县衙就这么大,利益就这么多,杜大人走的时候,徐主簿就趁着这个空隙,将利益都划分好了。

  新来的马大人,也有一份,还是最大的那份,县衙里的空饷,都给他吃了一半进去。

  关键是,一个县衙的一半空饷能有多少?

  马大人又有一大家子要养活,这钱根本不够用。

  “不如,找徐主簿来问一下?”他们都是两眼一抹黑的人,这个时候,就得问衙门里的老资历,那些衙役什么都不懂,都是大老粗,也就徐主簿,两代人都在衙门里做事,肯定知道的特别清楚。

  “找他……到时候还不得分他一杯羹。”马大人是个很吝啬的人,知道搂钱的这个事情,参与进来的人越多,他分出去的好处就越多,给两个师爷他都不太乐意了,这会儿又要给新来的徐主簿,他就更不乐意了。

  “没办法啊,不给他,咱们这边也玩不转。”钱师爷虽然也不甘心,却知道这是必然的:“东翁啊,我们不可能抛开他,毕竟徐主簿,才是这里的地头蛇。”□作者闲话:六月份参赛,预求枝枝!

第五十九章 告诫

  朝廷实行的是“异地为官”的制度,他们千里迢迢的从一个富庶的县城来到这边塞荒芜的地方,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那么几两银子吗?

  熟知官场制度没用,你还得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不然你在当地的政令,就很难畅通无阻。

  可是老爷至今尚未请三位里长来县衙坐一坐,聊一聊天,过端午的时候,也没见三位里长来给老爷送礼,都是村长们来的。

  说是里长老迈不堪,无法长途跋涉,就年轻的村长过来吧,给老爷送点节礼,算是乡民们对老爷的辛苦的一点慰藉。

  而老爷呢,竟然也不提一下,哪怕是口头上提一提,或者是盛夏暑热的时候,给三位老里长送点清热解暑的东西……哪怕是一盒子绿豆糕呢。

  但是老爷一个都没有,他就跟不关心那些人一样,每天沉溺在后院的宅斗之中,安慰娇妻美妾,顺便还撩拨一下漂亮的通房丫头。

  后宅里整日的鸾声燕语,软玉温香……要不是给的银钱丰厚,两位师爷真的想撂挑子不干了。

  到底是他们是县令,还是大人是县令啊?

  拿着师爷的工钱,干着县令大人的活计。

  “好吧,把他叫来,马大人垂头丧气,分钱给别人,就像是割他的肉一样让他难受,可这肉也得割。

  很快,徐主簿就来了,听了老爷和两位师爷毫不遮掩的话之后,他真的忍不住就笑了:“大人,两位师爷啊,你们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牛角县,战后重建的牛角县,这可是在户部挂了名,在皇上面前都挂了号的地方!”

  三个人脸色一变,还真没想那么多。

  “更何况,前头的杜大人,他可不是走了,他是荣升知府,北风府,是大人你的顶头上司,他曾为了牛角县城,以一个文官的身份,死守县城,哪怕县城都被敌人攻破了,他也跟一般守将一样,死战不退!他亲自拎着大刀片子上了战场,至今,胸口还有当时打仗留下的伤疤,当地的青壮,起码有一半是跟他并肩作战过的,您要是在这里横征暴敛,那些上过战场杀过人的青壮,会忍气吞声?”徐主簿一点面子都没给的嗤笑出声:“到时候可别闹一出官逼民反……。”

  “胡说!”马大人被说的恼羞成怒:“本官只是挂心本县的賦税,毕竞打了三年的仗,又免了三年的賦税,这战后头一年缴纳賦税,本官是要给朝廷,给皇上一个交代,什么官逼民反?本官看谁敢反!大军就在北门驻扎,谁敢反一个试试!”徐主簿板起脸,不说话了。

  心里却嘀咕:还城外大军?

  你端午节都没给城外军营送去半个蛋,还城外的大军?恐怕你连军营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吧?

  两个师爷心里也不太舒服,这说的他们好像多贪婪似的,就算这是事实,也没必要说出来让大家难堪吧?

  亏得他们老爷还让他当了主簿。

  怎么这么不知道感恩呢?

  实际上,徐主簿要是不知道感恩,那可真就没人知道感恩了。

  正因为徐主簿知道这里的一些情况,才不想让马大人犯傻。

  这里民风彪悍,民情也特殊,你一个初来乍到的,就敢朝賦税上伸手,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呢么?

  杜大人是什么样的人?

  那是能在死地里找到一条通天的捷径的人,牛角县的百姓又送了他一个前无古人的“万民伞”,你要是到了任期走人,当地百姓啥都不送你,看不憋屈死你!

  而且就他的猜测,此事肯定已经上达天听,杜大人那是在朝中都有了名声的人,他能不爱护这牛角县的百姓吗?

  牛角县的百姓,能搞出“万民伞”,他们就能搞出“万民书”之类的东西,状告你这个县令欺压良善。

  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第六十章 秋收啦

  这里的人可不怕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县令大人。

  杜大人在这里十年,那是根深蒂固,何况杜大人那会儿,跟眼前的马大人可不一样。

  那个时候,北疆还没战事,但是总有小摩擦不断,何况北地民风彪悍,天高皇帝远的,县令想管理好本地,就得跟当地的大户和一些“一姓村”搞好关系,不然人家人多,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样?

  甚至有的时候,县令都不得不妥协。

  在古代,宗族的力量很大,哪怕他们只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力量。

  不跟朝廷对着干,但是跟官员对着干,是可以的……。

  想当初杜大人刚来那会儿,还不是挨个拜访老里长们,县里的衙役里,有三分之二都是来自各个村落的壮丁,除却担当衙役之外,也是县衙跟各个村落之间的纽带。

  哪个村子里出了问题,就让哪个村子里出来的衙役,带上人,去看看,什么情况?

首节 上一节 21/3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败家人鱼小崽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