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福运小夫郎

福运小夫郎 第15节

  钱杏花没有说细白面是黎老太给的,她将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说起她为了省下来这些细白面多么不容易。

  先前钱老太看着不够饱满的袋子还以为钱杏花舍不得拿东西回娘家,听着钱杏花说这些面是从她自己嘴里省下来的之后,钱老太的不满顿时烟消云散,只剩下对女儿的心疼和满意,以及对黎老太的不满。

  “杏花,你怀着身子,不要总想着娘,娘年纪大了用不着吃那些个好的,随便吃点东西打发过去就行了。”黎老太拿起细白面袋子在手里掂量,心里一阵高兴,这么多的细白面,省着点加些粗面粉能够给家里几个孙子做好几顿。

  钱氏娘两说了几句贴心话之后,钱杏花总算把她在婆家不会处理的事说了出来:“娘,你说等我生产了之后,要是婆婆使劲磋磨我,我要怎么办?”

  “怎么办?”钱老太被闺女的话逗乐了,戳了戳女儿的脑袋,“你是不是傻,她磋磨你你就傻愣愣地受着,娘以前教你的,你都忘了?”

  钱杏花茫然地看着钱老太,想不起来了十年前出嫁的时候娘都教了她什么。

  “女人,最重要的武器是什么?”钱老太拧了她一把,“哭!”

  “娘说过了,你婆婆是个强势泼辣的,整个上河村的人都知道,当初娘就叫你要柔一些弱一些,黎家那个老太婆欺负了你,你什么都别说,出去做事、看着人的时候就哭上一哭,谁都不会认为你不孝顺,只会想你婆婆如何如何作恶儿媳妇!”

  钱杏花刚嫁去黎家的时候安分老实,黎老太对她还算不错,加上她自己一直没有生出儿子自觉挺不直腰板,不敢和黎老太对着干,日子久了就忘了出嫁前听过的话,钱老太一说她就反应过来了,她做儿媳妇的不管去外面说什么都不对,只哭不说话才是最好的。

  “娘,你太厉害了!”钱杏花看向黎老太的眼里全是佩服,姜还是老的辣,没有她娘教这些她哪里想得到。

  “不管是哪家的儿媳妇都是一样,多听对看多学多做,你看看你那几个嫂子,被老娘管得多服帖,没有一个敢同我呛声的。”钱老太确实把几个儿子和儿媳妇都管得特别听话,一家子和和气气,钱杏花只觉得羡慕不已。

  她以后也想过娘那样的日子,儿子孝顺儿媳妇听话,掌握家里的大权,说一不二。

  看出来了女儿的心思,钱老太拍了拍她的手:“你的路还长得很,多学着点,你婆婆那个人泼辣是泼辣了些,她身上也还是有好的地方,还有别人家的婆婆和媳妇,不要只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钱老太是真的希望女儿能够越过越好,这样她送回来给娘家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不说,还不会总跑回来麻烦娘家,所以她教导起钱杏花来一点都不藏私。

  “其实,在哪家做媳妇都不轻松,要是真想要过得自在,只有分家这一个法子,可惜黎家的老头子和老婆子都还在,分家是不可能的。”钱老太有些可惜地感叹了一声。

  黎家在上河村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手上一共有十亩水田,八亩旱田,还有一个大院子,正屋、左厢和右厢都是青砖大瓦,宽敞又明亮,如果能够分家单过,就算女儿一家只分到二亩水田和两亩旱田,只要他们勤劳,日子一样能过得滋润舒适。

  但是说这些都没?(????)? 用,分家这种事千万不能从儿媳妇嘴里说出来,不然黎老太他们一气之下让他们一家人净身出户,别人都不会说一句不公。

  钱杏花却是真的动了心思,找钱老太分析:“娘,你说按照现在我婆家的状况,到底是分家好还是不分家好?”

  “大房的明德和明礼两个小子都被我婆婆送去了县里的学堂读书,他们兄弟两人的束脩和在县里的食宿由中公出,一年少说得要五六两银子,虽然笔墨纸砚那些费用是大哥和大嫂自己想办法,但是以后是大房给他们老两口养老,我不信我婆婆不会补贴他们。”

  “还有,如果明德两兄弟读得好要参加科举听说更费钱,一个人考一次就要十几两银子,家里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样耗,等我家明才十一二岁能去县里还有五六年,万一到了那时候中公没有银子了,我家明才咋办?”

  “现在我肚皮里这个是个能吃的,一看就是个儿子,这个孩子又要咋办?”

  “对了,三房的肚皮也是这个时间怀上的,万一三房也生出来一个小子,按照我婆婆偏心三房的习惯,力哥又是个嘴笨不说话的,到那会儿我们二房会不会什么都捞不着?”

  钱杏花越想越担心,自家明才那么聪明,要是因为婆婆把银子都砸到大房的身上,以后明才读书没银钱了,她从哪里变出来钱?

  钱老太不知道黎家送了两个孩子去县城学堂,一听钱杏花说才觉得真有问题,庄家户集全家之力能够供养起一个读书郎就算不错的了,黎家这是心大得要飞上天,一次性供两个?也不想想农家真的靠读书读出头的能有几个,考到秀才就顶天了。

  “这是个问题,现在黎明德和黎明礼两兄弟年龄还小,要么趁早断了他们两读书的路子,要么就想办法分家免得被拖累。断哼(ˉ(∞)ˉ)唧人前程太遭人恨,不如分家,只要不闹难看,女婿兄弟之间的情分就不会断,万一以后黎明德他们兄弟两其中一个真发达了,你做婶婶的想要靠上去也不难。”钱老太开始盘算可行性。

  钱杏花闻言,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娘你不是不知道,我家明才聪明着呢,读书可灵光了,没必要靠大房。”

  “我是明才的亲外婆,我当然盼着明才好,一笔写不出两个黎,一家人血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管谁发达了互相都收益。”钱老太一面教着女儿,心里却盘算着自家的几个孙子也聪明,要不先送两个去私塾先学着认字试试,自家的才是最靠得住的。

第038章 识字同盟

  自打钱杏花一次回了趟娘家,她就变得安分下来,这也是钱老太教她的,黎老太管着一大家子人,只要钱杏花不主动惹事,黎老太其实不会同她计较来多,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有些地方含糊一下也就过去了。

  至于说等她生产了之后,到那时正是过年期间,两个奶娃子、两个坐月子的妇人就够得黎老太忙了,她哪里还会计较这么久之前的事。

  钱老太这一番话叫钱杏花牢牢记在了心里,每天就在右厢窝着不出门,看到黎老太在时偶尔出去打扫一下院子,倒是真的让黎老太对她的态度好了不少。

  黎明瑾都感觉到了二伯娘最近看他眼神和善了不少,他去找四姐的时候不会阴阳怪气地说他。

  时间一晃而过,五月就在这样的平淡中过去,天气越来越热,黎明瑾身上的薄夹袄换成了厚夏衫。

  这个季节,姜芷芸喜欢给他用浅绿色和浅蓝色的料子做外衫,穿浅绿色的衣裳看着俏皮可爱,穿浅蓝色则要文静书气不少。

  月初从姜家回来之后,姜芷芸就开始每日教黎明瑾三个字。

  识字的过程对黎明瑾而言轻松有趣,姜芷芸从小耳闻目染父亲和大哥读书,对三百千的寓意和每个字的含义都很了解,教黎明瑾的时候经常告诉他一些有趣的故事,黎明瑾有时候还会觉得每天学习的字太少了,可是姜芷芸很坚持,每天就三个字,不多不少。

  月中沐修的时候,黎成石买了笔墨和纸回来,让黎明瑾在识字的同时开始练字。

  等到月末沐修黎成石再回来,黎明瑾已经能够勉勉强强地写下他自己的名字了。

  黎成石见状,找出来一张长一尺半、宽一尺的上好宣纸,提笔在纸的右上角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将笔拿给姜芷芸,让她将名字写在后面,最后一个则是黎明瑾。

  三个人的字三种不同的风格,黎成石的字大气有力,姜芷芸的字娟秀细腻,黎明瑾的又粗又傻,仅仅是把字写清楚了。

  但是他捧着这张纸开心得直笑:“爹、娘,剩下的位置是留给弟弟的,等弟弟长大了,让他把名字也写上去。”

  自从开始识字,黎明瑾就渐渐改了口,加上他觉得自己要有弟弟了,作为哥哥要给弟弟做好榜样,所以他以前总是甜甜地喊爹爹、娘亲,现在只喊一个字爹、娘。

  刚开始黎成石感到一阵失落,总觉得儿子不亲近自己了,后来在姜芷芸的安慰下才渐渐缓过来。

  黎明瑾的提议黎成石自然满口答应:“好,没问题,都0听瑾哥儿的。”

  这张宣纸是知县大人赏给他的,据说墨迹几十年都不会褪色,留着等他和芸娘老了一起翻看一定很有意思。

  黎成石回来之前,黎明瑾刚学会写他名字之后,他就特意求着姜芷芸教会他夏字怎么写,在同黎明夏一起干活的时候教她。

  等黎明夏学会了写她自己的名字,黎明瑾又提出想要教她识字,因为他觉得识字很有意思,想要带着四姐一起。

  黎明夏闻言却有些茫然:“瑾哥儿,我就是一个丫头,学识字有用吗?”

  不管是黎老太还是钱杏花,甚至白秀荷,都是不识字的,姜芷芸虽然识字,但她平时很低调从不主动说自己会,遇到家里要签契约需要人看契约书的时候,都是等到黎成石回来再说。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黎明夏从来没有想过,她一个丫头要读书识字。

  “当然有用!”黎明瑾面对黎明夏的问题非常肯定地回答,“会识字出去签契约书就不会被人坑骗,想要去县城里找事情做也更容易,还更轻松,不然为什么咱们村里不少人家都勒紧肚皮送孩子去识字,就是这个道理。”

  黎明瑾的回答完全是照搬了当初钱老太送黎明德和黎明礼两兄弟去识字时说的话,签契约书、去县城找事做都是家里男人要做的事,同女人家没有关系。

  村里女孩在出嫁之前都是在家里学怎么操持家务,出嫁之后她们关注的东西就变成了侍奉公婆、给丈夫生儿育女,整个上河村都找不出两个识字的女人或者哥儿。

  黎明夏想了想,拒绝了黎明瑾:“瑾哥儿,你说的这些我都用不上,没听说过女孩子识字的,要不我还是不学吧,谢谢你的好意。”

  黎明夏其实想跟着黎明瑾学,但是她担心学习识字会耽搁自己做事的时间,别人去学堂私塾一去就是半天,可见识字很费时,要是被她娘知道了骂她倒没什么,别把瑾哥儿和三婶一起骂了。

  “我知道为什么识字了!”黎明瑾突然兴奋,“知书识礼,我外公和大舅是这样说的,识字的人更明白道理,就像……”

  黎明瑾是想拿二伯娘和自家娘亲对比的,但他想到二伯娘是四姐的娘,及时打住了。

  黎明瑾没说,黎明夏一样想到了,她思考起自家娘和三婶的差异,犹豫了起来。

  “四姐,识字真的不难,每天中午吃了饭我娘教我三个字,到现在不到一个月,一本三字经我已经学了一半,听我娘说下个月中旬就能学完。”黎明瑾一个劲地劝黎明夏,想要拉着她一起开启识字之路。

  不过他没有告诉黎明夏的是,虽然他已经学了半本三字经,也能把学过的那些背下来,但是如果单独拿出某个字让他看,他至少有一半记不住怎么读,更不用说写了。

  一番劝说之后,黎明夏决定尝试一番,如果识字真的不费时,那她就悄悄地跟着瑾哥儿学,按照她娘偏心弟弟的种种行为,她和二姐两人得多为自己打算打算。

第039章 了空大师的护身符

  成功说服了四姐跟着自己一起识字,黎明瑾学习的劲头提升了好大一截。

  他担心自己教错,空闲的时候就捧着三字经在黎家院子里摇头晃脑地诵读,遇到不明白的立马回屋找姜芷芸。

  右厢的钱杏花见状,在屋里颇为不屑地嘀咕:“啧啧,三弟和三弟妹莫不是疯了,教一个哥儿读书识字,他们这是想跟着大房一起,培养一个哥儿状元?”

  本朝哥儿和女子一样不能参加科举,钱杏花言下之意是嘲讽黎成石和姜芷芸浪费银钱,让黎明瑾读书没用。

  黎明夏在一旁默默地做事没有搭话,实则在心里跟着黎明瑾默读,瑾哥儿在院子里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她也能听到,她不能辜负瑾哥儿的好意。

  两个孩子的学习约定只有他们两知道,连姜芷芸都被瞒着。

  ……

  这次黎成石沐修,姜芷芸的肚子已经微微凸起。

  在请邢郎中看过,确定她这一胎怀稳,孩子也健康后,姜芷芸盘算着去一趟灵韵山的灵韵寺。

  一是想着为一家人祈福,尤其是肚子里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

  二则还愿,多年前她曾经到灵韵山求子,虽然过了这么多年才实现,但还愿的事不能忘。

  月末大沐修放两天正好可以去一趟,等黎成石把一家三口写的字收起来,姜芷芸就拉着他到房间里说这事。

  还愿自然是越快越好,之前不到三个月没有怀稳就不说了,现在没有了那个问题,当然应该抽空赶紧去一趟。

  两人商量之后一起去找黎老太,请黎老太做主。

  还愿、祈福都是好事,灵韵山的灵韵寺是出了名的灵验,她本想着二房和三房是差不多时间怀上的,可以一起去一趟,刚张嘴想提就立马打住了,虽然钱氏最近安份了不少,但狗改不了吃屎,她怕钱氏去了庙里说话不中听得罪菩萨,连累了老三和姜氏。

  于是,黎老太的话变成:“行,你们一家人去吧,香油钱你们给自己的就行,不用管家里,过年的时候咱们家已经捐过了。”

  每年黎老太都会带着一家老小一起去一趟灵韵寺祈福跪拜,图个安心,并不是她老婆子真的多虔诚,愿意给寺庙多少银钱。

  得了黎老太的首肯,第二天,黎成石就带着妻子和儿子借了一辆牛车,一同前往灵韵山。

  一大早出门,牛车慢慢悠悠地走了接近两个时辰,午时了才到灵韵山半山腰的灵韵寺。

  沐浴在阳光下的灵韵寺上方有一圈特别的光环,从里面传来的钟鸣诵经之声悠远,淡淡的檀香味道凝神静气,路过的行人都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安静下来,要说话都是低声地交流。

  将牛车赶到灵韵寺后门处放好,黎成石一手扶着姜芷芸,一手牵着黎明瑾,绕到前门,跨过门槛走进去。

  还在路上,姜芷芸就三番五次地叮嘱黎明瑾在寺庙中一定不能乱跑,要跟在大人身旁,寺里人多怕走丢了。

  以前都是过年的时候一大家人一起来,灵韵寺里全是人,黎明瑾个子矮挤在人群中什么都看不到。

  这一次就他们一家三口,寺庙里虽然依旧人来人往的,但至少能够让黎明瑾看见寺庙里是什么样,他觉得很新鲜,牵着爹的手一路走一路看。

  到了大殿,姜芷芸找到门口的小师父买香点燃,一一拜过殿里的佛像,又捐了三十文香油钱,本次到灵韵寺要做的事全数完成。

  就在他们一家三口准备回去后院离开的时候,一旁的禅房里快步走出来一个大和尚,他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拦在了他们面前:“几位施主请留步。”

  黎成石第一次遇到和尚在路上拦人,他也双手合十对和尚行了个佛礼:“大师,有什么事吗?”

  “小事一桩。”大和尚和善地笑了笑,他从袖笼里拿出三个红绳吊着的三角符,蹲下身同黎明瑾平视,“了空师叔说他同小施主有缘,特意赠送三枚他亲手制作的护身符与小施主。”

  “我?”黎明瑾闻言睁大了眼,抬起手指指向自己,见大和尚点头,咬住嘴唇抬头看向黎成石,他不知道应不应该收下。

  了空大师是灵韵寺目前辈分最高的大师之一,想要求他亲手开光的护身符的达官贵人不计其数,他怎么会无缘无故送护身符给自家瑾哥儿,是不是瑾哥儿要出事?

  黎成石的疑惑和担忧大和尚看出来了,他双手再度合十念了一声佛祖,站起来:“两位施主放心,了空师叔说了,小施主通身福源深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一生都顺遂平稳,这三道护身符不会用到小施主身上。”

  最后一句话让黎成石和姜芷芸放下了一半的心,他代替黎明瑾收下了这三道价值不菲的护身符:“多谢大师。”

  黎明瑾见状,学着黎成石的样子也道了谢。

  送出了护身符,大和尚站在转角处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离开,心里想着了空师叔对那小施主的评论,在心里又默念了两声佛祖。

首节 上一节 15/2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小可怜Omega,献给邪神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