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铁面相公笑夫郎

铁面相公笑夫郎 第256节

  以至于这位皇帝虽然荣登九五,真正的皇亲国戚,其实是没几个的,几个皇子被贬的贬,被庶的庶人,那些个皇亲国戚也都完蛋了,现在的皇室宗亲还真没几家。

  说起来,老肖夫妻俩,还真的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呢!

  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老两口子,这会儿正一个坐车一个赶车,后头还有好几辆大车拉着人跟东西,往家走。

  顺便在车子上唠唠嗑儿。

  “你说山哥儿都三岁了吧?怎么笑哥儿这肚子,又没动静了呢?”老肖婶子终究是惦记笑哥儿的:“铁青这么大的家业,怎么着,也得有个小子继承啊!”

  别看整天乐呵呵的,她还是担心笑哥儿,要是没生个小子,铁青那么大的家业,真的要招赘个儿胥进门吗?

  当年他们家笑哥儿多艰难啊!

  “铁青都不着急,你着啥急?我看铁青那意思,颇有点顺其自然的架势,咱们催促也没用,孩子们都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老肖头儿却看得很开:“再说了,你看看铁青那样子,是会嫌弃这种事情的人吗?这娶了笑哥儿也好几年了,还整天宝贝儿似的看着,跟新婚时一样。”

  “铁青是个长情的人。”老肖婶子倒是感叹不已:“以往哪儿想到他真的对笑哥儿这么好?咱家笑哥儿苦尽甘来啦。”

  当初的迫不得已,也没有真的要求人家铁青,必须一辈子对笑哥儿咋样咋样,这小两口儿过日子,头两年过得是甜甜蜜蜜,后头过得更多的是亲情。

  可是铁青貌似对笑哥儿一直是这样,成亲之后啥样儿,还是啥样儿,生了个小哥儿也宝贝的很,甚至笑哥儿在家过得舒心惬意,手上连早年间留下来的冻疮都好几年没犯过了。

  这冻疮不容易好,需得细细的养几年,才能痊愈,而且容易复发。

  铁青能把笑哥儿手上的痘疮都给养好了,可见在家里头是多疼惜笑哥儿。

  家中那么多长工,如今又加了不少内眷进去,估计笑哥儿在家真的啥都不用干,只管带孩子享清福了。

  “铁青是个好的,咱家笑哥儿也不差。”肖姑姑在后头的马车听见了,就大声的道:“咱家笑哥儿是个好孩子。”

  笑哥儿品行好,性格也好,这要是换了一个小夫郎,日子过成这样,还不得飘起来啊?

  可是笑哥儿并没有,他还是那个笑哥儿,这一点,很多人都佩服。

  “是,是个好孩子。”老肖头儿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了这两个孩子。”

  老肖婶子也十分自得:“俩孩子都好,都好。”

  肖姑姑看着好几大车的货品:“这次回来十天半个月的不用去县城里了,这么多的货,足够卖一阵子了。”

  “你这些东西进的可够及时,眼看着端午节了,旁的不说,咱们村儿的人,还是爱去你那里买东西的。”老肖头儿也很佩服这个妹妹,别看才开了几年的杂货铺子,却赚了不少银子,如今杂货铺子成了全村人都爱去的地方,不止东西齐全,价格跟县城里的差不多。

  更有一些比县城里的还好。

  肖伟的一些手下,分到的一些战利品,拿回来之后,自己不用或者不喜欢的,就放到肖姑姑的铺子里去寄卖。

  只需要略微给的抽成,肖姑姑就会好好地给寄卖,不少东西她们看不上,不代表其他人看不上。

  甚至还有人特意来这里挑买东西呢。

  肖姑姑的日子过得越发的红火了起来。

  又有了入赘的女婿在,这日子有了奔头儿。

  倒是老肖头儿,突然提了个事儿:“肖蕊要相看人家了吧?”

  肖蕊今年都十五岁了,也该看起来了,十七八岁嫁出去正好。

  如今肖姑姑家没外债,还有一些存款,加上肖蕊长得是姐妹三人里最好看的那个。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江湖胃病犯了,半夜起来吐了一阵子,吐的精神了,也不睡觉了,干脆起来码字了……

第393章 会个老亲家

  “得相看人家了,我想给她找个读书人,跟她大姐夫那样的,如今也挺好!”肖姑姑家的大女婿,也就是许愿,已经是个举人了,如今在衙门里头担任书办,就是原来许州的位置,这个举人考的名次不太好,靠后许多,故而许愿不曾想过去京中会试。

  去京中会试一次,光是路费和各种花费,最少也得三五百两银子。

  而且去一次也不一定考得上,许愿家还没那么多银子,去一次家里必然伤筋动骨。

  故而不打算会试了,在本地当个举人老爷挺好的。

  家中有娇妻幼子,有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他冒不起这个险。

  所以考中了举人之后,在衙门里就从临时工转为正式的书办。

  而不是曾经的书吏。

  以后也可接任许州的县丞之位,将来要是办得好,未必不能成为一地父母官。

  所以肖姑姑才想着,给肖蕊也找一个这样的人家。

  “读书人是好,就怕人家看不上咱们。”老肖头儿却道:“有几个许家那样的呢?”

  许家还是他们榆树村出去的人家,往上数三代,也是泥腿子。

  自然不会嫌弃自家姑娘,可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是看不上他们家的,尤其是他大小子还是个武将。

  老肖头儿也听儿夫郎带来的人,偶尔嚼一嚼舌根子,知道朝中貌似文武不合。

  武将看不起文臣那磨磨唧唧的行事作风,文臣瞧不上武将那鲁莽粗鄙的言谈举止。

  总之,两伙人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头去。

  皇帝也是武人出身,又是马背上得的天下,故而这会儿武将很有地位,又因为国朝初立,文臣们还不成体系。

  但已经显示出来文武不合了。

  武将们不爱掺和政务,文臣们也不想朝军中下手。

  听那些人说,一般开国的时候都这样,等到过个一二代,天下太平了,就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那个时候,武将就不如文臣贵重了。

  何况文臣安全啊!

  武将是要上战场拼命的,文臣只管在后头唧唧歪歪。

  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在哪儿都有市场。

  “我还看不上那些子酸儒呢!”肖姑姑可有底气了:“我要给我家三儿找个读书的聪明人,不管以后如何,起码我姑娘嫁过去,待的是个文明的婆家,要是没有婆婆就更好了,进门就当家做主。”

  “你想得美!”老肖两口子几乎是异口同声。

  一路上说说笑笑到了家,只是没见到儿子跟儿夫郎,大孙子也没在家,一问才知道,来了个甄亲王。

  “亲王啊?”其实二老跟笑哥儿一个德行,对于这些当官的只知道是当了大官儿的人,但是级别啥的真的看不太清楚,也分不太明白。

  但是对方是“儿夫郎的义父”,那就相当于是他们的老亲家了。

  “这可得去见一见,赶紧的洗漱,换一身好看的衣服过去。”老肖头儿跟老肖婶子急急忙忙的洗漱更衣。

  另一边还让人去通知肖姑姑跟肖老六与肖老八全家。

  必须都得见一见,难得熹夫郎的娘家来人,肯定要非常隆重,非常重视才行。

  乡下人家的重视,也就是大家一起见一面,吃一顿丰盛的晚饭,喝上两口老酒,再唠唠嗑儿。

  估计甄亲王这辈子都没这么会过亲家。

  当时他在屋里头正坐着,抱着熹夫郎的孩子,小栓子正跟他玩的开心,顺便等待晚膳。

  就看铁青的夫郎,笑哥儿喜气洋洋的跑了进来:“老亲王,我爹娘来了,还有我姑姑,六叔跟八叔全家!”

  熹夫郎也满面红光的站了起来:“父亲?”

  “请进来吧,我这抱着孩子呢,不方便下炕,让他们进来吧,我还没见过我这老亲家呢!”甄亲王倒是挺和气,但是老肖家的人,哗啦啦的就都进来了。

  老肖头儿非常热情的进屋就上了炕,麻利的脱了鞋子,还跟他老亲家拍了拍胳膊肩膀的,一副热情的模样:“这就是我老亲家吧?哎呀呀,咋这么年轻呢?看着可跟我不一样,不愧是熹哥儿的义父,就是年轻有气度。”

  甄亲王看了一眼这进来的人,就知道这是肖伟的亲爹了。

  其实老肖头儿跟肖伟长得有六七分相似,而且老肖头儿苍老一些,穿着一身簇新轻便的窄袖长袍,一看就是新换上的,洗漱干净的老脸上,就算是修剪了眉毛鬓角,也透露出一股子沧桑的感觉。

  倒是这衣服料子不错,是宫缎呢!

  “哎,老亲家好啊,我看着年轻,但是身体不行啦,没你硬朗啊,看你这样子,是自己赶车从县城回来的吧?我就不行了,多少年都摸不得马鞭子了。”甄亲王还挺能说话,也会说话:“这次来,一个是看看熹哥儿跟孩子,看看老亲家你们,一个就是找铁青来调养身体,这身体不行啦!”

  “调养,必须要调养!”老肖头儿一听,就乐了:“千有万有,不如自家有,千好万好,不如身体好,这日子越发的好过了,可不能早早地就躺下了,怎么着,也得多享几年清福再说。”

  老肖头儿又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六弟跟八弟,又有老肖婶子等内眷来拜见,虽然老肖家老一辈的人少,算上内眷也才六个人,下一代也是如此。

  可是第三代人就多了啊!

  七八个小孩儿凑到一起,那不是一般的热闹。

  各个年龄段的都有,铁青干脆让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耍,一人一个小车子,还有各色藤球,这都是托南方的商队带来的玩意儿,北方没有。

  铁青忙着接待亲戚们,今天他上山去打猎了,带回来好多野味儿呢。

  而笑哥儿则是跟几位内眷一起看着孩子们,又都是坐在窗下阴凉的地方聊聊天儿。

  屋里头,几个老人坐在一起,唠嗑儿的内容很是让老亲王稀奇。

  因为他们说的是庄稼地里头的事情。

  “今年看样子雨水足得很,也是个丰收年,我看那前头老张家,新房子都盖好了,他们家大小子都要说亲了,好多人家都看着呢。”

  “他们家原来穷的,家中的姑娘都嫁不出去,如今他们家大姑娘,都定亲了。”

  “定了谁家啊?”

  “定了镇子上的富户老倪家。”

  这些都是内眷们聊的内容,老肖头儿跟他两位弟弟,与老亲家唠的就是地里头的嗑儿了。

  “这几年都种了苞米,明年得改一改了,种一茬儿谷子啥的吧。”老肖头儿提起这种地的话头儿来。

  “为什么不继续种苞米?”老亲王还知道一点庄稼禾苗的事情:“苞米比谷子出息啊!”

  苞米一亩地最多能打六七百斤,好好伺候的话,八百斤也不是不可能。

  谷子一亩地最好的也才出五百斤,平时也就三四百斤的量,且谷子比苞米难伺候。

  还有一点,谷子到底是由野草驯化而来,种植谷子的田地,很容易长野草,且谷子苗儿小的时候,跟野草苗儿几乎一模一样。

  且风大了一些,谷子还会倒伏,苞米就没有这个顾虑。

  “不能一口气老是种植苞米,多种几年就容易长虫子。”老肖头儿道:“种上一茬儿大蒜,杀一杀田地里的虫子。”

  种植大蒜的确是容易消杀田地里的小虫子,虽然说不可能全都杀死,但是的确对田地有好处。

  且大蒜这东西霸道啊,它种在地里头,一般的野草都抢不过它,不止能杀虫,还有一定的除草作用。

  老百姓不懂是啥个理由,但是积年的老农却是知道这个的。

首节 上一节 256/3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和豪门霸总闪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