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224节

黎周周说完了,大厅立刻热闹起来,喜笑颜开的捧黎老板,也不是拍马屁,那漂亮话说的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叫黎老板也是佩服之情,而不是因为顾夫人的面子才这般叫。

谁能想的到,那么一块椰皂就能卖一百文!

换做他是绝不会敢这么卖的。

黎周周等大家伙热闹后,摆了摆手,立刻安静了,这才说:“唐州的宅子在我名下,买宅子的钱各位就不用匀了,以后昭州出的货,放我宅子里一个月,一车货百文钱,有我股份管辖的厂子,我负责销售出去,免费的。”

大家没听过这法子,仔细想了下觉得没问题,他们也没什么坏处。

一车货放一月百文,不过是一块椰皂钱,确实是便宜。

“没意见,黎老板做便是。”

“一切都听黎老板的。”

黎周周点了头,在本子上记下,说:“这次去昭州,押货的镖师一共是百两银子,因为剩下的一半路是我家私活去京里,所以算五十两押货,这五十两两厂均摊……”

还有工人本钱、椰子钱、瓦罐钱、油纸钱等等,扣完了,账本上就是纯盈利了。

各家听这些费用,到了后头已经有人开始算了,这还挣不挣钱啊?

自然是挣的。

俩椰子一文钱,柴火算啥,人工算啥,就是路上押送的镖师贵些也不过五十两银子,这些加起来,一万一千块椰皂,赚了一千一百两,椰糖椰蓉加起来是四百零二两。

这统共就一千五百零二两,算上商队一路吃喝花销,成本还不到五百两。

分账!

黎周周把红利条子早都写好了,用红纸黑笔写的,吉汀X家七月货得银多少多少两,写得清清楚楚,让四哥儿发了下去。

“今年年底了,咱们再坐这儿凭此领银子。”

众人拿了纸条,明明轻飘飘的,可已经能想到以后了,年年如此,多好啊。

“七月的钱和帐算完了,咱们现在说第二批大货。心安如一俩厂的管事来汇报一下,分别出多少货,花了多少钱,大家都听听,之后递了账本我在核对下……”黎周周紧跟着说第二批出大货的情况。

黎老板没回来前,两厂尤其是心安这个厂的李家还不放心,想第二批货私下里他们自己搞,防着一手,可如今没人敢这么想了。

你自己搞,你能把一块椰皂卖百文?

往哪里卖,鄚州吗?人家不把你笑死了。而且回来的掌事说了,一路过去,借府县客栈住一晚,修整修整,还要收入城的税钱,都是因为顾大人的书函才得了方便。

更别说那唐州知州府里,也是黎老板拿了顾大人手信去了拜帖才处处方便的,不然买宅子怎么能如此快速?人家有官在,才搭上了官家的路,这就是官官相护,他们一个昭州城的小商贾拿什么赚这银子?

就是知道了椰皂如何制作又能如何?

根本卖不出去那般贵价。

因此有小心思的现在个个乖觉了不少,老老实实的报账说进度,再者两个厂子是黎老板亲力亲为建起来了,招工收椰子买柴火油纸等这些费用,黎老板也清楚,根本不可能在这上面做手脚做假账。

大家伙都看着呢,都是要脸的,要这么敢搞了,吉汀底下多得是想上插一脚椰货生意的商贾。

第二批是大货,椰皂有两万多块,椰糖椰蓉更多,连着第一批压下来的,这商队起码要二十辆马车才成。

“先打包,该装箱的装箱,小心些,我这边联系镖师,早了九月底,晚一些那就十月多。各家再出两位到三位有身手的护卫。”黎周周想了下,没旁的了,可看到刘老爷忐忑不安又期待的脸,顿时想起来。

“还有个事,刘老爷心善。”

众人一听‘刘老爷心善’这话,莫名的就想起来顾大人了,这——

“今天请刘老爷过来听咱们椰货的会议,也是有个买卖想和刘老爷做。”黎周周笑说。

刘老爷激动啊,终于有他了,这会大约也猜出什么买卖了。

他家除了粮食就是地多,莫不是要租他的地种椰树吧?

黎周周没想租刘老爷家的地,本来都没往这边想,是因为刘老爷盛情给他送金子宅子,实在是没办法给安顿一下活。既然开头说了刘老爷心善,给他送宅子金子,不如把这份厚礼变了法子送给当地百姓。

“我是想请刘老爷开一片适合种椰树的地儿,招了当地百姓种椰树收椰子,能给几分慈善抬抬手就好了。”

意思别刻薄了底下的百姓。

至于刘老爷要是以后心大了野了,把持了货源提高成本呢?且不说自古民就不跟官斗,还有一招,自然是子孙后代了。

黎周周面上带着亲切笑说:“我刚匆匆见了一面刘家两位少爷,瞧着伶俐聪明,正好我现在手边缺人忙活不过来,以后还有的忙活,刘老爷大善人,听了后就送了自家孩子来解我的忧。”

夸了自家孩子,刘老爷高兴啊,当即一通的好话,心里也知道,黎老板这是抬举他,没收银子宅子反倒是让他给百姓便利不苛待,难不成顾大人夫妻俩真是个清官不成?

黎周周见在座的都急了,想表功,想送孩子来他这儿,想到之前相公说盖官学,拿着个吊着昭州城的大商贾们,如今想了下,也说出来了。

“这有人天生是做买卖的料,有人做这个不合适更适合读书,家里子孙众多的不着急,日子还在后头,我在吉汀留不下几日,昭州城马上要盖官学了……”

众人本来表功急切的心,听了黎老板的话顿时一愣,思量过来又是一喜,包括刚送了自家俩孩子的刘老爷。

“刘家也是大家族孩子多,读书嘛,我听相公说,还是小孩子从启蒙开始念,根能打扎实了,以后也能进一进,诸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诸位都在想:进一进,这进一进能进到何处?

读书的尽头自然是科举,自然是当官了。

会议结束,大厅众人看黎老板的眼神是尊重又听话。

黎周周心里带着笑,如今他这般,是不是学到了相公六分了?

第122章 建设昭州22

商队去中原时,顾兆也没闲着。

修路是一直在进行,大面上修完了,还要细节要处理,尤其是昭州城内的污水槽排布等等,不过这不需要顾兆一直盯着,吩咐下去,只需查收就成。

昭州入夏后,顾兆就担心暴雨,降雨量太多,连着来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问过本地的农事官,近十多年来,有过几次灾害情况,不过近些年都是正常的。

正常的意思是没到灾害程度,不过连着下雨,田里的水稻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百姓的房屋漏水。

“大人,梅雨季节也就三四月到六月下的勤些,之后天气热一些几场暴雨就没了,最多是房屋漏雨,大伙都习惯了。”农事官回报。这也没法子,老天爷要下雨,即便是顾大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阻止的了,除非顾大人真是神仙不可了。

顾兆怕的是暴雨冲击,山体滑坡还有房屋冲垮,这些要注意。哪怕近几年都平安无事,还是要注意防范一些。因此这段时间带人去附近的村子看情况,靠山近的山脚下的,那最好是捡柴火,砍旁枝,莫要砍伐大树。

水田里要引流。

屋子地势低的,那就加固墙体,家里男人勤检查检查房屋情况,有的太穷的村里,房屋就是一把茅草糊的,那黄泥墙体一看都要摇摇欲坠,几场暴雨下来,顾兆都怕冲垮了房子。

便说:“之前修过路的人家,买水泥加固房子,水泥便宜半价。”

“或是去水泥厂干活,免费干十天领一袋水泥。”

要么买,要么以工代钱。顾兆不可能免费给大家伙修房子,修不过来,昭州城外上百个村子,村里好一些的人家屈指可数,大致上房屋都差不多。

有的人一听当即高兴,自然愿意拿了银钱出来买水泥修屋,前段时间修路一家人攒了不少,早都想把屋子捯饬捯饬了,正好碰到官老爷大度,说水泥便宜一半卖他们。

这可好啊。

他修路知道那水泥好,雨水冲不了,多结实。

也有人是不乐意干的,像是那家房屋快倒的,之前是既没修过路,这会也不愿意去水泥厂干活,顾兆问为何,这人就吓得跪在他面前,人木楞不说话只求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瞧着一把年纪窝窝囊囊的十分可怜。

顾兆问了村长这什么情况。

“他就是个懒汉,早些年爹妈护着疼着紧,这屋子都是他爹妈盖下来的,后来老两口拼了一把骨头给娶了媳妇,更是懒得不动不干活……”

爹妈是被拖累死的,媳妇儿是外出干活地里刨食,还要带孩子。

翻版的王阿叔么。

“年前村里家家户户男丁都出去修路了,他倒好,让他媳妇儿去修路,没人看娃儿,娃儿差点掉池子里没了,还是村里老人给捞了过来。”村长越说是越火大。

顾兆以为面前这汉子四十多了,听完没想到还不到三十,大约二十七八左右,因为不收拾潦倒脏兮兮的,头发糊脸看不清样貌,也不知道多久没洗脸了。

孩子才四岁大,是个女娃儿。

等那妇人背着孩子从地里回来,妇人脸倒是洗了,可看着年纪也大,像四十多的人,眼角满是皱纹,手背皴着。孩子脑袋大,身子小,一把骨头支棱着脑袋。

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干活要养一家三口,劳累的眼底也是木楞浑浊,见到一群人围着她家房子,还有衙役官老爷,娃儿都没卸下来,噗通先跪在地上,也不知道朝谁跪,跪了便磕头求饶。

“……先扶起来。”顾兆让衙役扶人。

村长用土话大概解释了通,妇人修路因为只去了两天,因为娃儿淹了差点死了,她不放心便回来了,也没钱买水泥修房,那水泥厂太远了她也没法子去,要看娃儿,还要回来照顾男人给男人做饭。

顾兆听的额头长包,“这样的男人还给他做什么饭,不如本官做主,你们二人和离了。”

“啊?”村长听的费劲儿,可和离倒是听明白了,顿时下跪说:“不成啊,这哪里能和离,懒汉是懒了些,可也是娃儿亲爹,咋能和离不过了呢。”

“对啊,自古哪里有妇人不要她家男人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没了她男人,没瓦片遮身,她一走,娃儿不得死啊,她也得死在外头,死了都没个埋的地方。”

村民是七嘴八舌的说,包括那妇人,听懂了官老爷说什么也是哭着流泪宁死都不愿意和离。

“谁说不能带娃儿?孩子要是愿意跟你——”顾兆是话都没说完呢,就见那妇人一脸死相,真去撞墙了。

幸好旁边人拦着快。

别说村民对他这话不满,就是跟来的衙役也多是不乐意,觉得顾大人是个糊涂官差点逼得和和美美的一家妻离子散。

顾兆:……

后来这事只能暂且作罢。等多走几个村,懒汉家的情况也有发生,虽不及这家的极致,一家人磕磕绊绊挣扎着生活。穷有两种,一种是如今大部分百姓,头脑不聪颖,普普通通没什么别的长处,祖上没有财富,就是芸芸众生地里刨食的一员。

受天灾影响,受家里人病情,总之是客观原因占多。

这些百姓,一有机会能挣个钱了,多是勤快乐意肯干的。这种穷能救。

还有一种穷便是懒汉家那种,机会摆在跟前了,自己懒,不愿意嫌辛苦出力,就等着吸旁人的血,做个拖累累赘。这种穷救不好。

等八月下时,天气热,暴雨少了,没什么灾害发生。顾兆原本是要盖两所官学,如今在昭州城的位置里又圈了一片空闲的荒处,打算再盖个妇孺救济院。

‘珍妮纺织机’也苏出来了。

苏机子的木匠姓杨,这纺织机便称昭州杨机。暂时这么叫着。

顾兆之前跑了一个多月的昭州城外上百村子,是体察民情提前做防护去了,也是摸底,昭州城外的百姓生活状态和消费水平和五个府县下的村镇百姓其实是一样的。

按道理来说,离着州城近的百姓生活都略微好一些。这里没有。

昭州城外的百姓优势是地势还算平坦,没有多的高山,种粮食出粮食比底下五个府县出粮食都多,像是吉汀,加起来适合种田的土地,还不如昭州城外的上百个村出粮食多。

气候、土地都是因素。

顾兆之前想,等苏出来纺织机,可以开纺织厂,现在计划没变,但是能方针略略调整一些。整个昭州的棉花产量不高,也不太高,环境因素不适合大量种棉花。

种出的棉花供整个昭州城百姓都够呛,不适合扩这个了。要是哪一年雨水多了,棉花糟了,那整个棉麻纺织厂不得停工,工人喝西北风吗?

百姓们适合种粮食的土地已经不多了,不能占这个。

顾兆便想到播林、安南靠山,本身就种桑树,两府县可以养蚕,抽蚕丝,而昭州城外的百姓可以取麻丝,种各式各样的荨麻,这是灌木类,缓坡小山头不适合种田的荒地都能种,大片大片的还好活。

首节 上一节 224/4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绿茶六皇子他软乎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