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将军夫郎在上

将军夫郎在上 第136节

“那陛下您的意思是?”陈柏明现在去了户部,户部有多少银两他这个户部侍郎自然是知道的,要说拨点给安阳那边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主子不开口,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自然不能越了规矩,还是要等主子开口才能办事。

两个人的关系从前是为伴读,现在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但是天子对他信任,他们家父子俩个也是忠心的为天子办事,这一份情义就还保持到现在。不过陈柏明也没有忘记为人臣子的本分,跟天子说话的语气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既没有越过君臣的那条线,也不会让天子觉得他当上了皇帝,他这个伴读就远离了他。

作为皇帝的心腹大臣,陈柏明是了解天子的,一看天子的神色,就知道天子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了。

而且陈柏明知道天子对赵长明和纪原夫夫俩个臣子的感情和一般臣子的不一样,一个是在上京被封城之后带兵突破围成,进来上京救驾的大将军;一个是挺着大肚从宫中密道进入救人的将军夫郎,这对夫夫俩个对天子不仅有救命之恩,更是挽回了整个大陈的局势和运势。

甚至是对他们这些拥护太子一派的人来说,也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今日若是永王坐上这个位置,他们这些当初拥护太子一派的人,怕是全家都要被下狱,更别说能站在这里商议给不给纪大人拨银两了。

陈柏明清楚的知道,只要日后赵长明和纪原两个人不做那卖国叛国的事,太子都绝不会动他们,两人被调到安阳去也只是暂时的,日后定然也会被调回上京。因此即便是那两人被调去了千里之外的安阳关,身在上京城里的他们都会愿意在后背帮赵氏夫夫一把,不仅是为了还恩,更是为了日后若是他们陈家有什么事的时候,赵长明和纪原能拉他们一把。

“银子倒是可以拨点给他们。不过这人嘛,怕是不太好安排。”别说皇帝舍不得把朝中大儒下放到边关去,怕是这朝中有学问的大儒也不愿意到边关那个地方的书院去当一个小小的夫子。

同样是当夫子,在上京当和在边关当那能一样吗?

陈柏明也知道这个事情为难,也知道朝中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好的人才天子定然是舍不得放走,下放到边关去当一个小小的先生那就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学问不好的人他们也不好意思送到安阳去给纪原。而且就算是他们想把人送过去,也不见得对方就愿意去了。

所以一想,这个事情还真的有点难办了。

陈柏明想了想就跟天子建议道:“不如明日到早朝上去问问,看看是否有人愿意去的?”

皇帝点了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的早朝上皇帝拿了这件事出来说,下面并没有任何站出来的官员,陈泓泽对此并无任何意外,或许该说早就在意料之中了。

自从赵氏夫夫离京之后,京中关于赵氏夫夫的消息就少了,朝中的官员们都没想到再一次在朝堂上听到纪大人三个字,是从皇帝的口中听到的,而且一来就是问皇帝要钱和要人。他们在上京当官当得好好的,怎么可能跑安阳那个小地方当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了,而且还是什么县学当个小小的先生,纪原怕不是疯了吧?这是不少人心中的想法。

见底下的官员们没有人站出来说话,陈泓泽的心里说不出的有点小失望,当初他把赵长明调去边关,赵长明可没有半句推脱,而纪原更是自己请旨去的。相比而言,朝中这些官员就跟他的赵元帅和纪大人差得太远了。

这就不难怪天子心中的天平会倾向于赵氏夫夫了。

下了朝后陈泓泽对身边的太监公公吩咐道:“让吏部尚书到御书房来见朕。”

“喏。”太监公公领了命去请吏部尚书。

正准备跟同僚走的吏部尚书见到来传皇帝旨意的公公,跟同僚们告了一声,让同僚们先行出宫,他就跟着来找他的公公去见天子去了。

站在御书房里的吏部尚书并不意外天子找他来是说给纪大人调几个人去用的事。但是这个事也着实难办,不说朝中的大儒,就是国子监和四门学那些地方,甚至是上京城里开办得好的书院里头的先生,都肯定不愿意到一个小小的安阳城去当教书先生的,读书人那是什么狗脾气,他这个吏部尚书也是领教过的,

吏部尚书想了想,就说道:“陛下,臣这里有个主意,陛下您听听行行不行。”

“说。”皇帝倒是想听听吏部尚书有什么好主意了。

吏部尚书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不如咱们从此次恩科录取的人里面选几个学问好的寒门子弟出来,把人调到安阳去给纪大人用。若是那边的事情没那么忙,纪大人也可以把人安排到县学去给学子们讲讲学。这样一来,咱们这边调去的人就相当于是给纪大人安排的人手,并不单单是当教书先生,这样说出去也好听一点,愿意去的人也会多一些。”

一个是教书先生,一个是纪总督身边办事的人,哪一个好听哪一个不好听,是人都知道怎么选了。而且一个教书先生教到头也就是当一个山长,但是在纪总督的手下做事,做得好那是能升官的,身份和地位就不一样了。

而吏部尚书之所以选寒门之弟,则还是因为寒门之弟出头的机会少,给他们一点机会,就会有人愿意抓住。

“行,你把挑选出来的名单拿过来给朕瞧瞧,朕亲自见见他们。”陈泓泽一听就明白吏部尚书的用意了,不过这个挑选出来的人是要送去千里之外给他的纪大人的,这个人他还是得亲自把把关才能把人送去。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天子对纪大人是真的好了。

“喏,臣这就去安排。”见天子同意了,吏部尚书就从御书房里出来,从宫里出去了。

***

转眼他们一家人到了安阳已有一个月余了。

纪原的这个安阳关都护府总督也当了一个月了,这个月来他做了不少的事。

一个是制定了行商守则二十一条,从商品交易到商品质量的各个方面定制了详细的条例条规,极大限度的规范了市场和行业。这个规定从安阳城下放到了他管辖的区域下面所有的城镇,这个行商守则二十一条不仅对他们大陈的商人适用,同样也用来约束大燕来的商人与牧民,使得双方的合作更为规范和有法可依、有律可循。

在行商守则二十一条出来后,大陈的商人小贩和燕人之间的矛盾减少了许多,城中打架斗殴的事情也相对应的下降了。不过这一点不排除是因为城中有巡视的士兵见到有闹事的人就抓起来,抓了几大批的人关进牢里之后,外面的人就都老实多了。

第二个是在他们的招工启事贴出去不久后,有一个姓鲁的师傅到了衙门去应聘,说自己会烧砖,成功的应聘了烧砖师傅的活儿。

现在纪原也不是事事都亲力亲为了,实在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事事都亲力亲为他自己也忙不过来,就把烧砖和修建城墙的事情交给了王县令去负责。并且,在安阳城的西面划了一块区域给鲁师傅烧砖用,现在那片地上建起了好几个砖窑,整日整夜都在烧砖,远远的就能看见那个方向有浓烟升起来。

只是一刮那边的风,浓烟就吹向城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第一批烧出来的青砖就修了几条高高的柱子,现在浓烟从柱子里面排上去,倒是解决了城中受到浓烟的困扰问题。

就连城中的百姓们一说他们纪总督,都说:“还是咱们纪总督好啊。”

“对对,自从纪总督来了后,咱们这城中打架斗殴的事都少了。”

在城里做生意的小贩和老百姓们都很是喜欢他们这一位新来的纪总督,一说到纪总督那是好话一箩筐,都是夸他们纪总督的。

第257章 王县令和李师爷

第三个便是官学准备重开,城门口外面已经张贴出了开学的时间,以及照收学生和聘请夫子的通知。

原来城中举办县学的房子早已经坍塌得不能再用了,这会儿重建书院,一个是需要银两,二个是还花费时间去重建,现在安阳城里各方面都要花银两,他们拿不出这么多银两来重修书院。正好都护府还空出不少的地方,纪原直接的就从都护府的东北面划出一个院子,把那个院子和都护府中间的门给封了,那个院子就暂时拿来当书院用。

只是现在书院准备重开,还有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还没有聘请到合适的先生。

安阳城这个地方不同于上京那边,上京城里出门的大街上一脚都能踩到一个进士,秀才放到上京城那都是低的了。但是在安阳城这个地方,别说是进士了,秀才都找不到几个,大部分都是没读过书的普通老百姓。商人里面倒是有人读过书、还识数的,但是以他们的学识,当教书先生那还是差了一点的。而且人家也不一定愿意来当这个教书先生,这才是问题。

整个安阳城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的人并不多,不过王县令倒是正经科举出来的,还是同进士出身,要说学问,那肯定是有的。

纪大人把目光放到了王县令还有他们家李师爷的身上,找了王县令和李师爷来商量:“要不你们俩个先暂时到书院来顶替先生一段时间?本官已经向陛下上了折子,不日朝廷就会派遣人员过来,你们先顶一阵子,等过阵子他们人来了,你们就可以卸任了。”

“……”最近忙得晕头转向的王县令和李师爷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跟他们提这个要求的纪总督。

王有才:纪大人我劝你做个人吧!没见我最近都忙到睡在衙门里头,好久都没回过家了,我都这样了你还要我到书院去讲学?

李师爷也有点不懂了,不明白纪总督为什么找他来当先生,他当这个师爷还勉强可以,但是让他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们讲学,那就真的有点勉强了。

李师爷就找借口推脱这个事情:“大,大人,下官的学问有限,怕去给人当先生会误人子弟。要不还是……让咱们县令大人来当这个先生吧?咱们县令大人的学问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家县令大人再怎么说也是同进士出身,那学问是顶好的,就是运气差了一点,被派来了边关这种穷乡僻壤当县令。

王县令转头瞪向把他推入火坑的师爷:你怎么敢这么坑本官!

李师爷转开视线,他只是选择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对不起了大人。

纪原只当没看到这两人的眉眼官司,说道:“本官听王县令说他的蛮语都是跟李师爷你学的,本官准备在书院开设一门蛮语课,届时师爷你到书院去当先生,教学生们学蛮语。”

李师爷看向他们王县令,那眼神吩咐是在问:你什么时候跟纪总督说我会蛮语的事了?

王县令就差翻一个白眼给李师爷了,就只准你坑我不许我坑你了?!

“咱们这个地方靠近边关,与燕人常有往来,咱们不懂他们的语言,与他们做生意的过程中会发生诸多矛盾和误会。”这也是纪总督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下来的,而且用的理由也十分的正当,并且还让人无法反驳,“要是咱们懂得他们的语言,与他们做生意也方便一些,万一日后两国之间再发生什么事,咱们派出去的探子也能听得懂他们的话,你们说是吧?”

其实在这一点上纪原想得更长远一些,现在做生意只是眼前的利益,日后他们还可以派遣人到草原去传播文化和游说草原上的牧民到他们大陈来生活。

他们边关这里的男性多、女性少,早前那些年打仗的时候,女子不是逃难去了就是死于燕人的铁骑之下、或是被燕人掠走了。现在安阳关大部分的人口都是从外面调来的,还有一些过来行商的商人和做生意的小贩,当地的人是很少的。要是能把燕人的少女拐回到他们大陈来,与他们大陈的男子成婚,日后两国之间通过通商和通婚加强往来与关系,就能慢慢的同化草原上的牧民,使得他们变成大陈国的一份子了。

不过这一点纪原并未说出来,还要上折子跟上京城里的那一位解释清楚了,得到了皇帝的允许才能执行下一步的计划,省得到时候朝中说他们通敌卖国,那就真的是好心办坏事了。

在明白了这个朝代和君主制度下,作为臣子的他们在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之下,有些事情是不能随便去做的,纪原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哪怕是现在离开了上京,天高皇帝远,有些事情他们也不能随便为之。

李师爷点了点头,觉得他们纪总督这话说得有道理。

见李师爷点头,纪原就知道自己是说动李师爷了,问道:“李师爷你看如何,你们到书院去当先生,本官也不占你们便宜,你们去上一堂课就补贴你们两百文钱,等到月初和俸禄一起发放给你们。”

一堂课两百蚊?要是一个月能上十堂课,那不是二两银子了吗?

李师爷一个月的俸禄并不高,之前朝廷还拖欠了他们那么久的俸禄,直到上一年才补发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衙门里头的官差都跑光了原因,都没钱谁还给你干事啊。本来他这个师爷也不想干的,要不是他们县令抱着他的腿哭求他留下来,当时他可能也走了。

不过还好当时他没走,才等到了后面朝廷给他们补发俸禄。

还好是这笔俸禄补发下来了,他家中的日子才过得轻松一点。

但是银子总也有花完的一天,就凭他每月的那点俸禄养家都勉强,他们这个清水衙门也没什么油水捞,更别说现在这位纪总督还来了,前头才抓了一批贪官,他们是嫌命长才会跑去贪污受贿了。

为了这一个月多赚二两银子,李师爷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好,这个先生下官当了!”至于什么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学生会发抖的事,李师爷压根就忘光了。

“王县令你意下如何?如果你去的话,本官给你一堂课三百文,要是学生们的反应好的话,本官会酌情给你们另外发奖励。”在把李师爷说动之后,纪原又问王县令的意思。

“……”正在为自己一个月能多赚二两银子的李师爷突然觉得自己的二两银子不香了是怎么回事?

他们家县令一堂课三百文,那一个月上十堂课,岂不是三两银子了!

不过王县令没有忘记自己刚才不想去的事,还是要矜持一下,轻咳了一声,看向他们纪大人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问道:“李师爷去教蛮语,不知大人想让下官去教什么?”

“你就去教学生们读书识字,给学生们讲学。到时候还有算术课和骑射课,算术课和骑射课的先生本官都已经找好了,就差你们俩了。”要找骑射课的先生并不难,与他们家赵元帅打个招呼,从军中随便找一个骑射好一点的将士去当就可以了。

至于算术课的先生,纪原则是让张绍玉和唐家商行的一个账房先生来当。

“可以,那下官就去暂替一段时间,等上京那边派来的先生到了,本官和师爷就退位让贤了。”不过王有才想到自己最近的事情有点多,就提出这个讲学的时间安排在上午……“哦不,还是下午吧,下午本官抽点时间去给学生们讲学也是可以的。”

“若是本官有事在外忙,回不来讲学可如何办呢?”

“这个不用担心,若是你们有事去不了,就让他们自学或是找个别的先生换一下。”见两人同意下来了,纪原觉得这个讲学时间可以调整,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行吧。”为了一个月多拿几两的月俸,王有才也是拼了。

***

在讲完重开官学的事情后,纪原还与王县令还有李师爷讲了一下今年春耕的事。

说到这个春耕,王有才也是很头疼的,他们边关这个地方连年打仗,许多村子的人都跑光了,到现在战事都已经结束了一年多两年的时间了,许多村子都还不见有人回来,也不知道人是死了还是跑去了外头不肯回来,总之他们这里现在人少地多,地没人种。

王县令不得不向上官请求帮忙了:“大人您看这个事要怎么办是好啊?”

来了安阳已经两年了,王有才都没有想出如何解决这个事的办法。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咱们这里的雨水少,种的东西难以成活,下官想,恐怕那些因战事跑到外地去的百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肯回来故土。”

“这个事情我跟赵元帅商量过了,今年就从军中调一部士兵出来耕地,种子和农具由咱们这边提供。”纪原说道。

一听到王有才忍不住的打断了他们纪总督的话,问道:“大人,咱们哪来的这么多种子和农具啊?”

“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不成?”纪原带着锐利的目光看向办事不利的王县令,原本春耕这种事该是由县令来负责的,现在他这个总督在帮这帮人分担,这个王有才还打断他的话了?!

“……这个还真没有。”王县令低头,是他的错,都是他的错,纪总督你别蹬我了。

“种子本官已经让人去买了,农具也让人找铁匠打了一部分,不过想来是应该不够的,咱们有多少就用多少吧。”他们这个地方常年干旱少雨,能种的作物并不多,不过纪原还是找到了几样适合他们这里种的,就打算先种上,至于其他那些他们这里还没有的农作物,他也拜托商队帮忙找了。

至于能不能找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大,大人。”王有才双眼含泪的看着他们纪总督,纪总督简直是他的再生父母啊。

李师爷也是一脸感动的看着他们纪总督。

“你俩也不用这么看着本官,今年买粮种和农具的银两还是本官掏的,这个钱日后本官会从衙门的收入里面扣除。”不可能力他出了,钱还得他给。自从来了安阳之后,他这个都护府的总督都陆陆续续的掏了上万两的银票出来用了,还好当时他们从上京带了不少的银票在身,带来了安阳。

不然等这会儿缺钱还不知道上哪儿去问人借了。

去年的贸易市场建起来,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的银两,商务部那边也没什么钱,所以这会儿纪原也不好让张远掏钱,他就自己先替上了。

“是是,要的要的。”王有才一脸崇拜的看着他们纪总督,还是他们纪总督厉害啊,上头不仅有人,兜里还有银两。

王有才就想都到了自己,难怪他自己当安阳这个县令当了这么久一点作为都没有,不就是一来没有靠山二来穷吗?他要是像他们纪总督这么有钱,那还用得着连个官差都请不到吗?!

说到这个,他还要感谢他们纪总督了,自从纪总督给他们衙门拨了银两之后,他们衙门也能请得起官差办事,现在他们的衙门里头终于不是他这个县令和师爷俩了,除了县丞县蔚还未补齐之外,官差都已经请够了。

至于县丞和县蔚还要等朝廷上面派遣下来,他这个县令也无权随便安插人进去。

首节 上一节 136/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这个天师那么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