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的七十年代 第34节
哎, 差点看走眼了,心底感叹完,对于她说的事,沈大材一口痛快的答应了:“成,自家人的事那有不搭把手的, 何况你说的这些本来就是正当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即便小姑娘不说,他也不会让张老太那刻薄人太过分。如今不过是顺水推舟。
又稍说了几句,沈大材和自家侄子打了声招呼, 便走了。他虽只是个大队长,但是身上的事情却不少。
送走人,张草儿这才忙走到自家师傅边上,要帮着碾药。却被沈默拦住了,丢了本书给她:“既然要做戏糊弄人,也稍微认真点。你现在可是受着重伤的,边上躺着看书去。晚点我来抽查。”
张草儿这下什么话都不敢说了,忙收敛心思捧着书去边上,边看边背去了。实在是不多的几次抽查每次都叫她记忆深刻,而她又不想让师傅失望,只能加倍认真用心的看书背书起来。
...
打从晌午后得了那消息,张三栋和田盼娣满脑子都是那一百六,一百六。整个下午被记分的老陈点名说了好几次,人也还是一副恍恍惚惚的样子。
一下工,跟火烧屁股一样往家跑。
周围不少看热闹,眼红的人看到这一幕,没少跟着挤眉弄眼。这不看见走的慢的张二栋一家,不免带酸的道:“张二栋,你还不跑快点,小心晚了,什么好处都被你家老三占尽了。那可是一百六呢。”
张二栋被这话说的涨红脸,那钱是他家侄女自己凭本事得的,他这个当叔叔这些年没帮着人什么不说,那能占人家便宜。
只是想到自家老娘,还有三弟历来这德行,不免又有几分头疼起来,只怕接下来又有的闹了。
张二栋不善言,沈大姑虽信奉与人和善,但是却也不是个吃亏的。特别是见不得别人欺负自家人。
当下便怼了回去:“管它一百六,还是两百六的,不是我们自个儿挣的,我们眼都不带瞥下。不像某些人一听,眼就红了,在这里嘀嘀咕咕的。”
说完,叫上张二栋加快步伐先走了,方向却不是自家院子,而是卫生所。这些年虽然有大嫂的原因,同时自家两个孩子要上学,两夫妻更多的时间精力不是在地里,就是山上河里倒腾东西。
对于家里,侄女关注就少了,但是怎么说也是眼皮下看着长大的小姑娘,那些传的话,一会儿说人伤的很重,一会儿又说看着还成,能自己走路。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怎么也得看一看才能安心呢。
而此刻的张家院子。
一见小儿子还有自家老头子回来,张老太忙把大儿媳打发出去,拉着人进屋关了门商量起来。
“儿呀,可是真的,一百六十块,都给草儿那小丫头片子的。”张老太急慌慌的问道。
张三栋这会儿也格外兴奋,一张脸通红,说话的声音带着亢奋,殷勤的看着他娘道:“真的,千真万确,这话可是队长都点头的,过两天那些警察就会送钱来。娘这可是一百六呀。”
说完张三栋朝自家媳妇田招娣使了个眼神,心领神会的田招娣拉着张老太衣袖,插嘴道:“娘,你也知道我大伯家最近为了给我堂哥买个城里临时工的工作四处想法子,就连我堂妹都早早发嫁了。
卖工作的那人我家也是认识的,原先家里没有钱我也不好说什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么多钱,草儿一个小丫头拿着也实在叫人不放心。我想着要不先用这钱给三栋把这份工买下来,人家可是说了,这份工之后很大可能转正,要不然我大伯家也不会这么急。
娘,你也知道三栋从小身子就弱,有时候他想孝敬你们两老,但地里的活,实在是有心无力。但是进了城就不一样,三栋从小脑子就活,等他成了正式工,我们一家子也能进城住楼房,是工人家属了。”
大饼一张张的画下去。
张老太怎么会不心动,如果他们老三真成了工人,她是不是也能跟着进城,日子过的像那些城里老太太一样。
可比那沈家老太婆更风光,毕竟虽然她儿子女儿都是城里的工人,但是却没有一个接她去城里住,到现在可不都在他们这山旮旯里呆着呢。
“老头子你怎么看?”张老太伸手拐了拐边上自家沉默的老头子。
张老头沉吟了下,问道:“这工作以后真能转正?”
田招娣心里一亮,这事估摸能成,不过她也不傻,有些话可不能说的太满,“爹,这我可不敢打包票,不过这份临时工工作是郊区肉联厂的,工资待遇人家到是说清楚的,一个月十九块,每个月粮票若干,一斤肉,偶尔还发些下水猪耳朵什么的。”
“乖乖,临时工一个月就十九块。”张老太喊道。
张三栋看了眼他爹,见缝插针道:“人家正式工一个月可是四十八,而且每个月不仅有粮票,肉,听说还有工业票。
我到是也想努力努力,若是成了正式工,就给爹买个大队长,沈伯家那样印着牡丹花的搪瓷罐,泡上点茶闲的时候一出门,大家都羡慕的看着。
可惜,都怪我这个儿子没什么出息。”
这话一出,张老头想着未来美好的日子,心里有了决断,反正老大家早早没了,老二家大东又是那样子,他们两老往后更多只能指望老三了。
老三虽然懒了些,但是好在人孝顺,何况还有根宝。
“嗯,只是这临时工要多少钱?”张老头问道。
田招娣忙回道:“爹,那边要一百五,我家和那边关系更好些,如果我们这边出的起钱,那边准先给我们。
虽然看着贵了些,但是爹你想想看,虽然花了一百五,但是以后一个月就十九,攒攒一年可就回本了。”
“嗯,成。”张老头松了口气,只要不动用他们棺材本就好说。这才看向自家老婆子。“老大家那边只怕得你去说说。”
“是呀,大嫂和草儿那边可就要靠娘了。”眼见着就要心想事成的田招娣,看着自家婆婆忙恭维道。
张老太当下拍拍胸口,豪气的道:“放心有我呢,她一个小丫头片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大嫂子和草儿那丫头片子,只要说服了他爹娘,根本不是事。他担心的是他二哥一家。如果二哥一家真要争,想到二嫂身后娘家,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张三栋眼睛一转,当下又开口道:“大嫂和草儿有娘我是不担心的,只是就怕二嫂不同意呢。
这些年她带着我二哥,拼了命的把两个女娃送到城里去读书。看着架势还不知道要供到什么时候,负担也重。若是这笔钱全给我这边用了,只怕二嫂是不干的。
到时候闹起来,大队长他们只怕都站她那边.....”
说到这里,张三栋抹了把脸,叹气道:“若是二哥那边供的是男娃,我侄儿,那这钱分就分,我也不多说什么。但是两姑娘,以后还不是便宜了别人家。”他可是知道他爹心里在意什么。
“这话在理。”张老头点头道。这事他不是没说过老二,偏老二脑子不好使,不听。
“都怪老二这个媳妇,打她进门后把老二带的更加不听话了。成天不是在家挑事,就是拉着老二去他们老沈家干活。
真是这个儿子都给别人养了。要我说实在不行就分家,把他们都分出去。反正老三眼看着就要进城了,我们养老只怕也指望不上他们呢。”张老太一说来这些,就一胸口的气,给她生个傻孙子不说,这些年仗着娘家得力,没少和她对着干,不服管教。
越说越觉的好,以往老三身体弱,在地里赚公分不如老二两口子,但是现在可不就不一样了。
“老头子,你怎么说,要不干脆把他们分出去得了。”不然到时候真分钱给老二家的,她说什么都不干的。
“等我想想,想想。”
“那里快点想想。”
......
另一边,从卫生所看完侄女出来的张二栋和沈大姑,一边走一边琢磨着刚才侄女说的事。
“按草儿说的,这次估摸着我们还真能分成家呢。”沈大姑有些兴奋的道。这么多年过去,虽然他们一家在婆婆手下没吃什么大亏,但是几个孩子却没少跟着受委屈的。
何况这些年为了他们两夫妻供女儿读书这事,家里三天两头没少争吵。为了这事,他们大东不过十六,也跟着被拉着干最重的活,就为了赚十个公分,好让家里老婆子闭嘴,让妹妹读书。
想到这些,沈大姑更是下定决心,这次她一定要好好的闹一闹,死要钱,不管如何怎么都得把家给分了。
“到时候你可得好好配合我,嘴巴长在脸上就是用来说话的。听到没有?”
张二栋忙点头:“嗯嗯,都听你的。”就是压力有点大。
“话说,草儿这孩子真叫人刮目相看。幸好不像大嫂,不然......”
“嗯,像大哥。”也是大哥走后爹娘的所做所为,叫他算是看清楚了,心里更多的是为自家小家打算。
“只是那话真要让孩子们传出去,就怕以后.....”草儿不好说亲呢。
听到这里,沈大姑冷笑一声,斜眼看了眼自家男人,道:“草儿为什么这么做,你不清楚。”防的还不是你老娘。
张二栋这才不敢说话了,害怕自家媳妇把火气撒在他身上。
路上遇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往卫生所赶的大嫂,沈大姑眼睛都不带搭理人。如果不是她这个当娘软成地里的泥土,谁都可以踩上两脚。
那需要草儿这么一个十四岁的半大小姑娘,殚精竭虑为自己,还有连带着她一起谋划。不过这样也好,草儿上面没了这个当娘的压着,反而是件好事。
......
这边送走了过来过来探看的二叔二婶,又三言两语打发了自家亲妈。
张草儿和自家师傅打了声招呼,就避着人往村外赶去,她和余媒婆约好了在外面见面。之前偷偷托付她的事情,应该差不离了。
第37章
余大娘是他们公社, 十里八乡这带有名的媒婆之一,这一片由她牵线撮合成功的夫妻不在少数。
最重要的是她这个人口碑不错,眼亮心明, 凡是她做的媒,牵的线,男方女方方方面面的好和劣势都不会瞒着。不像一些做媒的,为了谢媒钱,死的恨不得说成活的。
看到张草儿的时候, 大树墩下坐了半天的余媒婆终于松了口气,忙迎上来。
“听说你受伤了,我还担心怕你来不了,琢磨着要怎么避着点人进去寻你。我看看伤那了, 严不严重。”做媒的人,那个不是消息灵通的。
何况要给人做媒,眼前小姑娘,还有他家什么个情况她早就一清二楚。青山大队这边消息一传出去, 她就对上了人。
没想到呢, 眼前瘦巴巴的小姑娘胆子还不小呢。
不过想想她们两母女能背着人寻上她,就证明人家心里都是有成算的。余媒婆可不是那等没见识的人,觉的做寡妇的想改嫁怎么了。
做女人的最知道心疼女人。
这年月家里家里有个顶梁的劳动力,日子都不见的好过。何况做寡妇还要拉扯孩子, 偏着张家, 当公婆只把人往死里使唤。
若是这胡妹子再不寻条生路, 难道一辈子任由张家那老太婆把她们两母女磋磨死呀。
“没事的, 伤到肚子,不过已经包扎好了。劳你在这里等半天了。我娘那事情?”说道这里,张草儿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余大娘。
“没事就好, 没事就好。反正我也没什么大事,正好在这里歇歇脚。哎,你们这些个小姑娘就是贴心。”
余大娘说完,挪了下屁1股,分了半树墩子出来,拉着人坐下,这才细细和她说起正事。
“放心吧,不说你们给的那厚实的谢媒礼,就说你们这情况,大娘少不得要用心好好寻摸的。
我这里有两个人选。
第一个,今年三十八,是个鳏夫,张家寨子的,离你们这里隔着三四个村,等闲不好走动的。他前面媳妇生病没的,只给他留了个女儿,人还不错,人厚道讲情分心正,他媳妇生病就是借钱也是给看病的,只是没看好走了。
唯一个女儿也养的不错,去年也是我做的媒,已经嫁人了。你娘要是嫁过去,马上就能当家做主,以后在生个孩子,更没什么愁的了。
不过缺点就是,他家有个瘫痪在床的老娘,若是愿意嫁过去,少不了要伺候老人家,这活不轻松。还有他家不富裕,穷着呢。这么多年也不过勉强把外债换完,他女儿嫁人的彩礼他也没留,直接给闺女带回去了的。”
余大娘缓了口气,又继续道:“至于第二个,今年四十了,下面有三个儿子,前面媳妇是走夜路掉沟里没的。
他们那离你们这里也远,人嘛,也还成,也实在,有什么说什么。
他家里劳动力不少,其中大儿子是城里的工人,每个月都寄东西回来,条件好。那边说了若是你娘愿意嫁过去,就不用下地,只用收拾家里,帮着带带家里孩子。
缺点就是,那边孩子都大了,现看着轻松,但是不知道往后什么样。”
张草儿点头,余大娘说的都是实诚话。这事不好在拖,刹那间,她心里便有了决断。当下便回道:“这事真的辛苦余大娘了,我娘就选第一个。”
正如余大娘说的第二个变数太大,人家前面都有三个成家的儿子,她娘又是那德性,过去不过又是给人当下人的命。
和现在的张家相比,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份稍微轻松点的活。
至于第一个,虽然穷了点,但人心正,唯一的女儿也出嫁了,她娘这个年岁还能生,有了孩子,他们便是真正的一家人。
母女一场,她也希望对方能过好。而且这样她以后对方在有什么事,也用不上她来操心了。
至于上面伺候瘫痪的老人,虽然前面是要辛苦些,但是在张家就轻松了。何况说句不好听的,老人年纪大了,再伺候又能伺候多久,以后人还得记着她这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