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478节


萧俊龙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并且具有强烈的应用思维,沈奇需要一些偏应用的人才,他给萧俊龙打电话:“你可以办内部调动手续了,办好了过来上班。”

随着萧俊龙、马超凡的到位,沈奇数理研究中心数学室正式启动科研工作。

沈奇说了说中心的规章制度:“二位,你们十八岁读大学,在大学里呆了近十年的时间,对于高校里的相关制度应该非常熟悉。我对研究员没有考勤要求,你们爱来办公室来办公室,爱在家里在家里,随意。没有什么年休之类的,你们想休假的话,天天都可以休假。”

“考核?那当然是有的,考核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论文,或者专著、综述,总而言之就是学术作品吧。”

“我对学术作品数量没有要求,只看重质量。如果你们能写出一篇重量级的学术作品,将有可能从助理教授级别直接晋升为教授级,我这个中心主任的位置给你们坐也是没问题的。在我们中心人人平等,我自己也得写论文,好了,二位开始工作吧。”

沈奇交代完数学室的工作,便去隔壁总务室关心妹子们。

最先成型的总务室已经运转的相当成熟,崔小艺,这位童颜大胸的女员工负责人事薪酬,收简历、筛选简历、办入职、办五险一金、算工资、算补贴等和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由崔小艺操办。

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文燕负责财务,数理研究中心的经费财务流程、各种报销等事务由她负责。

毕业于燕大本校的桑甜负责内外协调,档案管理、与外部门外单位的联络、党工团相关活动及其他琐事由她操办。

妹子们都是名校毕业,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业务上非常娴熟,不需要沈奇操太多心。

聪明能干的妹子们让沈奇从俗务中脱身出来,沈奇集中精力搞学术,他回来不是吃闲饭的,他要做实事。

妹子也到位了,研究员也到位了几个,沈奇的科研启动资金跟其他海归不是一个数量级,大名鼎鼎的沈教授和他的数理研究中心倍受燕大其他各院关注。

成绩,必须拿出一点成绩,才能服众。

萧俊龙和马超凡两位研究员都是带着课题投奔沈奇的,因为个人或外部原因,两人的课题没有在原单位立项。

课题都是现成的,沈奇大手一挥:“你俩写立项报告,尽快立项,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科研经费,先从我的科研启动资金里划拨,一人二十万,先用着,等项目经费批下来了,多退少补。”

“沈老板,有魄力啊!”萧俊龙很清楚搞基础数学研究的,单独一个项目的经费给20万不算少了,沈老板从自己的科研启动资金中先垫付项目经费,普通的老板没这么大方。

“沈教授跟他们那些学阀不一样,沈教授是真心想做大事业。”马超凡倍受鼓舞,看来跟对明主了。

学术课题立项报告交上去了,到相关部门批准、项目正式立项、科研经费到位之间有一段时间。

有些科研工作者,经费不到位就不干具体的活儿,提交了立项报告之后就天天等着资金到位。

诚然购买设备、原材料之类的需要花钱,没钱干不了大事,但理论相关的工作可以先行。

沈奇先给经费,让萧俊龙、马超凡编写立项报告的同时,推进两个数学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

立项报告就是个套路化的文件,有标准模板,主要目的是找学校、国家相关部门申请科研项目经费。

沈老板给钱给政策给资源,充分信任两位研究员,萧俊龙和马超凡没理由不好好干,他俩的课题《莫兰集的维数研究》、《一类特殊超曲面的研究》很快编写完成立项报告。

两个重大课题分属数学物理、代数几何领域,沈奇批准两份立项报告后交到学校去了,两个课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首都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燕大基础研究基金……等十二项科研项目经费,能批几个算几个吧。

391章 启动物理室工作

沈奇自己也没闲着,他着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相关准备工作。

物理13级升14级的条件之一,需要沈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很难搞啊,沈奇查阅了1980年至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课题成果,大部分是偏应用的,少数基础物理研究的获奖课题也有实验或测量数据支撑。

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相关话术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某某科学家发现了什么什么、测量到了什么什么,以及对什么什么课题的开创性实验研究。

二、某科学家在某领域做出了先驱性的贡献,这些研究成果导致了某某现象或对象的发现。

历史数据显示,以第一类理由获奖的大多是实验物理学家、应用物理学家,以第二类理由获奖的大多是理论物理学家。第一类获奖者的数量是第二类的十倍。

很明显,光靠脑补很难发现什么、测量到什么,沈奇决定从第二类途径入手,提供可被当代实验设备或观测仪器所验证的理论原理。

可介入的领域有一些,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空间科学等等。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凭借相当成熟的经典物理课题获得诺奖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破解尚未解决的经典难题。

前沿科学领域是热门,人类对未知或者一知半解的领域总是充满好奇。

沈奇数理研究中心物理室暂无一线研究员到位,沈奇亲自主持物理室的科研工作,先试试水,做个小项目练手。

在普林斯顿工作期间,沈奇曾发表过一片凝聚态物理论文《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刊登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凝聚态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是近年来的热门,美英三位物理学家因相关研究成果,联合获得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沈奇认为自己几年前发表的那篇PRL凝聚态物理论文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他开始策划《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的续集。

在沈奇的规划中,这个系列课题由三部曲组成,第一部《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在亚当斯谱序列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求解同伦群的过程中,计算出了一个新的结果,h0b1^4∈E2^9,4p^2q+q在亚当斯谱序列中是永久循环。

第一部几乎是纯理论性的研究,第二部,沈奇暂且命名为《缺陷拓扑学研究在凝聚态物质中的应用拓展》,理论研究为主,理论结合应用。

大体思路早就有了,有大致的项目课题框架,预估的学术影响和效果,需要的研究经费,就可以申请立项。

沈奇开始编写《缺陷拓扑学研究在凝聚态物质中的应用拓展》的立项报告,他的数理研究中心进入数学、物理双线作战的实战阶段。

就在沈奇起草数理研究中心第一个物理项目的立项报告的同时,美国方面传来消息,《体系化和霍奇猜想》发表在了《数学年刊》上,以专刊的形式出版。

SLW体系的建立和霍奇猜想的证明,正式入选《时代》年度十大科学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时代》评选的本年度十大科学研究成果,其中四项来自生物医药领域,三项来自物理学,两项来自化学,数学领域的只有一项。

最新一期的《时代》,封面人物是沈奇。

《时代》对本期封面人物沈奇的点评是:“他证明了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霍奇猜想,解决三个数学难题只用了五年时间,他被称为当代数学之神,他是沈奇。”

燕大沈奇数理研究中心为之沸腾。
首节 上一节 478/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总裁爹地好厉害

下一篇:天才律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