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蒙古汉子 第119节
差距太大,能不生气吗,孙大兴屋里的下酒菜都是都是巴特尔准备材料,何雨柱动手。
不说那些肉罐头,花生米经过何雨柱手艺的加持也比大多数饭馆卖的好吃。
光是猪头肉孙大兴就没缺过,巴特尔卖了那么多肉,猪头牛头羊头多少也留了一些。
何雨柱也爱喝点儿,这些东西做好自然也会给孙大兴留一份儿。
阎富贵这个老抠,除了钓鱼就是来孙大兴这里蹭酒,而且这货跟孙大兴住对门,来的次数多,带的东西少,而且都是一些不太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一次两次无所谓,次数多了孙大兴也不乐意了,后来只有易中海来的时候才会过来蹭酒。
易中海工资高,花销也不大,攒了不少钱,收养于得水以后也没花多少,后来于得水有了工作,结婚,也不用他花钱,反而各种东西给他买了不少。
这么一对比差距就出来,易中海有钱,孙大兴的吃喝又不用花钱,这两人过的美滋滋。
刘海忠虽然退休工资不少,但家里情况闹心,阎富贵算计了一辈子,以前的工资都花在一家人吃喝上了,本来工资就不高,退休工资更少,好在儿女都成家了,也不用他养,要不然就算孙大兴不给他好脸色他也得贴上来蹭点吃喝。
就这样,四个性格各异,脾气不一的人凑在一起享受退休生活。
院子里也不是没有其他老人,但上门吃喝你总得带点儿东西吧,你什么都不带那就得回请。
东西不带,回请又请不起,你怎么跟人往一块儿凑。
不是所有人都有阎富贵那样的厚脸皮,用拿不出手的东西换好酒好肉,自持是读书人,又是院里的管事大爷,跟着易中海刘海忠光明正大的蹭吃蹭喝。
易中海纯粹是有钱有闲,刘海忠那是无来由的自信心,总觉得自己是二大爷,比其他人高一等,不屑跟普通退休工人凑一起,这个院子就能跟他坐一起喝酒的也就其他两个管事大爷和同为七级工退休的孙大兴了。
孙大兴屋里的消耗对于巴特尔来说完全不值一提,罐头是系统奖励的,花生米也是,加上孙大兴的配额,付出的只是一点油而已。
下酒的猪头肉牛头羊头都是卖肉剩下的,买主不要,扔了又可惜,付出点燃料和调料,直接就能上桌,何乐而不为呢。
巴特尔空间里存的猪牛羊下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何雨柱联系了一家专门做卤煮的小店,那也不够给巴特尔清库存。
好在空间仓库有保鲜功能,默默地存着等改革开放,到时候有多少都能卖出去。
这里可是京城,卤煮是一绝,喜欢吃这东西的人太多了,要不是现在不许个体营业,不管是饭馆儿还是小摊儿早就搞起来了。
日子就这么过着,暑假快过完的时候,巴特尔重复了一次托雅和高娃上学时候的手续,找了冉秋叶一趟,巴图该上小学了。
忙完巴图上学的事,巴特尔和巴甫洛夫换了蒙古袍,兄弟俩骑着摩托车去了趟公墓,祭拜巴雅尔。
每年巴雅尔去世的这天巴特尔都会来一次,后来巴甫洛夫来了以后祭拜巴雅尔的人就变成了两个。
第一次来祭拜的时候巴甫洛夫问巴特尔,自己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巴特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按照前身的记忆,前身的看法,说了巴雅尔的事。
后来巴甫洛夫知道孙大兴和巴特尔师徒关系的由来找了一次孙大兴。
孙大兴一边回忆一边述说,巴甫洛夫很早就知道父母离婚并不是感情问题,只是一个想回去为国出力,一个故土难离。
安定下来以后巴甫洛夫也逐渐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人,和巴雅尔有同样想法的人实在太多了,多到数不清。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让巴甫洛夫不由自主的想融入进去。
第177章 这就是生活
平静的日子总是那么快,托雅从一个小姑娘长大嫁为人妻,婚后没有婆媳矛盾,生活平淡而又幸福。
结婚不到一年就怀孕了,十个月以后顺利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秦栋,意思是国家栋梁。
秦枫也从轧钢办了工作调动,从轧钢厂调到了京都医院,挂职医院采购科。
工作内容就是守在自家药铺负责收草药,连大门都不用出就开始上班,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
同时也作为医院采购肉食的采购员,只要把需求告诉巴特尔,约好时间由医院后勤的人带着钱去巴特尔的仓库就行。
这样的工作虽然看着没什么前途,可架不住秦枫愿意,秦母赞同。
格日乐在三十五岁的时候怀了第三个孩子,虽然算是大龄产妇,不过之前生过两个,所以并没有什么意外。
巴特尔又多了个儿子,取名额尔登,意思是宝贝,宝物。
不止格日乐怀孕,伊莲娜也怀孕生产,巴甫洛夫很开心,因为这一次是个女儿,取名斯琴,意思是聪明伶俐。
孩子的诞生让巴特尔一家再添人口,高娃住在厢房,托雅没结婚之前姑侄俩一起住,现在屋子归她了。
另一间厢房归巴图和巴甫洛夫的儿子乌力吉住,两个小孩子跟父母住。
巴特尔依旧是老样子,轧钢厂,军区,特警基地,轧钢厂来回跑。
每次回轧钢厂上班的时候巴特尔都比较忙。
肉食供应的规模越来越大,医院也是肉类消耗的大户。
忙是忙了些,不过收入也多了很多,巴特尔已经懒的统计自己有多少钱了,反正这辈子不用担心没钱花。
“我想回草原看看。”巴特尔逗弄着小儿子额尔登突然说道。
格日乐愣了一下,马上点头道:
“好呀,我早就想回去了,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就这几天吧,我先去请假,安排一下工作上的事情。”
“请多长时间的假?”
巴特尔看着院子里老态龙钟的古斯愣轻声道:
“一个月吧。”
格日乐顺着巴特尔的目光看了过去,突然明白巴特尔回草原的原因,点了点头。
古斯楞是蒙古獒,一般来说能活十五年左右,虽然蒙古獒日常活动的时候步伐就比较缓慢,有一种溜达着巡视的感觉,可最近这段时间活动的时间太少,更多的是守在门口。
每当巴特尔一家走到它身边的时候总是想靠上来蹭蹭,叫声也不再浑厚,低沉无力。
第二天早上,巴特尔就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巴甫洛夫和伊莲娜,然后上班就开始交请假报告,理由是离家太久,想回去看看。
先是轧钢厂,然后是军区和特警训练基地,以同样的理由交了三份请假报告。
说是请假一个月,其实对轧钢厂来说只是半个月,军区一个星期,特警基地也是一个星期。
大家痛快的批了假,巴特尔的能力值得让他们这么做。
托雅上班后领了任务,然后回家,从伊莲娜嘴里得知巴特尔要回草原,托雅风风火火的去了轧钢厂请假。
时值暑假,高娃和巴图不用去学校请假,省事一些。
三天后,回草原的队伍集合,巴特尔一家五口,托雅一家三口,四匹马,古斯愣。
没有选择火车,怎么来的怎么回,勒勒车再次上路。
巴特尔驾车,古斯愣贴着巴特尔趴着,路上风景很好,时隔十多年但巴特尔依旧认识回家的路。
一路直奔四子王旗,休息一天,采购了一些必需品,托雅几人去逛了逛,巴特尔独自去采购。
巴特尔决定回草原的时候系统签到奖励了几顶蒙古包,他要找个机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
买了两辆勒勒车,装好系统奖励的蒙古包,踏上最后的回家路。
草原上本就地广人稀,所以巴特尔一行人并没有引起关注。
回到自己家以后,原本的蒙古包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了,毛毡风化的什么都没剩下,中央的两根支撑柱和陶脑乌尼也掉下来了,周围的哈那也被风化的差不多了。
陶脑本来就重,支撑住倒了以后就掉下来了,乌尼作为蒙古包的顶,本身较长不粗又是木制,经不住风吹日晒,已经腐朽,哈那也差不多。
这些东西已经不能用了,拆了堆放在一边,留着当柴烧。
接着就是卸车,搭建新的蒙古包,一群新手搭建蒙古包可不那么容易。
古斯愣一副王者回归的姿态巡视着自己的领地,时不时狂吼几声。
傍晚的时候蒙古包只搭起来一个框架,格日乐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围坐在一起吹着晚风吃着饭。
几个孩子倒是新鲜的不得了,巴特尔、格日乐、托雅都是在草原上长大,这样吃饭不止一次,秦枫是军人,而且是师属特种部队出身,死人堆里吃过饭的人物,能和家人一起野餐也没什么接受不了的。
天黑以后篝火生起,托雅起身跳舞,格日乐唱起了歌。
巴特尔放下酒碗起身去了刚买的勒勒车边,翻腾了几下取出一个盒子。
重新坐在篝火边,打开手里的长盒,一把马头琴露出来。
在秦枫惊讶的目光中巴特尔简单调试了几下,悠扬的那头琴声响起,古老的乐器回荡在这片充满故事的草原上。
巴特尔拉响的马头琴并没有影响到格日乐的歌声和托雅的舞姿,只是投来一个疑惑的眼神。
表演结束,坐回篝火边托雅问道:
“哥哥,你什么时候学会拉琴的?我怎么不知道。”
“我以为你以前就会,只是没展示过。还有这把琴是哪里来的?”听到托雅的话格日乐同样疑惑。
巴特尔笑了笑道:
“我早就学会了,只是以前没机会展示,而且没琴。”
格日乐释然,倒是托雅想了一会儿始终没想起来关于巴特尔学琴的事。
其实马头琴和琴技都是最近这段时间系统奖励的,刚才也是突然来了兴趣,借着勒勒车的掩护拿出来演奏。
看着托雅还在回想往事,巴特尔拿起马头琴继续演奏起来。
第178章 这就是生活2
第二天早上,格日乐和托雅准备早饭,巴特尔和秦枫继续搭建蒙古包。
第一天蒙古包的框架已经搭好了,接下来就是地板,系统奖励的蒙古包零部件很齐全,地板也有。
铺完地板紧接着就是毛毡,先从陶脑开始,这块毛毡不会太大叫做幪毡,陶脑的作用主要是透气和采光,幪毡的作用和窗帘差不多。
然后是顶毡,三片扇形毛毡先后盖在乌尼上面,这就是蒙古包的房顶。
再然后是围毡,这是一种长方形的毛毡,围在哈那上面就行,作用和墙差不多。
这个时候的毛毡就需要用绳子来固定,防止毛毡被风吹走,也为了抵消乌尼传给哈那的侧推力。
最后就是就是蒙古包的装饰,这东西叫做顶饰,一般都是在蒙古包搭建造成以后,盖在最外面用来装饰或者展示身份地位的东西,这个年代可有可无。
最后就是脚毡,围在蒙古包和地面接触的地方,夏天可以取下来通风,冬天可以在脚毡上堆放一下木柴或者埋一圈儿土,保暖防风。
有了第一个蒙古包搭建的经验,剩下的三个小蒙古包搭建起来就快多了,
系统奖励的蒙古包一大三小,大的做为会客和主人居住,小的做为库房和客房使用,区别在于面积和支撑住,大包有支撑住,小包没有。
上一篇:开局觉醒一支笔,你管这叫废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