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导演的快乐就这么简单 第433节
“平安你怎么摇头叹气起来了,出什么问题了?”
片场,程龙见路平安目光深沉的样子便问道。
“哦没事,就是在想电影的事,感觉难度有点大。”
路平安甩了个理由。
“《1937》的事?”
“是啊。”
程龙听后便笑道:“看到你这表情,我感觉心情很是愉悦啊。”
路平安失笑:“龙哥,没必要露出这样的表情吧?”
“好不容易有机会笑笑你,现在又没开拍,你管不着我,哈哈哈...”
程龙越笑越开心。
《尖峰3》开拍以来,路平安可没少折腾他,涉及到创新的特效动作戏,简直就是吹毛求疵,也就是他现在年纪上来了,脾气也好了很多,不然早就打起来了。
当然程龙还是很感谢路平安的,他已经预感到,《尖峰3》也许真的能让他回到最高峰。
但说是这么说,心里依旧还是有些不爽的,所以现在看到路平安为他那《1937》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里就很是舒爽。
不过程龙同样只是开开玩笑一般打趣,实际上对路平安是很敬佩的。
脾气硬,能顶着死亡威胁拍这种电影是其一。
其二是这小子不仅折磨别人,狠起来连自己都能下死手。
这是他听过路平安对《1937》的拍摄创意后的感悟。
一镜到底,好家伙,同为电影人的他深知,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搞得定的。
要是在一个房间或者简单场景倒还好。
可这是战争片!
难度超级加倍!
所以路平安在他眼里就是个狠人。
他喜欢狠人!
“狠人,今天悠着点行不行,我这腰伤又犯了。”
“今天可以,今天大风机做好了,吹吹风就好,很简单的。”
第333章 尖峰杀青
大风机是国内的厂商仿做的,但和国外的除了噪音控制差一些外,其余都不错。
这说明了国内工业水准的巨大提升。
想当年路平安做《源代码》,那时候做个简单的门锁控制面板的道具都折腾了好久。
那时候工业水准差啊。
现在,连大风机这种新东西,国内一下就能找出十多个厂家来招标。
然后招标后完成后一个月,有了原型机,再改良,到目前位置,大差不差的就做好了。
程龙听后很是感兴趣:“是嘛,这我熟啊,走去玩玩...”
然后嘛,没有逝世,而是今天成了《尖峰3》拍摄以来最有趣的一天。
模拟跳伞的大风机做好了,剧组几乎所有人都体验了一遍,整个摄影棚整天都是嗡嗡嗡的机器声,所有人都玩得不亦乐乎。
就连今天跟着一起来的高媛媛也是开心不已。
她胆子小,不敢做刺激的运动项目,今天总算是小小地满足了一下心愿。
韩三品今天也来了,同样嗨皮了一把。
结束后他对路平安的“新发明”大家赞赏。
“你还真是每部电影都能攒下新东西啊!”
韩三品笑着说道。
这是真心夸赞。
因为路平安还真就是几乎能在每部电影里搞出新的东西来。
在他的视角中,最早时候的《调音师》,路平安就引入了好莱坞特效以及整体的技术。
当时他其实是不太看好的。
这玩意儿多贵啊,国内又没市场也没人才,引入进来几乎就是自己烧钱自己玩。
不过事实证明,这种超前的投资的确是相当有必要的,这在《源代码》和《奇妙夜1》发挥了巨大作用。
除了特效,还有动画技术,《功夫熊猫》还没做完,但他已经知道效果如何了。
还有,在《奇妙夜1》时候路平安引入了3D技术。
后来3D成了一股小潮流,现在国际上的3D也是国内称雄。
再之后的《蝙蝠侠1》时候路平安算是真正引入了好莱坞工业化制作流程,以及IMAX相关技术。
借着《蝙蝠侠1》,中影北电还有星辰全部受益。
由此《环太平洋》这种大特效级别电影可以真正实现国产化制作。
到了现在,《尖峰3》引入的大风机似乎就显得一般般了。
不过韩三品知道,《尖峰3》毕竟不是路平安自己的项目。
而他自己的项目里,依旧是“硕果累累”。
比如《环太平洋》的虚拟摄影机。
还有接下来《1937》会使用到的小型摄影机以及和它配套的稳定器、滑索系统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星辰团队自己开发的。
从这也能看出,星辰团队也的确是国内乃至世界最顶级的团队。
对此,路平安谦虚表示:“因为没有,所以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是这个道理,咱们国家以前,也不说以前,到现在也是很多东西都没有,只能靠自己造,你们星辰是走出自己的路来了!”
韩三品笑着大赞,然后又问,“现在还缺什么没有,我也来帮帮忙。”
“暂时还没想到,想到了肯定会麻烦您的。”
“哎,说什么麻烦,有事吱声就好。”
韩三品摆摆手,前边风机上有人体验完“跳伞”了,韩三品转而就对跟着他一起来的几个中影领导招呼,“你们也去体验体验,这玩意儿国内可少有...”
接下来,忙碌依旧。
随后的十天,路平安白天八小时对付《尖峰3》,外界也觉得他只是在拍《尖峰3》。
关于拜鬼事件的热度也随着时间进入9月后渐渐消退。
唯有星辰自己人知道,《1937》的进度一天比一天快,铆足了劲准备在国际上放声呐喊。
晚上时候路平安都窝在公司统筹项目,专注程度可以算是目前为止最高的一次。
因为这次的任务不一般。
路平安之前所有的作品,都是在抄,从剧情到镜头,依样画葫芦。
现在不一样了,《1937》和《1917》,几乎就只是在拍摄形式和叙事结构上类似。
其余的全得自己重新推到,然后重新建立,几乎就等于原创。
而且难度最大的还不是这里,最难的在于调度编排,因为要配合一镜到底。
可以说,其难度同样是路平安生平仅见。
但路平安信心十足。
以前觉得照搬短片很难,后来觉得拍长片很难,再后来觉得拍文艺片难、改编很难、搞动画搞特效很难。
然后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回头一看,那些一开始觉得很难的,不都一一闯过来了么。
所以这次依旧问题不大,只是会累一些而已。
而实际操作起来,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累,主要还是团队成熟了。
这次《1937》实行的是全工业化制作流程。
项目组里,所有传统的部门再次细分,比如服化道先是分成了三组,然后继续分,比如道具中分出植物组,他们什么都不做,只顾电影中和植物有关的一切。
不穿帮,是基本要求,进而再要求每一株镜头中的植物在所需片场所呈现的姿态,还有拍摄完成后所负责事物的收尾。
完成了《环太平洋》漫画工作的郭凡成了执行制片人之一,负责美术组的细分小组工作。
在爆破戏方面,《1937》找的是好莱坞团队,星辰同样组建团队负责协助,目的自然是把能学的本事都学回来。
找好莱坞团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国内的目前没有能做到真实效果的。
原因很残酷。
早先国内爆破战争场面做的最好的是八一场,他们也是国内做道具服装枪械最好的,八一里很多打过内战打过抗战的老人,摸过真枪真炮。
很多老片的宏大视角下的战争场面很是逼真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后来要搞中日亲善友好,许多抗战题材鬼子“弱智化”成了趋势,导致国内近些年来几乎没有需要真实场面的影视剧。
以至于后来冯大炮想拍真实效果,结果人没了,或者经验远不如外头的团队,最后《集结号》找了南朝鲜的。
这种情况十几年后一直在持续,甚至于后来几乎所有做道具、服装和爆破场面的公司,都是关联公司,全国一个模子,主攻的也都是弱智战争剧,所以大家躺着就能吃饱。
真要想做真正的大场面,非大片拿不下,而大片一直到很后来的《长津湖》时期才又开始多起来,但技术依旧得靠引进或者重新琢磨。
也就是说,当下能做真实战争效果的团队,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经验和技术也几乎是停滞不前,且会一直持续十多年。
现在路平安来了,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他是不管的,他只管自家的爆破团队必须得成为顶级团队,填补国内空白。
上一篇:让你拯救倒闭厂,你竟成世界首富
下一篇:赛博边缘:开局蛙崽带回磁磁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