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239节
投资商的第一印象是相当不错的,哪怕是外来务工人员,走出长途汽车站看到不是破败脏乱的画面,也会安心不少。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社会心理学的讲究,魏刚当年没少请高手来沙城做城建设计,这钱一分都不能少的。
也因为一系列的管理行动,让沙城诸多官僚在执行上很有一套,“铁腕”意味在减弱的同时,效果也基本能达成。
此刻中央财政部的新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规划收费管理力度,也恰好契合此刻沙城的政府职能改进。
基本上沙城的政府部门精简,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不过张浩南第二天去市里开会的时候,看到通知内容,突然愣了一下。
通知第一条是关于涉农收费的,要求今年农民交纳的提留统筹费绝对额不得超过前年的实际负担水平;坚决制止用“以资代劳”名义向农民乱收费;严禁一切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和法律规定外的任何形式的集资活动;农村教育集资除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外,一律暂停审批一年,已审批的要坚决停下来,不再收取。
前面三个跟沙城农民没一根毛的关系,属于农业县的福利,至于说能不能执行,沙城的官僚还伸不了那么长的手,顾不了那么多。
不过最后一条,张浩南很感兴趣。
他重生前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五家埭周围有那么多有钱农村,工业村也不在少数,怎么就不弄个村办小学?
现在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
自己是赶上了啊。
五家埭村办小学的扩大,几乎是铁板钉钉成为未来几年附近多个村庄的唯一选项。
没钱你玩个屁的基础教育。
甭管是不是巧立名目吧,现在连名目都没了,那就一了百了。
会议上讨论的重点也不是涉农收费,这事儿在魏刚主政最后一两年,基本上也已经厘清杜绝,这老头儿能被本地不同阶层的人佩服,是真有东西的。
真正拿出来重点讨论的,一是要全面清理整顿房地产建设和房地产交易环节收费,这是降低房产开发、房产交易的征兆,未来五年就是“拆迁富”的黄金时间。
五年后“拆迁富”就少了,不过五年后房产也跟脱了缰的野狗一样,那叫一个野性疯狂。
这里会议上是鼓励本地老板也促进一下房地产的投资,还拿“喀秋莎”这个项目举了例子,在“喀秋莎”附近的餐饮、酒店、零售,明显也有同步增长。
所以市里面希望有钱的老板可以大胆地往商业地产领域走一走,闯一闯,这个钱本地人不赚,外地人也是要赚的。
有人看向张浩南,有人看向出口大佬,也有看向洋人的。
洋人是外资代表,因为今天也会讨论“三检”机构改革,也就是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进出口商品检验,这也是降低外资经营成本的重要环节,洋人不可能不来。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眼下手头现金最多的,除开重工巨头之外,就是洋人和做进出口贸易的大佬。
后者二代为主,坐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除开这两个,张浩南是要单独拿出来说的,他也做出口,但性质很不一样,“沙城食品”的现金流不敢说首屈一指,但绝对是第一档。
就冲“沙城食品”的现金流,银行都是抢着贷款给“沙城食品”搞房地产投资。
奈何丁永鸟都不鸟,他跟张浩南一样,对房地产开发有兴趣,但不大,不契合“沙城食品”的项目根本连看都不看。
而且没有对外投资项目,就算有,直接去五家埭村村部外面布告栏去看就是了,是个人都知道在投什么。
没有?那就是真的没有。
本地房产管理部门是很想拉张老板上船的,几百亿上千亿的未来啊,就不馋?
还真他妈有不馋的,活见鬼了。
重点讨论的另外一个是整顿涉及机动车的各种收费,张浩南听完之后,打算正式将“沙城食品”“大桥食品”以及五家埭车队重组成“长弓物流”,不过他没打算单干,准备拉沙城客运公司和沙城总工会入伙,能谈成最好。
谈不成,其实也无伤大雅。
会还要再开一天,明天就是主要讨论规范地方教育附加管理,其中最重头戏的地方,就是凡出台新的向企业和社会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应按照政府性基金审批程序,报政务院或财政部批准,地方不得越权审批。
张浩南在这一块其实有点逆天,按照他现在对地方教育掏的钱,在税收减免政策优惠上,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能顶格到百分之十。
而后重点来了,他掏钱给五家埭村的教育,亏吗?
甚至“沙城食品”本身,在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建设上,也有一个教育专项资金,即视当地农村教育条件,作出相应的补助。
房倒屋塌的,就翻修校舍;缺桌少凳的,就改善设施。
没老师就出钱请,没食堂就出钱建。
这些事情其实费不了几个钱,至少对“沙城食品”而言,大概三五亩地的销售收入就能解决,在公司的总支出上面,大概不如销售人员一次酒桌上的血拼。
“沙城食品”并没有宣传这种事情,不是不想装逼,实在是没有必要,赚钱为主,装逼为辅。
不过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谁能想到这事儿从今往后会升格到需要政务院、财政部批准的地步,地方不得越权审批。
有一说一,就“沙城食品”现在建立的农村供销系统带来的好处,“感动中国”几年后要是不先把“沙城食品”拿出来说一说,那央视也是二流媒体。
果然,第二天的会议明显少了不少人,但主持会议的却是多了不少,这次魏刚坐张浩南旁边听讲,上面讲话的,可不是只有两江省分管教育的大佬,还有更上面的。
第296章 我会出手
二十年后,“复兴”会成为一个热词,也导致很多人产生一个误会,以为定下“复兴”这个方向,是当时不做“韬光养晦”了,所以要高举大旗,撸起袖子加油干。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魏刚的老朋友在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上,大概就是在前年一季度之后,把“科教兴国”抬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高度。
人们熟悉的各种技术沉淀,最大的一个波次投入,就是发端于此刻。
只是刚巧重生前的那个时间段,小孩儿们赶上了成果大爆发。
《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这场会议上,会议精神且先不提,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科教兴国”是个战略问题。
期间也明确提出了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此刻的民间环境,悲观情绪依然为主,像魏刚、张浩南这种土狗,其实反而是少数。
洋狗、串串大行其道,乃至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发端初始,二十年后的小孩是无法领略到此刻的“粪坑”魅力。
不过时代的浪潮就是这样,有沉就有浮,有人抗洪自然也有人坐船。
只不过此刻的魏刚势单力薄,显得有些痴愚,即便几年之后就证明,这老头儿是真的眼光一流、立场坚定、勇气可嘉。
大概也是因为白手起家没什么思想包袱,在第二天的会议上,首先是明确一点,全市各类学校,都严格执行财政部要求加大规范收费管理力度的通知。
其次就是在涉农教育问题上,要扶持先进的集体和个人,其中两江省教育厅代表点名表扬了“五家埭小学”及张浩南,这有点猝不及防,张浩南一时间没有心理准备,于是扭头看了看魏刚。
老头儿则是认认真真地做着笔记,遇到忘了怎么写的字,便用同音字代替一下,然后画个圈。
“……要积极发展和扶持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要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和引导,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会议调门有点高,张浩南一时吃不准自己弄个小学怎么就跟“科教兴国”沾边了。
而且自己就是养猪种地卖罐头啊?
这跟“民营科技”四个字只占了一半,是民营不假,但毫无科技含金量啊。
什么情况啊这是?
“……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嗯?
听到这一句时,张浩南来了精神,这有点儿意思了。
自己沾边的,貌似是“紫金”电动车?
有一说一,两江工业大学以及另外几个高校,目前专利费收得还是挺爽的。
今年已经添置了不少小物件,再加上“洞洞鞋”,叶国栋这个靓仔那也是一夜暴富,张浩南可是包了个大红包,明年留校等着混个副教授不成问题。
普通博导手头的钱,还真就没有叶国栋这个岭南靓仔多。
此事在两江工业大学内部,也是个非常有名的产学研结合典型。
目前叶国栋已经是两江省学术圈的标志性人物,他本科母校岭南工业大学还想叫他回去。
但口袋里有钱的靓仔打算在建康继续完成他的研究,原本只是混日子,现在是揣着七位数的存款混日子。
等到休会之后,京城来的教育部代表这才过来跟张浩南打了声招呼,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家是附近哪里的。
果然,当他说自己是澄江人之后,张浩南这才暗道难怪。
“张总的‘紫金’电动车,搞得很好,有声有色,在京城也是有很多相关单位关注的。”
“那是,我跟津门的相关人员还打过交道呢。”
虽然算半个老乡,但张浩南可没觉得一定会照顾自己。
先探探口风,看看什么路数。
对方笑了笑,没有在津门相关人员这个话题上继续,而是话锋一转:“张总愿意回馈家乡,在教育上尽一份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个人也希望张总的事业能够越来越红火。”
不说人话?
张老板觉得这种打官腔的是真的烦……
等这货走了之后,张浩南找到了魏老头儿:“老魏头,给点提示?”
“细棺材喊我啥?”
瞪了一眼张浩南,魏刚扶了一下眼镜,大概是觉得不舒服,索性取了下来,折叠好塞在上衣口袋中,然后道,“估计是想树个典型,现在正好你比较合适。今年省里十家民办二级学院招生都不理想,但是民办中小学倒是不错,你这种‘民办公助’情况,又成绩亮眼,肯定是要拿你做文章的。”
“那我当他傻卵没问题吧?”
“细棺材这张嘴是真的要早晚出事!”
魏刚骂了一通,然后提醒张浩南,“老规矩,没有好处免谈,又不是为老百姓服务。公对公也是讲对等原则的,不给好处就不接触。想要树典型,先拿好处,荣誉不上档次不要理会,我来帮伱把关。”
“就因为小学竞赛?”
“各方面都有,主要是有些发达农村,在基础教育的兴办上,还不如你。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如此。你那个侄儿能够参加冬令营,属于是头一次有真正农村出来的。今年涉农问题又很敏感,所以总要把能用起来的成绩晒一晒。”
涉农教育,科教兴国,很多不相关的事情,在魏刚这里都是串联在一起的,并不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
“今年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爱国教育的活动也不少,但很多都是做做样子的,弄点京城的小学上个央视,也就行了。不过这种脱离群众的宣传模式,在现在大多数思想混乱的落后农村地区,只会起反面作用。虽然不想承认,但你把五家埭小学,弄得是蛮好的。”
主要是有个对比,之前五家埭村的村小完全就是个破烂,占地两三亩,破房五六间。
慢说什么活动设施,就是操场,那实际上也是没有的。
现在五家埭小学的规模扩大了百倍都不止,软硬件也是一流,管理上也不缺人手,学校拿来做个偶像剧取景地都没问题。
正因为对比太过强烈,在两江省教育厅,也是有名号的,可不是只有沙城、姑苏的教育部门在那里吹牛逼。
报道主题也基本上跟张浩南请吕卫东出山一个性质,总之五家埭这个“穷乡僻壤”,到底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上一篇:最弱天赋?你可曾听闻真数千手?
下一篇:你当律师,把法官送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