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第368节

  李俞不是历史专业的人,不过他在写剧本的时候看过大量隋唐的史书。

  杨广的部分他看了。

  他觉得但凡认真看过史书的人都不会得出杨广是一个明君的结论,更不会认为他功在千秋。

  首先要肯定,这家伙的确是一个天才,演技一流,精湛的演技可以骗过他的父亲杨坚那种老狐狸。

  人们常说一流的演员在z界,二流的演员在商界,三流的演员在演艺圈,绝对是有道理的。

  三流演员在演艺圈里拍戏,演技不好顶多被导演骂,哪怕再严重,导演最多让他滚蛋走人。

  一流演员混的那个圈子就不同了,演技不好是要命的。

  除了演技好外,杨广才华出众,战略眼光一流。

  他在大方略上的决策基本都是正确的,比如讨伐高句丽、讨伐吐谷浑、讨伐突厥、修大运河等。

  哪怕有天降猛男之称的李二在大战略上依旧继承杨广的做法,李二就把高句丽、吐谷浑、突厥都捶了一遍。

  问题就在于,在战略上杨广是对的,可是落实到战术就执行的一塌糊涂。

  属于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侏儒。

  修大运河干的太心急了,明明可以花几十年慢慢弄,非得几年时间修好,因为赶工死亡的百姓就有几十上百万。

  打高句丽也是,百万大军征讨,先登的士兵都快爬上敌人的城楼了。

  因为敌人说可以投降,杨广不顾众将劝阻,下令鸣金收兵。

  然后发现对面投降只是缓兵之计,目的就是拖延时间整顿城防。

  人家见隋军退兵了,立马修缮防务拒绝投降,杨广又破防了。

  他的各种微操比后来某个常姓的物流大队长更令人窒息。

  物流大队长对多发电报让机枪阵地往左边移动两米,人家都干不出让爬上敌人城墙的士兵再下来的迷幻操作。

  说白了,这人就是不把百姓和士兵当人看,在他的眼里百姓和士兵可能只是一个数字。

  一次又一次开展大工程,连著几次百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完全不考虑底层百姓和士兵的死活。

  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歌颂,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只能说活该。

  对了,由于富大隆这几年在演李俞的《北朝王业》和《长城》系列,他没有时间演《隋唐演义》。

  所以富大隆经典的杨广还没有出现。

  李俞认真琢磨了一下,觉得刘何平的建议是一个好建议。

  他的《权游》真的可以从隋朝开始,第一季就请富大隆来演。

  不过李俞有要求,他对刘何平道:“刘老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的《权游》从隋朝开始会更好。

  不过我有一点要求,你们在写杨广这个角色的时候,必须得还原真实的历史形象。

  现在有很多没看过史书的人给他翻案,说他功在千秋。

  狗屁的功在千秋,一个继承盛世的皇帝,他即位之初全国人口有接近六千万。

  短短二三十年,到了唐朝,全国人口被他霍霍的只剩一千多万。

  这样的人必须得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绝对不能让人给他洗白了。”

  这样的人间之屑如果都能功在千秋,那么被他各种征发徭役、滥用民力或者间接行为致死的几千万百姓找谁说理去?

  没错,第一季故事线改成隋朝的建议是刘何平提的,那么第一季的剧本交给他和几位专家完成就好。

  以李俞对刘何平的了解,既然刘何平都提出了那样的建议,剧本到底应该怎么写,刘何平的心里都已经有谱了。

  李俞再动脑子自己再写一个属实没必要。

  “李导,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必须得还原历史,要整就得整出真正的历史权谋大作。”

  李俞接纳了自己的建议,刘何平自然是很高兴的。

  就这样,李俞提了几个自己的想法,剩余的剧本创作了交到刘何平和几位唐史专家的手里了。

  李俞对刘何平和几位专家有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创作出一个精彩的剧本。

  剧本还没有创作出来,李俞约刘何平和几位专家开会的小道消息倒是悄然传开了。

  人红了就是这样,干点大点的事情都会被人发现。

  当消息传到李俞的剧迷耳中时,这些剧迷纷纷期待起来了。

  “是真的没错了,照片都有了,李导和著名国家一级编剧刘何平见面了,他们身边的另外几位听说是历史专家,有一个还上过《百家讲坛》。

  李导这是要干嘛?我的直觉告诉我,李导可能要整一波大的。”

  “李导不愧是业内劳模,《怒江河行动》杀青不到一个月,这就开始准备新戏了。

  就是不知道这新戏到底是电影还是电视剧。”

  “管他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只要是李导拍的我都爱看。更何况这一回李导找了那么多大佬,拍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难看。”

  “我更希望是电视剧,李导的电影固然好看,但是等一两年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太短了,完全不够看。还是电视剧过瘾,一次攒个几十集一口气看个爽。”

  “楼上的,在下附议。”

第446章 拍电视剧比拍电影赚钱

  华国版《权游》第一季的剧本都没有写出来。

  人们对李俞和刘何平的关注度就直接拉满了。

  大量的投资人和圈内演员纷纷联系李俞或者华流公司。

  投资人挥舞著钞票想投钱,演员们想著在这部新戏里拿角色。

  刚从港岛赶过来的王景羡慕不已:“李导,还得是你厉害,我最巅峰的时候都赶不上你的一半。”

  “王导,现在连你都开始拍我马屁了吗?”

  李俞摇了摇头道。

  “李导,你为什么会认为我是在拍你的马屁呢?我说的所有话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我最辉煌的时候的确赶不上你的一半。”

  王景的表情变得严肃认真起来,给人一种非常诚实的感觉。

  王景的巅峰期很牛逼,当时港岛顶级的电影演员不敢说随便他挑吧,但一流的实力派演员绝对能把他家的门槛踩烂。

  比如他那部让人意难平的《魔教教主》集合了李链接、章敏、邱淑珍、洪金保、黎智等一众港岛黄金年代极具代表性的影星。

  可惜由于《魔教教主》的票房不是太理想,第二部就没了。

  这成为许多影迷心中的一个遗憾。

  现在的王景由于拍的烂片太多,口碑严重崩坏,赶不上当年了。

  他现在想请刘得华那样的巨星拍电影,对方都得考虑再考虑,认真想想这死胖子会不会又要拍烂片坑他们。

  不过巨星们的怀疑难不倒王景这个小机灵鬼。

  对方不是迟疑怕他拍烂片吗?他干脆不请对方演主角了,请对方来客串一下。

  对方寻思著反正只是客串而已,又不是主角,就算王景要拍烂片也骂不到一个客串角色身上。

  然后骚操作就来了,王景通过剪辑把客串剪成主角。

  李俞见王景挺认真,也就不反驳了。

  或许人家王景心里真是这么想的吧。

  王景是一个自我认知非常清晰的人。

  他觉得他和李俞差距大很正常。

  他最巅峰的时候,在港岛也算不上排名前三的导演。

  李俞则不同。

  李俞就是当今华国电影圈里排在前三的导演。

  不管是论作品的深度内涵,还是论实绩李俞前三的地位都得到许多人的认可。

  王景这一次动身从港岛北上,目的是来李俞这里催一催《唐探2》的剧本。

  他是一个有名的快枪手了,别看《唐探1》上映距离现在只有一年多。

  但是王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已经连续拍了几部烂片。

  这还没算他参与编剧和制片的电影,算上那些只会更多。

  所以,放纵了一年多的王景打算努力拼搏一把,拍一部好片子重新挽救一下口碑了。

  李俞听了王景的话并没有急著回答,而是认真思考了一番。

  李俞记得原时空那一版的《唐探2》的票房可是有30多亿。

  现在的电影市场根本没那么大,别说王景了,就是让李俞、张影谋、陈楷鸽三人强强联手拍一部电影都摸不到30亿的门槛。

  所以《唐探2》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拍出来有点太浪费了,少说少赚了好几个亿。

  好几个小目标,约等于一个中等目标,这样的巨额利润李俞都不敢说不放在眼里。

  因此,李俞决定先稳王景一手,让他暂时不要想著拍《唐探2》。

  “王导,你也看见了,我最近忙著监督《怒江河行动》的后期。

  这部电影有多重要你是知道的,为了搞好这部电影,我全程不敢松懈。

  再加上我想捣鼓一版华国的《权游》,我想帮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俞没有直接拒绝王景,而是找了良好的理由进行委婉的拒绝。

  王景挑不出一丝一毫毛病。

  他能够理解,李俞现在确实忙到飞起。

  他只是觉得有一点遗憾。

  李俞没有时间给他写《唐探2》,他只能继续回去拍他的烂片了,比如拍一部《澳岛风云2》,继续炒冷饭。

  正当王景心灰意冷时,李俞又开口了:“王导,我问你,你拍电影是为了什么?总不能是为了理想信念吧?”

首节 上一节 368/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下一篇:妖魔横行,当世无敌的我下山救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