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第525节

  我刚才说的都是实话,这个剧本已经很完美了,没有改进的空间了,或者说没有必要再改进了。

  李导是一个商业片导演,不可能花几个亿拍一部赔本赚吆喝的片子。

  我认为这个剧本已经达到了商业和艺术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我当然可以挑出一些毛病,改得更加高深一些。

  但是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曲高和寡。

  如果这是一部文艺片的话,我会向你提一些改进的建议,在艺术方面做到极致。

  可是,这是一部商业片,我真的觉得已经很好了,好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我记得李导当年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剧本,可是犯了不少错误。”

  说到最后,刘何平都有一些感慨了。

  李俞就是一个天才,李俞的学习能力真的太强了。

  李俞第一次尝试这个类型应该是《琅琊榜》。

  怎么说呢,《琅琊榜》跟上一世的版本比起来已经好了非常多了,吊打市面上一般的权谋剧。

  可是在刘何平这种权谋剧大师看来,李俞的《琅琊榜》仍旧稍显幼稚。

  如果说原版是小学生,那么李俞的版本就是初中生。

  如今,多年过去,李俞在这个赛道可以用进步飞速来形容,写的权谋斗争故事比当年成熟多了。

  不说大师级吧,优秀肯定是有的。

  最牛叉的是李俞在植入一部分艺术性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很好地保留商业属性,这是非常难得的。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能够做好其中的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很多时候,这两点是相冲的。

  艺术价值高一些,商业价值就得低一些。反过来,商业价值高一些,艺术价值就得低一些。

  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都是真正的高手。

  刘何平觉得,这可能跟李俞本来就是商业片大师有关。

  李俞太懂商业片了,知道片子怎么拍才能让观众喜欢?

  有商业片大师的能力,还要求较高的艺术审美才能做到这一点。

  刘何平也开了个玩笑调侃说:“李导,你进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我感觉我在你这里以后都可以下岗了。”

  “不是,你刚才不是说了你一般不会恭维人吗?这不是就是在恭维人吗?”李俞立马回道。

  刘何平认真说:“实话实说罢了,谈不上恭维。”

  接著,李俞又把话题拐回剧本上:“行吧,我信刘老师的。

  既然你都说了这个剧本没有修改的空间了,那我就找专业的人过来帮我润色一下台词。

  历史片嘛,如果台词是现在的大白话会很出戏的。

  可是台词太复古的话,一般的人又听不懂。

  台词也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听起来朗朗上口古风古韵的味道,还要让现代的人一听就懂。”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方面的天花板仍然是《老三国》。

  没办法,那是现在很难超越的,当年为了拍好《老三国》,真的整个华国一整代的演员都去参加了试镜,剧本、台词方面的工作也是邀请真正的专家润色修改。

  说那是一部以举国之力拍出来的史诗级历史作品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作品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当时华国影视制作的最高水准。

  很多方面的支持是现在用钱都买不到的。

  只能说时代变了,现在和从前已经不一样了。

  刘何平听了李俞的话很是佩服:“李导这么多年了,一直都在进步,一直都在往高处走是有道理的。

  连台词这种小事都这么较真,这样拍电影多累啊。你的台词写的再好,也很少有人会夸这种细节。

  看看人家,请几个流量小鲜肉,粉丝们主动帮电影推广宣传。

  有了流量小鲜肉,也更容易找资本要资金,这么玩多轻松。”

第660章 反面女角色

  听刘何平的吐槽不难听出来,他对娱乐圈里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很不满。

  李俞却很淡定:“刘老师,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

  不是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为了艺术,大部分的人都是为了圈钱。

  躺著就能轻松赚到钱,大部分人都不会努力。

  我们只要把我们的事做好就行了,别人的事我们管不著也管不了,更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其实他们里面也有很多是没有办法,都是被形势逼的。

  就拿电视剧说,投资人和电视台都认流量明星,你说他们能怎么办?

  不请流量明星,哪里有人愿意投资,不请流量明星,电视台都不愿意买这剧。

  大部分的钱都拿去请流量明星,花在制作上的钱变少是无法避免的。

  这是环境造成的,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改变的。

  不过你实力够强大的话,你可以无视这些守则。”

  这就是李俞为什么创立华流公司收购A站的原因。

  华流公司负责生产作品,A站作为播出收回成本的平台,形成闭环了。

  所以他拍剧可以更随心所欲一些。

  他有钱,不需要看投资人的脸色。

  他有平台,不需要看电视台的脸色。

  如果李俞没有自己的公司,没有自己的平台,名气又没有这么大,那么他会遇到和刘何平一样的情况。

  把刘何平送走后不久,李俞接到一位老熟人打来的电话。

  “李俞,你不厚道,偷偷摸摸捣鼓一部大片居然不通知我一声。”范小胖酸溜溜的道。

  “彬彬姐,我没有偷偷摸摸,我这部电影还没有正式立项呢。

  我还在找人打磨台词。倒是你,你怎么知道这个情报的呢?该不会又是我公司里的卧底告诉你的吧?”

  李俞立马怼了回去。

  他不背这个锅,什么偷偷摸摸,台词还没有认识好,也就是说剧本都没有定下来。

  本来想酸一下李俞,指责李俞不厚道,然后趁机要个角色的范小胖立马尴尬住了。

  人家的剧本都没有写好,谈什么偷偷摸摸呢?

  倒是她草率了。

  “是我轻率了。”范小胖能屈能伸,立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要不以后你改个名,不要叫范小胖了,叫范轻率吧。”李俞没好气说。

  “只要你给我安排一个角色,叫我什么都可以,反正我演的大部分角色的名字你都叫过了。”范小胖豁出去了。

  在一些特定的时候,李俞叫过她在戏中角色的名字,一个范轻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不知道为什么,李俞感觉有一辆火车从自己的脸上轧了过去。

  不愧是老司机,车速果然很惊人。

  李俞仍然要说:“这回恐怕不行,就算我给了你,你恐怕也不爱演。因为我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男人戏,女角色肯定会有,不过都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你没必要到我的电影里演不突出的配角。”

  这是真的,他要拍黄潮起义的故事。

  像这种故事真的没必要给一个女性角色强行加戏,加到主角的程度。

  李俞在《贼》这个剧本里写的戏份最多的一个女角色是长安世家望族的闺女。

  黄潮来长安城参加殿试,认识了这个姑娘。

  他考试没考上,心想总该事业不顺爱情顺就行了,总该可以收获爱情吧?

  黄潮是盐贩子家庭,家里是比较有钱的,要不然也支撑不起他的科举三次不中。

  从小地方来的他天真的以为长安城和他的老家一样,有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只要下了高额的聘礼,应该能够抱的美人归。

  结果残酷的现实痛殴了黄潮一拳。

  他一个上不得台面的盐贩子什么层次?也配跟世家大族联姻?

  他不自量力的举动不仅成了长安城里的笑话,他本人还被那个姑娘当面嘲讽了。

  范小胖听了觉得这剧情离谱的很。

  黄潮家几代盐贩子,有钱的人,本人又有才华,居然连一个名门望族的女子都娶不到?

  “彬彬姐,怪不得你的《武媚娘传奇》会被大家嘲讽,你又暴露你的文化水平了。

  刚才我说的剧情听著有点离谱,其实历史上比我的剧情更离谱。”

  李俞说道。

  魏征够厉害吧,太宗朝的能臣,唐朝著名宰相。

  他已经当了唐朝的大官,因为出身寒门,所以社会地位不如那些几百年的门阀。

  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魏征下了很重的聘礼,想让他的儿子和当时已经没落的王氏联姻。

  结果怎么著,对方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拒绝了。

  魏征尝试过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改变对方的看法,结果对方还是不给他面子,嫌弃他的出身太低。

  这就是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

  除了魏征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唐朝有一个叫薛元超的人当了宰相以后都说,此生所憾者,未能娶五姓女。

  他为什么不说此生所憾者,未能娶皇家女呢?

  因为在当时,娶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儿真的比娶皇帝的女儿更有排面。

首节 上一节 525/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下一篇:妖魔横行,当世无敌的我下山救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