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25节

  这个邮戳能够证明,张伟向《科学》杂志寄论文的时间,作为国际信件,邮寄过程中肯定还会盖上国际通用的组合戳,这些都可以作为合法的证据来使用。

  一个科研项目,不可能只有一位科学家在研究,特别是某些热门项目,全世界不知有多少项目组扎根其中。

  所以必然会出现,多家科研机构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取得成果的情况,也会出现多家科研机构同时投论文的情况。

  而这时候如何认定,这个科研成果该归谁呢?答案很简单,看邮戳!

  就比如两个人都制成了石墨烯,你是一月份给《科学》寄去的论文,我是二月份给《科学》寄去的论文,即便《科学》最后刊登的是我的论文,但只要你的邮戳比我早,那石墨烯的这个成果,也是你的。

  寄给不同的杂志也是一样,比如某一期的《自然》和《科学》发表了同样的研究成果,这时候拿出寄信的邮戳比较一下时间,谁的时间靠前,那这个成果就是谁的。

  即便你拿出一堆十几年前的手稿说,这东西我十几年前就搞出来了。但不好意思,你发表的晚,科研成果就是人家的!

第40章 这不是人口普查!

  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纽约大道1200号,这是《科学》杂志编辑部的地址。

  年轻的小编默默的看了看眼前一堆的稿件,只觉得有些头疼。

  这位小编并不负责审稿,他的工作职责就是剔除稿件,他会先审视一下投稿信,看一看投稿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收录文章的范畴。

  符合收录范畴的稿件,才会递送给上一级的编辑。

  可即便这种简单的工作,也得需要具有名校的理工科硕士学位,才能够胜任。

  小编随手拿起下一份稿件,看了看地址,竟然是从中国寄来的。这让小编有些意外。

  在当时,《科学》杂志收到的稿件,有七成都是来自于美国本土,其他则是来自于欧洲,偶尔能收到几份来自日本的稿件,来自中国的稿件,至少这位小编还是第一次见到。

  科研水平历来都是与经济发展程度挂钩的,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虽然也有可能培养出世界级的学者,但却很难出现世界级的科研成果。

  牛顿、达尔文、焦耳这些科学家的出现在英国,并不是偶然,那是因为英国是近代最发达的国家。

  而当德意志开始崛起后,便出现了爱因斯坦,普朗克。

  如今,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些世界级科研成果也都涌向了美国。

  在小编的印象中,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就像是影视剧里表现出的那样,遍布大街都是那种老式的自行车,男女老少全都是灰色或深蓝色的中山装,或许个别还留着清朝的辫子。

  “让我看看中国的科学家,能带来什么样的科研成果!”

  小编一脸好奇的拆开了信封,然后拿出了里面的投稿信,首先看到的是作者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Zhang Wei?没听说过!中国人的名字总是有些拗口。推荐人是谁?没有写?搞什么!

  一个无名之辈,连推荐人都没有,竟敢向《科学》投稿,这家伙是来捣乱的吧!浪费我宝贵的时间!”

  在小编的心目中,他已经给这篇投稿,打上了退回的标签。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一眼论文的标题。

  “原子级薄碳膜的电场效应!原子级薄碳膜,不就是石墨烯么?这东西还没被成功提取吧?怎么就出来电场效应的研究了?”

  这位小编恰好是物理学的硕士,而他的导师,近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正是如何从石墨中提取石墨烯。

  这位小编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实验室里,尝试用抛光机打磨出几微米石墨薄片后,喜悦的场景。

  可那几微米的石墨薄片,却依旧是石墨烯厚度的几千倍!

  “难道这个中国科学家,成功制成了石墨烯?”

  小编立刻望向了投稿信里面的内容简介。

  果然如此,里面说到,已经成功的制成了石墨烯!

  ……

  这种级别的发现,已经超出了小编的工作范围,没过多久,张伟的这篇论文,便被交到了全职编辑的手上。

  《科学》期刊的全职编辑,已经有权限将论文转给评审人了,但当他看到“原子级薄碳膜”这样的描述时,也惊了个呆。

  全职编辑,学术能力未必很强,科研水准也未必很高,但见识绝对是很丰富的。他当然知道石墨烯的价值。

  这种级别的发现,全职编辑也不敢轻易的发给审稿人,于是这篇论文,又到了主编的桌子上。

  在2004年,《科学》的主编名叫唐纳德-肯尼迪,两位美国总统的结合体。

  他是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是斯坦福大学的第八任校长,2000年起担任《科学》杂志主编,2020年死于新冠。

  唐纳德-肯尼迪虽然没有拿过诺奖,但是在学界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就声望而言,甚至还超过很多诺奖得主。

  当这位世界顶级学者看到张伟的这篇论文时,同样也是满脸震惊的表情。

  “石墨烯,真的被人做出来了?”

  可研究了二十年,却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成功的制成石墨烯。

  如今这东西真的被做出来了,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唐突。

  唐纳德-肯尼迪立刻认真阅读起论文的内容。

  论文一共只有4000多个单词,而且对于唐纳德-肯尼迪这种级别的学者而言,那些专有名词都不是事,读起来特别快。

  “竟然是用胶带沾出来的?这也太荒谬了吧!”

  唐纳德-肯尼迪又仔细一想,理论上还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性。

  除了论文之外,一同寄到杂志社的,还有电子显微镜下石墨烯的照片,以及相关的实验数据。

  唐纳德-肯尼迪身边没有设备,不能去验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但照片还是可以看的。于是他拿起放大镜,对着那张石墨烯的照片,仔细的观赏起来。

  “这就是石墨烯么?原来是这个样子!从结构看,倒是符合碳原子的特点。”

  放下手中的照片,唐纳德-肯尼迪陷入了到了沉思当中。

  这项科研成果太过于惊人,一旦是真的,必然会引发材料科学的一场革命,这甚至会成为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最伟大的发现。

  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已经送上门来,要是不给发表,那《科学》杂志也就不用在期刊领域混了。

  如果是假的呢?

  虽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可风浪越大,也越容易翻船!

  如果这篇论文的内容造假,那么《科学》也会因此而名誉扫地。

  送来这篇论文的,若是哪个知名的科学家,唐纳德-肯尼迪完全不用纠结,正常走程序即可。

  偏偏这论文的作者,是个无名之辈!

  无名之辈也就罢了,他还是个中国人!以中国的科研水平,能信得过么?

  就算作者是中国科学家,也不是完全信不过,可你好歹找几个推荐人帮你背书啊!

  一个推荐人都没有,让我怎么信你?

  说不信吧,伱还偏偏是又有照片,又有实验数据,表面看起来天衣无缝!

  思量片刻后,唐纳德-肯尼迪拿起电话,对手下的编辑吩咐道:“你去查一下这个张伟的资料,之前有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他是中国人,所以不光要查英文的论文索引,还要去查中国的论文索引!”

  “教授,就在刚刚,我已经查过了,经过粗略的统计,我们一共找到了2845个叫张伟的人!”对方立刻答道。

  “我不是让你做人口普查,我是让找那些能够发表SCI论文的人!”

  “教授,抱歉,我的数据包含了EI论文。”

  “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有2845个张伟!”唐纳德-肯尼迪接着问:“那么其中发表SCI论文的张伟有多少?”

  “911个!”

  对于老美来说,还真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感谢支持!还得厚着脸皮跟各位刘德华们要下追读,各位要觉得还没看过瘾的,可以去看看过关以前写的书,《重生之实业大亨》和《全能运动员》,都是万订的。

第41章 还是东窗事发了

  911这个数字,真不算多。

  先不说全中国有好几十万个人叫张伟,单说张伟英文翻译Zhang Wei,可以是张卫、张薇,也可以是章伟、章维。

  听到911这个数字,唐纳德-肯尼迪已然意识到,应该是一个很普遍的中国名字。类似于美国的约翰、罗伯特、迈克尔和詹姆斯。

  张伟这个名字,大概像是美国人叫约翰-史密斯,或者詹姆斯-威廉姆斯,大街上随便吆喝一嗓子,有好多人回头答应。

  从九百多个人中排查一个人,而且还是在遥远的中国,唐纳德-肯尼迪直接放弃了调查张伟详细情况的想法。

  对于张伟的了解,就只有他随着论文一同寄来的个人资料。

  第一次在某个刊物上发表论文,一般是要寄送个人资料的,以便期刊对作者有所了解。

  你去发个抖音,都得实名制认证,在期刊上发论文,人家不得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翻开张伟的个人资料,写的也很简单,张伟,1985年4月2日出生于中国琴海市,北京清华大学。至于有什么学位,有什么著作等等,一概没有。

  “1985年?这个作者论文写的挺严谨,怎么个人简介这么不用心,1958年写成了1985年!”

  唐纳德-肯尼迪下意识的提起了笔,将1985划掉,改成了1958。

  1985年出生,今年才19岁,怎么可能搞出石墨烯?

  1958年出生,46岁,正是科研工作者的巅峰年龄,合情合理!

  接下来,唐纳德-肯尼迪要为这篇论文,找几个审稿人。

  学术成果自然要经过同行的深入分析,而且给出评审报告,编辑才能决定是否刊登。

  《科学》这种顶级期刊,审稿流程更是严格,他们的审稿人肯定都是某领域内的顶级学者,其中不乏有诺奖级的牛人。

  唐纳德-肯尼迪不知道这篇论文的真假,所以他要找的审稿人,除了有分量之外,还得有能力验证论文的真实性。

  这个时候,唐纳德-肯尼迪曾经作为第八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价值便体现出来。他思量了良久后,终于拨通了一个号码。

  “卡尔,最近有时间么?我这里收到一篇论文,涉及到原子级材料,想请你来审稿!”

  ……

  斯坦福大学,韦曼实验室。

  这里是世界顶级原子物理实验室。负责人卡尔-韦曼,正是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同时他也是《科学》杂志的顶级审稿人。

  此时他已经收到了张伟的那篇论文。

  “《原子级薄碳膜的电场效应》,什么电场效应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原子级薄碳膜,真的有人成功制成了石墨烯吗?”

  卡尔-韦曼开始仔细的阅读这篇论文。

首节 上一节 25/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