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第356节

  眨眼间太阳就落山,今天一天地基就掏了一小半,红枫山上挖地的效率也不快,一天挖的有一亩多一点。

  林子里各种树根树藤还是比较多的,这相当于是在开荒了,挖起来很费力气,慢一点也正常。

  第二天,林恒看了一下这里的工作就回去了,到山里挖了许多腐殖土回来倒在了前院的一块菜地里,他这是准备人参的育苗工作。

  人参的育苗时间比较长,他将买的一百斤种子拿出来,全都倒入木盆里拿温水浸泡着。

  两天后,等这些种子吸饱了水分,撒入准备好的腐殖土中,撒上水用薄膜覆盖就行。

  人参的种子发芽需要一两个月,等它们发芽差不多就清明时节了。林恒也不准备在家里培养出苗子来,而是等其露出白色的芽点来就直接拿去林子里种植。

  这样比直接撒进去成活率会高很多。

  转眼间就已经是开工的第四天了,林恒去看了看工作的进度。

  工地上建筑这边,地基全都已经挖好了,并且昨天就已经完成了浇筑。

  刘海贵等几个大工这会在修建室内的孵化池,一个孵化室里面就修建一个八十平的孵化池,高度为一米,长十米宽八米,需要砌砖抹水泥。

  虽然这两天在挖地基,但大工们也没闲着,已经将两个孵化池修建起来了,只是没有抹水泥。

  山上这边,三天过去,干了大概有快四亩地了,毕竟全都是靠人力挖,也不能要求太多。

  不过现在锯树工作已经完成,林恒看了后很满意。一眼望去林子里十分通透,那些杂乱的小树没了,大树的树枝也全都砍了两三米高,人走在里面不会再被树梢刮到。

  “林恒,这树枝是我指挥砍的,弄得还行吧?”李佰全笑着道。

  “我觉得你既然要种人参,得让阳光照多一些进来,就把大树的树枝也砍了一些。”他笑着又解释道。

  “很可以,小姨父你想的够周到。”林恒笑着点点头。

  看了一会儿,林恒去木房子看了看,这里的门没锁,他们干累了可以来喝水。

  往回走的路上,林恒又看了看自己种在树上的铁皮石斛,冬天都处于休眠状态了,仔细看了看还有一部分没有死。

  这边的工作进度看完,林恒就又开着车走了,吹着已经不算太冷的寒风,没一会儿就到了白马村梁木匠门前。

  林恒过来的时候梁木匠正在吃早饭,看到林恒连忙站起来道:“哎呦,稀客啊,快进屋坐,吃口饭再说。”

  “不用了,我刚吃过了。”林恒摇摇头:“我是来告诉梁木匠你明天可以上去给帮忙了,做房梁啥的需要你帮忙,工资还是一块五一天。”

  “这些都等会再说,你就算不吃饭喝口水也好啊。”

  梁木匠将碗放在,拉着林恒的胳膊客气的道。

  “好吧。”

  林恒实在挣脱不开,只能跟着进去喝了一口茶,热情的招待了一番。

  “茶也喝好了,那我就先走了啊。”

  林恒喝完了一杯茶,就笑着起身告辞。

  梁木匠自制挽留不住,将他送到路上道:“你慢走,我明天一早就上来。”

  “好。”

  林恒点点头,开着车却不是往回走,而是去了镇上。

  他是去镇上看看卖塑料管子的,不只是孵化池要建造给排水系统,他还要给所有的虾塘规划一个进水出水的排水系统。

  有了这样一个系统,换水就方便多了。而且他已经计划好了,在最上面孵化池旁边挖一个近四百平的增氧池。

  将买来的增氧机放在增氧池中,引入山溪水开启增氧机增氧,然后通过管道将增氧了的水输送道每个虾塘,从而提高水体的含氧量。

  这个方法虽然麻烦,但是实打实的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从而避免青虾缺氧,还可以适当的提高养殖密度。

  可谓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

  他这次来镇上就是看这里看看管子,问问价格,然后回去测量好需要的数量,再来订购。

  镇上就一家卖塑料管的,询问过后发现并没有合适的,得从城里进货。

  林恒当即决定自己算好尺寸去城里买得了,还免了做中间商赚差价。

第250章 风风火火一个月

  回到村里已经是中午了,林恒将随手折的桃花插进了青色细颈瓶中,秀兰已经做好饭菜等着了。

  父亲等来干活的大工都在等着了。

  “林恒回来了,那就端菜。”

  林母说了一句,和秀兰一起将饭菜端出来。

  “你们可以先吃啊,不用等我。”林恒笑着道。

  “我们也刚回来。”林父笑着说道。

  旁边的刘海贵也笑着道:“林老板,你木匠找好了吗?”

  经过这几天的了解,他对林恒越发敬佩,说话态度比以前还要客气。二十一岁竟然就靠自己成为了万元户,真是了不起。

  “早就找好了,明天上门。”林恒点点头,就道:“咱们吃饭吧。”

  “好。”

  众人早就饿了,对林恒家的伙食更是垂涎不已。不但顿顿白米饭,还顿顿有肉,让他们对于万元户有了深刻的概念。

  林恒看了看桌子上的肥肉,一点兴趣也没有,只夹了一些酸萝卜丝和凉拌荠荠菜。

  他知道这是秀兰故意的,将肥肉抄了给大工吃,自家人平时吃的都是五花肉,不会这么肥。

  对于这个年代绝大部分人来说,有肉就行,根本不在乎是肥是瘦。

  吃完了饭,休息半小时,一点就继续上工了。

  林恒也不是什么魔鬼,即便是现在没有八小时工作制这一说法,他一般也只会让人工作八小时,偶尔可能会多出半小时。

  “李世伟林海,你下午和我一起搞测量吧。”

  集合完了,林恒看着两人说道。

  “好,我们去拿尺子和白灰。”

  两人点头,转身去拿尺子和白灰。

  拿过来后就和林恒一起测量,然后撒线。

  花了半个下午,三人总算是将所有的水管线路都撒出来了,然后找人挖管道,等后面水管来了就直接埋进去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早,梁木匠早早就上来了,看到红枫山这边都被建设成这样了,不由的有些吃惊。

  “林恒,我的工作就是弄房梁,椽子?”

  梁贵看着林恒询问道。

  林恒点头:“没错,做椽子的木料都运来不少了,做房梁用的大木头我这两天就给买来了。”

  “拿好。”梁木匠将东西放下,看了看已经砌了半米高的墙,走过去看了看木料,开始自己的工作。

  林恒看了会儿他们的工作进度,说了一句就开着三轮离开了,准备去郊区工厂买塑料管。

  郊区这边有一家专门生产塑料管的小型作坊,生产各种型号的塑料管。林恒到了进工厂看了看,无一例外全都是买回来的老旧机器。

  不过生产出来的塑料管的工艺十分不错,林恒要买的是十厘米直径的塑料管,这里的价钱是一根五毛钱,长度四米,壁厚五毫米。

  林恒先买了两百根直径十厘米的,花费一百。还买了五十根直径五厘米的,这种三毛钱一根,花费三十。再加上弯头三通等一大堆配件,加起来花了两百零二块钱。

  确定好之后,这边就叫了货车给装运,市内都可以直接送上门。

  当天下午,管子就送到了,但埋管子的渠道还没有挖好。

  转眼间就已经是三月份阳历三月初五,农历二月初三了,今天正好是惊蛰,工地开工十一天了。

  所谓春雷乍动,万物复苏,这一天天气阴沉,早上露水湿重,但并没有所谓的春雷,但仔细查看树枝,就会发现,芽孢都变得十分饱满了。

  一大早上,林恒和秀兰就起来锻炼了,秀兰每天早上就练练太极和八部金刚功,虽然是照模照样,但这么多天下来四肢协调了很多,身体的线条看起来更加的流畅柔软。

  林恒锻炼则更加剧烈一些,不但打金刚功,而且还做俯卧撑、蛙跳、引体向上等其他项目。

  上辈子老了就开始锻炼,这些早就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老公,你种的葡萄芽孢长大了不少,都发绿了,看样子是活了。”

  秀兰的声音在葡萄树下响起。

  林恒锻炼完了走过来看了看,这巨峰葡萄的芽孢已经清晰可见,绝对是活了。旁边的野葡萄更是如此,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要释放自己的生命力了。

  “等我去弄个红提来嫁接。”

  林恒说了一句就出去了,他爸家的院子里种了红提苗子,过来一看果然也已经成活。

  剪了五厘米长的一段带芽点的纸条,他转身回了屋里。

  将野葡萄从底部剪断,从中间劈开,然后将接穗用刀削成扁平状插入劈开的野葡萄主杆中,然后用薄膜纸一包,将芽点露在外面就算完成了。

  葡萄本身就十分容易成活,现在又是惊蛰,简单的劈接法就行了,只需要注意嫁接层对其就行。

  “月底估计就能掰香椿芽了。”秀兰看完林恒嫁接,出声说道。

  “镇上的话月中就能掰了,到时候我带你去。”林恒笑着道,他已经开始流口水了,香椿炒肉,香椿炒鸡蛋都是美味啊。

  “好。”秀兰点头答应,提着桶去挤牛奶。

  林恒跟着出去,在后山看了看之下种在的苗子,只有两颗没有看到芽点,其他的全都有绿色的芽点了。

  他当初火急火燎的将苗木种下去就是因为这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果不其然现在大部分都出芽点了。

  喝完牛奶,在家玩了会儿又吃了点儿酸菜拌汤,八点半林恒才去了红枫山工地。

  经过十一天的建设,林恒将所有塘子的进水排水管子全都接好了,并且已经迈入地下。

  塘子的进水口管子一直伸出去了一米,然后接一个朝上的弯头,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水流冲击塘子。

  水流出来先朝天然后四撒下去,还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

  如今就差最上面的增氧池四百平的增氧池没有挖好了,这些天工人不够用,一直没有动工。

  仓库已经有两座墙体完工了,仓库高三米,上面还是两米高的一个三角形顶子。今天梁木匠正在上梁订椽子,之后就可以普瓦了。

  房梁的木头是他在镇上买的,花了一百块钱买了五十根做了沥青防腐的松木,由拖拉机给运输上来。

  如今地基全都已经完成,五个大工加上十二个小工,一天就能建造一座房子,最多再有十天这些房子就能彻底完工。

  这边弄完,林恒又去山上看了看,林子里的围栏已经建起来了,开荒也已经到达了尾声,最多五天就能完成剩下的工作。

首节 上一节 356/7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华娱太子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