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第41节

  “发大财!”

  “事事顺利!”

  大伙都送上了各自的祝福,看着崭新的大门许多人都羡慕的不行。

  村里像林恒家这样一套房子住了十几个人的有很多。

  林恒他们家是盖起新房子了,而他们不知道得什么时候才能盖的起。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启墙了,大家都加把劲。”梁木匠说了一句,就安排人开始干活。

  将做好的四十公分宽的木架子放在砌好的石头地基上,先倒上一半的黄土,几个人就开始用大木锤子使劲砸。

  砸实了之后,就可以加入充当钢筋的橡子树了,这橡子树有横的,也有竖的,起的就是一个骨架的作用,使得土墙更加结实。

  这里要求的黄土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一般来说最好是用手捏一把,松开能自己慢慢撒出去的最好。

  用土话叫老鼠伤,就是那种微微潮湿的感觉。

  虽然今天是大晴天,但比较才下过的雨,地上的黄土还是很潮湿,无法使用。

  正常是取干黄土用糯米粉泡的水拌成老鼠伤的,今天只能往里面掺一些糯米粉,加一些今天砖厂老板拉陶瓦上来时带的白灰。

  由于今天土太湿了,下午就只打了五十公分高的一圈墙体。

  第二天,泥土就干了许多,加上一些糯米粉就可以直接开干了,一天功夫,林恒这座房子已经完成到了三米五的高度。

  到了这个高度,就可以铺设第二层楼的楼枕了,楼枕就是一些比较长比较粗的木头,将表面稍微碳化,再刷上桐油,然后就可以架到墙上了。

  一般间隔是两米一根,架好之后二楼的木板才好继续铺设。

  楼枕早就已经做好了,四月初十的一早只花了十几分钟就建设好了,之后就是继续建造墙体。

  这一天的时间,墙体再次拔高三米,收成三角形后墙体就算是完工了。

  十一号一早,再次放了一挂鞭炮,林恒这座房子的大梁架上了,一根长八米的榆木大梁,两头碳化,刷了桐油。

  “上梁大吉啊!!”

  大伙高声的吆喝着。

  林父发了一大把糖给众人捡拾,村里跑来的小孩妇女可高兴坏了。

  林恒在地上看着,秀兰抱着女儿看着房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手给我看看!”

  林恒突然将秀兰的手抓了过来,摊开来仔细的看了看,还好,手心虽然起茧子了,但是没有伤口,没有破裂。

  “怎么了?”秀兰疑惑的看着他。

  林恒微微一笑,摇头道:“没啥,你的好日子要来了,以后让你手上茧子都没有。”

  这房子让他回想起了上辈子。

  上辈子建的房子比这个还大一些,分家后家里什么都靠秀兰,他游手好闲到处跑就算了,后来还欠了账。

  秀兰起早贪黑的干活,手上全都是口子,身上整天都是酸痛的,吃的又不好,两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肉,瘦的风一吹就能倒。

  这样的身体怎么会不生病呢,最终一病不起,而他是最后老婆去了才发现了这一切。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才知道悔恨。

  这辈子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了,林恒攥着拳头暗暗的说。

  秀兰看了看他,有些奇怪的道:“你眼睛又进渣渣了?”

  “是的。”林恒嘿嘿一笑。

  “你就像这些天这样就很好了,我们两个一起努力,未来家里肯定会富裕起来的。”秀兰看着林恒缓缓说道。

  这两几天的小日子就是她梦里想的那样。

  这几天老天爷都给面子,全都是大晴天,主梁上完之后林恒这边就留下了三个舅舅和木匠,帮忙上侧梁,上椽子,订木条。

  半个早上,这些活就干完了,大舅看着林恒喊道:“你和你大哥帮忙搬瓦,赶快把瓦上好。”

  “好的!”林恒偷不了懒,叫上大哥帮忙搬陶瓦。

  土房子最怕水,黄土是越干越硬,一见雨水就变软变潮湿,所以得首先把屋顶封住了。

  搬陶瓦,累的林恒腰酸背痛腿打颤,要不是这几天吃的好,真的干不下去了。

  还好他上辈子该吃的苦都吃了,身体上的痛苦还是能克服的。

  下午,夕阳残照,半边天都红了的时候,林恒的房子瓦屋顶已经完成了,在阳光下反射出红色的光脑,接下来就算是下雨也不怕了。

  “上辈子从新房子开始衰落,这辈子从这里开始崛起!”林恒坐在房顶,看着夕阳,心里暗暗的说。

  他大哥这边,二楼的楼枕也已经上好了,后天应该也能完成屋顶的建设。

  走下来,林恒看了看自家的房子,很传统的土房子,一个大门,六个窗子,一楼三个,二楼三个。

  这还是在他的要求下,才有的六个窗子,因为现在的窗子都是木头做的,容易破坏,密封性也不好,开多了屋里不安全还冷。

  一般都只开一两个窗子。

  主体完工了,接下来就是内部的建设了,这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房子现在肯定还是不能住的,土墙才刚刚干,大门窗子也都没有按好,屋里的地面没有整理,院子的土墙也没有围起来。

  12号一早,林恒就开始收拾自己的房子了,即便是临时住所,他也要弄的符合自己的审美和习惯。

  “梁木匠,院子里的这两扇窗户弄成合页窗,我比较喜欢能打开的窗子。

  后面那个朝着西边的窗子就用以前那种钉死的打不开的那种吧。”

  林恒看着在做木工的木匠说。

  “没问题。”梁木匠笑着点头,他也乐意做这种更难的,用时长,工钱就多。

  “林恒,给帮忙递木板!”大舅在楼上喊道。

  “好咧!”林恒连忙将板子递上去。

  大舅鲁红海接过去后就订在了楼枕上。

  二楼的木楼板还没有刷桐油,不过也没关系,等订好了一次性刷也行。

  除了堂屋的楼板只订一半,其他房间的都是封死的。

  楼板订好之后,林恒又过来处理地面,屋里的地面早已经被锤打结实了,不用再锤。

  林恒将之前打地基没用完的石头搬过来铺上去,用锤子锤平。

  没有水泥固化,更没有地砖,就只能用石头了,单纯泥土的地面太难受了,弄一点水就没办法落脚了。

  “你这想法不错,弄的挺好看的。”梁木匠夸赞道。

  现在大部分人家里都是直接黄土地面,什么也不铺,林恒这么一弄,确实漂亮许多。

  “还好。”林恒嘿嘿一笑。

第52章 花园和鱼池

  农历四月十三号,大哥林岳的房子也上了大梁,一个早上就瓦屋顶就盖好了。

  下午时间,大家继续帮忙搬石头,大嫂看到林恒弄的石头地面眼热,羡慕上了,自己也弄了一个。

  十四号,一天时间,在大家的帮忙下,两座房子的土院墙也完工了。

  至此,两座房子的主体结构是彻底完工了,将所有工人的工钱发了,大吃大喝一顿之后,后面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只留了自家一些亲戚帮忙,主要就是林恒大舅、三舅、小姨父、三爹四个人。

  二舅因为家里有事,昨天就已经离开了。

  15号一早,林父借了一个木板车,用自家的牛拉着,和大哥林岳去了镇上,他们是去拉石膏粉的,顺便买一些东西。

  因为盖的是土房子,用料都不怎么用花钱,加上工钱等开销一共也才花出去三百多块钱。

  所以林父决定将里面的墙体抹上石膏,再买一些锅碗瓢盆啥的,方便分家了之后使用。

  吃完早饭,梁木匠去林恒的房子里继续木匠活,他还要住很久才能离开。

  秀兰和林恒一起去收拾院子,林母给刘娟帮忙收拾她那座房子。

  “老婆,你帮我递石头,我把剩下一点弄好。”林恒来到鱼池这边说。

  鱼池里面的石头是他自己砌的,围着鱼池内壁砌一圈。

  原因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水泥,只能拿石头挡土,不然放水之后,泥土的鱼池内部很容易坍塌。

  “好!”

  秀兰点点头,将院子里堆的石头递给他。

  林恒这个鱼池挖的是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大池子,长四米,宽两米,深度也有两米多。

  本来林恒砌的离边缘就只有三十公分了,没多少工作量,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这就行了?”秀兰看着他。

  “当然没有,溪流边上也要砌石头。”

  水井和鱼池都在院子的西侧,后院一百平,宽12,5米,长8米,林恒的鱼池占了大概一半的地方。

  从水井出来的次级蓄水池到鱼池林恒做了一个五米多长的溪流,宽一米,深五十厘米,有两个拐弯。

  这溪流两边的内壁也是要砌石头的。

  等着一切都初步沏好之后,林恒又将自己当初就挑好,让人从山上帮忙搬下来奇形怪状的石头摆在了鱼池和溪流的边缘,既是遮挡,也是美化。

  这些石头有的是火山石,有的是天然吸水石,形态各异,很多上面还带着青苔,摆放在鱼池两边,顿时让鱼池看起来好看了很多。

  “好了,先放水养着,等之后种上一些石菖蒲之类的水草,围上一个栏杆,然后再弄一个木头小桥,旁边搭建一个木头凉亭就完美了。”

  林恒将水通上之后叉着腰说。

  秀兰看着这鱼池,修的时候感觉是不怎么样,但是装饰完了,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再加上老公所说的,她觉得这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景观。

  “老公,我们要不要在院子里先修个鸡鸭圈,猪圈?”秀兰看着剩下半边光秃秃的院子提议说。

  “不要,这些东西修在院子里太臭了,对身体不好,我准备说服大哥他们一起把猪圈鸡圈修道后面林子里。”

  林恒摇头,农村为了方便,也为了安全,都会选择将鸡圈猪圈修在房子跟前,其实这有非常大的卫生隐患,对人身体很不好。

首节 上一节 41/7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华娱太子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