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第530节
“就有……”
没一会儿话题就跑歪到了不知道哪里,众人倒是欢乐的很。
等林恒他们回到家就已经黄昏了,他小姨一家执意要回去没在这里留宿。
“爸爸,你终于回来了!”看到林恒打开门,坐在堂屋的晓霞一头站起来往过跑。
“是的,爸爸回来了,还给你带了麻花!”林恒抱起她举高高说道。
晓霞歪着脑袋说:“还要再举高高!”
“那好,再举一次!”林恒再次把她举高高,并且一连举了三次。
然后晓霞才吃着麻花拉着林恒的大手往屋里走。
秀兰正好在给孩子喂奶,看着林恒好奇道:“你拿的是麂子肉?”
“对,大舅昨天打到的,给了我一斤多的肉还有一个麂子肚子。”林恒微笑说。
“昨天打到的,那你们今天爬席吃的好啊。”秀兰笑着说。
林恒坐下来道:“吃的是挺好,但倒不是多么顺利。”
接着他就把过事的详情给秀兰讲了讲。
“三姑妈真是讨厌鬼啊,就想占便宜。”秀兰听了后觉得林恒干的好,够痛快。
两人聊了几句,秀兰喂完孩子就去准备晚饭了,她炒了一盘子麂子肉吃,剩下的放冰柜里冻着。
林恒五点多刚吃的,就尝了一点,主要看女儿老婆吃,和她们聊天。
吃完饭又进行了阅读活动林恒教了晓霞读儿童读物。
隔天一早天气依旧晴朗,早上锻炼的时候葡萄架上面蜜蜂嗡嗡的飞,这是再给葡萄授粉。
“今年这两棵葡萄要丰收啊,足足三十四串葡萄。”
秀兰数着葡萄的串数开心道。
“这是肯定的,毕竟这葡萄的根来源于野葡萄。”林恒微笑道。
不仅是这里,后山种的几颗葡萄也都开花非常茂盛。
葡萄是不疏花的,要等到果子花生大小进行疏果就行。
今年这产量,他们基本可以实现吃葡萄自由,而且还是好几个不同品种的。
吃完早饭,林恒就和父母一起去田里给葡萄剪花去了,今年田里的葡萄是不让其结果的。
苹果那边也是一样,经营果园不能急功近利,去花的时候顺便给拔草除虫。
果园这边忙了足足五天时间,弄完了后五月已经过半了。
然而农活还没完,他们又开始插秧,今年比去年晚了一些,但都在正常的时间范围内。
水稻种完又正好下了两天的雨,这么合适的天气自然要赶紧播种红薯和玉米,一干又是六天的时间。
等把春天这些农活彻底干完时间就已经来到了六月份了。
第377章 远缘繁殖的必要性
似乎是为了让劳累一个春天的农人休息一下,一场小雨悄然落下,整个山村都都笼罩在了雾蒙蒙的细雨之中。
田地里,都是碧绿的秧苗和胖乎乎的玉米苗子,他们这里春天种植的主要作物就是水稻和玉米,此外就是红薯土豆,再往后才是黄豆花生之类的作物。
从天空俯瞰,红枫山所在的这个河谷之中全都是一块一块漂亮的梯田,其中种植的作物也都整整齐齐,郁郁葱葱。
这全都是农民们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是这些勤劳努力的农民在这个年代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食物保障。
红枫山这边,由漂亮的月季花围起来的养殖基地中,生长起来的黑麦草和紫花苜蓿随风摇晃,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都已经十分茂盛。
更上方一些,圆叶的黄芪苗子也生长的很好,出苗整齐,生长也很茂盛。
几只狗分别被拴在不同的位置,看守着红枫山上的一切。
在虾塘上方的孵化室里,林恒和父亲正在查看青虾的孵化情况,青虾的孵化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着,如今虾苗开始陆续出生,一只只透明的小虾在水里飞快的游动着。
林父看着虾苗评价道:“这看起来似乎和去年的没啥区别啊,我觉得你白花了将近一百块。”
这里的母虾来源于自家的虾塘,是去年养大的母虾,而公虾则是林恒从黄潭镇上收购而来的,来源于镇上的黄谭河。
林恒当初这么弄说是防止近亲繁殖,选择不同地区的亲虾,后代抗病能力等各方面都要强一些。
林恒一边观察着虾苗,一边回应道:“你只看外表自然看不出来,改变的是基因。就和古代近亲结婚生物的孩子容易畸形是一样的道理。”
搞养殖繁殖这一块也是有学问的,很多都是细节决定成败,有这钱是不能省的。
“那牛羊也要这样弄吗?”林父又问道。
林恒点头:“对,其他的牲口也是一样,等今年这一批黑山羊生下来,明年我就准备重新买几头种公进行繁殖了。”
不断有新的外来基因注入,才能保证羊群牛群的健康。
林父疑惑道:“那我看村里也有几家养了几十条羊的,没这么弄好像也没啥问题啊。”
林恒拍着父亲的肩膀笑道:“爸你要明白看起来没问题不代表就没有问题。养殖行业一旦出问题损失就会非常大,到时候后悔也没用,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保准不会错。”
他明白老爸这还是农民思维,总是不自觉的想省钱。
但这些都是经验总结出来的,就像牛羊繁殖,近亲杂交很多时候看起来好像也没啥问题,但一旦遇到病害就会发现双方的抵抗力完全不同。
很多实验也验证了,这种近缘基因的后代是远不如远缘基因的后代的。
“你说咋做我就咋做,反正我也不懂。”林父虽然还是有些不明白,但他愿意按照林恒说的做。
“所以我很担心林麝的繁殖啊,等到后面全都是近亲繁殖。”林恒无奈的摇摇头。
但他也没办法,山上林麝数量越来越少,去年都没遇到过,更不要说活捉了。
只能后面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引进一些林麝了,搞林麝养殖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个。
虾苗看完,林父来到梅花鱼苗池子这边,看着温度计道:“这梅花鱼苗怕是需要放回山上了吧,这里的水温都十八度了。”
这里的梅花鱼苗按照大小不同分了四个区进行养殖,最大的有五厘米长,而最小的则只有两厘米大小,总数大概一万五千尾的样子。
食肉鱼都是有同类相食的习惯的,因此要大小分开养殖。
这些鱼苗林恒喂得很好,都是高蛋白的饲料,但是生长速度并不快,和鲈鱼鳜鱼都不能比。
孵化出来都快两个月了,养殖环境天天喂,最大的也才手指长,按照这速度,养殖环境下一年能长到两斤大小就不错了。
林恒点头道:“这两天在山顶水库布置几个网箱养着吧,这里肯定养不了了。”
天气一热,这孵化池里温度上升就非常快,已经不适合养这种冷水鱼了。
“最近任务很重啊,还要给虾塘消毒。”林父笑着感慨说。
“到时候找帮工就行了,没必要自己几个人闷头干。”林恒点头说,他也经常陷入工作之中。
把鱼虾的情况看完,他们两个就着手制作网箱了,他们用的主要是很细的纱网和竹片制作,最上面用泡沫条充当浮力装置,一般就能用一年。
做好后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林恒走出孵化室看了一眼外面的蒙蒙细雨,深呼了口气。
“我回去了啊爸妈,今天下午就不过来了。”林恒看着父母说了一句。
“你去吧。”林父把伞递给他。
往下走,能听到旁边山溪哗啦哗啦的巨大流水声,这不是涨水导致,而是他们在放虾塘里面的水。
等将水放干净消毒之后才能再放水,养水。虾塘里混养的鲢鳙早已经抓起来放在了另外的池子。
水口还用一张大网兜着,捕捉一些被冲出来的溪石斑和青虾,林恒走过去看了看发现已经有四五斤的鱼虾了,大部分是青虾,只有少数几条溪石斑。
大声叫喊着让父亲拿了两个袋子过来,把这些青虾分成两半,一份给父母,他拿一份回去。
回到家,打开门迎接他的是女儿和雄霸,晓霞看着林恒手里拿了这么多青虾,欢呼雀跃的说:“爸爸,这是你抓的吗,你真是太腻害了。”
“是抓的,来爸爸举高高!”
林恒抱着她高高的举起来,沿着走廊往回走。
“呜!呜!”
被林恒举起来,晓霞呜呜的欢呼着,总是傻笑个不停,好像什么事情都能让她开心。
林恒走进屋看着还在炒菜的秀兰笑着喊道:“老婆,要不要再炒一个青虾,都是抱卵青虾,最好吃的时候。”
“可以啊,你拿来我给处理一下。”秀兰点头说。
“我来吧,你先做饭。”
林恒说了一句坐下来处理青虾,他不喜欢吃的时候再慢慢去虾线,所以选择现在就处理好。
主要就是取出虾线,鲜活的虾从后脖颈处一掰一挤再轻轻一拉就取出来了,他养殖的这些青虾个头都很大,处理起来也不难。
秀兰将锅里的南瓜尖炒好,走过来给林恒帮忙一起处理,弄完后直接把两斤的青虾一次性全炒了。
青虾本来就香,这抱卵的炒起来虾籽的香味就更加浓郁了,一盘子蒜蓉青虾,一盘子南瓜尖炒肉,再加上一个鸡蛋黄花汤这就是中午饭了。
虾的味道自不必多说,随便怎么炒一下味道都好吃的很,稍微有点技术就是一盘美味大餐。
晓霞现在和父母一样,抓着就吃不用去壳了,长满了牙后她的牙口也好得很。
青虾吃完后将蕴含着大量虾籽的油给晓霞拌饭,那一碗饭都不用林恒两人喂,没一会儿就给干完了。
他们吃饭的时候,旁边婴儿车里的两个儿子也在哼哧哼哧的叫唤,扭动着胳膊小腿,似乎是想起来吃饭一样。
“他们也四个月大了,也可以吃辅食了,要不要弄点给他们尝一尝?”林恒看着秀兰询问道。
这四个月,两个小家伙都还算健康,就生了两次病,都是小感冒,除了去打疫苗,就没去过医院。
秀兰点头答应:“那等会儿我用米粉煮一点糊糊你喂一下试试。”
“好。”林恒点头。
秀兰吃完饭起身说道:“剩下这点黄花汤你解决了啊。”
“没问题。”林恒笑着端起盆,把剩下的一点全都喝掉。
喝完后他把碗筷给收拾到了厨房,秀兰用电炉子给两个儿子做着辅食。
这年代的电炉子就是一个陶瓷底座,上面安装着一圈圈弹簧一样的发热电阻,和后来的取暖的电烤炉原理是一样的。
这东西不贵,但是耗电非常大,现在电费两毛钱一度,他家用的也不多。
秀兰把水烧开,加入米粉和藕粉混合的粉末给煮熟成糊糊,煮好后啥也不放,放在一边晾凉就好。
上一篇: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华娱太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