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第689节

  “走吧,咱们去老树上再摘一点枇杷。”

  秀兰换了长裤走出来说道。

  “走吧。”林恒点头。

  “爸爸,我们先去喂母鸡。”晓霞拉着他说道。

  “那行吧,咱们过去。”林恒微笑说,晓霞这些天每天都要去红枫山喂鸡。

  他们带着孩子先去了红枫山,晓霞喂鸡的时候鹿鸣和杜衡也都不扒拉鸡了,上次被啄后就学乖了。

  林父看着林恒道:“儿子,明天咱家插秧啊,你早上过来早点啊。”

  “没问题,我肯定第一个过来。”林恒笑着答应。

  林母看着秀兰说道:“你们一会儿摘了枇杷过来拿神仙豆腐,我刚做好的。”

  秀兰拉着林母的手笑道:“妈晚上你和爸过来吃饭吧,顺带给我们拿着,咱们吃完饭去抓知了猴和蝎子明天插秧吃。”

  “那也行,我正想去抓呢。”林母笑着道。

  秀兰这么一说她顿时就来了兴趣,知了猴和蝎子可都是好东西,至少他们亲戚这一圈都接受了这个东西,吃起来香得很。

  “那行,我们就先去摘枇杷了。”秀兰点头说。

  随后他们就带着孩子一起去了自家的一棵老枇杷树上摘果子,这棵枇杷树已经被村里人摘过一些了,剩下的都很高。

  林恒索性直接砍了一些枝条,相当于秀枝了,最后也摘了有二十斤的枇杷,拿着回家后就开始熬制枇杷膏。

  樱桃果酱就不做了,因为中午给了村里孩子一些,明天大舅小姨等人过来帮忙插秧也会吃一些,估计就不剩下多少了。

  枇杷膏一直熬到了晚上,弄好后装进原来的玻璃罐子中保存,这东西糖分非常高,基本上不会坏的,不放心的还可以再加入一些蜂蜜。

  黄昏时刻,林母和林父带着神仙豆腐和手电以及紫外线灯过来了。

  “你们的枇杷膏熬好了?”林母笑着询问道。

  “对啊,熬了有四斤的枇杷膏,妈你拿一罐回去喝吧,可以治疗咳嗽的。”秀兰指着放在桌子上的四瓶枇杷膏说道。

  “可以,正好你爸经常咳嗽。”林母点头说。

  众人简单的说了几句,秀兰就去做晚饭了,就下了一个面条,凉拌了神仙豆腐,炒了一盘青菜。

  林恒撑着秀兰做饭拿了羊肉猪肉还有卤菜出来解冻,等明天插秧吃,经过商量,明天吃饭还是在这里吧,红枫山那那边还要拿菜过去,不太方便。

  吃了饭,林父在家带孩子,林恒和秀兰还有母亲就拿着手电去后山了,知了猴并不难找,在林子里走几步就能找到一些。

  蝎子则比较难以寻找,最好的地方就是庄稼地垒砌的石坎子子里,那些地方蝎子很多。

  “老公,你抓了多少知了猴了?”没一会儿秀兰就走过来问道。

  “三十二只,你呢?”林恒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瓶子。

  “那我比你厉害哦,我抓了45个。”秀兰炫耀道。

  接着他又道:“老公,咱们去抓蝎子吧,知了猴够了。”

  抓蝎子要到处跑,她一个人有点害怕。

  “好。”林恒点点头,叫了母亲一起,三个人去抓蝎子。

  因为之前遭受过林母和大嫂他们的抓捕,蝎子的数量下降了不少,抓起来没有以前那么轻松。

  他们穿着水鞋拿着紫外线灯四处寻找,每抓一只都会收获一份开心,不知不觉就已经找到了晚上十一点半。

  “这么晚了,咱们回去吧。”林恒看了看手表喊道。

  “走吧,这么多绝对够吃的了。”秀兰点头。

  “那就回去吧,明天还要去插秧呢。”林母也点头说。

  当即,三人就一起回了家,家里林父还在和孩子们玩游戏,看到他们回来连忙问道:“你们收获咋样?”

  “你自己看。”

  林恒去拿了两个塑胶盆,三人把知了猴和蝎子分别倒进两个盆里。

  “嗨呀,你们这收获不错,够吃好两三顿的了。”林父看到盆里这么多东西震惊说道。

  “今天运气还不错。”秀兰笑道。

  众人又看了看,就将知了猴倒进袋子里放水里淹死然后冻冰柜了。

  蝎子则放在盆里让它们先活着,明天早上吃的时候再清洗油炸,一个晚上也能让它们排一排脏东西。

  “那行,我们就先回去了啊。”弄完后林父说了一句,就和林母一起离开了。

  孩子们的手脚和脸林父已经带着洗过了,早就瞌睡了,林恒讲了半个故事就把他们哄睡着了。

  孩子们睡着了他们两人才去洗漱,今天一天跑了一身的汗,自然是要好好洗洗。

  “老婆,你穿白天的小裙子,再加一个棉丝袜好不好。”

  洗完了澡林恒凑到秀兰耳边小声说道。

  秀兰红着脸小声道:“明天还干活呢,你不休息啊。”

  “那是明天的事情。”林恒咧嘴笑道。

  秀兰白了他一眼没说话,但等林恒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发现她已经穿了小裙子和白色丝袜靠在了床上,头发也用簪子盘成了发髻。

  “老婆,你这身真好看……”

  林恒快步走了过去,来到了她的身边。

  ……

  “哎呀,我好像起迟了。”

  第二天一早,林恒醒来后一看手表一头坐了起来。

  秀兰看了看表摊手道:“估计舅和小姨他们都已经下田了,这下好了吧。”

  “无所谓反正我以前也经常起得迟。”林恒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又看向秀兰坏笑道,“说起来都怪老婆你啊,美色误我啊。”

  他昨晚可真是金海尽干啊,把力气全都用完了。

  秀兰风情万种的白了他一眼,攥起拳头警告道:“再乱说我可揍你了,还是赶快快起来吧大懒虫。”

第506章 比想象的简单【元旦快乐】

  等林恒吃了早餐来到田里的时候父亲他们都已经将秧苗拔好开始插秧了。

  “我给睡忘记了。”

  林恒撸了裤子走进田里笑着说道。

  “这有啥,今天这么多人就是你不来一个早上也就插完了。”鲁红海笑着说道。

  林绪涛开玩笑道:“只要你中午多给三爹还有你大舅小姨小姨父等人多倒两杯酒就行了。”

  “这没问题,中午咱们酒菜管够,牛羊肉都有。”林恒笑着摆手道。

  接着众人一边聊天一边开始插秧,这每年都要进行的工作大家都无比熟练,没什么可说的。

  不过可以看的出来,众人言语之间已经将林恒当做了中心,说说笑笑十分开心。这些亲戚有一个算一个原本都是村里很贫困的人家,这几年在林恒的帮助和带领下,现在在村里已经算是小有资产了。

  尤其是现在他们也都栽种了果树,过上两年可以卖果子了,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农民从来不缺勤劳,这个国家一大半都是农民建造起来的,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只有勤劳,所以才总是走在社会的最底层。

  “走啊,谁和我去河坝抓螃蟹,咱们弄一些螃蟹来吃。”

  秧苗快插完了的时候林父笑着喊道,每年插秧的时候总是有抓螃蟹的环节。

  这没有经历过电和毒的小河之中河蟹还是很多的,人工抓不绝。

  林恒开口道:“我和你一起去,可惜的是现在田螺在产卵没办法吃。”

  产卵的田螺体内有很多小田螺,吃起来就和有小石子一样,根本没办法吃。

  “之前三月份的时候没抓就只能等七八月份了。”林父开口道。

  两人一边说一边去了河坝,等中午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多了大盘子油炸螃蟹,这就是林恒和父亲的功劳。

  除了这些还有十几道菜,众人吃的非常开心,一边喝酒还一边聊起了打理果园和种植黄芪的技巧。他们作为村里的先行者,已经掌握了不少的技术。

  吃完饭下午就是给大哥家帮忙插秧了,接下来几天也是回转各家帮忙插秧,这是夏初最重要的活,关乎着明年一年吃饭的问题。

  有林恒家在前面尝试过,各家今年也得让林恒给买了肥料,有没有施工业肥料粮食的产量差别太大了,花的那一点肥料区完全是值得的,村里很多人也都选择购买肥料。

  此外,各家还将田垄堆高了,后面会多存一些水用来养稻花鱼。林恒今年繁殖的鲤鱼苗足够多,每一家拿个几千尾都没有问题。

  他岳父陈长夏那边也给他通过了电话,他们一咬牙将他们村里柳林湖的一个弯子承包下来了,自己三家还弄了三个半亩的鱼塘养鱼,并且自己已经繁殖了很多草鱼苗鲤鱼苗投放进去了。

  林恒想了想将自己拥有一个饲料生产工厂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得知这个事情后电话里的陈长夏呆愣的半天没说话,他们没想到林恒的生意已经做的这么大了。

  随后林恒告诉他们,他愿意帮助他们,给他们运送一些饲料过去,暂时不收他们钱,等后面鱼卖了钱再给他结账就行,有饲料的喂养,不管是草鱼还是鲤鱼两年就可以出货,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

  那边表示要商量,等过两天给他们打电话回复。林恒无所谓,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秀兰,所以才愿意给他们提供帮助。

  又等了两天,李世伟就给他带来了消息,岳父陈长夏他们答应了让他给运送饲料。

  林恒知道后在约定的日子去了镇上等他电话,然后告诉他们等六月初给他们运输饲料过去。

  秀兰知道这件事后也是十分感动,拿出自己的温柔好好的犒劳了一番,给出了自己能给出的所有。

  等家里将菜籽榨了油之后新的工作又来了,林恒先请了人将自家的十亩黄芪种了下去,然后又给村上种黄芪的人指导了如何种植。

  这件事搞完就直接是五月末了,父母他们开始给果园的葡萄苹果蔬果,林恒则给消完毒的塘子蓄水,随后泼洒粪水养水,准备后面投入虾苗。

  家里一共16个塘子,全都是一亩大小,今年林恒选择拿出两个来养鱼,其中一个鱼塘投放的是去年养大的二三两重的稻花鲤鱼,这些鱼投喂饲料到年底就可以长到四五斤的样子。

  还有一个塘子就用来养殖几年孵化的所有鲤鱼草鱼苗子了,因为只是苗子养殖的密度可以很大,林恒估计最后能养大一万多尾的鱼苗。

  将这边的水养起来之后,他就去忙城里的事情了,将打理果园和照顾牛羊生产的事情全都交给了父母,他只是每隔几天过去看看情况。

  养猪场那边也是一样,刚开始他两天就要去看上一次,等后面把李世磊和张峰教会了后他就三四天去一次了。

  得益于他制定的定时消毒铲粪计划,猪崽子们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吃着饲料茁壮成长。

  他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推销自己的饲料,他先是在政府各处寻找补贴,现在市场经济的大势已经势不可挡,政府对于这些私人的小工厂和小作坊也有了扶持计划。

  在他的努力下,自己厂里生产的饲料得以出现在了各个乡镇的种子农药站,这些地方是农民必然会来的地方,通过了解渐渐的也就会有人愿意买他工厂生产的饲料精。

  之所以能这么顺利,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太白市第一家搞饲料生产的工厂,在此之前太白市的饲料都是从其他城市拉过来的,他作为本土企业自然是得到了支持,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这年代政府机关的公信力是非常强的,大家都很信任,有政府性质的背书,农民也确实愿意尝试。

首节 上一节 689/7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华娱太子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