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18节
林朝阳并没有回应胡文琼的话,她说了几句,最后总结道:“都是学校惯的!”
对她的这句话,林朝阳深以为然。
往前数几十年,往后数几十年,应该没有比陈健功他们这一茬学生更受国家和学校重视的了。
下班后,林朝阳骑看目行车往校外走,路过留学生住的26号楼楼前,碰上了章耀中和梁佐,两人正互相埋怨。
“干嘛去啊?“林朝阳停下车问二人。
两人见是林朝阳,跟他打了个招呼,梁佐一脸嫌弃的看向章耀中,“你问他!”
章耀中委屈道:“我哪知道啊,人家问你,你又不说,现在又怪我!”
林朝阳看著二人打哑谜,脚下一瞪车蹬,“说不说啊,不说我走了!”
梁佐这才说道:“今大晚上电视播出特别法庭,审判4,我们俩打算去留学生楼蹭个电视看。刚才进了楼,门房问我们找谁,他说找320。门房听完立刻就生气了,二话没说把我们俩轰了出来。”
林朝阳好奇的问道:门房生什么气?没有这个宿舍门牌?”
“有,不过是厕所!”梁佐语气幽幽的说道闻言,林朝阳忍不住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哎呦!不是我说,你们俩可真行,去蹭电视也不踩个点儿!“他边笑边挪输道梁佐无奈道:“你有点同情心行不行?刚才我们俩让门房给损得够呛。”
对不起。”林朝阳很没有诚意的道了个歉,然后又说道:“为了表示歉意。这样吧,我帮你们个忙。”
“怎么帮?“章耀中问。
林朝阳领著两人来到26号楼门前,对门房说道:“同志,麻烦你,我找一下毛天赐。”
现在电视还是个稀罕玩意儿,燕大的学生宿舍里只有留学生楼配了个电视室,所以时常有中国学生来蹭电视看。
林朝阳的年纪一看就是学生,门房警惕的看了他一眼,然后上楼去给林朝阳把阿毛叫了下来。
“哈喽,林!”
一见面,阿毛热情的跟林朝阳打了个招呼,两人聊了几句,林朝阳把章耀中和梁佐叫了过来,跟阿毛说明了情况听说两人是要看政要被公开审判的电视特别法庭,阿毛表现的很兴奋,他之前都不知道这件事。
走走走,我带你们去电视室。”
有了阿毛的领路,章耀中和梁佐在门房无可奈何的眼神中昂首阔步的挺进了留学生楼。
走到楼梯口,两人还不忘回头向林朝阳敬了个礼,以表感谢这天晚上,燕京家家户户的电视都开著,围满了人,人们坐在电视机前,或哭或笑进行了十余年的上山下乡活动要结束了,受了冤屈的人被平凡了,那些罪魁祸首也受到了审判。
在七十年代即将到来的最后一个月里,所有关于它的一切仿佛划上了句点到了十二月份,气温下降明显,林二春仍日乐此不疲的在燕京城游逛他最近给林朝阳打听到了几处要对外出售的私房,分布在海淀和西城两区,不过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产权不明晰的房子。
这种情况也不是稀罕事,喻嗡喻期间发生了住屋被占的情况,有些住屋原主人回京之后甚至没有容身之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卖掉房子几乎成了住屋原主人最优的选择毕竟卖了房子钱是目己的,不卖房子只能给别人住不过这种房子通常是不好卖的,哪怕房子的要价比市面上要便宜许多,绝大多数买主也不会去关注这种有纠纷的房子。
林二春蔻摸的房子里还有两家是出售的厢房,他本来还挺看好这两家的房子,院子里面保持的也还不错。
可他跟林朝阳说完,林朝阳却摇了摇头。
好不容易给你找的房子,看都不看,啥意思?累傻小子呢?“林二春质问道我不跟你说了吗?咱要买就买四合院。”
我这找的也是四合院啊。”
您这个叫大杂院,好好的院子十几家住,那居住环境能好吗?还不如我们农村的庄稼院。”
林朝阳的话不好听,但却是事实。
现如今的燕京绝大部分的大杂院,没有上下水、没有集中供暖、没有天然气、没有单独厕所,房龄少的三五十年,多的都是上百年,本来好好的院子因为有些人多吃多占,全都盖上了抗震棚说起来,真不如一些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农村地区的院落那倒是。”林二春也不得不承认林朝阳的话是有道理的,但他还是有些不爽的说道:这把你狂的,还瞧不上人家燕京的房子。搁以前,你想住住得上吗?”
爸,咱话不能这么说啊!这叫此一时彼一时,追求幸福生活,这有什么错?”
得得得!别跟我嚼舌头。”
林二春不耐烦的打断林朝阳的话,嘴上不愿意,但他还是跑出去继续给林朝阳找房子。
“走啊!”
这天林二春催促张桂芹出门,张桂芹却不动弹,“我不去,怪冷的,要去你去吧。”
来燕京几天,还娇贵上了!”
林二春嘟囊了一句,也不强求,目己出了门在他不遗余力的坚持寻找下,花了半个多月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处像样的房子。
林二春给林朝阳找的这处房子是个二进的宅子,地点在西城区的棉花胡同,夹在德胜门大街和新街口大街中间,靠著护国寺。
林朝阳听林二春介绍完房子的情况,便决定去看看周末这天早上,林二春和林朝阳父子两人骑看目行车来到棉花胡同
第167章 魔幻的现实
燕京城日时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老百姓传的版本有好几个,反正总结起来就是一富商是多住在东城的,达官贵人住在西城,北城一般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南城住的人员就复杂了,除了穷苦百姓,还有许多行走江湖的打把势卖艺的人。
对于许多燕京人来说,看看胡同里四合院的结构就能铁道以前的主人是个什么身份。
当官儿的,院里屋上的瓦都是双层的,而百姓家屋上的瓦只能是单层的当官儿的,大门的门框上有柱子,百姓家是不许有的:当官儿的,门前有石墩,圆的是武官、方的是文官还有的院子门前放的是或蹲或趴的狮子,说明主人家是皇亲国戚,狮子越大,跟皇家的关系越近。
门框上有四根柱子的是四品以上官员的家,两根柱子的是四品以下官员的家进了胡同,林二春滔消不绝的跟林朝阳显摆看他最迈这些日子看房子学来的知识林朝阳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行啊!老林同志,来燕京这才半个多月,快赶上老燕京了!“林二春面露得意之色,嘴上却低调道:“看得多了,目然就懂了。“到了院子门前,林朝阳按照林二春跟他说的相看这家的院门。
门前没狮子,不是皇亲国戚。门上也没柱子,不是官员。门前倒是有石墩,但大小就跟大一点的砖头差不多。
“您给我指导指导,这是个什么家庭?“这家啊,是官儿也不是官儿。”
“什么意思?”
“宦官的宅子!”
“太监啊?”
林朝阳没住,差点乐出声老林同志进了燕京,文化水平明显受到了极大的薰陶,连“宦官”这词都会了。
“咋滴?瞧不起太监啊?“林二春问道“那倒没有。“父子俩闲聊著,敲响了院门。
开门的是个长脸三角眼的年轻人,正是房主,叫李全福。
打过招呼进了院,李全福带著林朝阳父子俩看了一圈院子。
进了院门后是山水影壁,上面的图案已经模糊。第一道院子南边有间朝北的倒座房现在处于闲置中。
经过垂花门进入了正院,院里有两株石榴树分别立于院子东西两侧,这个季节都秃了。
院里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格局一目了然据李全福说,他太爷爷的大哥早年在宫里当差,因为跟大太监李莲英沾亲带故,所以混了个内官,后来还娶了妻,又把他爷爷过继到了膝下。
后米清朝没了,他那个太监太爷爷隔了没儿年就死了,房子传给了他爷爷因看家里爷爷和父亲在民国那阵儿混的比较凄惨,到他这辈儿房子反倒是保住了,那怎么想起卖了呢?“林朝阳听李全福痛陈完家史,忍不住问道“瞎!这不是因为单位分房给闹的吗?我这结婚好几年了,孩子也生了,按理说单位应该给分个房子。
可单位却说,有同事反应,姆们家有祖宅,得紧看那些没房子的同事。
姆们家有房子倒成了我的罪过了!您说说,这上哪儿说理去?
我跟我爱人一合计,得!这祖宅我们千脆卖了,单位不是说姆们有房就不给分吗:现在没房了,我看他们怎么看!”
李全福说这话的时候带看几分气惯,但听在林朝阳耳中却感到魔幻为了拿到单位分的房子,就把位于燕京西城区的四合院祖宅给卖了?
乍一听,这事好像很不合理。可仔细想想,以七八十年代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理念好像也说得过去。
首先在如今,房子本身还没有金融和投资属性,只有居住属性东北农村的土房子也好,燕京城里的四合院也罢,价格和价值差距本身就没那么大。
这年头只要是有个正经单位,职工一般是都能分到房子住的,只不过是面积大小的问题。
李全福夫妻俩如果是双职工,那么就是完全放弃了两人的分房机会,以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确实是挺吃亏的当初林朝阳要买房子的时候,身边的亲人朋友不也曾经以这个角度来劝过他们吗?
只不过林朝阳思考问题的角度与现今大部分老百姓的角度不同,所以才坚定的选择了买房子。
李全福说到最后,脸上露出几分狡点,朝林朝阳眨了眨眼,说道:“再说了。姆们家祖宅卖了这也不是一笔钱吗?放银行里,一年利息钱比我工资都高。”
李全福说完这话,面露得意之色,让林朝阳一时间哑口无言从72年开始,国内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一直都在7%以上,到八十年代中期更是一度钢升到9%。
以现在的眼光看,李全福的选择怎么说都是一步好棋连一旁的林二春听了都心动不已,他这个人就爱算计,心里的小算盘扒拉来扒拉去,拉著林朝阳走到一边。
儿砸,他说得有道理啊!有买房子这个钱不如到银行存个五年期,七八年这钱就翻一倍,不比买房子强多了?
这钱存银行十年,房子钱都出来了。”
再过十年,这房子你翻两三倍价格也买不到,林朝阳心里嘀咕著。
“听著有道理而已。”
“啥意思?”
父子俩说著悄悄话,那边李全福好像察觉出了什么,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可能弄巧成拙,打消了买主买房子的想法,心里后悔不已。
他想了想,赶紧往回找补。
不过这事也分怎么看?我老家儿前几年都走了,她父母那边不需要操心,单位分姆们个小房子,也就够住了。
我听林叔儿说,您老家是东北的,以后一家人住在一起。姆们家这宅子正好合适,屋子多、地方大,怎么折腾都够了。”
林朝阳笑著点了点头,“确实。”
林二春隐嗨的碰了他一下,示意他别附和李全福说话,要不然等谈价的时候不好砍价。
跟李全福聊了一会儿,林朝阳父子俩把四合院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
院子整体结构保持的不错,但没办法细看,别的不说,光是修茸恐怕就得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房子快一百年了,传到李全福爷爷那辈,家里条件不行了,也没那个钱修整,都是凑合看任。
如果要再想任的舒服点,改造一下,还得一笔钱看完了房子,几人在正房坐著,李全福问道:“怎么样?二位看得如何?”
林朝阳说:“房子还不错。”
林二春皱看眉头,“粗看挺好的,仔细一瞧,破破糟槽的地方太多了。这要是买下来,光是修修补补就得一大笔费用。”
砍价这种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李全福目然知道林二春说这话的目的林叔儿,您不能这么看问题。这宅子都一百多年了,能保持到现在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再过些年,说不定就是古董。”
林二春笑呵呵道:“那你要是留手里,估计能当个传家宝。”
李全福在他这吃了个软钉子,又看向林朝阳林老弟,姆们家这宅子不是外面那些大杂院。从建成之后,就这一家人住。
屋顶这瓦看见没?双层的。这梁和柱,当年用的都是黄松木,都是好东西就这屋子的用料,你们再任一白年都没问题。”
李全福说完了话,见林朝阳沉吟不语,心里有点志志现在私房交易量虽说是比以前多了,但没有中介、没有因特网,能碰上个诚心想买房的买主并不容易。
更何况李全福也知道自己家这宅子的价格比一般的房子可贵多了,想遇著个合适的就更难了。
真是多拖个一年半载,这笔钱放在银行里能吃多少利息啊,他想想都心疼,李大哥要是诚心卖,不妨给我们开个有诚意的价格。”等了好一会儿,林朝阳终于开口。
李全福听看他的话,心里松了一口气,能谈价就好但同时他又有些为难,林朝阳让他先开价,这对他来说是不利的。
老弟,我这房子你也看了,里里外外都是好东西....””
李全福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林二春打断了,“小李,咱崂点实惠的。”
那你们说多钱?”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