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83节

  陶玉书脸色中透看几分兴奋,“感觉很好。”

  祝亲爱的陶玉书同志新的一大工作顺利!”林朝阳玩笑看说道。

  “谢谢亲爱的林朝阳同志。”

  夫妻俩从家里出来,一个奔向燕大,一个骑看摩托车来到了教委大中专生分配办公室报到。

  毕业分配去向都是已经定好了的,所以这个报到属于点卵形式的,所有燕京的毕业生都得走一遭。

  出了教委分配办,陶玉书便骑看摩托车往西长安街去厂《燕京文学》原来是在东长安街上燕京饭店后身儿的霞公府街,那里也是老燕京文联所在地,编辑部蛰居在一七里拐弯、盘虱交错的大杂院里。

  喻喻喻中,《燕京文学》随燕京文联搬到了西长安大街7号的文化局大院,挨著电报大楼喇叭下面的一隅。

  孤零零的文联大楼仁立在那里,陶玉书站在门口,这不是她第一次来文联大楼,但这次的感受却与以往完全不同。

  老舍、赵树理、浩冉..-..一想到那些以前只在书上看到的名字曾经穿梭往返于这里,她如今也马上要成为这里的一员,陶玉书心中便涌出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深吸一口气,陶玉书走入文联大楼,打听著找到了文联管人事的副职赵明伟。

  两人聊看大,赵明伟让人帮陶玉书办了人职手续过了一会儿有人敲门,赵明伟说了一声”进”,就见杨末推门而入,我听人说我们的大学生来了!“进了门,杨末没来得及打招呼,脸上洋溢著笑容说笑道。

  赵明伟也笑了起来,“盯的可够紧的,还怕我把你的宝贝疙瘩给藏起来?”

  他又对陶玉书说道:“玉书同志,我就不给你们介绍了,你们肯定比我熟。”

  杨末说:“那是。”

  说笑了几句,杨末对赵明伟说:“手续完事了吧?人我可领走了。”

  完事了,去吧。“他说著话跟陶玉书握了个手,“玉书同志,再次欢迎你加入我们文联这个大家庭。”

  出了赵明伟的办公室,杨末领看陶玉书往《燕京文学》编辑部走去。

  文联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简称,会员单位包括了文协、戏协、影协、美协、书协等十几家文艺单位。

  前几年文联刚刚恢复的时候还好,如今这些文艺单位已经将文联大楼占的满坑满谷,导致楼内的办公环境拥挤不堪。

  杨末带看陶玉书走到挂看”《燕京文学》编辑部”铭牌的办公室门前,推升了了,入眼是设施陈旧的办公室,靠看墙边散落看诸多办公桌,办公桌和地上堆看成堆的椅子,编辑们正埋头于稿件之间。

  听见推门声,有人抬头,发现了站在门口的杨末和陶玉书,然后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连锁反应,众人齐齐的抬头望看门口。

  “同志们,大家手里的工作都先停一停,来看看我们编辑部的新生力量陶玉书同志”

  玉书同志是燕师大的高材生,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这两年评论文章也发了不少,她的到来相当于是给我们编辑部添砖加瓦了!”

  杨末声音清朗,带看几分雀跃】编辑们对于陶玉书并不陌生,这几年她的评论时不时就会发表在刊物上,她本人也来过编辑部好儿次,包括她的爱人林朝阳跟《燕京文学》的关系也不错!

  大家也都知道,杨末和草德宁一直想拉陶玉书进编辑部。

  听看杨末的话,草德宁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众人也跟看响起了掌声!

  陶玉书落落大方的冲众人鞠了一躬,“我刚刚参加工作,诸位都是我的前辈,以后我工作上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陶玉书说完话,众人再次捧场的鼓掌,杨末伸手向下压了压“玉书同志刚到编辑部,业务方面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你们谁想多个徒弟,自告奋勇一下。

  杨末此话一出,章德宁立刻高高的举起了手,迫不及待!

  “你把手放下,你才参加工作几年?还想给人当师父!”

  被杨末批评了一句,章德宁的放下了手。

  杨末的眼神在编辑部的几个老编辑身上转了转,陈世冲、周燕如、傅用林..--·最后她把目光放在了周燕如身上,都是女同事,相处起来比较方便。

  “燕如,你来带带玉书吧。”

  杨末是主编,安排工作任务,周燕如自然不能推辞,“好。”

  刘恒,你去跟后勤说,给玉书安排一套桌椅还有办公用品。”杨末又吩咐道。

  刘恒今年才二十七岁,在陶玉书没来之前,他是编辑部资历最浅的一个,平时自然少不了干些脏活累活听看杨末的吩咐,刘恒二话没说使起身往外走。

  简单的安排好陶玉书之后,杨末跟她交代了几句,便离开了编辑部。

  等杨末一走,章德宁立刻过来拉住了陶玉书,“你可算是来了!盼了你这么多天。”

  “这还慢啊?我昨天毕业,今天就来报到,满燕京应该都没有比我报到快的大学生了。”

  两人说说笑笑,章德宁又拉看陶玉书,把编辑部的同事挨个给她介绍了一遍!

  这里面的绝大多数人陶玉书都认识,不过有几个压根没说过话,借著这次介绍,她郑重的跟大家打了个招呼。

  玉书一来,咱们编辑部的半边大更红了!”陈世冲跟陶玉书打完招呼后调侃了一句,《燕京文学》是月刊,历来很受欢迎,销量巨大,所以编辑部成员在行业里算是比较多的。

  女同志不少,主编杨末算一个,还有周燕如、章德宁、王洁,现在又来了个陶玉书,人数几乎与男同志持平了。

  众人说看话,出门十多分钟的刘恒带人搬看桌椅进了办公室厂《燕京文学》编辑部的面积不大,也就三十平左右,原本就已经很挤了,这回又添了陶玉书的桌椅,就更挤了。

  大家挪了挪靠墙一排的办公桌,硬是在角落里给陶玉书挤出了个位置,“挤了点,将就著吧。这两年我们这栋楼是越来越挤了,连点多余的地方都没有。”周燕如说。

  安排好了办公的硬件设施,周燕如又给陶玉书说起了编辑部的工作内容。

  我们是编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审稿。我们的杂志内容你也了解,综合性文学杂志嘛,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这些体裁的作品我们都发,每个人负责的也不尽相同。

  我负责的东西比较杂,像老傅就是专门负责小说组的.老赵是负责诗歌的..-现在我们杂志的来稿量最多的就是小说,以后你就负责部分业余作者来稿的登记和初审!

  刘恒….说看话,周燕如叫了一声刘恒!

  刘恒似乎早有准备,高高兴兴的站起身抱起桌上的来稿信走过来,还没等周燕如吩咐便将来稿信放到了陶玉书桌上。

  在陶玉书来之前,登记读者来稿信这事一直都是他干的这回好了,他终于解脱了。

  不光如此,还有退稿信的差事他也可以一并都交给陶玉书。

  熬了两年多,他终于熬出头了!

  你刚来编辑部,负责的工作内容肯定会比较杂一点业余读者来信登记、退稿信、稿件初审这些都是你的工作,等你熟悉熟悉工作,接下来还有外出约稿、撰写评论这些事。”

  听看周燕如的话,陶玉书一言不发,只是默默的都记在了心里,她这个人一向要强,不管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工作,都是如此。

  周燕如断断续续说了半个小时,最后说道:“你今天才刚来,不要有压力,我刚才说的那些还需要你一点一点的学习和适应。”

  我明白,谢谢周老帅。“陶玉书说周燕如笑容和善,“都出学校了,就别叫老师了,叫我老周就行。”

  她见陶玉书紧绷著表情,知道她第一天上班肯定会有些紧张和无所适从,便又说道:“前一阵德宁从你那儿拿回来两篇稿子,说是你推荐的。稿子我看了,写的很有个人风格。”那稿子我看了也觉得不错,虽然有些阴暗和自恋倾向,但总体是挺不错的。”

  周燕如点点头,“既然这样,那以后这个作者就由你来负责吧,怎么样?”

  刚到编辑部第一天,就有了负责的作者,陶玉书心头欢喜,刚来到陌生环境的紧张也放松了不少”等她和周燕如交流完,早已等在一旁的章德宁总算是有了和她说话的机会,两人叽叭碴喳了好一会儿。

  到了饭点儿,章德宁亲密的挽著她的胳膊,带她去食堂吃饭。

  下午陶玉书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燕京文学》是全国知名的文学杂志,每天接收的业余作者来稿有数百份之多。

  其中作品质量良菱不齐,绝大部分稿件的质量都达不到发表的标准,但这并不代表业余作者来稿就不重要。

  不管是在《燕京文学》还是在其他文学杂志,业余作者来稿一向都是发掘新人作家的最重要途径责编手里有成名作家的作者资源对于编辑部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可如果一份杂志不能够挖掘、培养新人作家,那么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注定是有限的。

  陶玉书今大刚上班,对于审稿抱有极大的热情,拆开的每一封信她都仔细认真的悦读,生怕因为自己的态度不认真而埋没了一个有才华的作家苗子。

  等连续看了三个多小时的业余读者来稿之后,她心中不免产生一丝颓然这业余作者来稿的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她轻轻的叹了口气,引来了章德宁的注意,“玉书,是不是对这些业余作者来稿感到很失望?”

  陶玉书没说话,用眼神回答了她章德宁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说道:“我们审这些业余作者来稿,那就是沙里淘金,发现了好作品,那属于意外之喜,没发现才是常态。要是碰见个有潜力的作者,你就偷著乐吧,说不定经你的挖掘,人家就成名成家了。”

  能够挖掘、培养新人作家,那么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注定是有限的。

  陶玉书今天刚上班,对于审稿抱有极大的热情,拆开的每一封信她都仔细认真的阅读,生怕因为自己的态度不认真而埋没了一个有才华的作家苗子。

  等连续看了三个多小时的业余读者来稿之后,她心中不免产生一丝颜然这业余作者来稿的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她轻轻的叹了口气,引来了章德宁的注意,“玉书,是不是对这些业余作者来稿感到很失望?”

  陶玉书没说话,用眼神回答了她章德宁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说道:“我们审这些业余作者来稿,那就是沙里淘金,发现了好作品,那属于意外之喜,没发现才是常态。要是碰见个有潜力的作者,你就偷著乐吧,说不定经你的挖掘,人家就成名成家了。”

  她说到这里又忍不住聊起了闲篇儿,*现在你知道当年我在一堆业余作者来稿里发现你们家朝阳的大作有多惊喜了吧?”

  她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看几分洋洋自得,显然是以林朝阳的伯乐来自居的。

  陶玉书看著她的表情就想打击她几句,“这事朝阳还跟我说过,你们当时审稿那一个慢,他说早知道《牧马人》就不投给你们了。”

  章德宁不怠道:“他这个人,真是过河就拆桥!”

  两人半真半假的开著玩笑,很快便到了下班的时候,陶玉书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第252章 他们对你还真有信心

  燕大的毕业典礼比燕师大晚了一天,典礼从早上九点开始,十点半就结束了。

  典礼过后,学生们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分配书,如同昨天的燕师大一样,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管学生们的心情如何,他们的大学生涯终究是结束了,明天开始他们就将各奔东西,散落大涯,自然是充满了离别愁绪。

  中文系77级的同学们在分享了各自的分配去向后,有人已经开始准备打包行李了。

  突然有人提议,“咱们应该去五院跟老师们告个别。”

  要不咱们写点东西吧。”

  众人集思广益,很快的一张饱含深情的告别信诞生了。

  学生们拿看这封告别信来到中文系办公室,然后将信张贴到了走廊的墙上。

  看著墙上用毛笔书写的文字,许多人都动了情,激动之余,章耀中这个显眼包高声念了出来。

  “《告别老师》:再见了,亲爱的老师!

  我们喊出这一声再见,很不情愿,又是如此的郑重。我们知道,在这以前,已经有许多人这样喊过。在这以后,还会有许多人这样喊。

  可是我们不能不固执的认为,在我们这一声“再见里,浓缩了最丰富最深沉的情感,因为一一我们是如此的爱著你们..……·高声的朗读惊动了办公室里的老师们,有人从办公室探出头来查看情况,有人直接走了出来看热闹。

  听著那充满情感的朗诵声,这些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在这时,众学生看到杨晖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多年积威让学生们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连亡扯了扯章耀中。

  正念的兴起的章耀中被众人打断,神情不爽的看了看同学,又顺著他们的眼神看到了一脸严肃的杨晖,脸上的表情顿时僵住,他眼神挣扎了几秒。

  然后,拔腿跑了!

  众人被他的举动弄懵了,好端端的来告别.你跑什么?

  心里这样想看,可人都有从众的本能,尤其是不远处还站看杨晖这么个让他们畏之如虎的存在随著第二个人跟上章耀中的脚步,如同雪崩一般,学生们疯狂逃窜,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把原本满脸欣慰的老师们弄的一脸莫名其妙,什么情况?不是来告别的吗?怎么都跑了杨晖从办公室门口走出来,来到张贴著告别信的墙壁处,眼神顺著章耀中停下的地方看下去,......我们要走了,谁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你们的心血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命,无论我们走到哪里。

  中文系七七级全体同学(签名)1982年元月9日。”看完了告别信的内容,杨晖一贯表情冷硬的脸色柔和了几分。

  这群小兔崽子,临走还要来煽个情!

首节 上一节 183/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