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10节

  刘晓庆本打算向林朝阳求证一下,结果对方还没等她说完话便离开了。

  这两个疑团好像两个猫爪子,挠得她心里痒的不行。

  好在这两个疑团没有折磨刘晓庆太久,第二天上午一个让她欣喜若狂的消息传来,张金灵辞演女主角,李翰祥决定让她出演慈禧一角!

  得知消息的刘晓庆欣喜若狂,脑海里立刻回想起了昨晚林朝阳说的话,这才明白过来他当时的意思,她心里对林朝阳充满了感激!

  然后她又想到了昨晚张金灵的异常表现,心中的疑问更重了,她想不明白,难道张金灵没去给李翰祥道歉?或者两人是发生了什么冲突?要不然,慈禧这个角色怎么会落到她的头上呢?

  难道是林朝阳从中作梗?刘晓庆想到了传闻中林朝阳跟她们广的恩怨。

  可仔细一想又不对,自己也是燕影厂的人啊,真要是为难燕影厂的人,怎么还能让她接演慈禧呢?

  刘晓庆思来想去也想不明白,然后又过了两天,燕影广内部传出一个消息,张金灵怀孕了!

  刘晓庆这才想明白,原米慈禧这个角色落到她头上是因为张金灵怀孕了。

  心中一切疑问都有了答案,刘晓庆本以为事情就此尘埃落定。

  不成想,过了几天,燕京电影界不知从哪儿传出来一股流言来,说《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本来选了燕影厂的张金灵演慈禧,结果因为编剧林朝阳有过节,硬是把张金灵的慈禧换成了刘晓庆流言这种东西向来经不起推敲,但又因为暗合了许多人的阴暗心理而拥有强悍的传播力。

  没用几关的时间,这股流言便成了国内电影圈热议的话题熟知内情的人对于这种流言自然是哭笑不得,人家张金灵怀孕是实打实的,好端端的辞演怎么就成了换角了呢?

  “真不是我干的!我就是个编剧,哪能左右导演的决定再说了,这言论一点逻辑也不讲。张金灵是燕影广的演员,刘晓庆就不是了?

  真是因为过节换了张金灵,干嘛不连刘晓庆一起换了?”

  陶玉成说道:“传言说刘晓庆要演谢靳的《秋瑾》,你是《秋瑾》的编剧,所以-.-”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纯粹是胡说八道,没影儿的事。”林朝阳断然否认。

  周六晚上,林朝阳带著陶玉书回陶家吃饭,陶玉成忽然跟他聊起了最近燕京电影圈传的沸沸扬扬的传言,向他求证,林朝阳哭笑不得的跟大舅哥解释了一番。

  听了林朝阳的解释,陶玉成砸吧著嘴说道:“传言嘛,真真假假。刘晓庆也算是捡著了,那你推荐她的事是真的吧?这可是她自己说的。”

  我也就是随口一提,真正做主的还是导演。她本来就是女二号,女主角不演了,她的机会本来就很大。”

  林朝阳并不想被电影圈当成聊天的资本,但大家却无法忽咯他的影响力,毕竟这两年他合作的都是谢靳、李翰祥的大导演。

  之前电影圈也在传说《牧马人》的男女主演朱时茂和丛珊都是他向谢靳力荐的,要知了,那你推荐她的事是真的吧?这可是她自己说的。”

  “我也就是随口一提,真正做主的还是导演。她本来就是女二号,女主角不演了,她的机会本来就很大。

  林朝阳并不想被电影圈当成聊天的资本,但大家却无法忽咯他的影响力,毕竟这两年他合作的都是谢靳、李翰祥的大导演。

  之前电影圈也在传说《牧马人》的男女主演朱时茂和丛珊都是他向谢靳力荐的,要知道当时两人当时都是电影界的小透明。

  你这个专职作家,业余编剧混的比正经编剧都厉害!“陶玉成调侃道!

  他嘴上这么说,却也知道,如果妹夫单单只是个会行活的编剧,是远远无法在谢靳李翰祥这样的大导演那里获得影响选角的影响力的。

  《牧马人》电影上映到现在四个月时间,虽说在第二个月开始就被《少林寺》这个妖摩给压了一头,可即便如此也依旧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受欢迎的国产爱情影片。

  据中影公司的不完全统计,上映至今,《牧马人》已经取得了超过1亿票房,在这个电影票仅一毛钱的时代,这个票房成绩代表的是近十亿人次的观影人次。

  现在《牧马人》还没有下映,每天仍在不断创造新的记录,谁也不知道它的终点在哪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谢靳,但谁也无法忽略林朝阳这个原著作者兼编剧的功劳。

  陶玉成觉得这才是妹夫真正厉害的地方,也是谢靳、李翰祥他们这些大导演看中他的原因。

第281章 到底是年轻人啊

  《牧马人》取得的空前成功不仅体现在观众一边倒的好评声中,连一向挑剔的评论界对子这部电影也儿乎是零差评。

  如此巨大的成功让导演谢靳陶醉不已,但他也知道,观众和评论界这种强烈的偏爱的基础来自于电影本身出色的质量】接下来他要拍摄的作品,必须要达到、甚至是超越《牧马人》的水准才能符合大众和业界对他的预期。

  《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中尖锐的写了死、血、穷、苦、债,甚至还写牢骚、写官主义、写不止之风,这在过去中国军事文学的创作中是不敢想像的。

  也因著突破了以往的寞白,让《高山》这部小说自发表之初便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行销数百万册,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军事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外界听说他要将《高山》拍摄成电影,一片欢欣鼓舞之声。

  最近,他就收到了几位老友对于这部电影的热烈关切和反应,荒煤同志建议他在拍《高山》时最好加强梁三喜这个人物:白羽同志说:梁大娘这个人物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应该要加强:冯穆同志则十分喜爱小燕京,嘱咐他务必要加强小燕京的分量。

  面对这三位文艺界前辈和好发对《高山》的热情关心,谢靳内心里感概万十,同时义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关键是,现在剧本都写完了,这些人轮流提意见,要改起来也是件麻烦事。

  为此,谢靳专门致电给林朝阳,说了这件事,“一个人提意见还好说,三个人提意见怎么改?他们喜欢哪个人物就要多加戏,要不要都给改成主角算了?”

  谢靳说道:“你别急著发牢骚嘛,几位同志也是为了我们这部电影好,大家听说了《高山》要拍成电影都很期待。”

  他们的好意我很理解。但你是导演,不能被他们干扰了创作思路,谁都想讨好,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听著林朝阳的话,谢靳狡辩道:“这不都是老关系嘛,之前《天云山传奇》那场风波,他们都帮著说过话。”

  帮忙归帮忙。你要是想采纳他们的意见那是你的事,我是不会改剧本的。

  老谢,我觉得你现在的心态不对,大家对《高山》抱有期待,是想看到一部好作品,也是创建在对你和作品的信任上,你现在意志这么不坚定,让人家说两句就要改剧本,能出好作品吗?”

  被比他年轻了三十多岁的林朝阳数落一通,谢靳脸色发窘,感到阵阵发热他其实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只是这段时间以来外界的赞美声铺天盖地而来,再加上人情的关系,著实影响了他的判断力。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感觉到有些没面子,谢靳著急的挂了电话。

  等挂断了电话,他无奈的对正端坐在一旁的老者说道:“你看看,我都说了不行。这小子架势足的,比我还像个导演。”

  冯穆哈哈笑道:“年轻人有这股态度是对艺术负责任!”

  听看他的话,谢靳心里撇嘴,你刚才逼看我给小燕京加戏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态度谢靳最近一直在燕京,除了筹备《高山》,还抽空参加了儿个会议厂他刚才在电话里对林朝阳说的话并非造假,最近他参加各种会议,遇到了诸多文艺界同仁,大家普遍认为凭看“高山下的花环”这六个字,他的电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只要演员选得好,各部门齐心协力,必定又是一部不逊色于《牧马人》的精彩之作。

  谢靳听看大家的意见,心中既欣慰义别扭,欣慰的是众多文艺界资深人士对于《高山》质量和影响力的认可,别扭的是改编这部电影,他这个导演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薄弱。

  其实这种感觉目从《牧马人》上映后他就有了,小说本身群众基础庞大,哪怕他是名导,改编成功后,大家似乎也理所当然的把大部分功劳都推到了原著的身上《高山》的影响力比《牧马人》还要大,以至于现在电影还在筹备阶段,他这个导演的风头就已经被作品给抢光了,不过好在谢靳一直把自己放在电影的后面,并不认为这是多么不可接受的事。

  在众多关切《高山》电影的声音当中,荒煤同志、白羽同志和冯穆同志的意见是他最为看重的。

  除了因为三人本身在文艺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之外,也因为谢靳与三人关系熟稔,并且之前还多多少少受到他们的声援支持,这几天三人先后对《高山》的剧本提出了一些看法,谢靳不得不重视起来,他也明白太多的人指手画脚对剧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可偏偏又不过面子问题,赶上今天跟冯穆在一起,又说起了这个话题,他便干脆给林朝阳打了个电话。

  现在电话打完了,虽说是被林朝阳这小子没大没小的数落了一顿,可好岁算是让堵住了冯穆的嘴。

  之后荒煤、白羽他们要是问起来,也有话说了。

  你看,不是我不想改,实在是林朝阳这小子倒反天罡,连我这个导演的都不听。

  冯穆见他神色不怠,岔开话题说道:“我听说最近他因为跟燕影厂的过节,把人家的女主角给换了。”

  你怎么也信这些小道消息?都是胡说八道的!”

  我对你们电影界又不了解。“冯穆说。

  你指手画脚的时候可没说自己不了解,谢靳腹诽了一句,解释道:“传言不可信,张金灵是因为怀孕了才辞演的。他跟燕影!确实有过节,但也是因为剧本立场的问题,对事不对人。”

  “到底是年轻人啊!意气风发!”冯穆感叹了一句,语气中难掩对林朝阳的欣赏。

  当年《高山》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文学界出于一直以来对于军事文学的保守看法,迟迟无人发声,只有冯穆站了出来,以一篇雄浑有力的文章高度评价了《高山》。

  因此冯穆一直以来对于林朝阳都是十分欣赏的,只是林朝阳从来不亲近官方组织,双方接触的机会很少。

  “说起来,他的作品影响力这么大,你这个当导演的风头都快被抢光了。”

  谁让人家写的好呢?他要是写的不好,我也不能改啊!

  开会的时候你又不是没看见,那几个制片厂说起《高山》的改编权,看我的眼神都不对,尤其是八一广的人,这些风凉话不都是从他们那里传出来的嘛。”

  喉,可惜《高山》的字数少了点,要不然这一届茅盾文学奖,林朝阳肯是是稳操胜券。”冯穆语气惜的说道。

  冯穆是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之一。

  茅盾文学奖今年三月份开始陆续收到了全国各地文协、文学杂志、出版社等单位报送的145部长篇小说。

  评委会成员们的年龄普遍都在六十岁以上,七八十岁的老同志也大有人在,145部长篇小说,要是让冯穆他们这帮评委审阅的话,先不说精力能不能跟得上,时间上就不允许。

  文协创研室为此邀请了19个评论家、编辑和高校教师在香山搞了一个读书班,由读书班成员们阅读作品进行筛选,而这个筛选只是初选。

  筛选结果出来后不是直接报送评委会,因为即便是筛选出一小部分来,对于评委会的很多成员来说也是个巨大的T作量。

  所以文协又成立了一个预选组,负责人就是冯穆,其余还有卫君怡、陈企霞、孔岁荪、谢永旺等人。

  再过几天,冯穆就要和这些人一起到招待所去住上一个月,全心全意的对筛选出来的作品作进一步审阅。

  等到他们的审阅结果出炉后,才会成为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做出评判的重要依据。

  因为预选组成员与评委会成为高度重合,他们提供的审阅结果对于最后的评奖具有重大影响。

  “我听说朝阳的作品报了好几部吧?“谢靳问。

  “两部。”

  这个消息不需要保密,冯穆直接回答道。

  “都入选两部了,怎么样也比其他入围一部的作家获奖概率大吧?况且他的小说都不错。”

  冯穆之所以惋惜《高山》,是因为他个人对于这部作品的喜爱,对于林朝阳入围的作品他也是很看好的。

  但当著谢靳的面,他不能说的太过露骨。

  “评奖又不是比赛,不是你入围的作品多就一定能得奖,看的还是作品本身。”

  我懂,我懂!“谢靳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匆匆到了五月,春意正浓,夏日的酷暑还未到来,开春来自西、北两个方向的风沙遂渐销声匿迹。

  这天傍晚,林朝阳又带看陶玉书穿过西长安街,走入大六部口街。

  夕阳晚照,蔚蓝的天空被染上一层粉色霞光,街道两旁的国槐郁荫葱葱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燕京城下了两场春雨,树木生发,花卉绽放,整个城市仿佛都被点缀上绚烂的色彩。

  燕京的春大真舒服!”陶玉书臀向大边的晚霞,惬意的说道!

  要是没有风沙就更好了,所以看起来,还是秋天更好一点。”

  夫妻俩一路闲谈,来到小六部口胡同,走进了那座已经买下了一个月的三进四合院。

  这座四合院分东西院,西院保存的相当完好,东院因为前些年被人占去,被糟蹋的不成样子。

  买下来之后林朝阳又托杜峰找来了耿传锋他们一伙人,帮看修修,这一个月时间里,耿传锋等人将主要精力都放到了西院上,这边基础条件好,简单修后就可以入住。

  东院要想修辖好,是个不小的工程,所以也不急于一时。

  天妻俩隔三差五就过来溜达溜达,一来相当于监工,二来当是陪看陶玉书散步了。

  陶玉书现在怀孕两个月,肚子还没显怀,也没有孕吐,就是爱吃爱睡,人也肉眼可见的丰脾起来,皮肤比以前更加白皙,散发著一股雍容华贵的气质。

  三月份他们夫妻俩请获奖作家们吃饭,陶玉书事后也陆陆续续接到了一些获奖作家们的稿子,都是刚刚获得过全国奖的作家们的新作,这些稿子让陶玉书在编辑部大大的露了一回脸。

  编辑部众人看看这种情况也不由得感叹,像陶玉书当编辑去约稿,对于普通编辑而言真是降维打击,她也因此受到了主编杨末、副主编苏新群的表扬】陶玉书组来的稿件多、质量高,在编辑部内的地位快速提高,杨末以她负责的工作太多为由,把登记稿件的差事又分给了刘恒眼看看陶玉书这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在编辑部混的风生水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更关键的是烫手的山芋甩出去一圈又飞回了自己手里,刘恒欲哭无泪。

首节 上一节 210/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