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16节

  我们中国人搞评奖就是这样子的。你可以好,但不能太好。大家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牧马人》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你不是还有个百花奖嘛!”

  林朝阳这样安慰著谢靳。

  我没觉得我的电影比别人强到这个奖非我得不可,但也不至于差到只得一个最佳剪。

  况且该得的荣誉我都得过了,这也不算什么只是《牧马人》的故事这样出彩.你却连个最佳编剧都没有,实在是说不过去。”

  谢靳的抱怨让林朝阳哈哈大笑,“我就是个业余编剧,得不得奖有什么关系?”

  林朝阳确实是没把金鸡奖的评奖当回事,一来是因为他知道这奖项是个什么尿性,二来是他没把自己当个编剧,得不得金鸡奖对他来说实在是无关紧要的事。

  我劝你也别把这个奖项看的那么重,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拍出好电影比什么都强。“林朝阳说道”“还用你教我?总算是折腾完了,接下来我得把所有精力都放到《高山下的花环》上了。

  电话中,谢靳的语气跨曙满志又过了两大,快到月末了,《中国青年》开展的为期一年时间的“五四青年文学奖”征文活动也进入到了尾声,林朝阳这天上午来到了位于朝阳区北三里屯的《中国青年》杂志社开会。

  五四青年文学奖的评委人数并不算多,算上林朝阳这个小年轻一共六个人,但都与他有些渊源,除他之外,刺下五位评委分别是”灵、冯穆、卫君怡、王蒙、刘昕武过去这接近一年时间里,《中国青年》上发表了数十篇优秀短篇小说,都是经过了编辑部精挑细选的作品,其中有儿篇作品还形成了不小的影响,获得了全国性的奖项大家经过一番讨论,确定了最后的获奖名单。

  如今这时候的文学评奖很多都是“优秀奖”性质,并不排出一二三名,只要是达到了评委会的评选要求即可获奖,五四青年文学奖也是如此。

  这一届五四青年文学奖最后获奖名单多达23篇,如韩少功的《飞过蓝天》、王安仪的《庸常之辈》、陈村的《蓝旗》、金岱的《雨夹雪》等优秀作品均获得了奖项。

  评奖结果出炉一周之后,《中国青年》杂志社举行了授奖大会。

  《中国青年》杂志底蕴深厚,二十年代便成立了,半个世纪以来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可谓历经风雨。

  这次筹办五四青年文学奖,杂志社也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竟然请到了副级领导出席。

  “-....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好,需要各种人才,也需要文学家。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文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台上领导在讲话,林朝阳也在跟卫君怡嘀嘀咕咕”《禁闭岛》发表之后反响很好啊!”

  “还行,都是读者们支持。”

  “怎么给就《十月》了?之前跟我们《当代》不是合作的很愉快吗?

  林朝阳当然不能直接说人家稿费给的高,只能委婉的表示,“《十月》方面对我这部小说比较看重。”

  卫君怡微微额首,她对林朝阳是有些了解的,《禁闭岛》没给《当代》的原因也早就问明白了,刚才这么说,只是找个谈话的由头。

  “《十月》的影响力还是差了一点。我们人文社给你的待遇一向不低,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们沟通嘛。”

  林朝阳笑了笑没说话,人家《十月》可没说让我主动提,而是自己就把标准给提上来卫君怡微微额首,她对林朝阳是有些了解的,《禁闭岛》没给《当代》的原因也早就问明白了,刚才这么说,只是找个谈话的由头。

  “《十月》的影响力还是差了一点。我们人文社给你的待遇一向不低,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们沟通嘛。”

  林朝阳笑了笑没说话,人家《十月》可没说让我主动提,而是自己就把标准给提上来了。

  靓看林朝阳的表情,卫君怡心中暗骂了一声滑头小子“《禁闭岛》发表也有一段时间了,出版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明天你到我们社里来,咱们详细谈谈。

  见老太太话里有可以商量的意思,林朝阳从容的点了点头,“行。”

  两人说话之间,台上领导已经讲完了话,接下来就是授奖环节。

  先是二十多位青年作家登台,其中有不少人已经不能算是青年作家了,而是中年作等作家们在台上站定,林朝阳等几位评委又上台去给众人颁奖。

  评委会六个人,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次年轻的刘昕武看看面相比实际年龄老了一点,也压得住阵。

  唯独林朝阳这个二十米岁的评委站到台上,实在是分外孔眼厂尤其是给作家们颁奖的时候,林朝阳和比他岁数还大的作家站在一起,让不知内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林朝阳才是那个获奖作家。

第288章 沈丛文

  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大会持续了半个上午,到上午十点半就结束了,下午还有个座谈会座谈会只有评委、获奖作家和部分嘉宾出席,这会儿大会刚散场,来参加大会的熟人有不少,林朝阳先是跟李拓聊了几句,又被汪曾琪拉著问道:“朝阳,我记得玉书父亲是研究历史的吧?对汉史有没有研究?”

  汉史算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那太好了,我正好有些问题想请教他。“汪曾琪高兴的说道林朝阳刚想问他要请教什么,突然想起来去年去黄岛参加笔会时,汪曾琪好像谈论过这个话题。

  是要写汉武帝?”

  “不错。”

  汉代史书我也读了一些,说不定我可以帮你解惑。“林朝阳跃跃欲试的说道。

  他看书不设局限,什么书都看,既杂且多,史书也看了不少,对自己很有一些信心。

  汪曾琪本来不想打击他,但见他如此态度,未免小了自己在创作方面的准备工作好。那你知不知道,太史公当年是割了棍子还是割了卵子?还是把两者都割了?”

  汪曾琪问完这个问题,林朝阳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刁钻啊!

  他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实则非常不好回答!

  司马迁受了宫刑这事只要是学过历史课本的都知道,但谁没事考证过这其中的具体操作阿。

  特别是司马迁又与一般的宦官不同,他是因罪受刑,好岁也得保留几分士大夫的体面。

  林朝阳脑海中闪过《夷坚志》《韵会》等几部古书上对于宫刑的记载,却不敢咬死司马迁受刑时是个什么情形。

  思量了好会儿,无奈道:“这个我说不好。”

  汪曾琪看看他的态度,心中舒坦了不少。

  别以为你小子小说写的好就一通百通了,当我没查过史书吗?

  “回头哪天你有空到燕大去,我下了班给你们互相介绍认识认识。“林朝阳说道“好。”

  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仪式结束后,消息登上了几家报纸、杂志,总体而言这次征文所形成的影响力是不错的。

  至少要比如今大部分的评奖活动影响力要大,也让《中国青年》这份旨在培养青年思想的杂志在文学界收获了不少赞誉】陶玉书翻著今天的《中国青年报》,盯的十分仔细,对刚从外面回来的林朝阳说:“这上面照片太模糊了,别人看了估计都认不出你来。”

  才六月初,外面气温已经达到了30°℃,林朝阳从外面回来一身汗,他洗了把脸,擦著脸回道:“没事谁关心那个照片啊!”

  妈关心啊。你可是评委,她还要把这张照片剪下来呢。”

  那得跟记者同志们把底片要回来目己洗才行。”林朝阳玩笑看说道张桂芹搜集儿子参加活动的资料,最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炫罐,脸都看不清,还怎么炫耀??

  “小心让妈听见!”

  陶玉书笑看警告了他一句,又问:“去谈的怎么样?”

  昨天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大会上,卫君怡约林朝阳去人文社谈谈《禁闭岛》出版的事,他今天应约去了人文社林朝阳摇了摇头,“不怎么样。”

  “什么叫不怎么样?”

  “说了半天,就是不愿意涨稿费,她明知道人家燕京出版社给的稿费比她们人文社的多。”

  说到今大的谈话,林朝阳便感到遗他想让人文社再给他涨点印数稿酬,可卫老太太只愿意给他涨两块钱的基础稿酬,双方意见差距太大,最后也没谈拢。

  印数稿酬跟图书销量挂钩,其实涨点人文社也不吃亏,毕竟作品卖的越多,人文社赚的也越多。

  但人文社觉得林朝阳的印数稿酬已经涨到了方册5%,这个数字放眼全国也没有作家享受过,再涨就太离谱了。

  哪怕是给他涨基础稿酬,其实人文社也是不大愿意的!

  稿酬这玩意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而且传出去了,别的作家也要涨稿费怎么办?

  家大业大之下,人文社的决策难免束手束脚,这一点林朝阳也可以理解,但他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

  他本来还打算能让人文社抬高抬高价格,他好去跟燕京出版社再谈一谈,效仿之前几家制片厂争夺《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权时的操作。

  “可惜了!“林朝阳充满遗憾的感叹道。

  “知足吧,你现在的稿费让多少人看了羡慕嫉妒?”

  陶玉书的话说的不错,不管是以发表与出版稿酬论,还是以基础和印数稿酬而言,林朝阳每年赚取的稿费都吊打99%的同行。

  “,谁会嫌稿费多啊!”

  又过了两天,汪曾琪工作日下午来到了燕大,然后林朝阳引荐他和陶父见了面,两人一直谈到晚上,汪曾琪才离开陶家,还与陶父约定了以后有时间再过来讨教。

  从朗润湖出来,夜色已深,燕大校园里仍有不少学生在活动,热闹非凡,汪曾琪与林朝阳一路闲聊,看著燕园中那些活力四射的身影,忍不住怀念起当年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情景。

  他与林朝阳讲了一会儿,忽然又说道:“昨天我去见丛文先生,还说起你了。”

  汪曾琪口中的“丛文先生”自然是沈丛文,当年汪曾琪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文学课正是由沈丛文教的,两人这么多年一直未曾断了联系,帅生关系甚好!

  “说起我什么?”

  “他看了《燕京文学》发表的那篇《沈丛文的创作特色》,说你对他的作品研究的很透彻,比那些学究强。”

  林朝阳笑著说道:“那是我的荣幸!”

  我还对他说,你历来对他推崇备至。他听了很高兴,说有机会要认识认识你。”

  这事得依靠你了,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带我去拜访拜访他老人家。”

  汪曾琪朗声道:“没问题,你哪天有空咱们就去一趟。”

  “那就周日。”

  “好,就这么说定了。”

  回到家中,陶玉书听说林朝阳周日要去拜会沈丛文,也吵看要去。

  到了周日,天妻俩提看礼物,会上汪曾琪,来到了位于前门东大街的社科院宿舍!

  这栋宿舍楼是六十年代所建,半新不旧,沈丛文家位于五楼,宿舍楼没有电梯,只能走楼梯,陶玉书怀孕三个月,已经开始显怀,走到楼上有些气喘。

  敲响房门,给三人开门的是一位老妇人,她满头银发,一丝不乱,面容虽苍老,但隐约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采。

  老妇人一见到汪曾琪,笑的很和善,“曾琪来了!”

  “师母!”

  汪曾琪向老妇人问了声好,又将身后的林朝阳夫妻俩介绍给对方。

  “你们好啊.快请进!”

  听著汪曾琪与老妇人的对话,林朝阳两人便知道眼前这位老妇人就是沈丛文先生的爱人张兆荷,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颇具传奇色彩。

  当年沈丛文在中国公学任教,对还是女学生的张兆荷一见钟情,而后死缠烂打,穷追不舍,可张兆荷却对沈丛文不假颜色。

  中国公学当时的校长是胡适,本看玉成一对佳偶想法,想帮沈丛文向张兆荷说媒!

  不想还没等他行动,张兆荷就拿著沈丛文写给她的情书找到了身为校长的胡适,希望胡适能奉劝沈丛文死了这条心。

  可令张兆荷没有想到的是,胡适看完了情书,不仅没有去训斥沈丛文,还笑嘻嘻的夸奖起沈丛文对她的用情至深。

  气得张兆荷以为两人是一丘之貉,好在最后张兆荷还是被沈丛文的才华和诚意所打动,最后两人终成眷属。

  张兆荷将三人让进了屋子,见林朝阳夫妻俩还提著礼物,十分客气的谦让了一番,才收了下来。

  这时林朝阳夫妻俩才有时间与沈丛文打招呼,老先生如今年过八十,已是垂垂老矣,额头饱满而宽大,若不是戴了副眼镜,倒是与陶父有儿分神似,请坐,请坐!”

  沈丛文家所住的宿舍是如今很典型的公寓楼,与陶家所住的朗润湖公寓有几分相似,只是面积还要更小。

首节 上一节 216/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