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57节

  他脸上的表情复杂,有得偿所愿的欣喜,也有难以承受的苦恼。

  “放心吧没花钱。”林朝阳说道。

  “没花钱?什么意思?”

  陶玉成满脸不解,其他人也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林朝阳就将这套书的来历讲了一遍,全家人顿时惊奇不已,陶玉成则是激动的翻起了小说的扉页,果然在每一本书的扉页都发现了金庸的签名。

  他笑的没心没肺,嘴都快咧到耳根子后面了。

  本以为武侠小说没什么戏了,没想到妹夫不仅给他带回了小说,还是一整套,还是金庸亲笔签名赠送的。

  陶玉成高兴的给了林朝阳一个熊抱,念叨著:“好妹夫!”

  “行了,瞧你那点出息。”陶玉书对大哥说。

  这时陶母看了看林朝阳,突然问道:“朝阳,这回去没给自己买点东西?”

  闻言,本来正高兴的家人们齐齐的望向了林朝阳。

第330章 要当就当教授

  第333章 要当就当教授

  林朝阳去了一趟香江访问,给家里人带回了这么多东西,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好几千块钱,放在普通家庭得是几年的收入。

  收到礼物,大家本来十分高兴。

  可陶母的话却让众人的高兴为之一滞,儿子(女婿/姐夫/妹夫)给大家都买了这么贵重的礼物,独独没给自己买东西,他们心里怎么过意得去?

  没等林朝阳回答,大舅哥已经脑补出了妹夫为了节省钱给大家买礼物而委屈自己在香江啃馒头的画面。

  “朝阳……”陶玉成的手拍在林朝阳肩膀上,满脸感动。

  林朝阳笑著说道:“妈,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林朝阳说的是真心话,经历过物质大爆炸的他,后世各式各样的精巧工业产品什么没见过,对这些东西确实不感冒。

  可他越是这么说,家人们心里就越是不得劲。

  儿子(女婿/姐夫/妹夫)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

  大家这样想著,手里的礼物突然就不香了。

  只有陶希文、陶希武两兄弟还在没心没肺的鼓捣著他们的玩具,然后被大舅哥一个脖溜子拘到林朝阳面前。

  “好好跟姑父说声谢谢!”

  兄弟俩立马乖巧的说谢谢。

  林朝阳看著家人这个样子有些哭笑不得,无奈说道:“我自己是没给自己买礼物,可别人送的礼物也不少。”

  他的眼神看向陶玉书,她立马也说道:“是啊,他去访问香江走了那么多地方,人家接待还送了不少礼物呢。”

  听著陶玉书的话,家里人的表情松弛了下来,这样的话他们的礼物收的就安心了。

  “不光是收了不少礼物……”陶玉书的话还没说完,大家的眼神再次放到了她身上。

  林朝阳看著妻子,心中喊著:来了!来了!

  “这次去香江,还有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小说,合同都已经签好了!”

  陶玉书此话一出,大家顿时高兴起来。

  陶玉墨问道:“我记得姐夫之前好像在香江出过一回书吧?”

  “这回出的还是那本,《梵高之死》,换了一个出版社。

  上回是大学的出版社,发行量比较少。这回的出版社是明报出版社,老板就是金庸,发行量要比上回多。”陶玉书解释道。

  “那姐夫要在香江出名了?”陶玉墨又问。

  姐妹俩一唱一和,好似相声里的逗哏与捧哏,旁边的观众们听的津津有味,问东问西。

  “朝阳,啥叫版税?”

  “版税就是作家按照图书定价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稿费。”

  “那你这回出版能赚多少钱?”

  “那可说不好,得看销量才行。”

  ……

  欢欢喜喜的分完了礼物,一家人坐下顿饭,林朝阳少不了要讲些在香江的见闻给家人们当下饭小菜。

  他讲到刚去那天的欢迎宴,突然对陶父说:“爸,韩素音您认识吗?”

  陶父听到这个名字,似乎没有任何思考,眼眸中闪过几分缅怀之色。

  “她比我大了两届,学医学的。当时在我们燕大可是出了名的美人……”

  “听说还是混血儿。”

  陶父沉溺于对往事和故人的怀念中,陶母突然不阴不阳的插了一句话,让他立时冷静了下来。

  看到妻子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上,陶父眼神中不由得透著一股心虚。

  林朝阳意识到自己好像给岳父大人挖了个坑。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那几届同学,现在在世的也没多少了。”

  不得不说,陶父这个话题转换的稍显生硬。

  大家似乎也察觉出了不对,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微妙起来,林朝阳偷偷观察著陶母的表情,笑呵呵的说道:“那天晚上还有两位出身燕大……”

  晚饭后,家人都离开了,陶玉书埋怨道:“你吃饭就吃饭,瞎说什么?”

  “这事能怪我吗?我也不知道爸年轻时候还有这么一段往事啊!”

  陶玉书美目娇嗔,“少胡说八道了,小心我跟爸告状。”

  林朝阳没想到都回家了,香江访问之旅还会出现个小插曲,也不知道今晚岳父大人回去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待遇。

  他想著想著,忍不住乐出了声。

  隔天他来到图书馆找到谢道源销假。

  “干什么?搞贿赂啊?”谢道源看著林朝阳放在桌上包装精美的袋子,忍不住问道。

  林朝阳表情轻松,“有拿巧克力来贿赂干部的吗?”

  “我牙口不好。”

  “没什么好买的,您就当是给家里小孩子尝尝鲜的。”

  谢道源笑著收下了东西,“这回去香江收获如何?”

  “无非是参加些活动、见些人,经济建设和物质水平要比我们丰富了不少,我们这边要想撵上他们,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你一个作家去访问,怎么搞的像官员去考察?”谢道源调侃了一句。

  闲聊了几句,销了假,林朝阳便从办公室出来,来到借书处后又给同事们分了点糖果,换来了大家的笑容。

  杜蓉告诉他,前几天洪子成来图书馆找过他。

  中午吃完饭,林朝阳跑到中文系办公室找到洪子成,“找我什么事?”

  “呦,从香江回来了?感受如何?”

  逢人便会被问一番去香江的感受,也算是这回去访问的后遗症之一。

  林朝阳敷衍了两句后洪子成才说道正事。

  “也没什么。这不是最近《渡舟记》火的一塌糊涂嘛,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们对这部小说也很是喜爱。

  想看看你有没有时间,来堂交流课。”

  “交流什么?”

  “还能是什么,创作思路、心得体会呗。”

  “有课时费吗?”

  “谈课时费就见外了。前几年你蹭了我们中文系那么多课,现在该是你还债的时候了。”

  玩笑了两句林朝阳说道:“行吧,那什么时间上课?”

  “这周六上午怎么样?”

  “可以。”

  周六上午,林朝阳如约来到中文系给学生们上课。

  中文系为今天的课特地给安排了间阶梯教室,可以容纳两三百号学生同时上课。

  可当林朝阳走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被挤的水泄不通的教室,连过道和讲台正下方都挤满了人,看起来起码有四五百个学生。

  见到林朝阳进来,教室里原本乌泱乌泱的声音立刻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齐刷刷的朝他行注目礼,莫名的让林朝阳想到了前几年他在中文系蹭课的画面。

  那些老先生步履从容的走进教室,原本喧闹的学生们立刻安静了下来,眼神中满是孺慕之情。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不知不觉他也已经成了讲台上站著的那个人。

  “子成兄邀请我时,说《渡舟记》最近很受大家的欢迎,想让我来谈谈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

  林朝阳上了讲台,没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开讲。

  今天来的学生里,中文系各个年级的学生能占到一半,剩下的都是其他院系的学生,都是听说了今天林朝阳要来给中文系上课慕名而来的。

  林朝阳是燕大职工,这些学生们都知道。可对于80级以后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林朝阳的印象却是遥远而模糊的。

  因为在他们来到燕大时,林朝阳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多了,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知名作家,而非学校职工和可以近距离接触的朋友。

  2月份《渡舟记》发表在《花城》开年第一期杂志上,到如今两个多月时间,成功取得了208万份的销量。

  这不单单是创下了《花城》创刊以来的最高销量,也给1983年的中国文学界投出了一枚震撼弹!

  单期208万份销量别说是纯文学杂志,就是综合性杂志和那些以娱乐性见长的通俗文学杂志也不见得能达到。

  这个销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都会成为横在众多知名文学杂志面前的一道天堑,让它们难以跨越。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林朝阳没有新的作品发布。

  天量销量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们,而普遍都是文学青年的大学生们正是其中的主力部队之一。

首节 上一节 257/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