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301节

  尤其是他身旁还站着一群中老年作家,在今年这样的氛围下,这些人仿佛都成了他的陪衬。

  “这小子得奖运真是旺啊!”李拓坐在台下,冲着身旁的王濛感叹了一句。

  “不能说是‘运’没有出众的创作才华和作品做支撑,哪能总这么得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濛只是在陈述事实,却让已经好长时间没写小说的李拓感到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失去了交谈的兴趣。

  兄弟的成功固然让他欣喜,可自己的失败更让他难以接受。

  没关系没关系,我只是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电影上而已。

  主席台上,负责颁奖的嘉宾有评委会成员,也有文协领导和部委领导,获奖奖品依旧是三件套——奖状、奖金、纪念册。

  不同的是,这回的奖金可比以前获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的奖金厚多了,足足有3000元。

  茅盾文学奖的奖金来源是茅盾先生去世前所捐出的二十五万稿费,为了能够打造具有足够权威性的文学评奖活动,文协不惜砸下重金,每位获奖者都可以获得3000元奖金。

  本届茅盾文学奖共有七部获奖作品,奖金数额高达2万1千元,这几乎是茅盾先生遗产的1/12。

  如此重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升了茅盾文学奖这个新生奖项的名气。

  每人一摞厚厚的大团结放在托盘里,有些俗气,但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在这个人均收入水平还没破60元的年代,3000元的奖金相当于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四五年不吃不喝的收入,可以说是天价奖金了。

  哪怕是一些收入不错的知名作家,也得一两年才能赚到这些稿费。

  现在得个奖就赚到了,这如何不让台上的几位作家高兴呢?

  作家也是人,也需要吃喝拉撒,得了奖金大家同样高兴。

  大家眉开眼笑,唯独林朝阳的表情波澜不惊,有记者用照相机将这个画面记录了下来。

  林朝阳倒不是故作矜持,只是他历来的稿费收入都很高,这点奖金很难让他激动起来。

  颁奖过后,众人依次进行了发言,然后又是周扬进行讲话,肯定了这次评奖的最终结果,称之为是“对社会主义新时期最初纪念长篇小说的一次检阅,大体上代表了现今长篇小说的成就”。

  大会结束后,在场六百多位文化界进行了大合影,颇费了一些周折。

  中午在海里用过餐后,下午还有座谈会,林朝阳成了众人的关注焦点之一,不管是作品和他本人都被评委以及出席嘉宾多次谈到。

  座谈会进行到一半,王濛突然问巴金先生,“据说这一届最后的复审名单有八部,这些天里大家都在讨论落选的究竟是哪一部作品,主任能否给我们解个惑?”

  王濛之所以突然发问,也是在上午颁奖的时候被李拓蛊惑的,李拓一直在他耳边念叨着这个问题,王濛心中也好奇,于是就趁着座谈会上评委们都在,问了出来。

  他的问题问完,本来气氛热烈的座谈会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巴金。

  这一届评奖七部作品获奖,数量是多了点,但也很符合文学界一直以来评奖的风格。

  但文学界最近私下里一直传言最后的复审名单是八部,一共八部作品就淘汰了一部。

  所有人都在好奇,被淘汰的那个倒霉蛋究竟是谁,王濛的问题也算是问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巴金先生见众人如此关注,不慌不忙的喝了一口面前的茶水。

  “这个问题……”

  (本章完)

第312章 无冕之王

  “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

  巴金先生抻了几秒钟说出这么一句话,让本来期待的众人倍感失望,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老同志见众人如此反应,耐心的解释道:“获奖结果公之于众是应有之义,但评奖过程是评委会的集体智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能尽数说与大家听。

  不过我想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评奖程序公平公正,绝没有徇私舞弊和滥用权力的情况,这一点我以我的人格来担保。”

  巴金先生说完之后,现场短暂沉默了数秒,这个时候坐在一众老前辈之中的刘昕武突然又接着王濛的话问道:“最近有人传言说,评委会最后淘汰的那部作品是朝阳的《梵高之死》。”

  他的话音刚落,林朝阳明显能感觉到现场的气氛为之一滞,众人的眼神分了几个方向,集中投射过去。

  一是说出惊人之语的刘昕武,一是身为评委会主任的巴金先生,一是当事人林朝阳。

  林朝阳顾不得众人的目光,忍不住把眼神投向刘昕武。

  别看老刘这人老实巴交的,真是个闷声干大事的好材料!

  人家老同志的意思多明白,不让问,问了也不说,你还刨根问底,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在众人看来,刘昕武这個问题有点为林朝阳打抱不平的意味。

  在场的都是业界翘楚,大家都能看明白,林朝阳两部作品报送评奖,《梵高之死》在艺术成就上明显比《棋圣》高出一线,《棋圣》都可以得奖,那《梵高之死》为什么不可以?

  如果是考虑获奖作品太多,非要拿掉一部作品,也不该是《梵高之死》,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

  这也就造成了文学界不少人现在一直在议论,这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还是以政治为导向,并非单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

  因此在刘昕武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在场也有不少人抱着看热闹的心理。

  “这个问题嘛……确实没办法回答。”巴金先生沉吟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采取了回避的姿态。

  老人家也清楚他这样的态度难免有些不近人情,转而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我们这一届评奖的细节问题,不如请靖之同志来谈谈我们的一些评奖原则吧。”

  巴金先生一句话,把偏佐派的大将的贺靖之给推到了前台。

  此举立刻引起了在场几个惜春派同志内心的激赞,事是你们偏佐派惹的,现在该是你们平事儿的时候了。

  几个偏佐派大佬则腹诽不已,恼怒于巴金的不讲武德,明明评奖结果大家都认可了,一受责备却只想着把同僚推出去挡枪。

  但巴金把贺靖之推出来还真不是胡乱推的,贺靖之除了有一层诗人的身份之外,他同时也是如今文化部的代尚书,位高权重。

  面对同行们的质疑,评委会坚持不回应肯定是不合适的,那只会显得心虚,可他们又没办法说的太透。

  让贺靖之来出面反而是个好选择,他的立场偏佐,但同时又有一层官方身份,透过他解释一下评奖的大致思路和操作,这样既可以平息众人的疑惑和不平,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件事的影响。

  被巴金推到台前来,贺靖之并未慌张。

  “关于评委会最后淘汰的那部作品究竟是哪一部作品,大家都很关心,按照正常程序,评委会确实不方便透露。

  至于是不是有些人猜想的是《梵高之死》,我们也没有办法回答,这是规则限制的。

  不过大家既然问了,我们要是什么都不说,好像又显得我们的评奖不够公平和公开。

  那我就来谈谈关于《梵高之死》这部作品为什么没有入选,大家觉得怎么样?”

  其实大家想知道的,无非就是《梵高之死》到底是不是被最后淘汰的那部作品,如果真的是的话,几可以说是本届茅盾文学奖最大的遗珠之憾。

  贺靖之虽然跟巴金一样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但他的意思也很明白,相当于是变相的回应了大家的想法,众人关注的目光一时之间都聚集到了他身上。

  “从艺术层面上说,《梵高之死》好不好?

  好!

  这一点我想大家都看得见,我们作为评委也不能否认。发表数年时间,不管是文学界的评价,还是读者的反馈都证明了这是一部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在评奖过程中,我们的诸多读书班成员、评委也都表达了对于这部作品的喜爱和认可。

  但为什么这部作品没有进入最后的获奖名单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我想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现在把《梵高之死》的署名换个外国人的名字,你会认为它是一部中国的文学作品吗?”

  贺靖之抛出的问题好像一记炸弹,把在场众人轰的愣在当场。

  有反应快的人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梵高之死》讲的是梵高这位外国艺术家的生平,无论是从故事背景还是创作风格上,都属于中国当代文学当中的另类。

  贺靖之只停顿了片刻,又接着说道:“我们茅盾文学奖评奖虽然没有设置前提,但默认的首先一定是面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重点是‘中国’两个字。

  入选的作品要突出民族特色、地域色彩,要刻画出时代风采,反映社会问题。

  如果单纯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梵高之死》当然是一部极好的作品,但如果是要选出一部具有以上特点的优秀作品,这样的作品显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目标。

  希望我的解答能够让大家满意。”

  贺靖之说完话,在场众人还在消化着他这番话里的意味。

  林朝阳却在心中大呼了一声“雾草”,老同志好刁钻的角度啊!

  凭心而论,自己两部作品入围,林朝阳还没贪心到想两部作品都得奖,因为哪一部作品得奖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是得奖了。

  但相对而言,《梵高之死》从硬实力方面来说确实是应该比《棋圣》强一些的,因此外界的一些声音他也非常理解。

  现在这样的评奖结果里面,政治立场起了很大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当刘昕武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出那个问题的时候,他都有些替在场的评委犯愁了,这种事情要是拿到台面上来说,少不了要在文学界掀起一阵风波。

  毕竟有之前多年的前车之鉴,现在文学界最敏感的就是政治介入到文学创作当中。

  可林朝阳怎么也没有想到,贺靖之竟然会找出如此刁钻的角度,否定了《梵高之死》。

  在他看来,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无懈可击了,因为它完全是抛开了文学评奖的一贯评判标准,而站在了一个更高、更宏大的视角去进行叙事,对于目前的这种质疑声来说,无疑是降维打击。

  连林朝阳这个作者都是这样的感觉,更别说是在场的其他人了。

  听完贺靖之的解答后,众人哑口无言,哪怕是心中再替《梵高之死》惋惜,面对这样的理由,谁也不能说它不得奖是有问题的。

  不过,贺靖之的解答虽没有正面回答刘昕武刚才的问题,但大家也可以从侧面听出来,《梵高之死》确实是具备了获奖资格的。

  要不然,评委们也不必费心给出这样的一个理由来。

  所以,贺靖之的回答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众人心中已经默认了《梵高之死》的水准,它就是一部没有获奖的“无冕之王”。

  座谈会结束后,文协给获奖作家们安排了一场宴会。

  席间,古桦提起了每年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之后在林朝阳家请客的传统。

  经过三年的传播,这项请客的传统已经逐渐在中国文坛闻名,并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章光年笑着撺掇道:“朝阳啊,你可不能厚此薄彼。茅盾文学奖也是全国性奖项,你又拿奖了,请客这项传统可不能丢!”

  众人也跟着起哄,林朝阳笑声爽朗,“请客当然可以,就看大家哪天有空。”

  章光年又十分积极的说,“明天还有几家媒体的采访,不如就定在后天吧,到时候我带着大家登门拜访。”

  林朝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老同志蹭饭可够积极的。

  授奖仪式次日,《文艺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国内知名媒体统一报道了茅盾文学奖的盛大授奖仪式,来自于全国文化界的六百多位嘉宾济济一堂,见证了中国首个长篇小说奖项的第一次颁奖。

  早在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出炉后,各地新闻媒体便已经有过一轮报道,但规模远无法和今天的报道相比。

  如此大规模的报道除了有文协的倾力联系与沟通的缘故,也有奖项本身的影响力加成。

  茅盾文学奖从诞生之初,便显示出了它在中国文学界独一无二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力还会不断持续的加强,哪怕未来遭遇种种质疑,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的地位已经很难超越。

首节 上一节 301/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制作全息精灵游戏,全球玩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