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07节
记者们听著他的话不禁感慨,年轻人火气果然旺,跟他们这些记者说这些话,这不是对湾岛方面赤裸裸的挑衅吗?
明天的头条有著落了!
林朝阳很理解记者们的窃喜,他看著意气风发的梁家辉,心里只有一个感觉。
年轻人,就是气盛啊!
这时候突然有记者问林朝阳,“林先生,听说辉仔的新片仍旧是由你编剧的,你有没有考虑过湾岛方面的封杀问题?”
林朝阳宛若看智障一样看著这些记者,明知道这记者在挑事,所以林朝阳尽量克制。
“封杀谁?封杀我吗?”
“你们的电影毕竟是要上映的,湾岛对香江电影市场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林朝阳努力克制,但最后还是没克制住,“撮尔小岛,弹丸之地,能封杀得了谁?”
此话一出,原本喧闹的场面立时安静下来,记者们一脸震惊的看著他。
湾岛是如今香江电影的第一大票仓,更有不少湾岛金主来到香江投资电影,两地交流密切,因此湾岛方面对于香江影坛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林朝阳刚才这番话口气实在太大,刚才梁家辉的回答让大家感觉到的是年轻人的气盛,可这位内地作家的话,就是有些嚣张了。
林朝阳看著众多记者的反应,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些不太得体,又补充道:
“我的意思是说,以他们的能力,还封杀不了我。”
记者们的沉默震耳欲聋,你不会解释就别硬解释了。
一旁的李翰祥无奈的看了一眼林朝阳。
到底是年轻人啊,气盛!
第380章 成名人了
第390章 成名人了
站在林朝阳的角度,他眼里的湾岛确实就是个小破岛,又不是白头鹰,他们还没实力搞长臂管辖那一套。
但对于多数香江电影人来说,湾岛这个最大的票仓和金主是不能得罪的,因此记者们才会对他的言论感到如此震惊。
林朝阳没有他们那些顾忌,他既不是香江人,又不是搞电影的。
再加上他本来就看不上湾岛政权和他们那套东西,所以当著记者的面说那些话,也没感觉有什么。
可记者们,包括香江的电影人们却不是这样看的,林朝阳是什么人?
内地作家啊!
他这番话哪怕仅仅只是个人言论,也依然是充满了新闻性的,这回明天的头条是真有了。
次日一早,林朝阳便被一阵敲门声吵醒,昨晚颁奖礼十点半才结束,折腾了一番睡觉已经是后半夜了。
他打开房门一看竟然是李翰祥。
“你怎么来了?”林朝阳打著哈欠问道。
“来给你送‘战利品’,你看看你昨晚扔的‘炸弹’吧。”李翰祥将一摞报纸拍在茶几上。
七十年代以来,香江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民众对于新闻的需求极大,香江的新闻行业迎来了大爆发,香江也成为了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报业社会。
财经金融、社会民生、娱乐八卦……只要是民众有需要,香江的商人们便会不遗余力的满足。
一个小小的香江,在如今竟然拥有60份中文日报、30多份周刊和5份英文报纸,报纸行业的高度发达让香江成为这个世界上新闻传播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林朝阳昨晚当著媒体记者们说的话,今天早上就已经见报了。
而且不止一份报纸报导了,不仅有《明报周刊》《东方日报》这些偏娱乐八卦属性的报纸周刊,还有《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太阳报》这些正经日报在报导。
林朝阳数了一下,林林种种不下七八份报纸。
林朝阳看到最后有些哭笑不得,“你们香江这些媒体的下限是真低啊!”
“娱乐周刊的一贯风格就是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报导你那话的报纸太多了,你现在可算是出名了,金像奖的风头都被你抢去了大半。”
“哪有那么夸张!”
林朝阳无奈的摇了摇头,不过他也没把这事当回事,反正他又不是什么政治人物。
跟李翰祥聊了几句,林朝阳问:“你这么早过来,不会就是为了让我看报纸吧?”
“上午有几场采访,你要不要参加?
另外,明报的董桥一早联系我,问你的联系方式,我给他了。”
上次董桥来信说明报出版社想要出版《闯关东》,林朝阳提了个20%版税的高价,之后就没了动静。
这次林朝阳来香江,并没有提前知会董桥,他找李翰祥要自己的联系方式,肯定是看了昨晚的金像奖颁奖礼,知道自己在香江,估计还是想聊《闯关东》的事。
两人才刚说完,林朝阳房里的电话便响了,他接起来一听,果然是董桥。
跟董桥在电话里说了几句,林朝阳便挂断了电话,然后对李翰祥说:“采访我就不去了,董桥约我去明报大厦聊聊。”
李翰祥点了点头,说道:“好,那你去忙。有什么事就联系我,走之前记得提前说,给你践行。”
两人说完后,李翰祥离开,林朝阳也洗漱收拾一番,来到了位于北角英皇道的明报大厦。
这里原本叫南康大厦,《明报》在1966年搬到这里,后又于1976年金庸将整栋大楼买下,改名为明报大厦。
下了的士,街上电车叮叮当当的来来往往,周围的环境有些荒凉,充其量算是小镇水平的城镇建设。
林朝阳抬头打量了一眼明报大楼的外表,十层楼高的写字楼称不上雄伟,墨绿色的外墙颜色已经斑驳,显得有些老旧,怎么看都不起眼。
明报大楼的正门很窄,只能容一人通过,进去之后是个两米见方的空间,甚至无法称之为大堂,里面有部电梯,对面还有个四尺来高的柜台,后面坐著个管收发的阿伯。
林朝阳上前自报家门,阿伯指了指电梯,那意思是让林朝阳自己上楼就行。
看著这管理松松垮垮的样子,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香江报界的传媒巨头之一的办公地点。
老式的电梯空间狭窄,吱嘎著上了六楼,林朝阳打听著敲响了董桥办公室的门。
董桥见到林朝阳脸色有些意外,“林先生,好久不见了!你怎么自己上来了?”
“门口老伯让我上来,我就上来了。”林朝阳随口道。
董桥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诚伯!”
然后他又对林朝阳道:“失礼了,我应该下楼去迎接你才对。”
“又不是第一次见面了。”
董桥给林朝阳倒了杯咖啡,说笑道:“你今早可成了我们香江报纸的头条人物了。”
“我也没想到,只是随便说了两句实话而已,也不知道你们香江的报纸为什么这么激动。”
林朝阳就差没直接说你们香江的报纸没见过世面了。
“香江这边的报纸注重娱乐属性,除了少数正经做财经金融和时政新闻的媒体,大部分报纸、杂志都得以吸引读者眼球为第一要务。”
董桥的总结很到位,他又跟林朝阳聊了几句昨晚的具体情况,满足了自己内心的一番八卦欲望后,就要拉著林朝阳去见老板金庸。
金庸的办公室就在明报大厦的七楼,分为两间,一间办公,一间书房,四壁油漆金碧辉煌,大红色与金色相间,椅子也是雕花描金的扶手椅。
这不是林朝阳与金庸的第一次见面,去年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时,两人就曾见过,当时金庸还送了林朝阳一套签名书。
林朝阳先向金庸表达了一番上次赠书的感谢,金庸也恭喜了林朝阳得奖的事。
“《垂帘听政》这样历史巨片的剧本写出来已是难得,能够拍出来,还拍的这么好,就更难得了。
香江环境逼仄,拍我的那些武侠电影和连续剧,布景实在假的厉害,我都懒得看。”
金庸是浙江人,在香江说粤语有股江浙味,说国语还是江浙味。
听著他的抱怨,林朝阳笑著说道:“外景这方面确实是香江影视行业的短板,不过这里的影视行业比我们内地发达,二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综合一下是最好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会出现合拍电影的原因。”
金庸微微颔首,“林先生的话是有见地的,正应该如此。”
这一年多来,随著中英政府的谈判逐渐明朗,香江回归怀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香江这座城市的气氛也在发生著微妙的变化,自67以来几乎被港英斩断的与内地的联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
“我听董桥说,林先生有部专门写围棋的小说,最近还拍成了电影,要在香江上映?”
“是有这么回事。电影是合拍片,过几个月应该会在香江上映。”
金庸笑道:“到时候我可得去看看。”
金庸有个爱好是围棋,不过水平一般。
抛开商人和作家的身份不谈,金庸是个很好的交流对象,他的性格沉稳,语速缓慢,似乎每一句话都要经过细思才能讲出来,因而这些话自然是得体且令人舒适的。
不过林朝阳对他的观感也仅限于此,像金庸这样的人永远可以礼数周到,但旁人也很难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与金庸聊过一阵之后,林朝阳主动提出告辞,两人全程都没提《闯关东》出版的事。
等回到董桥的办公室,两人才聊起关于《闯关东》的事。
双方唯一纠结的问题是版税率,林朝阳坚持20%的版税率不松口,董桥与他交流了一番之后,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答应你这个条件,明天我去老板办公室,恐怕要得一张冷脸了。”董桥苦笑著说道。
“背后说老板坏话,小心我给你告状。”林朝阳玩笑道。
明报的稿费和版税在香江历来以低价著称,名家来了都得砍三刀,但林朝阳在香江也已非吴下阿蒙。
《梵高之死》由明报出版社发行一年多时间,如果再加上此前香江中文大学出版社的版本,这部小说在两年多时间里积累了超过4万册销量。
这在香江的严肃文学市场中,绝对属于畅销书作品了,应该说林朝阳在如今的香江的精英读者群体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批拥趸。
另外一个促使董桥答应林朝阳条件的重要原因,就是今天早上香江各大报纸对林朝阳的报导。
董桥并不关心林朝阳的言论如何惊人,他只知道,以香江媒体们的尿性,关于林朝阳的那几句话他们要是不炒个几天热点新闻,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李翰祥说林朝阳把金像奖的风头都抢去了大半,这话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一波新闻炒完,林朝阳在香江的名声好坏且不论,但名气肯定是打出去了。
后世娱乐圈有句话,叫黑红也是红,说白了还是眼球经济。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名气加持,董桥才愿意在版税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有之前的积累,又有了最近的新闻热度,董桥已经开始期待未来《闯关东》的发行上市了。
第381章 又上头条了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