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39节
学生们依依不舍,今天参加交流的作家们同样感到意犹未尽。
今天的交流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所带来的全新感受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在近距离的接触下,这些作家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这群天之骄子对他们的喜爱与推崇,这样的感觉让人很难拒绝。
在交流活动将要结束之际,李拓发现学生们眼巴巴的看著正房的方向,他立刻明白他们想的是什么。
可惜的是林朝阳一早就躲了出去,他说今天是学生们和获奖作家们的交流活动,他要是在这里,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听著李拓说完情况,不少学生发出一声遗憾的叹息。
等他站在院门口目送著这些学生离开,琢磨琢磨就有些不是滋味。
他跟郑万龙说:“朝阳不在,不是还有我们吗?”
郑万龙眼神怪异的看著他,“人家是要看文学偶像,不是文学交际花。”
“你大爷!”
到了下午,讨论会仍旧是上午的形式,只是来的嘉宾们换了一波人,从燕京各大高校的学生变成了诸多评论家和文学杂志的骨干力量。
阵容之强大,几乎可以抵得上中国文学期刊界的半壁江山。
《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燕京文学》《新港》……每一份杂志都是国内文学界响当当的存在,来的人里也基本都是杂志的主编、副主编。
要说大家为什么这么给面子,李拓很想往自己脸上贴个金,可惜现实情况不允许。
王蒙代表《人民文学》来参加活动,进门的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朝阳呢?”
第412章 人畜无害林朝阳
第422章 人畜无害林朝阳
《当代》来的是主编覃朝阳,进了院没发现林朝阳的影子,他也不禁问了一句。
“朝阳上午跑出去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呢。”
李拓一句话惹来了几个老同志老大的不乐意。
“他搞沙龙,把我们请来,自己却跑了?”
他们这伙人来势汹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打群架的呢,这里面自然是有原由的。
“一会儿就回来。你们先聊著,你看看院里那些作家,几十口子人呢。”
李拓这话一出,来的这些杂志主编、副主编们顾不上找林朝阳的晦气了,一个个眼神亮的吓人。
他们今天为什么来?
除了给林朝阳面子之外,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挖墙脚攻防战。
今天来的这帮作家刚刚得了奖,那些成名日久的就不用说了,新近成名的作家都是各大文学杂志的香饽饽。
有这么个机会,他们当然得过来笼络笼络人心,再顺便约约稿子,这就是挖墙脚。
另一方面,今天在场的这些作家里获奖作品近半都是在王蒙等人任职的文学杂志发表的。
他们来挖别人的墙角,别人也来挖他们的,所以自然要防上一手,过来看著自家培养出来的作家。
大家互相忌惮、互相觊觎、互相制衡,反正谁没来,谁就吃亏。
都是千年的狐狸,他们如何能看不明白林朝阳这番操作的骚气之处,算是把他们那点小心思给算的明明白白的。
最关键的是,他们还不得不任由林朝阳摆布。
因为大家都怕自己如果不来,自家的作家被别的杂志挖了墙角。
平时一群老家伙都是算计别人的主儿,这回被林朝阳牵著鼻子走,他们来了能有好态度才怪,所以林朝阳早早就躲了出去。
反正他心里真正的沙龙还是昨天的聚会,至于今天的几项活动,兄弟们给他黄袍加身为嘛?不就为了封侯拜相吗?他难道还能拦著吗?
索性让他们折腾去吧,只要别坏了规矩就行。
下午的活动完全成了这帮主编、副主编的战场,大家既要护著自家的作者别被挖了墙角,又要费尽心思的去挖别人家的墙角,可谓绞尽脑汁,斗智斗勇。
在一片热络的气氛中,郑万龙拉著邵振国聊的兴致勃勃,邵振国是《麦客》的作者,而《麦客》是在《当代》发表的。
郑万龙则是《十月》的副主编,这次既是代表《十月》,也是文化沙龙的筹办者之一。
覃朝阳已经在一旁盯了他好一会儿了,知道这老小子包藏祸心,趁著邵振国喝水的功夫,覃朝阳堵住了郑万龙。
“覃老!”郑万龙礼貌的冲覃朝阳点了点头,说完就想转身去找别人,却被覃朝阳给拦住了。
“苏予怎么没过来?”
“苏主编这两天身体抱恙……”
覃朝阳又问,“我看你跟邵振国聊的挺好,怎么?想跟他约稿子啊?”
郑万龙脸色尴尬,“覃老,这个您就误会了,我就是喜欢《麦客》这部作品,跟振国同志多聊了两句。”
覃朝阳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要我说也不能,咱们好歹也是兄弟刊物,现在还并肩作战,哪能做这种兄弟阋墙的事,你说是不是?”
郑万龙被他架了起来,也没办法反驳,只能尬笑著点头,“是啊!”
覃朝阳所谓的“并肩作战”,是指最近《当代》刚刚与包括《十月》在内的全国超过40家文学杂志联合发布了一则启事。
启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最近几年国内各地方刊物对以上这些杂志发表作品的非法转载、出版发出警告。
一直以来国内的文化产业就没什么版权意识,最近这些年期刊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各个地方的杂志多如牛毛。
但真正有能力独立办刊的单位实际上并不多,有些报纸杂志没经费、没作者资源,组不来像样的稿子,便动起了小心思,直接将那些知名杂志上的作品搬到自家刊物上。
国内是不允许私人办报办刊的,这些刊物虽然规模小、名气低,但实际上也都是各自有跟脚的。
许多大杂志就算是发现了作品被非法转载,顶多也就是发函询问、关心一下,对方再客气几句,保证没有下次,然后换个杂志的作品继续转载,谁也拿这些小刊物没办法。
如此一来二去,也让诸多小刊物非法转载的行为愈发的猖狂。
最近几年国内诸多作家与知名刊物深受其害,包括林朝阳在内都是如此。
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遭遇了非法转载的情况,其中最夸张的是《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自发表后火的一塌糊涂。
曾经一度引发国内多地媒体的转载,这里面有不少媒体还算讲究,特意联系到林朝阳征询过意见,并且支付了转载费用。
但有更多的刊物是直接拿来就用,什么稿费不稿费的,人家从来就没付过。
陶玉书曾经帮林朝阳粗略统计过,那些非法转载《高山下的花环》的报刊数量很有可能比通过正常渠道转载的还要多,由此可见这些报刊非法转载的态度之猖狂。
否则《当代》也不可能联合国内40多家知名文学杂志发布那样一则联合启事。
覃朝阳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万龙不错,我看苏予退休了之后,这个班给你接最好。”
郑万龙:……
覃朝阳岁数大、资格老、文学成就高,不管哪一样都吊打郑万龙,面对他的挖坑,郑万龙难以招架,也不敢跟他争锋,灰溜溜的跑到了角落去跟李拓聚在了一起。
李拓说道:“这老覃也太嚣张了!你好歹也是《十月》副主编,这不是仗著老资格欺负人吗?”
李拓这话看似在替郑万龙打抱不平,可郑万龙又如何听不出其中的挖苦。
他没好气的说道:“那你去替我教训教训他。”
李拓顿时嘿嘿笑了起来,“我哪有资格啊,要教训也得朝阳来才行。”
郑万龙叹了口气,“唉,这事闹的。你看明白今天这气氛没?真是刀光剑影啊!”
“朝阳要的不就是这效果吗?真看不出来,这小子平时闷声不响的,真要耍起手段来,你跟我绑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帮老家伙,一个个精的跟鬼一样,还不是得喝他的洗脚水?”
郑万龙听他这么说著,脸上的表情也轻快了起来。
等到晚上,林朝阳终于出现在了冷餐会上,这会儿那帮打算找他兴师问罪的主编、副主编经过一下午的争斗已经彻底没了精气神。
当然了,这帮人来到沙龙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比如有些人就搞定了那些不在场的杂志的作者,还比如有些人替自家出版社跟作者谈好了作品出版的事。
经过这一下午,参与的作家、主编和评论家们也发掘出了文化沙龙的好处,那就是平台属性。
而且跟文协主办活动的那种官方性质不同,在沙龙这边气氛更加随意,谈事情也更加轻松愉快,少了约束和顾忌。
王蒙与林津岚在吃东西的时候窃窃私语,“照这个情况,恐怕明年来的刊物要更多,谁能让自家的作者资源白白流失?谁又不想约点好稿子?”
林津岚叹了口气道:“就是说啊。朝阳这小子,怎么想出这么个损招来?”
“以前还以为他是个憨厚的,现在看啊,心黑著呢。”
“你说文协咋就不能弄个这样的场合呢?”
王蒙露出看透世事的精明之色,“文协弄的场合,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少得了吗?谁能在那种场合里倾心吐露?”
林津岚颔首,认可他的说法,“所以大家捧场也不是没道理啊!”
在两人聊著天的时候,李拓也在问林朝阳,“你今儿干嘛去了?这么重要的场合都不参与,就为了躲清静啊?”
“有你们几个不就行了嘛。”林朝阳随口道。
在他的心里,今天的活动并不重要,只有第一天的聚会才是真正的沙龙,也是他们办文化沙龙的核心竞争力。
至于他今天去了哪,林朝阳并没有跟李拓细说。
实际上他是去见李翰祥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等待,新昆仑影业那边已经将陶玉书的聘书寄到了,林朝阳今天特地去跟李翰祥碰了碰赴香江的具体细节。
“对了,今天有《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来了,让我给支走了。”李拓将这个信息告诉林朝阳,又问他:“朝阳,其实有记者来采访也不是什么坏事。”
林朝阳说道:“适当保持神秘感和低调不是什么坏事,等以后你就明白了。”
李拓听完再没说什么,反而若有所思起来。
这个时候燕京文协的宋凡突然走了过来,他正想说话,林朝阳便借口离开,剩下李拓留在这里。
“李拓,我听说老章找你们了?”
“你听谁说的?”
“你别管我听谁说的,是有这回事吧?”
李拓为难的点了点头。
宋凡的脸上闪过几分急切,“他怎么跟你们说的?”
“能怎么说?想‘帮’我们组织活动呗。”
心中的猜想被证实,宋凡暗自咬牙,“那你们是怎么回的?”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