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373节

  寒暄了几句,林朝阳关心起擂台赛的情况。

  还有两天,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后一局比赛就将在燕京体育馆内举行,这几天电视、报纸上连番报导,这场比赛早已成了燕京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持续一年多的比赛进程,直到战至最后一人,现在终于要分出胜负了。

  不仅是围棋界的对抗情绪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两国民间的关注也远超一般体育项目的程度。

  “我今天来也是为了这事,过两天比赛你可得去观战,给我加油打气!”

  林朝阳笑著说道:“加油打气肯定没问题!小林光一你都拿下了,藤泽秀行垂垂老矣,对你反而没什么威胁。”

  “借你吉言!”

  两人聊了一阵,聂伟平告辞而去。

  陶玉书满心遗憾,她还得坐月子,这天寒地冻的季节,比赛她是肯定看不成了。

  20日上午,今天是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后一局比赛的日子,燕京体育馆门前人头攒动。

  时至今日,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在关注著这场比赛,走到哪里都有人谈论围棋,连在香江、濠江等地都是如此。

  今天的这场比赛不仅牵动了成百上千万燕京民众的心,也牵动了无数中日两国民众的心。

  北京体育馆内,历时一年多的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迎来巅峰对决——中方主将聂卫平和日方主将藤泽秀行的最后一战。

  赛前,两国媒体已经将气氛烘托到了万众瞩目的地步,就连比赛的裁判员阵容,都被日本媒体形容为“绝对超豪华”。

  裁判员长是新中国第一代围棋国手、现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体委棋类司司长陈祖德(九段),中国女子围棋的佼佼者芮乃伟(七段)、杨晖(六段)任记录员和计时员。

  一场比赛,三位裁判员总段位高达22段,这样的超豪华在中日两国的任何一场围棋比赛里都是前所未遇的。

  为了能在赛前采访到参赛双方的棋手,中日两国多达四十多位记者一大早便堵在了燕京体育馆门口。

  今天的聂伟平和藤泽秀行就是中日两国的天王巨星,他们在记者们的簇拥下走进了体育馆,林朝阳也随著大流进入体育馆。

  他是受邀观战的嘉宾,被安排在了对局室内,与他们一起进入对局室的还有那几十名中日两国记者。

  本来很空旷的对局室因为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人,变得拥挤不堪,裁判员长陈祖德不断发声维持秩序。

  十五分钟后,比赛正式开始,聂伟平执黑先行。

  此时燕京体育馆内坐了两千多名观众,时任国务院副ZL的方同志亲临观战,体育馆的巨大场面此时变成了讲解厅。

  有几位工作人员摆上巨大的棋谱进行演示讲解,看起来有种武侠小说的风采。

  与此同时,央视今天也破天荒的直播了这场决战,无数懂棋和不懂棋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激动的等待著。

  电视机前的聂伟平并没有如往常那样穿西装,而是穿了一身印有“中国”二字的运动服。

  所有观战的国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这一战他代表中国。

  他不能输!

  这不仅是对国家荣誉的珍视,更是对中国围棋的使命感。

  三十年来,中国围棋对战早已实现职业化的日本围棋一直处于苦苦追赶的位置。

  从1960年到1966年,中日之间的12次围棋友谊赛,中国棋手无一胜绩,甚至遭遇了“日本老太太横扫中国棋坛”的耻辱一败。

  二十年卧薪尝胆,聂伟平他们这一代棋手终于成了气候,中日棋手终于到了可以掰一掰手腕的时候。

  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这不仅是国人对聂伟平的期许,更是聂伟平对自己的鞭策。

  开局后,聂伟平采用了错小目布局,他显然是充分考虑到了藤泽秀行那闻名天下的开局五十手。

  为的就是能够把战线拉长,先捞实地,再与对手拼后半盘。

  反观藤泽秀行,在聂伟平下定第一手后,便把背靠在沙发上,仰面闭目了好几分钟后才开始落子。

  开局十分钟后,记者们该拍的照片都拍到了,视频也录上了,裁判员长陈祖德将他们请出了对局室。

  对局室内人少了一大半,里面只有两位棋手落子的声音,气氛逐渐紧张起来。

  第35手之后,黑棋局部稍稍得利,但是要落后手,被白棋抢到8位夹的要点,全局速度反而慢了一拍。

  看到这里,许多对围棋理解透彻的高手都皱起了眉头,藤泽秀行历来大局观出色,如果这样下去,聂伟平恐怕会陷入不利。

  围棋是极其考验脑力的运动,海量的推演需要超绝的记忆力和智商,更需要时间。

  聂伟平和藤泽秀行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围棋高手,他们参与的又是这样一场关乎两国围棋界声望的终极决战。

  每一步棋两人都是慎之又慎,唯恐落入对方的圈套。

  至第48手后,聂伟平进入长考状态,迟迟未动,一上午时间就在这样漫长计算与推演之中过去了。

  中午封盘后,中日双方棋手聚在一起各自讨论著刚才棋局的得失,聂伟平和藤泽秀行却都是孤身一人。

  在这样的大战中,外人的任何意见都是对他们的干扰,他们必须保持独立的思考。

  聂伟平吃饭时只吃了两片西瓜,藤泽秀行倒是吃了不少饺子和哈密瓜,显得精神和食欲都很好。

  让中方棋手和领导们有种莫名的担心,老当益壮,看起来下午的局面依旧不乐观啊!

  到了下午,双方一直你来我往。

  直至下午3点,交锋已经持续了6个小时。

  聂伟平在白118靠时,没有果断强硬反击,陷入被动,观战的棋手们无不为聂伟平捏了把冷汗。

  但谁也没有想到,十手之后藤泽秀行竟然下出了一招缓手,让黑棋抢到了5位虎的超级大官子。

  “有希望!”林朝阳听见身旁的江铸久低声喃喃自语了一句。

  看到这一手棋,林朝阳也不禁握紧了拳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体力的关系,藤泽秀行在接下来的官子阶段连出缓手,黑棋在右上完整的围成了实地。

  之后黑棋抢到147位跳,盘面已有接近10目的优势,胜势明显。

  聂伟平距离第一次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了,对局室内一片寂静,燕京体育馆内同样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明白,虽然眼下聂伟平的赢面很大,但围棋就是这样,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也没办法笃定结局。

  进入小官子阶段,藤泽秀行再次犯下失误。

  经过七小时二十分钟的鏖战,最终聂伟平以3目半优势赢得本局的胜利。

  当胜局最终锁定后,聂伟平将身子沉重的靠在沙发上,仰天长叹。

  在场众人无不激动的挥舞著拳头,互相拥抱致意。

  体育场内欢声雷动,那是胜利的欢呼,同时在欢呼的还有亿万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民。

  1985年11月20日,开赛13个月的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终于迎来了收官。

  中国队以8:7的战绩战胜了日本围棋队,这是中国围棋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也是中国围棋的立威之战。

  从今以后,中日围棋攻守之势异也!

  而作为在这场两国棋界争霸中坚持到最后,并且是连斩日方三位绝顶高手的聂伟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此刻的他如同天神下凡,屹立于亚洲之巅!

  燕京体育馆外响起了祝捷的鞭炮声,馆内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与掌声持续了许久,久到聂伟平已经与对手打完了招呼,也与在场的中方同仁们庆祝结束。

  他看到林朝阳,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请你来真没错!赢了!”

  林朝阳玩笑道:“你拿我当吉祥物啊!”

  周围众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哈哈大笑,那笑声肆无忌惮。

  从去年中日围棋擂台赛开赛之后,林朝阳和他的《棋圣》就莫名其妙在中国围棋队有了一种安慰剂的作用。

  今天,他们终于取得了擂台赛的胜利,谁能说这里面冥冥之中没有林朝阳的原因呢?

  越是境界高深,越是封建迷信。

  比赛结束,聂伟平被记者们团团包围,享受著胜利者的荣耀。

  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关于中国队取得中日围棋擂台赛胜利的新闻报导铺天盖地。

  《光明日报》发文称:中国队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胜利,意义不亚于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这样写道: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在围棋比赛中战胜日本,彻底改写了亚洲围棋界的格局。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诸多权威媒体对这次胜利进行了详细的报导。

  舆论形势之夸张、影响力之大,比去年奥运会中国健儿勇夺十几枚金牌时还要大!

  聂卫平在获胜后几天里,不断的接受采访、受到领导接见、做报告、做演讲,所到之处无不是被人山人海所包围,俨然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而在这样举国关注的时候,每次聂伟平接受记者采访被问这次比赛的胜利秘诀时,聂伟平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

  “我之前看小说,里面有句话说的很好。国运盛,则棋运盛!

  中国队的胜利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胜利!”

  伴随著记者们的报导,“国运盛,则棋运盛”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

  许多围棋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对这句话并不陌生,这正是小说《棋圣》中的点睛之笔。

  在举国欢庆第一届中日围棋对抗赛胜利之际,《棋圣》这部小说再次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了亿万国人的视野。

  顷刻之间,全国各大书店内便掀起了一股抢购《棋圣》的热潮,无数国人对这部小说趋之若鹜,都想看看能被聂伟平推崇的围棋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朝阳!朝阳!”

  今天已经是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后一站结束的第三天了,上午林朝阳正抱著晏晏在窗根儿底下晒太阳,大舅哥陶玉成著急忙慌的跑了进来。

  “大哥,什么事啊?这么激动?”

  陶玉成兴奋的说道:“告诉你件事,《棋圣》重映了!”

  “重映?”林朝阳脸色惊讶,然后立刻就想明白了。

  肯定是最近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热度太大,别说是普通老百姓,连那些G级干部们都十分关心,中影自然想蹭波热度,这也是在领导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他们倒是打的好算盘!”林朝阳戏谑道。

  陶玉成笑哈哈说道:“可不是嘛。”

  “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昨天就有电影院放了,我还专门去看了看。好家伙!比新片上映都火爆!”

首节 上一节 373/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