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383节

  这些人里也不乏入学之后想去见见林朝阳庐山真面目的,但可惜的是那个时候林朝阳已经很少去图书馆了。

  因而这些学生在见到林朝阳后都显得很兴奋,燕大里学问高的知名教授很多,但作家并不多,尤其是名气大的作家就更少了。

  林朝阳如今名满全国,在文学界可以说红透了半边天,今天这些学生里所有人或多或少都看过他的作品,甚至还有不少人是他的忠实读者。

  跟学生们微笑致意后,林朝阳与谢勉闲聊著。

  在两人闲聊的时候,许多学生的眼神依旧放在林朝阳身上。

  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先锋小说的创作技巧探讨,上午九点会议正式开始。

  谢勉先是讲了一番开场白,然后是中文系的另一位青年教师发言。

  最近一年,先锋小说在国内文学界异军突起,成了不少文学青年追捧的文学新潮流。

  所谓“先锋”,并不具体指向哪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而是一种风格。

  通俗点来讲就是现代主义,它既可以是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也可以是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

  反映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状态。

  这股风潮的兴起还要从去年年初时说起,2月份《沪上文学》发表了马原的《冈底斯当然诱惑》。

  3月份又有《人民文学》发表了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这部小说还是陶玉书编审的。

  这两部小说前后脚发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很快便在青年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并且在国内的一年当中,发酵出了不小的影响力。

  年轻人嘛,崇尚自由、追求特立独行、反叛传统,先锋小说的出现可以说是正对了一部分人标新立异的胃口。

  今天来参加座谈会的基本都是业余作者,但大多是出身名校,不管是知识储备还是文学素养都是过硬的。

  许多人热情洋溢的诉说著自己对于先锋小说的理解,长篇大论,口若悬河,听的人不明觉厉。

  有几个人不知道是不是看林朝阳今天也在现场,在发言的时候还特意将他的几部小说拿出来讲了讲,给归结到了先锋小说里面去。

  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赖子的夏天》《梵高之死》和《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先锋性就在于它所塑造的巨大的荒诞。

  生活的虚假、自由意志的缺失、个人隐私的被侵犯、乌托邦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以及人性在其中的发展与探索,这些因素无不是先锋文学所应该具备的最典型的特质。

  看完这部小说,我脑海中想到最多的就是董乐山先生所翻译的那部《1984》。

  我读过的小说不少,但是感到极度震撼的,这两者可以说是不分伯仲。

  身为读者,这无疑是一种天大的幸福……”

  连著好几个人讨论林朝阳的小说,而且全都是以赞扬为主,让座谈会的走向变得有些不正常起来。

  众人提到的这几部小说在林朝阳的作品序列中风格确实算是现代派的,他们夸的也都算是有理有据,只是听起来总感觉稍显生硬。

  毕竟林朝阳写的时候,“先锋”这个词还没流行开呢。

  好不容易轮到林朝阳发言了,他上来先客套的谦逊了两句,引来了大家的轻笑,“关于先锋小说,我没什么研究,只能从个人的创作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锋小说,或者说是文学、文化在许多人看来是很特立独行的,尤其是相对于众语喧哗的大众文化来说。

  大家都把他当成了一种对于世俗的反叛、对传统的消解,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布迪厄认为,拒绝市场的先锋艺术,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样积累了大量的象征资本,尽管开始不被承认,但最后还是会被接受,从而转化为经济资本。

  虽然他的这番话讨论的是西方社会的‘先锋派’,并不能完全代表先锋文学或者先锋小说,但总体上来说对于我们的思考是有通约性和借鉴意义的。

  刚才几位提到了我的作品,认为它们都具有先锋文学的典型特征,值得被写进文学史,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褒奖……”

  林朝阳在燕大图书馆待了六七年时间,还蹭了不少老教授的课,今天在场的人里,若说文学理论功底,除了谢勉以外,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他的发言谦虚低调,也不追求新颖,并不像之前那些学生的发言一样,把先锋文学和现代主义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

  反而是在探讨先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通性,让大家听著感觉耳目一新。

  在他的言论中,先锋文学似乎与大众文学、文化并不冲突,反而是一种相互指认、互补的关系。

  大家仔细想想,觉得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先锋文学的一点粗浅理解,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林朝阳发完言还不忘谦虚两句。

  “批评指正”是不可能了,在在场众人看来,林朝阳刚才这番发言内容水平还是相当高的,而且观点也较之大家对于先锋文学的理解有所不同。

  论据也是相当充分,不是他们这些大学生可以轻易否定的。

  大家的发言结束,就是讨论环节了,只要举手,大家都可以依次发言表达观点。

  “刚才朝阳同志谈到先锋文学和大众文学具有通约性,能再给我们展开谈谈吗?”谢勉对林朝阳的观点很感兴趣,想让他多说点。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朝他投来好奇的目光。

  “咱们简单点说吧。文学是艺术,但文学读物是文化消费品、是商品,先锋文学的传播正要依赖于这种商品。

  所以先锋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做出一定姿态上的转变。

  告别形式主义的标榜,而去尝试著与更多的读者产生文本关联,与大众文化进行沟通。

  只有这样,先锋文学才会在今后的文学发展中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作家群体、作品库以及受众群。

  这种转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对于许多坚守先锋文化的同志来说可能很残酷,但它实际上也是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朝阳的话让在场众人陷入了沉思。

  在场的人都是中国顶尖名校的学生,他们推崇现代主义或者是先锋文学,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一些精英主义的思维的。

  反叛、消解、颠覆,他们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资本,但林朝阳的话却如同一记重锤捶在了他们的心里。

  先锋文学并不比大众文学、文化高明到哪里去,反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要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才能保持住自身的生命力。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刚才那番话中之时,林朝阳又说道:

  “不过,我想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悲观,先锋文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同样也是从大众文学和文化之中萌发的。”

  他的一句话如同当头棒喝,点醒了在场众人。

  是啊!

  先锋文化终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种文化现象的诞生同样也要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

  顺著这个思路去想,越发验证了林朝阳刚才那番话的真知灼见,众人再看向林朝阳的眼神不免带著许多钦佩与敬仰。

  时间一晃,一个上午的座谈会结束了。

  谢勉握著林朝阳的手,热切的说道:“你这个经验丰富的创作者果然能讲出不一样的东西来,这一上午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林朝阳跟谢勉客套的时候,学生们聚集到了两人周围,有校报的记者说道:“咱们拍张合照吧。”

  “好。”林朝阳欣然答应。

  合照过后,谢勉又说:“今天的座谈会内容过几天要登在校报上。”

  林朝阳点了点头,认可了校报引用他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老谢,那我先走了。”

  谢勉将林朝阳送到了图书馆门口,目送他离开,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学生们看著林朝阳的背影,心中仍有些激荡。

  “谢老师,林……朝阳同志的理论基础怎么这么扎实?感觉比系里很多老师讲的东西都要透彻。”学生里有个地包天的圆脸男生忍不住问了一句。

  谢勉看了一眼男生,“你们这届学生啊,没赶上好时候!”

  他的语气略带了几分惋惜,在场的几个学生都明白他话中所指。

  在场的很多都是83级以后的学生,从他们入校时就不止一次的听身边的老师们说过,他们这一届学生的运气不好。

  自从恢复高考之后,燕大各院系的老教授都是亲自带本科生的课程的。

  这种教学习惯一直持续到80年,开始有老教授因为身体原因减少课程和带教。

  等到82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头两批本科生毕业后,各院系的老教授们就基本只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了。

  83级以后的燕大本科生们再想聆听那些大师级人物的课程几乎变成了一种奢侈。

  谢勉接著说道:“朝阳当年岁数跟你们差不多大,可他那时候去中文系听课,听的都是朱光遣、吴祖缃、王力、王瑶、费孝通、阴法鲁这些大师的课。”

  众学生听这这些如同天上星宿一样的名字,不禁心驰神往。

  “而且人家在图书馆工作时也是博览群书,自己又有天分。如此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短短几年时间积累这样的学识。”

  地包天又说道:“谢老师,听您说的,感觉他跟金克莯教授很像。”

  谢勉笑了起来,“系里确实有人这么说过。不过他的特长不在研究学问,而在创作。中国的文化界研究学问的人有很多,但林朝阳只有一个!”

  谢勉言语之间对林朝阳的评价之高,让学生们咋舌,但细想之后又觉得说的没毛病。

  像金克莯这种水平的教授在中国文化界当然是凤毛麟角,但林朝阳的文学成就却更是独一无二。

  更何况他还这么年轻,看上去甚至比今天在场有些学生都要年轻。

  这样的人物,注定是要被当代文学史被大书特书的。

  学生们想到这里,不由得满心羡慕。

  今天能来参加座谈会的,哪个不是文青啊,谁不想如林朝阳这般年纪轻轻就纵横文坛。

  可正如谢老师所说的——

  林朝阳只有一个啊!

  自图书馆离开,林朝阳徜徉在燕大校园中,阳光明媚,心情甚好,有种回到当年刚进燕大的感觉。

  路过燕南园时,他心血来潮去到了朱光遣家。

  他见著朱光遣正被家里人从楼上书房扶下来,精神出奇的好,嘴里还嚷嚷著要把《新科学》的注释写完。

  林朝阳不禁纳闷,前一阵老头儿还卧病在床,精神萎靡,怎么好的这么快?

  “伯母,朱伯伯最近恢复的不错啊!”林朝阳跟朱光遣妻子奚今吾说道。

  奚今吾眼底却藏著忧色,“前些天还病殃殃的,这两天不知怎么就活蹦乱跳起来了。”

  回光返照!

  林朝阳的脑海中一下子想到了这个词,可他看著朱光遣那精神焕发的样子,又有些不敢相信。

  “那大夫怎么说?”

  “你大姐刚请校医院大夫了。”

首节 上一节 383/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