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417节
“别别别啊!姐,我错了,我错了。下回我一定按指示行事,绝不违命。”
陶玉墨信誓旦旦的保证,不过公信力嘛,约等于没说。
她见姐姐态度敷衍,又将跟河出书房签订的合同拿出来,准备表表功,又对林朝阳说:
“姐夫,近藤女士要的题字你写了没有?”
“没呢。”
“你怎么一点也不积极。”
陶玉墨押著林朝阳来到书房,让他按照要求写了一幅字,然后她皱著眉头看了好一会儿。
“你这字,一般啊!”
恍惚间,林朝阳有种看到了故人的感觉。
“你管的还挺宽,又不是给你的。”
“我这不是督促你进步嘛,写字这事你还得跟我爸好好练练。行了,回头我把这字裱好寄给近藤女土,就当是你那日本文学研究会的门面了。”
陶玉书好奇的问了一嘴文学研究会的事,说起这个陶玉墨来了精神。
“我也是去了才知道,那帮日本人对我姐夫还挺崇拜的——.”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终于收到了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寄来的样书。
自五月份跟他们签订出版合同,到现在近四个月的时间便收到了样书,算是高效了。
跟伽利玛出版社的效率比起来,中影的效率堪称龟速,人家引进的小说都要出版了,《楚门的世界》却迟迟没有能在内地上映。
眼看著九月上旬要过去了,陶玉书打算回内地一趟,看看陈凯戈和章艺谋的进度情况。
章艺谋的《红高梁》还不著急,陈凯戈的《孩子王》可是打算参加明年的电影节的。
她打算跟林朝阳回燕京一趟,香江这边还是让陶玉墨管著。
临行之前,林朝阳收到了明报出版社结算的《楚门的世界》的版税。
这是《楚门的世界》在香江出版后的第二次版税,比第一笔版税还多了不少。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楚门的世界》电影在五六月份的火爆热映,直接带动了原著小说销量的疯狂上涨。
在小说最火爆的6月份,创下了单月6.49万册的销量神话。
这个销量即便是放在六七十年代香江武侠小说最火热的时候,也是顶尖的水平,更何况《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严肃的纯文学作品。
半年以来,《楚门的世界》的销量达到了14.25万册,如果算上之前的销量,
这部小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册。
一部纯文学作品卖到20万册,这样的情况在香江文学界还是第一次出现。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林朝阳和《楚门的世界》的销量也一直都是文学界不少人所关注的焦点。
只不过香江的纯文学发展一向都属于非主流,存在感并不强。
小说卖的好,林朝阳的版税自然高,这次版税结算的收入高达150万港元。
算上之前结算的版税,仅《楚门的世界》在香江的版税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00
万港元。
单纯从收入方面来说,林朝阳的收入足以傲视香江绝大多数作家了。
从香江回到燕京,一进家门,张桂芹不认识陌生面孔的阿娣,林朝阳解释说是雇来的保姆。
听说阿娣一个月工资要2000港元,相当于七八百人民币,张桂芹一脸肉疼,
拉著林朝阳悄悄说:
“我去给你带孩子就行了,花这冤枉钱干啥?”
“妈,赚了钱就是用来花的。你愿意跟你孙子孙女待一块也不耽误有保姆,
有阿娣在,你也能轻松点。”
儿大不由娘,张桂芹知道自己说服不了林朝阳,只能自顾自的嘟囊几句,借以减少点内心对钱财的不舍。
等安顿好了之后,陶玉书先跑到西院。
这段时间,章艺谋一直住在这里研究剧本,跟他一起的还有谟言和陈剑雨。
来到西院之后,陶玉书还看到了个熟人,她在《人民文学》的老同事祝伟。
见面寒暄了几句,陶玉书得知了上个月祝伟过来聚会,跟章艺谋聊的挺好,
也被他拉到了编剧组之中。
这么一算,《红高梁》的编剧组已经有三人了。
人一多,主意就多。主意越多,越容易出问题。
章艺谋又是第一次当导演,陶玉书真怕他们把剧本写砸了。
等她跟章艺谋聊过之后,陶玉书放下了心,章艺谋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之后陶玉书又将陈凯戈叫到了家里,在她们夫妻俩回香江的这段时间里,陈凯戈已经将《孩子王》的剧本重新写了一遍,就等著林朝阳拍板了。
在林朝阳看剧本的时候,陈凯戈不时观察著他的表情,心中有些紧张,生怕林朝阳又觉得不行。
“写的挺好,这版就当定稿吧。”
林朝阳的话让陈凯戈松了一口气,他随即又欢喜起来。
“儿,那剧组是不是可以筹备起来了?”陈凯戈满心期待的问陶玉书。
陶玉书笑著说道:“可以。”
“那这两天,您跟我给演员们试试镜?”
“好。”
《孩子王》的投资是120万人民币,银都机构出资24万,李翰祥的新昆仑影业出资36万,剩下的资金由林氏影业兜底。
这个投资放在香江属于小成本电影了,但在如今的国内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如今中影给制片厂每部电影的买断价也不过90万元。
资金到位,陈凯戈浑身上下意气风发,短短三天剧组便已筹备完毕,连演员都落实好了。
之所以会这么快,是因为陈凯戈打算整部影片除了男主角之外,都启用非专业演员。
男主角是他的大学同学谢园,剩下的人都得等到了拍摄地去现找。
《孩子王》的取景地定在了云南,那里是阿诚下乡的地方,也是《孩子王》
诞生最初的灵感。
剧组汇合后,陈凯戈迫不及待的开拔云南西双版纳。
林朝阳说想让他这部片子参加柏林电影节,现在距离明年的柏林电影节满打满算还有五个月,时间紧张,必须分秒必争。
《孩子王》要开拍了,陶玉书本打算跟著先去云南待几天,等剧组稳定下来再从公司派个人监督陈凯戈。
结果林朝阳却出了个损招,
,“你雇老陈过去。”
“老陈?”
陶玉书一时没理解林朝阳的意思。
儿子拍电影,让老子去当监军?
都是自家人,你就不怕他们父子俩胡来?
随即陶玉书想了想,好像明白了林朝阳这么做的用意,
老陈这人是条老狐狸不假,但人品还是不错的。
最关键的是这老家伙望子成龙啊!
陈凯戈拍电影,如果让他当制片人的话,敢不尽心尽力?
恐怕还会身兼多职,监制、艺术顾问、太上导演-———
有陈怀恺这么个高水平的军师在,还怕《孩子王》拍不好吗?
陶玉书想了好一会儿,发现林朝阳这招当真是算无遗策。
于是她高高兴兴的去了陈怀恺家,提出想聘请他作为《孩子王》的制片人。
陈怀恺人都傻了,他思想片刻,问陶玉书:“玉书,你跟我说实话,这是谁的主意?”
“我的主意啊!”陶玉书表情笃定的说。
陈怀恺却不信,“别跟我扯谎。这样的损主意,除了你们家那口子,别人想不出来。”
陶玉书笑了起来,见瞒不过陈怀恺,便承认了是林朝阳的主意,又调侃:“难怪你们俩是好朋友。”
陈怀恺怎么听都觉得她这话不是好话,但这些都不重要,他还在想著陶玉书刚才的报价。
5000块钱。
陈怀恺是燕影厂的功勋导演,工资和待遇一直不低,但面对5000块钱的天价,他还是很难拒绝。
更何况,这还是他儿子的新片呢?
“厂里那边的工作咋办啊?”陈怀恺故作为难的问了一句。
陈怀恺退休了,但在燕影厂一直有工作,只不过不坐班而已。
陶玉书轻松的说道:“朝阳说你自己会想办法的。”
陈怀恺暗骂了一句,这小子真是把他算计得死死的!
看来只有请‘病假’了。
眼看要入冬了,肺子不好。
请个病假很合理吧?
第467章 向2000万册发起冲击
尽管有了陈怀恺把关,但陶玉书还是不放心的打算去云南待几天,给陈凯戈施加点压力。
现在距离柏林电影节还有五个月的时间,要是香江那帮导演,她丝毫不担心。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