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436节
在那之后,陆遥回到西安继续体验生活,西北工业大学、省委SJ的家...打著创作的名义,陆遥像极了笔下的“逛鬼”。等到准备的差不多了,陆遥终于背起了行囊,到了陕北延安地区的吴旗县。
吴旗县地处延安西北,交通不便,偏僻落后,陆遥就住在县武Z部破旧的窑洞里。在那间破旧的窑洞里,陆遥经常会因为写作太入迷而通宵达旦。
有时候错过了饭点儿,他就简单的用干馍充饥。
用他的话来说,创作的条件越艰苦,他创作的灵感越是勃发。
但写了几个月的时间,因为昼夜颠倒,饥一顿、饱一顿,抽烟又抽的凶,让陆遥的身体再次亮起了黄灯。饭量减少,体力下降,有时候累得连头也抬不起来。
由于抽烟太多,胸脯隐隐作痛,右边的眼睛发炎了,一直不见好转,但这些依旧没能阻挡他的创作。陆遥断断续续的诉说著他过去大半年里的经历,林朝阳不禁佩服他对于创作的那种忘我的热情。
林朝阳知道放在他自己身上,他肯定是做不到的。这天两人一直聊到了半夜。
次日一早,林朝阳开车载著陆遥一起往人民文学出版社去。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作品研讨会的举办地点被安排在了朝内大街1666号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会议室内举行。林朝阳和陆遥到人文社会议室的时候,受邀前来参加研讨会的评论家已经来了大半。
对于很多不知名的作家或者名气较小的杂志、出版社来说,历来举办作品研讨会,最难邀请的就是评论家。
但今天的作品研讨会不同,首先有花城出版社牵头,其次有《文艺报》《小说评论》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响应。最关键的是,研讨会挂的是林朝阳新作《寄生虫》的名头。
这样规格的研讨会,许多名气差一点的评论家甚至是趋之若鹜的。
因为规格高,有发布渠道,他们这些评论家参加会议的发言也很容易刊登在权威文学杂志或者是评论杂志上,等于给这些评论家也带来了名气。
这也算是文学界的一种生态。
为了今天的作品研讨会,花城出版社煞费苦心,联合了数家单位,不管是规格还是规模都成为了他们出版社近年举办研讨会的一个高峰。
出席研讨会的评论家包括中国文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燕京本地评论家以及陕西文学界赴京的评论家等多方面组成,人数多达近40人。
其中如鲍昌、谢永旺、朱寨、何西来、何镇邦、雷达、蔡葵、白烨、朱晖、王富仁、蒙万夫等人,可以说是中国当今最权威和最优秀的一批文学评论家了。
花城出版社能把这么多知名评论家聚拢到一起,除了自身的名气之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林朝阳的名气。就连文协和《文艺报》的大力支持,也与林朝阳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朝阳进了会议室后就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少不了与到场的评论家们寒暄。“王老师,好久不见!”
林朝阳熟稔的与王富仁打了个招呼,见周围人好奇,林朝阳主动说道:“我爱人是王老师的学生。”周围人露出恍然之色,王富仁听到这话眼底则藏了几分欣喜。
林朝阳今时今日的名气,说出这句话无形之中抬高了王富仁的身份,把他放在了师长的位子上,一下子就让他在今天众多的评论家中变得与众不同了起来。
他满面红光的跟林朝阳拉了两句家常,然后才笑容满面的坐下。
然后林朝阳又跟文协的谢永旺寒暄了几句,他是文协创研室的主任,今天来的这些人里近三分之一都是响应了他们的号召。到了上午九点,这场被命名为“1987年中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研讨会”的会议正式开始。
会议由花城出版社总编辑李士非和《小说评论》主编王愚主持。
两人一开场,先是就今天这个会议阵容感慨了一番,直言今天研讨会的阵容之强盛是近年来国内文学界少有的。等轮到评论家们讲话时,大家的发言热情很高,一上来就把讨论的焦点锁定在了《寄生虫》这部小说的身上。
大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聊了一个多小时,始终没人探讨《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情况让陆遥的表情略显尴尬。
尽管之前大半年坎坷的发表经历和发表后的反响已经让陆遥对今天的研讨会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面对这样无人问津的窘况,他还是感到了一丝悲凉。
见此情景,主持会议的王愚主动将话题引到了《平凡的世界》上面。
相比于讨论《寄生虫》时的热情,大家对于《平凡的世界》的反应要冷淡了很多。
只有雷达、白桦、朱寨等几位评论家主动发言评价了一番,但这些人的评价却让陆遥根本乐观不起来。除了朱寨和蔡葵两位对《平凡的世界》做出了正面评价之外,其余人的评价都不算友好。
要知道这可是在研讨会上,中国人向来是讲究和气的。
在很多研讨会上,哪怕是评论家对作品颇有微词,但在公开发言时,还是会有所顾忌,说些万金油的评价来糊弄事,可在面对陆遥和《平凡的世界》时,这几位发言的评论家却并没有这么做。
他们当然不是故意要给陆遥难堪,而实在是感觉失望。
用雷达的话来说,“他不敢相信《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这样的作品是出自于《人生》作者之手。”任谁都能听出他这话中的怒其不争,也不难看出他们这些评论家对陆遥所寄予的厚望。
如果说之前无人讨论时,陆遥的心情还只是悲凉。
那么现在,陆遥的心情便如同那“风雪山神庙”的林教头一般,充满了愤怒与绝望。
他明白这些评论家所针对的只是小说本身,他们甚至可能是出于爱护的心理说出了建设性的批评。
可《平凡的世界》是他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他对这部小说所寄托的感情甚至超越了他对子女的情感。这些批评声对他来说,无异于是一刀一刀捅向他的匕首,让他心如刀绞。
陆遥竭力的压制著心中的愤懑不平和倾诉的欲望,因为他知道,现在即便他说的再多,也不可能扭转这些评论家的看法。小说才写了第一部,还没能充分展开呢,更谈不上有巨大的高潮出现
你们等著看吧!
陆遥的脸色冷峻,在心中憋了一口气,我会证明的!
研讨会上,陆遥和林朝阳是坐在一起的。
林朝阳见他脸色不佳,知道面对这种情况,任何一位作家心里都不会好受,他低声问陆遥。
“没事吧?”
陆逼闭口不言,只是摇了摇头,可眼神中却藏著痛苦。
林朝阳见状内心轻叹一声,等上一位评论家说完之后,他向李士非示意想要讲话。
“朝阳同志这位作者要发言,我们欢迎!”
李士非带头鼓掌,会议室内响起了一片掌声。
林朝阳清了清嗓子,说道:“老李说我是作者,这话对也不对。谈《奇生虫》时,我是作者,不过在谈《平凡的世界》时,我跟在座诸位才是同一阵线的。”
他的话说完,现场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大家间言也明白了林朝阳讲话的目的。
“刚才的几位同志说的很中肯,我也谈谈我的想法。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我看了,从我一个作家的角度去看,小说的创作水平是相当不错的。
很多同志说这部小说的创作手法有些过时、老套等等,提了不少缺点,但小说有没有优点呢?
高度的历史还原度、细致的社会和生活风貌的展现、作者深刻的洞察力、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情感描写的细腻动人…………
我想这些优点大家应该也都看得到,可我发现大家似乎只愿意盯著那些缺点来说,却总对这部小说的优点一笔带过。
我当然明白这是大家的专业角度问题,但我想说的是,对一部作品的评价,绝不能只单纯的去看不理想的那一面。
前年《楚门的世界》出版后引起的争议我想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今年以来小说的口碑看起来回升了不少。
我并不是想在这里自吹自擂,只是想请大家给予像《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一点耐心。
我想,大家对于这部作品的最终评价不妨再等几年。
等到陆逼真正写完了这部作品,等到它以完整的面目面向世人时,再给予它你们最真诚的、公正的评价。
林朝阳说话时的语气真诚而恳切,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许多评论家若有所思,会议室内一时陷入了沉寂。
陆遥望著他,脸色激动,眼神中既有患难时受人援手的感动,又有面对知己的惺惺相惜。
“朝阳!”
陆遥没忍住激动的心情,重重的握住了林朝阳的手。
此时如果有个BGM的话,那一定是“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第476章 摇钱树
林朝阳的声援让陆遥感动不已,将他当成了惺惺相惜的知己,心情无比激动。
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面世以来,除了陕西文坛内部有些支持他的声音外,大部分的作家、评论家、编剧对这部小说的反馈都是以负面评价为主。
昨天他到林朝阳家,两人聊了很长时间但更多的是创作过程和一些想法。
陆遥甚至是刻意回避,没有向林朝阳询问任何他对《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看法,因为他很怕林朝阳的评价和那些人一样。今天林朝阳的这番发言著实让他感到意外又惊喜,尤其是在这种面对著舆论汹汹的时候,他的声援更显可贵。
在陆遥感动之时,在场的评论家们在思索过后脸色各异。
他们都是在文学批评领域拥有著高超素养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对于一部作品的好与坏自有判断。
有些态度温和的人认为林朝阳的话是有道理的,像《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篇幅巨大的作品,仅以三分之一的内容就否定了全盘,未免太过武断。
而有些人则认为,小说好与不好,不仅与故事的完整性有关,也与创作技法有著直接的关系。《平凡的世界》在技法上已经落后于时代,再写两部也不会有任何区别。
但不管怎么说,林朝阳这个研讨会的绝对主角说了这么一番话,大家也不可能再去逮著《平凡的世界》死命的批评。要是那样的话,今天这会就不是做研讨,而是奔著跟陆遥结仇来的了。
“我来谈谈《寄生虫》吧。
刚才朝阳同志谈到了《楚门的世界》,其实这两部小说都把背景放在了香江这个资本主义社会,但阅读起来的感受却完全不同.
《楚门》是创建在空想上的荒诞与讽刺,它首先带给读者的是一个完整的、可读性极强的故事,就是楚门如何奔向自由。
在这层‘糖衣”之下才是它要表达的主题: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媒体的过度控制与操纵、人性的扭曲、对他人苦难的娱乐化等等。
而《寄生虫》不一样,它构建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单元,将这个社会微缩两户人家之中。
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管是人物的塑造、还是情节矛盾布置都极其细腻、自然。也正是这种细腻、自然的处理方式,也才让故事在逻辑上无懈可击,并极具可看性...”
在林朝阳之后,评论家们继续发言,大家都默契的没有再评价《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仍旧把讨论的主题放在了《寄生虫》身上,会议又回到了老路子上。
面对这种情况,身为主持人的李士非和王愚有些无奈。
他们的本意是想借著这次研讨会,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挽回一些口碑,但现在看,这种想法根本是妄想。反而因为有了《寄生虫》的衬托,使得《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变得更不受待见。
而陆遥现在也只能满脸苦涩的枯坐在那里,研讨会接下来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如坐针毡的煎熬。
等到一天的研讨会结束,陆遥如同被抽乾了精气神的打工人,满身颓丧之气,却还要维持著表面的坚强,跟那些评论家们礼貌告别。
出门前,参加会议的评论家何镇邦对林朝阳,明天想去他家拜访一下。林朝阳知道对方肯定是有所求,点头答应了下来。
回小六部口的路上,林朝阳开车,陆遥坐在副驾驶,昏昏欲睡。
等到了地方后,他跟林朝阳说了一声,便闷头进了院子,再没出来。直到第二天上午,他才精神奕奕的来跟林朝阳打招呼。
见他提著行李,林朝阳略感意外,“你这是..
“回去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还没写完呢,我得抓紧时间。”陆遥说。他的眼中闪烁著倔强的光,那是一种竭力想要证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林朝阳也知道,昨天的会议给了陆遥很大的刺激,他拍拍陆遥的肩膀。
“别的就不说了,希望你早日完成《平凡的世界》!”陆遥眼神笃定,郑重的点了点头。
“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的!”
林朝阳开车送陆遥去首都机场坐飞机,等回到家中时,何镇邦已经等候多时。除了他之外,家里还有位客人,是跟林朝阳认识好几年的唐因。
林朝阳说了声抱歉,解释了一句,先跟唐因聊了几句。
林朝阳这才知道,原来鲁院成立后唐因就由《文艺报》调至鲁院担任院长一职,而何镇邦则是今年才调到鲁院任副院长,他之前在文协创研室从事文学评论工作。
鲁迅文学院,即此前的文学讲习所,是84年改的名字。寒暄了几句,唐因说明来意。
“这个月我们院的新一期培训班就要开课了,我们想请你去给那些学员们讲讲课。”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