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448节

  陶玉书面色平静,从容的说道:“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双方的合作。”

  闻言,方小姐的手上仍在不紧不慢的切著牛排,轻飘飘的问:“加深?怎么个加深法?”“我想和邵氏合资成立一家电影公司!”陶玉书说。

  方小姐的叉子停顿了一下,然后才将牛排送入口中,慢条斯理的咀嚼。沉静的气氛变得格外漫长,陶玉书的神色间却没有丝毫急躁,满脸淡然。

  方小姐咽下了口中的食物,轻轻擦了擦嘴角,问道:“成立电影公司?如果能跟林氏合作我们当然很乐意,不过合资公司,谁说了算呢?”

  “经营和管理由我们林氏来,分红权我们可以适当让渡。”陶玉书简单明了的说。方小姐的眼神平静,“林太认为我们邵氏很缺钱?”

  “邵氏当然不缺钱,但我想邵氏到如今还保留著一定的电影投资,也是希望为自己保留一分在香江电影行业的话语权。和我们林氏合作,对邵氏来说大有好处。”

  方小姐听著这话却摇了摇头。

  “林太,恕我直言,林氏现在身上还背著港九自由总会的封杀令。我们邵氏现在能上你们的戏,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

  我想你也应该明白,假设自由总会方面的封杀升级,我们邵氏恐怕也不太可能再上你们的片子...”方小姐的话如同一把匕首,精准刺中了陶玉书的命门。

  港九自由总会,或者说湾岛方面的封杀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大?

  原因不就在于香江电影行业的投鼠忌器嘛。

  只要跟有电影公司跟被封杀的公司或个人合作,那么但凡是跟这家电影公司有关的影片就不可能在湾岛上映。如果未来自由总会方面对林氏影业的限制和封杀进一步升级,开始点名跟他们合作的演员、电影公司。

  那么这些电影公司就必然要做出“站队”的选择,没有现在这种“模糊”的空间了。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林氏影业即便不死,恐怕也会遭受不小的打击。方小姐说出这番话,自然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

  陶玉书也明白这个道理,她面容平静,没有一丝慌乱,从容不迫的说道:

  “湾岛封杀我们,对邵氏又有什么好处呢?相反的,如果邵氏能跟我们林氏合作,好处恐怕要更多。”听著她的话,方小姐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示意陶玉书继续说下去。

  “邵氏跟我们合作如果真的受影响,那么无非是你们每年投资的那几部电影没办法在湾岛上映。另外可能受影响的,就是TVB的电视节目向湾岛输出。

  我只说一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能够邵老板和方小姐带来多少收益呢?”陶玉书说到这里,气势突然变得强势起来。

  方逸华闻言陷入了沉默,邵氏如果真的赚钱,邵老板也不会壮士断腕。

  湾岛的电视产业发达程度并不比香江逊色,TVB每年向湾岛输出电视剧、综艺节目的利润也极其有限。

  可方小姐却说道:“虽然林太对我们双方的合作前景很有信心,但电影这种高风险的投资,谁能保证总是赚钱呢?我怎么知道和你们合作一定赚钱呢?”

  陶玉书笑著问:“方小姐能找到稳赚不赔的生意吗?”两人的眼神对视,空气中隐约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她们当然不是真的要吵架,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占据谈判的上风。

  但说到底,邵氏还是掌握著主动权,陶玉书在对视之后内心微微的叹了口气,问道:“方小姐以为,我为什么会愿意让出《寄生虫》20%的投资份额?”

  她没有等方小姐回答,自顾自的说道:“有《楚门的世界》珠玉在前,《寄生虫》的前景广阔,我想这足以表明我的合作诚意了

  如果您非要一个保障的话,我想我们可以签订一份对赌协议。““对赌协议?”听到这四个字,方小姐的脸色终于动容。

  “没错。我们双方共同向新公司注资4000万港元,合资公司成立三年,息税前总利润1.2亿港元,我可以给你这个承诺。如果对赌失败,我们会按照合同约定以高价回购你们手中的股权。

  而邵氏需要做的,就是将你们现在还在手里的那些院线以每年1000万港元的租借给我们林氏五年,以此来获得合资公司49%的股权。

  到期后,我们双方可以再以市场价格协商续约,我们林氏只要一个优先续约权。”

  陶玉书终于将自己的底牌全部亮了出来,方小姐眼睛微眯,显然是在思考其中的利弊。

  去年香江电影总票房6.4亿港元,有戏院130家,邵氏手握10家戏院,去年产出的票房将近6000万港元,利润800多万。林氏愿意以每年1000万元的租金租借院线,自然是为了表示诚意。

  而且还有对赌协议放在那里,邵氏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租金加投资收益一年3000万元,即便是对如今已经占据香江电视市场魁首位置的TVB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去年TVB的营收也不过破了8亿港元,净利润堪堪达到1.5亿港元而已。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厚,简直是诚意十足。

  方小姐坐在那里暗忖良久,心动不已

第484章 大慈悲

  太子道,胜记酒家。

  晚上九点多的饭店依旧人声鼎沸,客人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陶玉书从饭店里走出来,眼神瞟过街上各色的霓虹招牌,落在一辆正停在饭店门口的平治,拉开车门上了车。“姐,你没事吧?”陶玉墨关切的问。

  “没事。就喝了两杯酒,今天高兴,人家来敬酒总不能不喝。”

  陶玉书说话的时候视线放在车窗外的街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惬意,这种感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体会到了。“这回你可以睡个好觉了!”陶玉墨开著车,突然说了一句。

  陶玉书脸上露出笑容,“现在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只是过了生存这一关而已。”今天晚上陶玉书请公司的员工们吃饭,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就在今天下午,陶玉书刚刚和邵氏签下合约。林氏影业拿下了邵氏的10家戏院!

  从今以后,林氏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院线。

  对于一家电影公司而言,院线不是必须的。但对林氏来说,院线却是必须的。

  湾岛对于内地来说不过是撮尔小岛,但对林氏来说却是个庞然大物,面对它的封杀,林氏必须要集中全部精力应对。10家戏院不算多,在规模上只能排在香江第六。

  但如果加上同为Z派的双南线的话,林氏能够调动的院线资源就非常可观了,几乎不输嘉禾的嘉乐和新艺城的金公主。有了这些院线资源,林氏在香江的基本盘就稳了,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了,港九自由总会如果死命的要搞林氏,他们的麻烦肯定还是少不了。回到家中,林朝阳问起了今天请客的情况,陶玉书心情愉快的说起来。

  林氏有了自己的院线,陶玉书这个当老板的高兴,手下人同样很高兴。

  这年头像陶玉书这样大方的老板可不好找了,他们当然希望林氏能够长久的、健康的发展下去。院线现在几乎成了香江大电影公司的标配,嘉禾和嘉乐、新艺城和金公主、德宝/宝禾和德宝..

  有了院线不仅可以摆脱湾岛方面封杀的负面影响,更证明了林氏影业的发展前景,证明了他们这些人没有跟错老板。

  “多亏了《秋天的童话》和《富贵逼人》接连取得成功,要不然邵氏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答应我们的。”陶玉书语气庆幸的说道。

  她早就意识到掌握院线的重要性,可之前林氏的资金规模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搞院线。

  港九自由总会的封杀令传出后,陶玉书意识到是否能掌握属于林氏自己的院线,已经关乎到了林氏的生死存亡,迫在眉睫。但她还是没有妄动,而是等《秋天的童话》和《富贵逼人》连续两部片子大卖后,才找上了邵氏。

  她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她在封杀令刚出的时候就病急乱投医的找上邵氏,就算可以拿下邵氏的院线,恐怕也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现在尽管是有一些溢价,但最起码还在合理范围内。最关键的是,她还把瘦死的邵氏绑在了林氏的战车上。

  在陶玉书的眼中,邵氏甚至不需要做什么,他们只要安安静静的当个吉祥物就够了。她现在所做的,就是在深刻践行伟人的那句话: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林朝阳问。

  陶玉书沉吟著说道:“有了院线之后,稳扎稳打吧。今年公司的制片量要超过10部,明年可能会更多,要做的事太多了。我听阿杜说,新艺城的内斗越来越厉害了,我们可以多挖点他们的人。”

  林朝阳忍不住笑了出来,陶玉书这是挖墙脚挖上瘾了。

  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反正林氏跟新艺城的关系已经基本破裂,对方还欠著他们《英雄本色》几百万的海外分成一直没给呢。趁著新艺城内斗不止,该挖就得挖。

  “我还听说..”

  陶玉书的眼中闪烁著光芒,说:“金公主可能要分家。”

  金公主名义上的大老板是雷家的雷觉坤,但其母公司是九龙建业集团,股东班底来自于九龙巴士公司的股东及其后人,包括了郭、伍、余、雷四大家族。

  雷觉坤在1980年以旗下的几家丽声、松下凯声、华声戏院为基础,再租用或以合约形式联合十多家戏院,成立了专门上映华语片的金公主院线。

  之后为了院线更好的发展,他开始涉足电影制作领域,扶持起了新艺城,从那以后金公主一路发展顺遂形成了制片、发行、院线的产业链整合,这几年赚的盆满钵满。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金公主的股东冯秉仲和陈荣美渐渐不满足于当个只能分红的小股东。最近湾岛JY,他们眼见电影市场内潜藏的海外资金逐渐丰沛起来,便有了独立门户的心思。“冯秉仲和陈荣美之前在偷偷的接触方小姐,就是想要拿下邵氏的院线资源。

  他们自己掌握了10家戏院,如果再拿到邵氏的院线,就是20家,立刻跻身香江第四大院线。

  而且我猜他们的野心肯定不只是院线,而是借著院线染指电影制作和发行,复制金公主的道路。”林朝阳听著她的分析微微颔首。

  “财帛动人心。电影虽然不是门大生意,但如果做到金公主和新艺城这种市场规模,本埠加外埠一年至少五个亿的营收,相当于一家规模以上的上市公司体量了。

  哪怕是豪门,动心也很正常,如果他们真的独立出来,不管是金公主还是新艺城,恐怕都要大伤元气啊!”林朝阳的语气意味深长,其实他非常清楚,金公主的分家就是新艺城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陶玉书高兴道:“是啊,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我想接触一下他们两个人。”

  林朝阳打趣道:“邵氏的院线被我们截胡了,你不怕被他们记恨上?还主动找他们?”陶玉书说:“邵氏变成林氏,我们也可以合作嘛。”

  “人家可不见得愿意跟林氏合作。”

  “他们怕跟我们合作,无非是顾忌湾岛方面的封杀,不用林氏的名字不就行了嘛!”

  陶玉书之前就让陶玉墨注册了几个皮包公司,包括和邵氏合资的电影公司,从表面上看也跟林氏没有任何关系。林朝阳竖起大拇指,学起了汤师爷,“高!实在是高!玉书同志算无遗策!”

  陶玉书嘴角含笑,眼神娇媚的白了他一眼。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终于将手上的小说写完了,第一时间联系了明报出版社的董桥和花城出版社的李士非。

  李士非人在广州,林朝阳的书稿他历来都是要人肉取稿的,他得先从广州到深圳,再过关到香江,需要林朝阳等两天。董桥在得知林朝阳写完了新书后,连约见面都没约,而是第一时间就跑到了他家里来。

  能让他这么积极,当然是因为小说的销量好的离谱。

  这几年时间里,明报出版社陆续引进了林朝阳的《梵高之死》《棋圣》《闯关东》《楚门的世界》《寄生虫》等几部小说。即便是其中销量最低的《棋圣》出版到现在也有7万多册销量了,剩下的几部作品销量都冲破了10万册大关。

  并且随著时间的流逝,这几部作品并没有像一般的作品那样逐渐变得无人问津,长尾效应出乎意料的好。就拿《梵高之死》来举例来好了,出版当年销量不到2万册,现在总销量却已经突破了12万册。

  这样的变化除了小说本身的质量有关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林朝阳在香江的名声日渐隆重,因而才使得许多读者对他的旧作产生了兴趣。

  细算起来,林朝阳几部作品的销量在明报出版社出版的众多图书当中销量已经是极高的了。别说是跟纯文学作品比,就是跟不少通俗文学读物来比,也丝毫不逊色了。

  毕竟香江就这么大的市场。

  所以这样能给出版社赚钱的作家有新作品面世了,董桥的态度当然积极。他取走书稿的第二天,李士非便到了香江。

  拿到书稿后,李士非便找了个酒店住了下来,方便他对小说做个初审,然后当面跟林朝阳沟通。隔了两天,李士非找到了林朝阳,进门后眉头紧锁。

  “进来半天了,怎么也不说话?”

  李士非从进门后就坐在沙发上沉默不语,林朝阳等了他好半天,他也不开口,最后林朝阳忍不住问了一句。李士非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朝阳,你这部《大时代》,我看不好!”

  “看不好”是委婉的说法,他当了三十多年编辑对于文学作品有著自己的判断,他实际上的是意思是“不看好”。

  听著这话,林朝阳的表情并不意外,隔了一会儿,李士非问他:“朝阳,你不觉得.....你这部小说写的太通俗了一点吗?”“是通俗了一点。”

  林朝阳大大方方的回应,让李士非有些措手不及。搞创作,有时候难免陷入误区。

  李士非在读完林朝阳这部新书之后,对人物和故事的精彩程度非常认可。

  但在他看来,这种人物和故事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放弃了叙事和结构上的考究。这样的小说,很好读,但不够文学。

  他本以为林朝阳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听到林朝阳的回答,他才明白,林朝阳很有可能是故意为之。

  李士非不解的看著林朝阳,“朝阳,以你现在的名气和地位,其实完全可以把这部小说写的更考究、更精致一点。”“老李,咱们都这么多年的关系了,就别说这种客套话了,你是想说更‘高级’一点吧?”

  李士非用沉默回答了林朝阳,眼神中透露著疑惑,他很想了解了解林朝阳这么写的原因。“其实我这么写也很简单。我这部书以股市为背景,这玩意国内还没有呢。

  很多人对股票是个什么东西都不了解,我如果不写的通俗一点,你觉得读者会有耐心看下去?”

  李士非仍有些难以释怀,“读者也是可以适应作品的嘛,乔伊斯、福克纳他们的东西就好读吗?现在不一样受欢迎?”林朝阳摇了摇头,“老李,我不知道你认不认同我的这种观念。

首节 上一节 448/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