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452节

  电影展闭幕后,外宾们都走了,可参加电影展的几家制片单位都被中影留了下来,开会总结得失。

  其实不管是电影局、中影还是各家制片厂,大家都明白存在的问题,但以现阶段的体制,开会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会后,陶玉书正想离开,却被滕进贤给叫住了。

  除了陶玉书,中影的丁达明也留了下来。

  “达明啊,这次你得谢谢玉书同志,她们林氏影业给你们中影挽回了颜面。”滕进贤的话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陶玉书觉得更像是一种对丁达明的批评。为了这次电影展,中影没少花心思和精力,现在看来效果差强人意。

  这次的首届中国电影展,说不定也是最后一届。

  丁达明立刻检讨了两句,滕进贤摆了摆手,“只是玩笑话,咱们是会后闲聊,别搞的那么正式。”他又问陶玉书:“我看玉书同志在会上没怎么发言,是有什么顾虑吗?”

  陶玉书苦笑了一声,思忖著回道:“不是我不想发言,只不过我们公司的身份比较特殊,即便发言也是个人观点,于大局无补。”

  滕进贤笑道:“您能这么想,就证明是个有大局观的同志。现在不是开会了,咱们私下交流,不妨大胆一点。”

  他叹了口气说道:“您和您爱人现在虽然在香江,但也是我们自己人,林氏影业又拍出了《孩子王》这样的好作品来,想必对比国内现在电影事业的发展也应该有所了解。

  这次电影展暴露了我们电影行业的不少问题啊!

  这几年隶属于文化部的几家故事片厂和省属电影制片厂生产的新片在逐年增加,但观影人次却是在逐年下滑。及至去年年底,已经累计下降了40多亿人次。

  而在这些上映的电影中,亏损的比例达到了47%,28%持平,仅有25%的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啊!”滕进贤上来就自曝其短,陶玉书明白他确实是有坦诚交流的想法。

  她沉吟了片刻,说道:“滕局长既然这么坦诚,那我就有话直说了。”滕进贤精神一震,他要的就是有话直说。

  “正如您所说,国内的电影市场现在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是在不断的衰退中。

  有人把这归结为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崛起的冲击,这种论调当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除了电视,难道舞厅、录像厅、旱冰场、台球这些娱乐形式不会分流电影的观众们吗?有一些同志在体制中待的太久了,很容易产生一种本应该如此的感觉。

  他们认为中国的电影市场本来就应该一年有两三百亿人次的观影人次、那些制片厂拍出来的电影不管好坏都得有人看、拍电影是艺术,不能往商业片方向去发展..

  这些观点普遍存在于我们国家广大电影从业者的心中。

  但事情的本质是,我们的电影市场自建国以后就处于计划经济和统购统销的控制之下。

  现在国家进入改革阶段,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冲击著各行各业的发展,对电影来说也是如此。

  我不负责任的推断,观影人次的规模姜缩恐怕还要持续下去,距离触底反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是在会上,陶玉书说话很大胆,可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大胆,才更让滕进贤欣赏。

  “玉书同志说的不错,我们电影人面对的社会环境在发展和变化,再用以前那种老眼光去看待问题是不行的。那您觉得,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

  陶玉书忍不住看了丁达明一眼,丁达明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坐立难安的扭动了一下身体。“我觉得还是大家都没有改变的动力吧。”

  滕进贤眉头一皱,他在努力理解陶玉书的意思,丁达明松了口气。

  “现在制片厂拍一部电影能从中影拿到九十万元,这就跟之前的大锅饭一样,不管电影是好是坏、是赔是赚。都跟制片厂、导演、演员这些人没关系,反正大家领的都是工资。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拍出好片子呢?”

  滕进贤听到这话忍不住反驳:“也是有不少好片子的。”

  “我们看到的很多好片子,是依靠著许多拥有超人一等的职业道德、艺术修养的同志在自觉自律的创作。但人吃五谷杂粮,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德才兼备的艺术家。

  我不知道滕局长了不了解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句话,“搞原子弹的收入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收入不如拿剃头刀的’。

  以前大家拍电影,说出去体面,收入也可观,还有地位。可再过几年呢?

  制片厂的同志们还是一个月拿著几十块钱的收入,他们还会静下心来拍电影吗?我听说之前刘晓庆出去走穴被罚之后还是屡教不改,为什么?还不是走穴赚钱嘛!

  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双轨制经济的节点上,但未来向市场经济的转向看起来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到那个时候,电影行业如果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的话...

  陶玉书没有接著说下去,但不管是滕进贤还是丁达明都完全理解了她的意思。沉默了片刻,滕进贤口中念著“竞争力”,然后问陶玉书。

  “您觉得,现在最有效的提高我们国产影片竞争力的办法是什么?”“提高制片厂的危机意识和经营理念。”

  “具体的呢?”

  陶玉书犹豫著说:“可以先尝试引进一批外国的优秀影片,有竞争才有动力。”

  滕进贤的眉头再次不自觉的皱了起来,丁达明说道:“我们现在不是也在引进外国的批片嘛。”“中影现阶段引进的很多电影都是多年前的作品了吧?

  而且一些影片只作为参考电影引进,许多老百姓还看不到。

  这些片子以买断的价格引进,固然是便宜,但不管是我们从业者还是老百姓,欣赏的都是国内几年前、甚至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电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指望我们的电影市场、从业者和观众能够与时俱进呢?”丁达明觉得陶玉书这些话藏著小心思,毕竟她自己就在经营著一家电影公司。

  陶玉书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大大方方的说道:

  “就我本人来说,我是非常希望电影这个领域的限制能够开放。滕局长可能不知道,我们林氏影业现在...她将湾岛方面对林氏影业的封杀和限制讲述了一遍,然后说道:

  “湾岛这些年来之所以敢对香江的Z派电影人如此肆意的打压,无非是仗著自身的市场优势。内地的电影市场封闭,对于我们这些身在香江的电影人来说是最难受的。

  我也明白我们的电影行业在政治上是有著特殊的地位的,只是..唉...”陶玉书的唉声叹气并非完全作伪。

  一边是完全封闭的市场,一边是低个头就能进入的市场,敌人很犀利,自己人又不给力。在这个年代的香江当Z派电影人,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尽管都明白陶玉书的心理,可她的话说的也是事实,滕进贤和丁达明面对这种情况也难免尴尬。“唉!玉书同志,让你们受委屈了,我们的工作做的确实不够。”

  滕进贤的态度很好,但看起来并没有打算为在香江的Z派电影人出头撑腰的打算。

  电影涉及到意识形态管控,他一个局长可不敢做出什么承诺和表态。

  八十年代以来,资产阶级ZYH的风潮便一度在国内蔓延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ZYH》,统一思想。港台文化自然属于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也是要警惕的。

  陶玉书不死心的说道:“滕局长,我有个建议,是否可以请你们考虑考虑?”“请讲。如果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我一定会尽量提供帮助。”

  言下之意,过格的话就别说了。

  “现在国家警惕资产阶级ZYH、警惕港台文化,我非常理解。但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这些自己人提供一些便利。

  我们不敢要求那么多,只要每年给我们那么两三个电影分帐名额就可以。”

  在1993年前之前,国内引进的电影从来没有分帐一说,都是走版权卖断的形式,均价一般在2万美元左右。哪怕是银都机构与国内制片厂合作的那些电影,也顶多是分点中影支付给制片厂的买断费用。

  听著陶玉书的要求,滕进贤陷入了沉默。

  分帐这件事倒是跟意识形态管控没什么关系,但问题的根本是在于电影局和中影要这么干了,必然要得罪全国的电影制片

  我们自己人还都只能享受买断呢,凭什么外面的片子进来就可以分帐?

  这天下最难堵的就是悠悠众口!

  见滕进贤和丁达明一脸为难,陶玉书心中轻叹一声。这种事果然不是她凭著一张嘴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这件事..不太现实。”正当陶玉书灰心之时,滕进贤沉吟良久,终于开了口。听到这话,陶玉书的心彻底落入了谷底。

  “不过……”

  陶玉书本来失望落下的眼神立刻抬起来,望向滕进贤。

  “如果你们公司拍的影片能够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我可以做主破例作为分帐片引进。”“滕局长,不知道您说的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是个什么标准?”

  滕进贤的眼中闪过一丝怪异,“唔...能拿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或者是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闻言,陶玉书刚刚提起来的心又沉下了下去,满脸苦笑。

  可能是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于离谱,滕进贤也有些心虚,说道:“玉书同志,这种事国内确实没有先例。”陶玉书并没有因为滕进贤提出的要求而感到气愤。

  她明白站在滕进贤的角度,他必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才能够打破电影行业的统购统销制度,破一次例。向来理智的她只一眨眼的功夫便将那些灰心丧气的情绪收拾好,脸色从容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感谢滕局长您总算是给我们开了个口子。这个要求的难度确实大,不过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尽量一试。”

  滕进贤心知这种事的难度,虽然并不看好,但想到“求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万一真得奖了那也算是他的政绩。而且,这次电影展林氏影业来参加确实也给电影局和中影撑住了场面。

  他想了想,跟丁达明商量了一下,决定未来每年给林氏影业两部固定的进口片名额,同时在买断价格上给予一定的溢价。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陶玉书自然不会拒绝他的示好。

  一番长谈后,陶玉书要请滕进贤和丁达明吃饭,被两人谢绝后,她独自离开了中影大楼。到燕京的时候是九月份,电影展开完已经是十月份了。

  燕京事了,陶玉书让余玉溪给她订了张回香江的机票。

  次日一早,她来到首都机场候机,距离登机还有两个小时,她闲来无事走进了机场的新华书店。“咦?”

第487章 舆论汹汹

  看著书架上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大时代》,陶玉书心想这些天光顾著工作,没想到丈夫的新作已经在内地上市了。她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到柜台结帐,又问:“这本书上架几天了?”

  “刚上两天。” “卖得怎么样?”

  营业员笑了笑说道:“在机场书店,哪有卖得好的书啊!”陶玉书一想也是。

  这时候营业员又说,“不过许灵均的书卖的还不错,虽然没有外面卖的多,但在我们这地方卖的也不算少了。”陶玉书听到这话,心情愉快的结完帐走出了书店。

  落地香江后,她打的士回家,一路街灯霓虹,车流如织,两地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啊!

  到家之后,她先跟两个小家伙亲昵了一会儿,又跟林朝阳聊起了这回去参加中国电影展的收获。“他们这要求..”

  林朝阳听到滕进贤提出的要求,哑然失笑,“要是得了这些奖项,谁还稀罕国内的那点票房?”陶玉书说道:“有总比没有好,国内的电影领域短期内又放不开。”

  “行吧,就当是锦上添花了。”

  “对了,凯戈的新剧本我看了,写的不太行,我把你的想法跟老陈说了。”林朝阳轻叹了口气,要不是为了布局内地市场,谁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呢。

  国内的电影市场现在还处于封闭状态,林氏影业在内地的投资算是提前卡位了。

  现阶段国内能打的导演真没几个,林朝阳其实很想捧一捧张华勋、李少红他们这群中国第一批商业片导演但问题是林氏影业即便投资他们的商业片也没办法在内地分帐,而他们的水平又只够在内地市场上驰骋。投资商业片和商业片导演这条路在目前根本走不通,文艺片和文艺片导演是唯一的选择。

  不管章艺谋和陈凯戈两人各自有怎样的槽点,但在现阶段,他们俩确实是林朝阳能从矬子堆里拔出的为数不多的“大个儿”。

  两人聊了一会儿,陶玉书将在机场书店买的那本《大时代》掏出来。“你新书都上市了。”

  “香江这边也刚上。”

  陶玉书把香江和内地的两版小说放在一起,嘴角含笑,对林朝阳说:“以后应该留心一点,把你每部小说的各个版本都收集起来。”

  “这个工作量可不小。”“没事,交给玉墨就行。”

  正在哄晏晏睡觉的陶玉墨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后背一凉,她四处看了看,起身去将窗户关上了。翌日一早,陶玉书精神抖擞的去上班,公司的事务攒了那么多天,得赶紧处理一下。

  结果她刚到公司,就看到了周润发等在那里,身边还跟著他的新婚妻子陈慧莲,他们夫妻俩刚刚于6月完婚。“林太!”

  见到陶玉书来,周润发和妻子站起身来。

  “阿发!阿莲!今天怎么有空到公司来了?”

  陶玉书笑著问了一句,然后将夫妻二人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进到办公室,寒暄了两句,周润发欲言又止,最后是陈慧莲开口说道:

  “林太,阿发可能不能接林氏的戏了。”

  陶玉书眉头微蹙,不动声色的问:“自由总会那边找阿发的麻烦了?”

  “是啊,之前冯淬帆来找过阿发。当时阿发合同都签了,就没太理会。前两天冯淬帆又来了,这次态度很强硬。说阿发如果再跟林氏合作的话,就要上黑名单。”

首节 上一节 452/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