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474节

  “咱们这连个证券交易所都没有,咋上市?”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林朝阳说。

  杜峰看著林朝阳的眼睛,觉得姐夫这话必定不是信口开河,他偷偷的问:“姐夫,你是有什么内幕消息?”

  “没有。我只是觉得金融领域的开放也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

  杜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觉得姐夫说的很有道理。

  隔天,林朝阳去了一趟王蒙家。

  见林朝阳拎著东西上门,王蒙调侃道:“你这属于行贿吧?”

  “那你可千万别接,接了我回头就举报你去。”

  开了两句玩笑,王蒙请林朝阳坐下,给他倒了杯茶。

  林朝阳今天来是为了文学奖的事,他得先跟王蒙聊聊情况。

  “就你提的那些要求,有些人肯定是不同意的。

  国内办的重要文学奖项一向都是文协主导的,按照你的说法,文协要干的活不少,权力却少多了。”

  林朝阳喝了口茶,放下茶杯。

  “这话不对。活再多,还能比茅盾文学奖的活多吗?

  事实上,这仍旧是你们文协主导的奖项。我不可能在这种文学奖项上花费太多的心思,以后还是以你们为主。

  现在有些同志觉得权力少了,无非是把评奖这事当成了文协的禁,觉得怎么评奖应该由文协来说了算,庄先生只要负责出钱就行了。

  说白了,是当权者的傲慢。”

  林朝阳嘴上不留情,王蒙脸色不虞,“你来就是为了批判我们文协的?”

  “你要少发些牢骚,我也不会说这些话。”

  “事情都给你办了,发两句牢骚还不行?”

  “你们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一年几十万元给出去,人家提点意见还不行?”

  两人各有各的理,扯了一会儿,王蒙才道:“好了。反正你的要求文协也答应了,等过两天你去文协,跟达成同志他们再商量商量细节的事。”

  “成。”

  林朝阳来就是为了跟王蒙通个气,聊完了奖项的事,王蒙又关心起了他们夫妻俩在香江的发展。

  问起了林氏影业收购玉郎机构的内幕。

  “你还关心这个呢?”

  “不是我关心,是有人关心。”王蒙的眼神似有深意,耐人寻味。

  他又说了一句,“你们夫妻俩在香江的发展,可一直都是新H社在香江同志的关注重点。”

  王蒙的话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简在帝心。

  林朝阳便把收购玉郎机构的前后跟他说明了一番,王蒙眉问道:“那个李兆福,给你们提供资金,没什么要求吗?”

  “没有。他受港府的排挤,差点陷入牢狱之灾。现在也算是淡出江湖,不问世事了吧。”

  “这人对香江的金融事业居功至伟,而且愿意团结华资和华人经纪,也算是有些情怀,就这么退出实在可惜。”

  林朝阳理解王蒙口中的“可惜”是什么意思,香江回归在即,上面需要团结香江社会各界,也需要在关键岗位上的掌控。

  “没办法。毕竟还没回归,港府还是说了算,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王蒙又问:“我听说,玉郎机构旗下有几家媒体?”

  “不错。《天天日报》《青春》《清新杂志》等一共四家,经营状况都还算不错,《天天日报》发展的尤其好。

  当初我们收购玉郎机构,这些媒体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蒙嘴角含笑,“为什么觉得媒体重要?’

  “媒体就是话语权,香江回归,我们这些中华儿女也希望为国家尽点绵薄之力。”

  王蒙觉得林朝阳的话有点肉麻,就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你那什么表情?”林朝阳质问他。

  “没什么,你们夫妻俩有心了。”王蒙难得夸奖了林朝阳一句。

  然后又说:“你们公司以后要是需要资金或者帮忙的话,可以联系几家公司·——.”

  王蒙提到的几家公司都是在香江展开业务的国企,林朝阳摇了摇头,“我们跟国企的往来还是越少越好。”

  王蒙略作沉吟,也明白了他的顾忌,说道:“这样也好。不过这样一来,你们夫妻俩在香江就要辛苦点了。”

  “知道我们辛苦,就对我客气点,以后我就是TZ对象了。”

  王蒙笑骂了一句,“说你胖,你就喘。”

  而后他正色道:“好好干,不要有思想负担。能帮上忙最好,帮不上忙也没关系,别让人家町上。”

  最后这句话,有些不讲原则,王蒙是以朋友的身份讲的。

  “明白,我也只是顺势而为。”

第500章 怎么就不能便宜我?

  去王蒙家后的隔天,林朝阳来到了沙滩北街2号。

  位于农展馆南里10号的文联大楼虽说建完了,但因为规模较小,文协机关并没有搬进去,而是把地方让给了下面几个二级单位。

  机关仍蜗居在沙滩北街2号院的平房里。

  “朝阳同志,可算把你盼来了!”

  文协当家人唐达成一见林朝阳,表现的很热情。

  一阵寒暄后,林朝阳说:“我今天来,是想跟达成同志您还有文协的同志们聊聊关于庄重文文学奖的事。”

  “知道知道,老王前些天已经跟我们沟通过了。这样,我叫几个在家的同志,咱们一起探讨探讨。”

  唐达成叫了几个人,然后一群人聚在会议室,就庄重文文学奖的组织和评奖工作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讨论。

  在林朝阳的规划里,庄重文文学奖不能单纯依靠文协或者专家评奖,而是应该广大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作品的初步筛选和提名工作。

  “”..—-现阶段国内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文学社团或者是诗社,们可以将一部分重点高校的文学社团吸纳进我们的评审组织当中来。

  大学生群体是现阶段中国的文学爱好者群体当中平均素质最高的一批人,他们有资格、也有能力担当起这份工作。”

  林朝阳说到这里,谢永旺问道:“朝阳同志,你这个想法理论上很好,可我们怎么保证大学生文学团体选拔作品的公平性呢?如果有人在初评当中诱导大学生呢?”

  “评奖没有绝对的公平。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评奖面向全国读者,以读者投票的形式评奖。

  看似公平,可实际每年的投票数不过二三十万张。

  大家也应该明百,这其中如果抛开文字工作者、各地文协工作人员、出版机构人员,真正的读者有多少?

  至于永旺同志你担心有人收买大学生,这恰恰是我最不担心的。

  大学生一腔热血、赤子之心,如果他们能被人收买,那么我们这些人又凭什么敢肯定自己不会被人收买?

  而且,我觉得这件事文协完全可以联系落下团委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话其实对于引导和团结全国的大学生群体是很有帮助的。”

  唐达成听到林朝阳最后一句话,眼前一亮,感觉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格局给打开了,他越想越觉得这事有可行性。

  “评选的具体措施,我认为文协方面可以先与教育部、团委协调,选出若干所高校。

  这些高校应该满足两项基本要求,第一是拥有成规模的文学社团,第二是以人文学科见长。

  高校和文学社团选定之后,由文学社团负责具体的作品普选工作,文协可以动员省、市两级文协进行指导和监督。

  然后汇总初选名单报送全国文协,再由全国文协组织的评委会进行最终的审核、筛选。

  全国文协方面组织的评委会,除了作家、编辑和评论家这老三样之外,我希望也能加入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

  大学生、工人、商人、文艺工作者等等——”

  当林朝阳说到这里,负责中华文学基金会具体工作的张锲开口问道:“朝阳同志,你想引入大学生、工人、商人、文艺工作者,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定他们具备担任评委的资格呢?”

  林朝阳反问:“需要什么标准?当评委又不是做学究,我认为只要这些人拥有基本的阅读量就够了。

  我有句话大家可能不太听,我一直认为文协的同志们在评奖方面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就知道林朝阳要放炮了。

  尽管不爱听,可谁让林朝阳现在地位不同一般了呢,而且这次又是为了搞评奖的事来的,属于给文协送福利。

  “朝阳同志不妨直言。”唐达成脸色平静,声音沉稳。

  “之前搞茅盾文学奖、搞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大家总说要注重多样性,选出一堆作品来,这当然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来。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是,这种多样性更多的是从数量方面来决定的。

  你说歌颂改革开放的作品要鼓励,他说批判人道洪流的要鼓励,另一个人又说关注现实的作品我们要大力支持。

  世界是多样的,哪一本书也不可能写尽,难道我们每一次评奖都要照顾那么多人的想法吗?

  我认为评奖不仅是奖励过去的创作,更关键的是要激励未来的创作。

  我们与其在数量上妥协,不如将评委阵容丰富性提上来,选出更符合大众读者的作品。

  哪怕只有一部,但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才更具代表性。

  另外,缩小获奖作家、作品的数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奖项的稀缺性和权威性。

  每一届30万元的奖金总数,我认为它应该有这个含金量。”

  林朝阳说完这番话后,现场沉寂了片刻,大家都在消化林朝阳的想法。

  “另外,我想重点强调一下评委的回避制度。”

  众人的眼神看向林朝阳。

  “庄重文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我的想法是评委每届轮换一半,每两届评委会即以全新面孔担任。

  在我们的评委阵容中,作家、编辑肯定是少不了的。

  如果有评委的作品入围,该作品将被自动淘汰——.

  谢永旺燮眉问道:“这样是不是太严苛了?能入围的作品肯定是有水准的,

  可不可以由让作家选择放弃评委身份?”

首节 上一节 474/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