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62节
陶父陶母没有陶玉成的少年心,但还是过来瞧了一眼,听陶玉书说是花了二百块买的,都有些惊讶。
他们家里除了那台电视机,大概就数眼前这个小小的砖头最贵了。
女婿舍得花二百块钱给女儿买这么个用来学习的东西,陶父陶母的眼神里透著几分欣慰。
林朝阳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的对陶玉书说道:“十几块买的东西说花二百块,你也太敢喊了?”
“不说贵一点,玉墨和那两个小的两天就能把这东西给拆了你信不信?”
林朝阳不得不承认,媳妇考虑的确实比他周到等以后有机会,我给你买个最新款的!“林朝阳说陶玉书笑颜如花,“这个就很好了,用来学习的,又不是拿出去显摆的,花那个钱干什么?”
林朝阳握住她的手,“真是贤妻!贤妻,你看玉墨也高考完了…..就知道你没安好心!”陶玉书嘴上嫌弃,手却没松开。
姐!”房间的门突然被人推开,少女“哎呀”一声捂任了眼睛陶玉书没好气的喊道:“你手指缝再露大一点!”
陶玉墨将敷衍的手放下,脸红红的说道:“姐、姐夫,爸说周末去全聚德吃烤鸭!”
全聚德?
林朝阳瞬间又想起了那红砖落地的烤炉,又想起了那“十元一只”的菜牌。
老丈人豪气啊,出手就是全聚德,这一顿饭不得吃他一个月工资?
“知道了!”
陶玉墨听明白了姐姐的意思,这三个字分明在说:跪安吧!
她老老实实的退出了屋子,还顺便把门给带上了。
“这丫头!“陶玉书被气笑了。
这一天,刘听武跑到图书馆,询问林朝阳小说的事。
递给部队那边了,不到半个月呢,估计不会那么快有结果。“林朝阳对刘听武说刘听武有些失望,叮嘱林朝阳获得部队的许可之后一定要通知他,他过来取稿子。
章德宁那还得他目己去送稿子,看看人家老刘,就冲这态度,稿子不给人家都不台适。
“一定,你放心吧。”
临走,刘昕武又送给林朝阳一份刚出刊的《十月》,他的那篇《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就发表在这一期上。
“谢谢老刘。”
瞧瞧人家办的事,德宁同志还是有待进步啊!
晚上回到家中,林朝阳把这一期《十月》展示给陶玉书看。
“瞧瞧这个!”
陶玉书以为林朝阳是在炫耀他的文章发表了,可翻开杂志,却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也在其中。
“这.....”突然的惊喜让陶玉书愣在那里。
怎么样?“林朝阳面露得意之色陶玉书满心疑问,“怎么把我也署上名了?”
你也没少给这篇文章帮忙啊,当然得署上名,要不然我岂不是变成了欺世盗名之辈?”
听看丈夫的解释,陶玉书为这个小小的惊喜雀跃不已,投入了丈夫的怀里刘昕武来找林朝阳的第三天,杜峰便骑看目行车来到陶家“姐夫,你那部小说有信儿了。”
这么快?“林朝阳还以为少说得一个月呢都在燕京城,又不用邮寄,送稿子都是212去的。”杜峰解释了一句。
“上面什么意见?”
杜峰没回答他的话,“你跟我去军区一趟吧。”
“好。”
两人来到军区大院,林朝阳再次见到了大舅杜若林“小说的事上面没什么意见。”
没什么意见?
林朝阳愣了一下,随即才明白过来,没意见才是最好的意见,证明小说的审核过关了。
“不过上面有个要求。”
“什么要求?”
你这部小说发表的刊物级别不能太低。”
林朝阳立刻了然,部队提出这么一个不算要求的要求,应该也是想让他的小说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毕竟小说的内容对于南边的那场战事是一次很好的正面宣传,提升己方士气。
“《十月》行不?”
杜若林眉问道:“《十月》在国内的文学杂志里属于个什么水平?
林朝阳说道:“《十月》虽然是去年才新成立的杂志,但后面是燕京出版社和燕京市文联支持的。”
听看这话,杜若林面露沉吟,“省级刊物啊....··林朝阳顿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这么说好像也没错,但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沉思片刻,杜若林说道:“这个《十月》差点意思,能上《人民文学》吗?”
林朝阳无语的看著他,《人民文学》是我说能上就能上的?
“大勇,这个...我说了不算啊!”
杜若林点点头,“我明白,这种全国第一的刊物不是一般人和作品能上的。”
林朝阳心里吐槽:大舅,你就不考虑一下《收获》的感受吗?
杜若林想了想又对林朝阳说道:“这件事你不用管了,我们部队这边去联系吧。”
啊?
大舅,这部小说我都答应好人家了。”林朝阳一脸为难的说道。
答应《十月》了?“杜若林问。
林朝阳点了点头。
“没关系,有意见让他们来找我。自己影响力不行,还怪别人了?”
闻言,林朝阳哭笑不得。
接触这么长时间,他终于在杜若林身上看到了大权在握的豪横一面。
“这部小说不仅要让我们的子弟兵看见,更要让全国人民都看见!“杜若林斩钉截铁的说道。
听著他慷概激昂的声音,林朝阳心里的那点意见不知为何消失不见了。
只不过在杜峰下楼送他的时候,林朝阳忍不住问道:“你爸平时是不是不咋看文学杂志啊?”
他?他一个大老粗,看啥文学杂志,除了文件、地图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别的带字的东西他碰都不碰。”
“那他咋知道《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谁不知道。”
林朝阳忽然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傻问题,正因为大舅杜若林不看杂志,所以才会只知道《人民文学》。
毕竟是挂看”人民”二字,代表的含义不言而喻,从军区大院出来,林朝阳心里有些不好意思老刘这人不错,小说也一早答应给人家了,结果现在变成了这样。
唉!
老杜同志不讲究啊,说让人家有意见找他,人家找得著他吗?
还不是得我来收拾烂摊子?
翌日,林朝阳特地跟单位请了个假,来到东兴隆街51号。
朝阳?你怎么来了?来送稿子的?”
刘昕武看到他,又惊又喜,满脸期待的问道“额..--.”看著刘昕武这个表情,林朝阳真不太好意思开口,“那个...-.部队那边审核是通过了,不过....不过什么?“刘听武满脸喜色,丝毫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过上面的意思是想找个更有影响力的杂志发表我这部小说。”
啥意思?“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刘昕武有点茫然一旁的章仲鳄提醒道:“就是嫌弃我们《十月》名气太小!”
刘昕武满脸悲愤,“我们《十月》名气小?我们《十月》名气小?”
章仲抹了抹脸上的口水,“你别冲我喊啊!”
刘昕武转向林朝阳,“我们《十月》怎么就名气小了?”
一旁的几位编辑也同仇敌气,“就是就是,《十月》名气怎么就小了?”
林朝阳面露苦笑,“《十月》名气当然不算小,主要是部队那边想找那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说到这里,他意识到目己这么解释也不对,有越抹越黑的嫌疑。
《十月》就没有全国影响力了吗?
他们想找谁?”
刘昕武一脸“我倒要看看是哪个小妖精”的表情,盛气凌人。
林朝阳声音压低,臊眉套眼的吐出几个字:“《人民文学》!’“《人民文学》?《人民文学》怎....…-刘听武听到这个名字丝毫不惧,正准备大放厥词,就被一旁的几个同事给拦住了。
“昕武、昕武,冷静!”
虽然大家不想承认,不过《十月》跟《人民文学》还是有点差距的几个同事把刘听武劝住,章仲鳄问林朝阳:“这么说部队那边已经定好了?”
“嗯。”
林朝阳心虚的应了一声,他真怕目己再说两句,挑起军民矛盾来。
“唉!”
几个编辑部叹了口气,林朝阳的小说确实有点敏感,人家部队既然这么说了,看来这部小说确实跟《十月》没缘分。
可刘听武心中却气愤难平,他越想越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人民文学》,欺人太甚!”
《人民文学》:???
第86章 长寿的秘诀
不管老刘同志再怎么不乐意,也弥补不了《十月》和《人民文学》之间的现实差距他也知道这事不是林朝阳能左右的,到最后心情也平复了,只剩下无奈的苦笑我千算万算,没算到人家部队还有这个要求。唉,行吧,都这样了,能怎么办呢?就是可惜了你那部小说。”
老刘同志的怨气一时半会消不了,林朝阳趁看下班拉看他去外面吃了顿饭,推心置腹的畅谈了一番,又答应了下部小说一定给《十月》,他心里这才舒服了。
到了周日上午,陶家人一家人穿戴整齐,热热闹闹的坐著332路公交车进城燕大位于后世的西北四环,放在三十年后看没什么,但在这个年代,进一次城确实要费不少时间。
进城虽然主要是为了吃全聚德,但一家人难得出门,当然要好好逛逛,快到中午的时候才赶到位于前门的全聚德老店。
后世提起全聚德,大家都说他变了味道,实际上变味道不光是后来,早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以后就变了。
因为在早先那个年代,烤鸭的价格开不亲民。到了五十年代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烤鸭这道美食,全聚德在用科上做了妥协。
味道不如以前好了,但吃得起的人确实比以前多了,也算是有利有弊。当然了,后世搞成游客专用的锅确实是甩不掉的。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