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64节
别跟后世某些明星似的,拍一部戏赚老百姓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却还要在屏幕上抹眼泪,说自己拍戏如何如何不容易,手指破了个皮都恨不得叫个救护车,好买个热搜,贱不哦啊?
“你的心态可真好!”
“这就叫大将风度!”林朝阳自夸了一句。
说你胖你就喘!”
夫妻俩说了两句俏皮话,林朝阳便没再在意这件事第二天一早,林朝阳去图书馆上班,陶玉书也要去她说在图书馆看书凉快,林朝阳也没当回事,等到了图书馆,林朝阳去借书处上班,陶玉书则一头扎进了报刊室,燕京晚报.....燕京晚报...·.她嘴里念念有词,在一堆报纸里面翻来覆去的找找了好一会儿,她终于发现了宫云所说的那张报纸《驳许灵均所谓”伤痕文学的必然衰落”》。
陶玉书专注的阅读这篇文章,文章不长,总共不到两千字,前面千八百字还算正常,到了后半段就有点走样了。
这个作者可能是个伤痕文学的资深爱好者,又或者是创作者,论述到后面有些控制不住对于林朝阳唱衰伤痕文学的愤恨,言辞之间尖酸刻薄,已经脱离了讨论的范畴。
除了骂丈天,还无视自己,可恶!
不过在看完了文章之后,陶玉书也算是放下了心文章水平一般,大概率是个愤怒的大学生,或者是伤痕文学的业余创作者,这种文章倒是不需要担心,估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力,她放下了报纸,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实事求是的说,丈夫那篇文章的内容是中肯的,但要说唱衰伤痕文学也没错,现在伤痕文学在全国上下正是火热的时候,丈天的文章恰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必然会有不少人因此对他有意见的,这样的文章肯定不止一篇她又在抱来了一堆报纸翻来覆去的找,约莫半个多小时,还真又让她翻到了一篇文章。
看标题也是反对丈夫的看法的,不过这篇文章至少还是在讨论的范畴内,陶玉书看完之后便放下了。
她心中思村著,这一期的《十月》出刊还没到半个月呢,光是她在图书馆随便翻的就发现了两份反对声音。
要知道报纸可从来不是文学界讨论问题的主要战场,那些文学杂志和文学评论杂志刁是。
现在既然报纸上已经陆续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估计再过个把月,杂志上的讨论声音肯定是少不了的。
有的纯粹讨论不怕,怕就怕的是发在《燕京晚报》上的那种文章,明明可以好好说话,他非得跟你夹枪带棒,甚至是恶语相向。
陶玉书觉得目己有必要未雨绸缪一下,丈天不在乎挨骂,可她忍不任逮看那些写文章的作者挨个骂回去显然是不可取的,到最后除了把自己气个半死,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什么也得不到。
陶玉书心里琢磨看,如果后面舆论一边倒的批判丈天肯定不行,最好的刃法是把水损浑,双方各说各的,目然也就没人在乎丈夫的文章了。
她别的不行,写点评论文章还在行,正好还可以借著这个机会锻炼一下。
正在书库摸鱼的林朝阳并不知道妻子只是看了两篇文章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要打倒伤痕文学了,他忙里偷闲写了千八百字小说,就接到了楼下传来的小纸条,说有人找他下楼一看,是周熊郊如见面寒喧两句,周燕如开门见山的说道:“《小鞋子》单行本的事已经谈好了,小说现在正火,人文社那边合作的意愿也很强烈。你哪天有时间,跟我去他们那走一趟。”
“明天吧,我请半天假,上午过去一趟。”
好,那我明天在人文社门口等你,地方你知道吧?”
“朝内大街166号,谁能不知道啊!”
周燕如点点头,两人又聊了两句,她便告辞而去,翌日早上,林朝阳来到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那栋五层高的大楼静静的仁立在街边,这会儿赶上早上上班,不少人骑著自行车进院隔看不远,林朝阳便看到周燕如正扶看自行车等在大门口,老周,等一会儿了吧?“林朝阳上前拉了个招呼。
“我也刚来,走吧!”
两人进院,来到传达室门口,周燕如冲里面喊了一声:“老翟,登记!”
一看就是老熟人了,传达室的老帅傅拿出本子给周燕如登记,眼晴扫了一眼林朝阳。
“小伙子面生,新作者?”
许灵均知道吧?”周燕如介绍道。
许灵均啊,听过听过。“老翟说著话,接过了两人登记好的本子。
等二人上了楼,他扫了一眼本上的名字林朝阳,小伙子字写的倒是不错!
人文社的当代文学编辑室在三楼办公,周燕如带著他走进当代文学办公室,靠墙一圈是八九张桌子,桌前一群编辑,每个人的书桌上都堆满了书稿,连地上也有不少用牛皮纸袋装著捆好了的稿件。
“老李,给你送人来了!”
周燕如的喊声喊出来了一个戴著眼镜的方脸中年,他笑著起身张开手,先是周燕如打了个招呼,然后又热情的握住了林朝阳。
这位就是许灵均同志吧?”
这是李曙光,编辑室副主任,你的小说就归他管了。”周燕如介绍了一句。
“叫我老李就行。”李曙光说道林朝阳笑了笑,“您叫我朝阳就行,我本名林朝阳。”
几人寒喧了几句,李曙光叫了一声“小岳”,办公室里的一个年轻人起身,看起来约莫三十左右,李曙光介绍道:“岳红志,你的责编。我负责二审,总编辑负责终审。”
简单介绍过后,岳红志找来了两把凳子,让两人坐下,又忙看倒水,别忙了,他还得回去上班,长话短说。”周燕如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好聊的,人文社要给《小鞋子》出单行本,无非是让作者和编辑见个面熟悉一下而已。
几人闲话了几句家常,听说林朝阳在燕大图书馆上班,岳红志肃然起敬,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又聊了几句《小鞋子》的创作经历,走廊便传来一个响亮的男声。
“许灵均来了吗?在哪儿呢?”
正在说话的几人停下,朝门口望去,只见面容严肃的中年男人正在门口张望,在编辑室内扫了一眼,眼神立刻定在了林朝阳身上。
编辑室内就林朝阳和周燕如两个外人,林朝阳更是个生面孔,他自然一眼就能发现李曙光苦笑著说了一句,“我这还没聊完呢!”
没事,你们先聊看,我就过来看看。”
中年男人嘴上这么说,可眼晴却好像妖精见了唐僧肉,盯著林朝阳就不松。
李曙光朝林朝阳笑了笑,“你这回可变成我们人文社的香饶了。”
得!也没什么好崂的,之后有问题小岳这边会你联系,你先应付他吧。“李曙光朝门口努了努嘴。
四五天前,部队的军旅作家徐淮中跑到《人民文学》编辑部,找到了主编章光年,嘀嘀咕咕了一阵,留下了一份稿子。
章光年把稿子安排给了负责小说北组的崔道义,让他尽快审稿编辑部的审稿制度都是三审制,崔道义是《人民文学》小说北组的负责人,手下有王扶等人辅佐,一般都是他下面的编辑们初审之后,再由他二审。
最后再交由主编终审,有作品争议比较大或者可能引发影响的还需要总编一同终审。
章光年一上米就让崔道义审稿,他一开始以为是谁要走后门丁,心里还很不舒服可捧看稿子看了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改变了目己的想法,花了两天仔细看完了稿子,崔道义可以非常笃定的说,这是一部极其出色的战争题材小说可他看著稿子上的署名又陷入了疑问,许灵均的名字他当然知道。去年的《牧马人》,今年的《小鞋子》,这个作家可以说是火爆文坛,可他的小说为什么是部队送来的呢?
崔道义找到章光年了解情况,章光年被他追问的没办法了,才告诉他这部小说因为涉及到南边还在持续的战争,本来是送给部队审核的,部队领导看了之后觉得很好,要找个权威性的文学杂志发表,于是才送来了《人民文学》。
了解完情况之后,崔道义没再说什么,只要不是走后门就行,后世人们提起八十年代的文学盛世,其中少不了名编们的风采。当时燕京城有四位编辑被文坛好事者称为”四大名编”,崔道义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自己的职业,崔道义有著自己的坚持,他当然不希望有名不副实的作品通过自己的手登在《人民文学》这个中国文学殿堂级的刊物上。
第88章 老天有眼啊
稿子交给章光年终审,崔道义正打算联系许灵均这个作者,结果昨天他在楼下抽烟的时候听说了当代文学编辑室要给许灵均的《小鞋子》出单行本。
这不巧了吗?
今天一大早刚上班,他就跑来当代文学编辑室,结果还真让他给逮到了。
李曙光替林朝阳和崔道义互相介绍了一下。
“你就是许灵均?”
崔道义问的是个问句,可眼神中的欣赏却藏不住“崔老师好!”
崔道义的脸如果不苟言笑,看起来会很严肃,但他总是笑呵呵的,“叫什么崔老师,老崔就行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习惯了老的称呼林朝阳从善如流,叫了一声“老崔”,两人有说有笑,一旁的周燕如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种被人当面撬行的惯恨。
可她听著听著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林朝阳的新小说要在《人民文学》发?不是给了《十月》吗?
崔道义邀请林朝阳到小说北组去坐坐,周燕如步调紧随,亦步亦趋崔道义用眼神向林朝阳示意,这是什么情况?
周燕如此刻只想知道林朝阳稿子的去向,装作没看到崔道义的眼神,跟看两人来到了《人民文学》小说北组的办公室如果按照武侠小说的门派分类,《人民文学》在中国文学期刊界的地位应该是少林或者武当。
头顶的”人民”二字注定了它的出身不凡,哪怕同样是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杂志,它也先天比其他刊物高了半个头。
身后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全国文协,也让它在中国文坛树立起了超然物外的地位这份伴随看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文学杂志用无数的经典作品证明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学的意义。
当然了,如此权威的文学杂志也不是没缺点。
政治色彩浓厚、文学审美观念陈旧这些都是《人民文学》存在的问题,就如章德宁私下里所说的那样,可作为一份官方性质的最高标准的文学刊物,它的保守和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即便是这样,《人民文学》在去年年初依旧大胆发表了刘昕武的《班主任》,为伤痕文学在国内的流行和风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说北组的办公室与当代文学编辑部布局差不多,连编辑们的年龄都差不多在编辑分工上,崔道义名义上管著小说北组,而小说北组中的核心力量正是燕京作家群,林朝阳这样的新生力量加入其中,崔道义自然是欣喜万分稿子崔道义已经看完了,找林朝阳聊天,聊的都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两人交流了快一个小时。
崔道义意犹未尽,但刚才李曙光提醒说林朝阳中午还得赶回单位上班,他也只好打住话题,最后说道:“你的稿子现在在终审阶段,我是非常认可的。如果过了终审,应该会排到八月那期发表。”
林朝阳点了点头,“谢谢了。”
等林朝阳从人文社出来,周燕如迫不及待的问道:“你那部小说不是说给《十月》了吗?怎么义跑到《人民文学》来了?”
刚才林朝阳和崔道义聊天的时候始终不提稿件变更发表刊物的原因,她差点憋出内伤来,这会儿终于可以问出口了。
我那个稿子写的内容比较敏感,需要部队方面审稿,部队的领导看完觉得小说很好,但就是不太认可《十月》的影啊力,要找个比较权威的杂志。”
哈!“周热如听了林朝阳的话差点乐出声,还好及时慈了回去老大有眼啊,你刘听武以为撬了林朝阳的稿子就能发在你们《十月》了?
这真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关键人家黄雀根本就没动,有人给送到嘴边可高兴了一会儿,周燕如又有点郁闷。
稿子《十月》没得著,她们《燕京文艺》也没捞著啊,这一波妥妥的两败俱伤,让《人民文学》捡了个大便宜我们《燕京文艺》影响力不也不差,你就不能想看我们点?“她不甘心的说道林朝阳无语的看了她一眼。
老周同志,咱实事求是一点行吗?
晚上回家,从吃完饭以后陶玉书就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林朝阳跟她说起这两个月可能会有两笔稿费到帐,加起来得有千八百块钱,她也只是“嗯”了一声,这个淡定的反应让林朝阳觉得有点不对劲。
他们家的小财迷什么时候听见钱的反应这么平淡了?
他凑到书桌前,陶玉书的笔仍在稿纸上沙沙写个不停《情绪价值主导下的“伤痕文学”路在何方?》玉书,你在写评论?”林朝阳问道“嗯。”
“怎么写起这个来了?”
陶玉书停下了笔,看向林朝阳,神色严肃认真,“我今天在图书馆看书,发现有两篇针对你的文章。”
“然后呢?”
你那篇文章才发了几天啊,就有两篇文章,照这个趋势下去,说不定过一段时间会越来越多。”
“所以呢?“林朝阳不解其意陶玉书瞪看圆圆的大眼晴,“所以我准备写几篇文章替你摇旗呐减。我们虽然不在乎骂声,这种争论有时候也看声量大小。你总是不发声回应,人家还以为你辩不过他们了,读者可能也会被误导,以为你是真的哗众取宠。”
林朝阳看著她的表情,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特别萌,忍不住亲了她一口。
陶玉书正严肃认真呢,冷不丁被亲了一口,她楞楞的问道:“你干嘛?”
“不干嘛。“林朝阳拉过她的手,说道:“外界的那些声音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有那个时间,我们牵牵手、散散步不好吗?”
林朝阳的声音温柔,陶玉书想像著他描绘的画面,心中不觉产生一种幸福感,但她还是说道:“也不算浪费时间,还有稿费赚呢!”
“嗯?”林朝阳啼笑皆非的看看她,敢情你还有这点小心思呢?
老公引战,老婆批量产出文章与人打口水仗,稿费欢欢欢的飞进口袋里林朝阳把脑海中的画面甩出去,看看她信心白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样子,他还真不忍心击她。
“你写可以,别累著自己,更不能因为这些事生气。”
感受著林朝阳的关心,陶玉书心中生出几分暖意,“放心吧,我就是不想让你看起来太势单力薄。”
林朝阳轻轻的搂住陶玉书,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你刚才说能收多少稿费来著?”陶玉书被他搂在怀里,瓮声瓮气的问道干把块钱吧。”
一部小说要发表,一部小说出单行本,两部小说加在一起超过十三万字,赚个千把块钱很合理陶玉书听到这个数字秀眉微,“你今年的稿费收入这么多?”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