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66节

  林朝阳沉重的叹了口气,他怎么也没想到,外边那帮闲的冒油的批判文章给他造成的最大影响居然是夫妻生活。

  “时间太晚了,都九点半了。“林朝阳又提醒道陶玉书拾头看了一眼,“十点,十点就睡。”

  见她如此沉迷于创作,林朝阳也不好意思打扰,只能乖乖的等到十点钟。陶玉书意犹未尽的搁下了笔,她刚躺上床,林朝阳的手便抚上了她的肩。

  知道的你是为了给你男人我出气,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一心想赚稿费呢。”

  听到这话,陶玉书本能的心虚了一下,眉头紧锁,义止言辞我就看不得这帮人欺负你!”

  同床共枕这么长时间,林朝阳太了解陶玉书了,刚才他那么说只不过是调侃而已看著陶玉书的反应,他不禁莞尔。

  是啊,这帮人,就看我老实,太欺负人了!多亏了媳妇你仗义出手,力挽狂澜。”

  他的语气轻松,没有半分挨欺负的苦大仇深,惹来陶玉书的白眼。

  这个家里最没心没肺的就是你!”

  你这个话我不认同,你把大哥放在哪里了?

  夫妻俩背后说大舅哥坏话,陶玉书忍不住笑了出来,“整天说这些俏皮话。”

  那不说俏皮话了,来点实际行动。“林朝阳笑眯眯的凑了上来,夜,伸手不见五指。

  床架有节奏的晃动仿佛黑暗的律动,突然,男人的肚皮被一把住,又捏了捏。

  床架的晃动立刻停了下来,男人浑身紧绷,“干嘛?”

  你最近是不是胖了?”

  没有吧!“男人无视肚皮上的一圈肉。

  女人没再说话,床架继续晃著,一直到深夜。

  翌日清早,林朝阳朝图书馆走看,准备去上班冷不防昨天夜里的对话又闯入了他的脑海,他低著头捏了捏肚子上的肉肉。

  胖了吗?

  一定是因为最近忙于写作,都是为了这个家啊!

  他这样安慰著自己,走到图书馆附近,就瞧见东面有个一颠儿一颠儿的瘦小身影朱伯伯,您可真是风雨不误啊!”

  林朝阳和朱光遣并排跑看,主动搭话老朱头儿警了他一眼,嘴紧紧的闭著,丝毫没有回答的意思。

  看样子,老头儿还真怕岔气。

  林朝阳没再说话,两人跑了约莫二十分钟,他看了一眼手表,马上要到开馆时间了,便赶忙朝图书馆跑去。

  跟著老朱头儿一起跑步纯粹是突发奇想,昨晚被媳妇嫌弃了一下,让他产生了危机感。

  这年头软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女人要的不仅是他的才华,还要他保持鲜美的肉体。

  喉,贪得无厌!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来到燕京这一年,他的生活确实过的太安逸了一点,连点像样的体力活都没有。

  每天找书、倒书繁琐是繁琐了点,但也不算累,唯一算是比较累的大概就算是倒架了,基本每个季度也就一两回。

  他之前每天都会提早二十分钟到馆里,今天看到老朱头儿风雨无阻的锻炼,心里也起了个念头。

  从今以后,他也利用上班前的这段时间跑跑步。

  男人的尊严不能丢!

  九月里,空了一个暑假的燕大校园再次热闹了起来,校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天林朝阳正在借书处前台当班,好久不见的刘振云走了过来。

  “朝阳!”

  “振云,来借书?”

  刘振云交给林朝阳几张索书卡,他先登记了信息,刘振云说道:“你那部小说我看‘。”

  “哪部?”

  林朝阳今年发了两部小说,一部在是五月发在《燕京文艺》上的《小鞋子》,一部是在发在八月下旬的《人民文学》上。

  当然是那部《高山下的花环》!”

  “哦,那部阿啊。”

  林朝阳脸上表情淡然,不知道为什么,刘振云有种想给他一拳的冲动。

  能在《人民文学》头条发表,厉害啊!”虽然觉得林朝阳是个装逼犯,但刘振云还是由衷的说道。

  谢谢,也是凑巧了,部队那边比较欣赏。”

  部队?“刘振云不知道林朝阳为什么会提到部队,写个小说跟部队有什么关系。

  林朝阳开没有遮掩,如实跟他解释了一下,刘振云感叹道:“我还纳闷儿呢,你好端端怎么写起战争军事题材的小说呢!原来如此。”

  两人正说看话,一个青春靓丽的身影出现在前台附近姐夫!“陶玉墨甜甜的叫了一声。

  林朝阳说道:“这几天怎么不回家?”

  燕大开学,陶玉墨这个燕大79级新生也搬到了学生宿舍,这一去好似蛟龙放海、猛虎归山,陶家人好几天没见著她的影子。

  “上课忙啊!”

  “上课忙下课也忙?晚上也忙?“林朝阳毫不留情的拆穿了小姨子的谎言,提醒道:“最近妈的心情可不太好。”

  陶玉墨丝毫不惧,反而带看儿分有侍无恐的笑容,没少骂我吧?没关系,让她骂吧反正我也听不著。”

  快乐的大学生活让陶玉墨乐不思蜀,以至于连家都懒得回林朝阳看看小姨子的表现感觉仿佛另一个“陶玉书”出现了,陶家的女人是不是在考上大学之后都会产生这种战天斗地、浑然不惧的精神“姐夫,这都中午了,你请我吃饭吧!”

  你姐一个月就给我那么几个钱?你好意思让我请吃饭?“林朝阳哭穷道陶玉墨一脸你当我傻的表情,“都有钱给我姐买播录机,没钱请我吃饭?”

  林朝阳::.小姨子的理由听起来无僻可击,有钱买二百块钱的播录机,没钱花五毛钱请我吃饭?

  林朝阳内心袁叹一声,我那播录机才花了十三块钱啊:他怎么也没想到媳妇随口喊的一句二百块,会给他挖了这么大一个坑,竟然成了小姨子眼中的肥肉。

  振云也一起吧。”

  既然请客躲不过,那干脆大方一点。

  林朝阳注意到,从陶玉墨出现在借书处的时候,刘振云的眼神就一直躲躲闪闪的放在她的身上,就是那种想看又不敢看的眼神陶玉墨与姐姐陶玉书容貌相似,都继承了陶母的优良基因,但她的脸上更多了儿分娇俏的少女之姿。

  林朝阳请两人到长征饭庄,点了两个肉菜,三个人吃的不亦乐乎,最后花了一块八“谢谢姐夫!”

  跑林朝阳这蹭了顿饭,陶玉墨抹了抹嘴就走了,留下刘振云望著她的背影怅然若失。

  别看了,都没影了。“林朝阳提醒道被点破心思,刘振云脸上闪过羞报之色他跟林朝阳相差一岁,可林朝阳结婚都快两年了,他却还是个童子哥,见到漂亮女孩有这种反应也很正常。

  朝阳,《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写的真好!”

  刘振云的话题岔的十分生硬,不过林朝阳还是很给面子的说道:“好在哪里?”

  抛开心中的羞涩,刘振云沉吟了片刻,然后才开口。

  我看完这部小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第一点是人物塑造的真实性与三维性。

  《高山》这部小说里的军人形象与我们以往在文学作品和电影里面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摆脱了过去单薄的模式化处理和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人性特征,小说里梁三喜的淳朴与坚毅、赵蒙生的成长,这种偏向写实主义的手法让人物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也增强了小说本身的艺术感染力。

  再就是小说里面所展现的悲剧意识与人文关怀,《高山》的故事放在文学创作里面多少有些吃亏。

  因为这一类战争题材的作品你不可能不歌颂英雄王义,但我觉得你在这里面处理的就很好。

  把小说的关注重点从简单的军事叙事,转向了冲突性和戏剧性的处理,又融入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深深的人文关怀。

  最后关于战争的代价和生命的价值的思考很深刻,特别是在探讨军人牺牲的意义和对其家庭的责任上,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

  刘振云就著小说的内容侃侃而谈,与平时略有些沉默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林朝阳笑看调侃道:“真不愧是中文系的,分析的头头是道!”

  刘振云有些不好意思,“当著你这个作者的面说这些,都是班门弄斧。”

  你看,这才是正常人在面对作者谈论作品时该有的反应

第91章 这不是我的词儿吗

  (高山下的花环》作为战争军事题材小说的突破性是毋庸置疑的,刘振云看完小说来找林朝阳这个作者交流,充分证明了他对小说的喜爱,但要说他对小说有多么推票,那倒不至于。

  因为文学界向来有一种风气,那就是提倡作品必须要具有现实王义批判精神,揭露各种社会矛盾,对社会的黑暗面和弊端进行深刻的批判这种思潮自五四运动以来深刻的影响著中国文学的发展,直到今日。

  刘振云作为燕大中文系的高材生,也同样抱有这种心理,但他抱有的开非是那种只认批判”的偏执,所以在看待《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时,态度可以说是客观的。

  你这部小说发表了儿大,大家的讨论热情居高不下。”刘振云说道能引起中文系的讨论,看来小说写的确实不差。“林朝阳哈哈笑道两人一路闲聊著回到学校,快到三角地的时候林朝阳问:“最近怎么没看著健功?”

  开学之后林朝阳一直没去中文系蹭课,再加上一个暑假没见面,所以问起了熟人的情况。

  他啊,他们那伙人这会儿正迷话剧呢。

  “话剧?”

  中文系要成中戏了?但倒也可以理解自恢复高考、学生们入学以来,燕京各大高校一直鼓励和培养学生们开阔视野,提升艺术鉴赏水平。

  电影、话剧、京剧、乐团、舞蹈演出、歌唱比赛、运动会-...这个时候条件虽艰苦可学校给大学生们创造的业余生活堪称盛宴作为中文系的学生,看话剧几乎是每个学生每个月必修的娱乐活动目然而然的,大家对于话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嗯,暑假的时候七七级的李春在家里写了个剧本,最近大家在张罗著排演,我们班还有人也去参加了。”

  聊到三角地,两人分开,林朝阳回了图书馆这天,中文系有吴祖细的课,林朝阳又跑去了听课他一出现在教室,便引来了所有人的侧目。

  暑假一个多月没见面,再见面本应该有些生疏,但这个暑假大家在诸多报纸和杂志上看见了太多次”许灵均”的名字,丝毫没有对林朝阳感到陌生。

  “你小子可真能折腾!”

  林朝阳入了座,他旁边的陈健功如此说道。

  “怎么就能折腾了?”

  陈健功眼晴朝前看,脸上露出几分赞叹之色,嘴里低声说道:“五月份《小鞋子》发表,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响,你还不知足。转头在《十月》上发了那篇演讲稿,我最近可是没少在报刊上看著骂你的文章,你可真是怕自己不够火啊!”

  扯淡。我哪阴道演讲稿发到《十月》上会有那么大的反啊?”

  “你敢说你不知道?我看你就是故意的,现在你许灵均的大名可是响彻中国文坛,成大作家了!”

  滚蛋!“林朝阳笑骂了一句。

  调侃归调侃,但陈健功有一点说的是对的挨骂归挨骂,但按照现在的舆论状况看,林朝阳的名气可要比许多老一辈作家还要大。

  他的这种情况在七八十年代的文坛其实并不罕见,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众对于文学超乎寻常的喜爱书店的新书随时被一扫而空,图书馆永远人满为患,无论是干部、学生、工人、农民,大家都热爱读书,喻喻压抑十年之后爆发出的读书热情贯穿了七十年代后期和整个八十年代,也造就了这个时代的超级明星一作家与诗人。

  他们拥有比后世的大明星还要可怕的影响力,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如今的林朝阳,虽然作品还没有几部,但他和他的作品在文坛以及读者群体当中的讨论度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却始终居高不下,俨然已经成为新生代作家中最具话题的人物。

  “瞧你,开不起玩笑!“陈健功敛去脸上的恢谐,正色道:“说真的。你最近的讨论度确实有点高,王要是作品也确实出彩。这才儿个月啊,《小鞋子》的风潮还没过去呢,《高山下的花环》又出来了。你这部小说我可是认真拜读了,在近些年的军事题材小说当中绝对是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

  我宁愿不要这种讨论度。”

首节 上一节 66/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