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第328节

  陈晨诚不欺我。

  看这样子,几位领导确实是来给自己加冕的。

  有一说一,信远钢管厂乃至整个的临阳产业链能有今天的成绩,卫筱当初都没有预计到。

  但项目开展之后,人家确实是嗷嗷赚钱。

  于是她扬起小脸,睫毛舒展:“我很惭愧,只能说越努力越幸运叭。”

  “老实话讲,我们内部当初对于这个援非农业工程不太看好,觉得有点赔本赚吆喝。”

  “但国家把任务降下来了,我们当然是配合。”

  “结果做着做着,产值很高,利润也很可观,还顺便帮了一把临阳市。”

  “属于是双赢了。”

  钱进立刻抠出+1:“绝对的双赢!”

  “因为这个经验,我最近思考了很多。”卫筱小算盘打起来。“全国类似的城市有很多,而全世界需要援助的城市也有很多,我们可以在拉美、东南亚这些地方复制类似的模式。”

  陈晨听完捏了一把汗,心说这个模式可不兴复制。

  一个地方玩玩就够了。

  但凡推广到全世界,那不和三战全面爆发是一个道理吗?

  转过头。

  站在一旁的孙主任也默不作声,只是时不时的给陈晨投来深邃的目光。

  这让陈晨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钱进就单纯多了。

  这才刚走进工厂,王翰生就被信远钢管厂的规模震惊了。

  他还能挑出什么毛病来?

  “那什么,既然几位领导来了,那就让卫董事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先进经验吧。”

  “哪有什么先进经验,运气好。”卫筱表面谦虚了一下,然后看向人群:“我也就是挂个名,具体的还是让钢管厂的总经理来介绍吧,郭厂长到前面来。”

  话音落地。

  一个憨厚老实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他叫郭世伟,负责信远厂的具体事宜。

  在产业合并之前,他就是厂子的副厂长。

  后来魏修过手,对厂子的人事做了优化,觉得郭世伟能力还行,就给他扶正了。

  郭厂长十八岁就进厂,上过三次光荣榜,一路干到副厂长。

  全程经历了信远厂辉煌与低谷,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人。

  所以他站在领导面前时,感慨颇多。

  “其实我们厂这几年都是在泥潭中挣扎。

  “主要是啥呢,产业一升级,像钢制品这样的初级工业品市场份额基本就定死了。”

  “我们之前的思路是在产品上下功夫,然后在国内市场找出路。”

  “找着找着,路就堵死了。”

  因为郭厂长经历过这一切,所以语气里多少带着一些沧桑,很有代入感。

  领导们当时就听进去了。

  信远厂面临的困境,又何尝不是国内大多数老工业厂面临的困局呢?

  “幸运的是,卫董事长派来了飞牛的魏总。”

  “哪个wei?”孙长兴问道。

  陈晨随口解释:“魏修,您应该见过。”

  “……”

  孙长兴当时就想起来了,心说对,这事儿对!

  也就这个魏修能搞出这么多的幺蛾子。

  不过孙长兴并没有发表看法,挥手让郭厂长继续说。

  “魏总来了之后,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

  “说国内有产能,国外没有。国内没市场,国外有。”

  “他让我们把格局打开,眼界放开,多出去走走。”

  “这一走不要紧,我发现国外才是广阔的天地啊。”

  “在我们这里显得很落后的基础工业产品,在他们那里是生活必需品。”

  这是基本的外贸常识,但王翰生听着有些头皮麻:“你具体说说,具体是什么产品。”

  郭世伟转身从半成品料堆里拿起一根钢管。

  “就是这个。”

  “这种产品目前是我们厂的拳头产品,销量最大,年产能过百万吨。”

  “他的学名是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

  “主要用途是当做灌溉管、输气管,反正就是搞基础工程建设用的。”

  卫筱曾经在华卫的报告中见过这玩意儿。

  当地农田设施的灌溉水管就是用的它。

  而且还援助出去了一部分,当做当地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用。

  唯一没想到的事,这水管的用量竟然那么大。

  年产百万吨不是开玩笑的。

  王翰生接过水管,和身后的陶文辉、孙长兴对了对眼神。

  三个人有一定的默契,似乎在眼神中达成了什么共识。

  于是他问道:“你再详细说一下关于这个水管的事情。”

  郭世伟看了眼陈晨,于是风轻云淡道:“这玩意儿也没啥可说的。”

  “以前我们国内水管都用这种。”

  “后来改成pvc、ppr这些塑料管了。”

  “铸铁管就只用在煤气这些领域。”

  “工艺也不复杂,国内产量又大,所以很卷。”

  王翰生对于这些仿佛都不感兴趣,直接切入话题道:“你手里这根管直径是多少?”

  “114.3毫米。”郭世伟对于自家拳头产品的参数了如指掌。

  “为什么是114.3???”

  王翰生有些咬牙切齿。

  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因为这个数字今天他看到过不止一遍了。

  就在这时。

  陈晨突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王主任是吧?你有所不知,这管直径可不是我们说多少,就多少。”

  “管道这方面国家有严格标准的。”

  “像你手里这根,俗称4寸管,标准直径是115。”

  “我们出产的是114.3,0.7毫米的误差也是符合国标的。”

  “不信你可以查查。”

第213章 创新是企业的命脉

  “你说的国标,该不会是GB/T28708-2012吧?”

  孙长兴清楚的说出国家执行标准,而且一个字母都不带差的,给钱进直接看懵了。

  什么叫领导?

  这叫领导!

  人下来视察之前,功课做到姥姥家了。

  知道目的地是水管厂,直接把水管的国标编号背下来了。

  这还了得?

  郭世伟也有些惊讶:“首长您不是军队出身吗?看来对我们这个行业也很了解啊,佩服佩服。”

  孙长兴没说话,后槽牙咬的吱吱响,心说正因为我是军队出身,才对你们这个破玩意儿这么了解。

  【GB/T28708-2012】

  【114.3】

  这两串字符出镜率最近实在是太高了。

  无论是国防口,还是外事口,都被这段神秘的编码刷屏过,动静不亚于一场台风。

  最特么的像台风的是!

  整个事件的中心,临阳市信远钢管厂这个风眼平静的一批。

  所有人脸上都风轻云淡,到现在还一口一个水管。

首节 上一节 328/5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下一篇:让你模拟犯罪,你模仿极盗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