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农业狂魔

农业狂魔 第175节

  而99年,眼前这個家庭的月收入,却达到了2000块。

  虽然称不上奔小康,但绝对不属于贫困户。

  可看看对方的居住环境……

  余阳一边逗弄小娃娃,一边拿出手机联系办公室。

  “尽快组建一座大型托儿所,最好一周内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凡是三元厂区的职工,无论正式,还是雇佣,都可以把孩子委托给该学校照看。”

  “大当家,咱们现在根本腾不出任何房屋,更不要说大型场所。”

  “粮所呢?”

  “全都住满了,并且是三间大瓦房,隔离出三个小间,每个小间住两个家庭,甚至新成立的街道办,也都挤在一个小间办公。”

  “塞了这么多人?”

  “大当家,春节之前,十里营的人口从3万暴增到10万,年后又从10万暴增到30万,并且数量每天都在激增。”

  “咱们在厂区各个出入口设了卡,还挡不住外界的人进来?”

  “人家托儿带口的从豆地里走进来,咱怎么拦?之前黄乡长曾打算在厂区周围拉一圈铁网,后来考虑到成本问题,再加上有铁网也不一定能拦住,索性放弃了。”

  “……”

  余阳忽然想起了深圳。

  据说有许多商业大佬,都是在深城发展初期,钻铁网进去,然后发家致富的。

  其实想想也是。

  等十里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大规模拆迁,眼前的窝棚肯定可以拿到拆迁补偿。

  因为余家村的落户门槛,是缴纳2~5万手续费,然后获得20~50平方的建设类土地使用权。

  否则眼前这户人家根本不可能在这搭建窝棚,即便建了,也会被强拆。

  沉思中。

  外面传来一阵阵利用小喇叭录制好的喊话。

  “今晚11点,韩垓南侧的十字路口,150车水泥,卸一车50块,要300人,只限劳力,要去的抓紧报名……丑话说在前,报了名,拿了对应车牌号,不去卸货的,我肯定把你撵出余家村。”

  “今晚过了12点,台前火车站,120节车厢的木料,人跟随半挂过去,卸车再装车,每车60块,要480人,男女不限……”

  “明天上午,旧县乡砖窑红砖装车,一块红砖5厘……”

  伴随喊话,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交谈声。

  “二爷,这是俺外甥,高中刚毕业,一直在家闲着,刚过来,您看能不能报名?”

  “不是咱余家村的人,不能。”

  “二爷,抽烟抽烟。”

  “不能坏了规矩,否则三元不认我这个二爷爷,等我百年后,还怎么入祖林。”

  “咱都在一个村里,您帮帮忙。”

  “你外甥?”

  “是啊。”

  “亲外甥?”

  “俺亲妹妹的儿子。”

  “你可不能骗我,前几天,村东头的余铁柱,为了3000块钱的蝇头小利,说一个外乡人是他儿子的小舅子,让我安排了工作岗,后来调查清楚,余铁柱被我抽了50鞭,背都开花了,现在还在乡里卫生院躺着贴中药呢。”

  “二爷您放心,俺绝对不作假。”

  “那好,既然咱一个村的,他又是你亲外甥,还是高中学历,那我就安排安排……”

  二爷爷翻翻记事本,念道:“三元建材集团刚刚成立,正在招收产品推广经理,负责推广无砟轨道、预制混凝土构件、定制类型的钢结构产品。

  客户群体主要为东山府铁路机构、各地市城市轨道交通机构、大型建设集团……你叫啥?”

  “胡伟,那啥,二爷爷,我只是高中毕业,能干这工作?”

  “正常来讲,三元建材集团招收门槛是本科毕业,以你条件,求爷爷告奶奶都甭想进去,但你是余家村的外甥,这就好办了,我给三元建材集团的负责人小涛打个电话,你今天就能入职。”

  “还不快点谢谢二爷?”

  “谢谢二爷爷。”

  “都是自己人……再就是,伱们要通知下去,余家村落户要求提高了,20万~50万,划拨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变,依旧是20平~50平。”

  “这么高?”

  “待遇提高了,门槛肯定要提高,否则外乡人涌进来,这窝棚怕不是要跨越高速,延伸到韩垓。”

  二爷爷说完,看到余阳走出低矮窝棚,连忙打招呼,“三元,你咋来这了?”

  “北边失火,我过来瞧瞧。”

  “哦,中午了,有个上育红班的小娃娃,放学不去食堂,却想着回家给父母做顿饭,不小心把油锅烧着了,万幸人没事。”

  “咱这窝棚区,谁负责?”

  “老支书抓财政,你爷爷抓纪律,人口主任抓落户,妇女主任抓生育,我是村办经济负责人,主要解决就业……第一季度,咱们村入账7600余万。”

  “这么多?”

  “落户2600多个家庭,每个收取2~4万,再就是村集体产业营收,以及村集体土地对外租赁。”

  “挺好,就是这窝棚必须整改,天热了,容易引发聚集性疾病。”

  “晓得,村委会采购了一大批生石灰、消毒液,以后定期消杀,尽量做到最高。”

  “啧啧,想不到您也会说官方话了……我的意思是,虽然咱们解决不了窝棚现象,却可以利用现有的产物,改变现状。”

  “嗯?”

  “把窝棚推倒,再把土地划区,大规模铺设钢构塑料大棚,然后隔离出20~50平不等的房间,同时解决供电、供水、旱厕、垃圾集中处理等问题,以咱们当前的人力、财力、物力,估计三天就能让这里大变样,并让这里变得错落有致。”

  “我们也想过这个办法,问题是,要征收村民意见,以前两三百户,好解决,现在三四千户……”

  “征收个屁,谁不同意,谁不是咱村的村民。”

  余阳摆摆手,“就这么定了,三天后,我看不到我想要的,你们全都退出余家村。”

  “……”

  很快。

  架在众多哨塔中的大喇叭,播报了余家村拆迁的消息。

  等到下午3点,三元建设集团从平阳县招收的施工人员,组成拆迁队,挨家挨户通知,或抱走小娃娃,或抬走老头老太,或运走狗笼鸡笼……

  下午4点,一辆辆推土机入场,一辆辆渣土车往返奔波。

  下午6点,打桩机入场……

  晚上8点,钢材抵达,焊接机入场……

  凌晨12点,在吱吱啦啦的切割声中,一座座塑料大棚,成排成列的向东铺向平东湖,向北铺向砖窑产业区,向南跨越省道铺向十里商城,向西抵达高速公路……

  次日一早。

  砖窑多媒体会议室。

  负责窝棚改造项目的市二建董事长,汇报工作:

  “钢构塑料大棚长50米,宽30米,内部采用‘铁皮包裹的隔音棉’进行隔断,两端设置出入口,中间设置走廊。

  南北各十五户,南户宽3.2米,长6.5,北户宽3.2米,长15米,尽量补足村民原有的窝棚面积。

  一座塑料大棚可容纳30户,此次铺设2000座,等全部完工,可容纳6万户,几乎一次性解决了整个十里营的居住问题。

  后续我们会改进塑料大棚结构,加装通风设施、消防设施、铺砌水泥板路。”

  余阳看着连夜制作的PPT,以及上面轮番呈现的各种设计图、规划图、结构图、鸟瞰图。

  “挺好,这也算是咱们当地的特色了。”

  “只是塑料棚顶不耐用,尤其居民生火做饭,会加快塑料纸老化速度,必须一年一换,甚至会因为小孩投掷杂物,发生漏雨漏水等问题。

  再就是,隔热效果不好,到了夏天,内部出现温室效应,常人根本坐不住。

  所以我跟范涛商量,打算联合投资研发一款隔热材料,用于居住型塑料大棚、养殖厂大棚、众多生产加工厂的顶部隔热降温。”

  余阳闻言,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系列隔热产品。

  隔热膜、隔热棉、隔热板、隔热油、隔热漆……

  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射物体表面,可令物体表面温度上升到70~80℃。

  这些材料,有的可以令物体表面的温度下降30℃,也有的可以令表面温度下降40℃。

  甚至可以做到保温、反射紫外线……

  当然,效果不同,生产成本不同。

  而参考自家现有资源,最佳选择肯定是防火防水型的隔热涂料。

  尤其利用船坞配置无砟轨道的沥青混凝土时,在水泥配料表中,船坞曾体现过防水、防火、隔音、反射光能、反射紫外线、吸收弱化红外线等参数。

  ‘果然,自家最牛掰的建筑,不是城镇中心,也不是马厩、铁匠铺,而是未来可以建造航姆的船坞。’

  余阳沉思片刻,看向市二建董事长,“咱家研发无砟轨道的时候,曾配置过一款防水防火耐高温的水泥漆,后来研发油墨、颜料等等,又从植物基材料中剔除了一些无机物。

  而这些无机物跟水泥漆混在一起,听研究员讲,似乎可以作为反光隔热涂料。

  不过,这需要研究员确认一下。”

  市二建董事长没问咱家哪来的研究员,因为这是公司核心机密,否则哪来的三一豆种?

  “大当家,不知什么时候可以量产?”

  “等我问问那边,如果符合要求,新型水泥漆就交给范涛的建材公司负责生产,你们公司负责承揽相关施工。”

  “好!”

  ……

  中午。

  余阳来到船坞,找到沥青混泥土配方,从中复制出水泥配料表,再参考另一个时空的一些无机反光隔热涂料的成分,配置新型水泥漆。

首节 上一节 175/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

推荐阅读

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