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1995 第22节
毫无疑问,在确认这一点后。
提前把它们“创作”出来的,正是米洛。
哈佛大学旗下的出版社。哈佛出版社已经印刷《好达芬奇密码》,即将推出上市。
而米洛则选择把《天使与魔鬼》提前拍摄出来。
《达芬奇密码》是被验证过的,是美国当代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自上市之日起便火爆异常。
有了小说的火爆销售,原时空才有丹·布朗电影两部曲的面世。
类似《哈利波特》,先有小说的火爆,才有后续电影的疯狂。
在米洛的计划中,《天使与魔鬼》差不多可以上映的时候。
那时《达芬奇密码》已经热销了一段时间,应该已经有影响力的时候。
届时挂上畅销书前作的名义,对票房的帮助绝对不低。
哦,当然,他也不会忘记让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学乐出版社和华纳兄弟,以及作者J.K.罗琳赚嗨了的哈利波特。
但他记得,哈利波特这个时间段已经被创作出来。
只是还没出版,穷困潦倒的J.K.罗琳正在到处找出版社投稿。
他没有提前创作出《哈利波特》,而是在上个月就让温迪派人去伦敦那边找J.K.罗琳。
目前还没找到,毕竟没出名前的J.K.罗琳穷得要命。
视线回到拍摄现场。
影片里出现的圣伯多禄广场,是剧组完全搭建的场景。
显而易见,教会绝不可能允许影片的摄制组,进入真实的圣伯多禄广场进行电影拍摄。
好在电影有迪士尼的投资,迪士尼现在又有求于米洛。
在迪士尼出力下,米洛挑选了好莱坞公园的跑马场作为片场。
剧组会在这里搭建圣彼得广场与拿佛纳广场,而梵.蒂.冈城就由洛杉矶体育馆乔装而成。
再说回拍摄。
米洛当然不会导演的技能,但他见过导演拍电影。
虽然拍的是短剧、短视频……
但……小四和老韩会拍电影吗?
人家不是照样拍出来了。
小四和老韩二人因此也向世人证明了一件事。
不会当导演没关系,只要你的副导演和摄影师够给力那就没问题。
所以米洛在挑选副导演的时候,挑中了沃利·菲斯特。
他是2024年的时候,好莱坞公认的史上最杰出十大摄影师里前五的存在。
而且也有导演的能力,不过没有他的摄影能力那么有名。
况且米洛脑海中有成片,甚至有很多观众们对电影的吐槽和意见。
他完全可以依据成片,再根据后人总结出来的不足进行修改。
有这项能力,他有信心挑战世上任何导演。
此外,《天使与魔鬼》也不是什么需要角色演技和导演能力的电影。
它不是文艺或者剧情类电影。
它是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风格,含有大量宗教隐喻和理论。
需要的是镜头语言,还有那种宗教的氛围感。
而这恰巧是沃利·菲斯特的强项。
花了三天时间,在沃利·菲斯特的帮助下,米洛渐渐上手。
他成功把第一幕教皇去世,意大利研究所里研究出反物质的剧情给拍了出来。
拍摄后面这个镜头的时候,米洛非常想吐槽。
意大利要真有这种科研能力,能研究出反物质这种大杀器的话。
那它就不会成为一战和二战的笑话!
不过小说和电影嘛,讲究一个虚幻。
逻辑上说得通就行。
拍完这一部分,按顺序应该是绑架候选人,光照会现世杀人,侦探追逐战……
但是考虑了下,米洛决定先拍广场部分的戏。
这部分需要的龙套较多。
他可以在拍摄这部分的时候,把需要龙套多的剧情镜头放在一起,尽量几天内拍完。
这样可以省钱,效果上也会好一些。
只是,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无论是长远的计划还是临时的计划。
就在米洛开始拍摄广场戏的第二天。
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
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含有大量宗教理论的小说著作。
《达芬奇密码》上市了。
第22章 美国总统带货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我试图去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人,也是个很奇妙的人,我没有当面和他交谈过。
你们都知道,我向来喜欢在作家们的作品里寻找他们的特质。
但这次是个例外,我将他的作品反复看了数次,却很难想出作品和它的创作人的相同点。
我想看到这里的读者,应该都已经买到了你们想看的《达芬奇密码》。
并且看完了这本精彩至极的……我很难形容它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侦探?悬疑?惊悚?亦或宗教。
在讨论米洛这个作者前,我们再来看看这本小说的内容。
在小说里,米洛援引了大量相关的艺术史、宗教知识及历史掌故或野史。
但他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进行了自我化的改造,使它们获得了新的生命。
这种挑战传统的做法,最初源于现代主义作家,但在后现代派小说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米洛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
如《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以及《最后的晚餐》——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
米洛先是借小说人物之口,对《蒙娜丽莎》中的人物性别提出了置疑,继而指出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
而《达·芬奇自画像》里的画家肖像,实际上也是一个“雌雄同体”。
在米洛眼中,这两幅画已不是简单的独立存在,而是两个相互关联具有相互指射意义的个体。
最有意思的,是……省略865个单词。
好了,小说的内容说到这就停吧。
你们只要去书店,花上12.99美元,就能了解到更精彩的东西。
我们再回来说说一切的开始,它的创作者——米洛·布莱克本。
很难想象,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只是是个整天买醉的纨绔子弟!
是的,没错,就是字面的意思。
米洛·布莱克本的父亲,约瑟夫曾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生于富裕家庭的米洛,整日流连于酒色之间,沉迷在他自己的迷梦里。
然而这样的日子,四个月前,他突然醒了过来。
这是因为米洛有一个哥哥,他的哥哥是个圣徒般的人物。
四个月前,这个圣徒般的人物蒙主恩召了。
米洛痛哭流涕,甚至因此哭到昏迷,哭到人事不省。
等他醒来以后,哥哥也下葬了。
米洛就此放下酒杯,他拿起了钢笔,写起了小说,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让人惊讶的成绩。
这太让人吃惊了,一个四个月前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纨绔子弟。
却在四个月后,创作出月销量120万本,《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连霸占五周的畅销书作家。
我非常疑惑,我甚至怀疑……但后来,我和主的牧羊人,尊敬的本杰明·布彻尔主教聊天时。
主教告诉我,这是因为米洛蒙主福音。
他受神启,他是祂所偏爱的!
我恍然大悟,因为除此再无他解。
米洛·布莱克本,他绝对是主的福音,蒙主恩宠。
否则那样子的他,原来的那个他。
又怎么可能写出《达芬奇密码》呢?
如果可以,我希望他能接受我的专访。”
上一篇:高武:道德绑架?我反手断绝关系
下一篇:娱乐:从练习生开始的顶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