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1995

美利坚1995 第357节

  而米洛是美国人,就像英国人在美国投资几乎没什么限制一样。

  美国人在英国这边投资,也一样没什么法律限制。

  有需求、有资格、有资本,米洛当然要好好挑选收购目标。

  看完所有资料之后,米洛思考良久,从中拿出了两份资料,分别是《金融时报》和《每日电讯报》!

  这两份,是最适合他收购的报纸!

  《金融时报》创办于1888年,是英国最好,也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和财经报纸。

  此时全球日总销量在只剩下80多万份,巅峰时期日销量超过两百万。

  其中70%的销量由国外贡献,到了后世《金融时报》更是以8.44亿英镑的价格易主日经新闻集团。

  虽然到了后世,因为《金融时报》积极拥抱互联网,所以读者几乎转移到了电子端订阅,纸质方面订阅就较少,日发行量也就几十万份,但是其电子订阅的读者拥有六七百万。

  此时的《金融时报》集团,归属于培生教育集团,培生集团持有其71%的股权。

  并且《金融时报》集团又持有《经济学人》公司50%的股权。

  而《经济学人》公司是世界四大财经杂志之一的《经济学人》的拥有者。

  所以米洛只要收购了《金融时报》,就可以顺便把《经济学人》杂志也给收购了。

  米洛顷刻间就可以打造出英国最大的财经新闻公司,成为财经新闻领域的无冕之王,影响力可想而知。

  到时候,美国有《纽约世界报》和《美国新闻》周刊,英国有《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杂志,起码就垄断了英美两国金融媒体四成以上的声音。

  而英美两国的金融业加起来,基本就相当于全球金融业。

  收购要是能达成,帕拉丁传媒起码在金融方面能成为霸主了。

  当然,收购《金融时报》的难度也很大。

  毕竟其母公司是培生教育集团,英国文化传媒及教育行业的霸主,也是世界文化传媒及教育行业的霸主之一。

  早先的时候,美国那些传媒集团在培生脚下还要瑟瑟发抖呢。

  不过得感谢如今英国的整体经济大环境,培生教育集团此时的经营状况也不太好。

  且培生教育集团主要是扎根教育行业,米洛认为,只要价钱出的合适,培生教育集团还是会愿意卖了《金融时报》的。

  毕竟培生教育集团是《金融时报》的后妈,把其收购过来也才二十多年,偏心的后妈卖了非亲生的儿子养育亲儿子也不是没可能。

  相比较于《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的收购难度就更小了。

  此时《每日电讯报》日发行量在八十十万份左右,只在英国国内发行,报纸的政治立场不鲜明,很符合帕拉丁传媒政治立场中立的属性。

  很有收购价值。

  《每日电讯报》几经易主,此时的所有人是加拿大人布莱克,十四年前被布莱克抄底买过来的。

  布莱克买《每日电讯报》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贪图有利可图。

  所以米洛相信,用钱砸也能砸过来。

  暂时,米洛就打算收购这两份报纸。

  至于电视台方面,目前还是稍微安静一些,免得引起一些本地人的注意。

  决定之后,米洛把这两份资料丢给安德烈,吩咐道:“安德烈,尽全力把这两份报纸收购到手,之后再把《经济学人》杂志也收购过来。”

  说着,米洛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向他,掷地有声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只要结果,我允许你溢价一倍收购!”

  安德烈一惊,表情变得极其严肃,他感觉到了老板的坚决,竟然说出了允许溢价一倍收购的话。

  但是他要是真的溢价一倍收购过来,虽然老板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那会显得他的无能!

  这是老板第一次交给他的任务,必须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出来。

  因此,安德烈心中压力很大!

  但是他并不畏惧,反而胸中涌起一股豪气。

  老板有如此雄心壮志不更好吗?如此方能让他一展才能!

  安德烈重重地点头,保证道:“老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米洛微微颔首,再次说道:“如果有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期待你的好消息!”

  “是!”

  安德烈高声应道。

  之后,他拿着资料离开,前去制定收购方案。

  卡文厉害,今天只有这些了

第234章 不算偶遇的偶遇

  整个上午,米洛还是有在工作的。

  既然来都来了,而且还是对美国不设防的伦敦金融城。

  要是不来一发,那他会觉得自己是白来了的。

  如果说以前的英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话。

  那是因为那时候,英国也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市场,以及本土到处都是的吞进大量原材料,吐出大量工业品的工厂。

  铸就了伦敦当年的世界中心,还有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日已经落下。

  还有不列颠长久以来的去工业化。

  坦白来讲,要不是还有英联邦内部的市场,加上两百多年的阔绰生涯留下来的影响力。

  伦敦连想当纽约的分部,连当华尔街影子的资格都会失掉!

  不过现在嘛,伦敦就是华尔街的一部分。

  是华尔街入侵欧洲的最好跳板。

  像现在,米洛盯上了法兰西国内的几个奢侈品公司。

  也看上了意大利和法国合资的半导体公司。

  还有德国的一些不错的产业。

  在亲自下场前。

  坐镇伦敦的他,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

  为接下来的利益需求预备好一切。

  不过真正需要他做的事也不多,大部分的事情手下的员工们可能为他搞定。

  需要他做的事情,一个上午基本就搞完了。

  所以中午吃过饭。

  米洛便离开公司,决定继续逛一逛伦敦这个曾经的世界殖民帝国核心。

  他打算先沿着泰晤士河闲逛一番,领略泰晤士河两岸的风景。

  这里几乎是伦敦的一切精华,当年最开始时伦敦的那些工厂就都在河的两岸。

  就像他当初刚去纽约的时候,在纽约到处闲逛一样。

  旅游嘛,就是一个人去另一个人呆烦了的地方待一小段时间。

  恰逢伦敦今天天空飘着细雨,赏伦敦特色雨景未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乐趣。

  泰晤士河岸两旁,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英国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伦敦标志性建筑物伊丽莎白塔,即大本钟。

  泰晤士河的入海口一般都布满繁忙的商船,反而是上游的河道以其静态之美而著称于世。

  所以米洛问了出身英国的一位布莱克本基金会顾问后便决定,从上游开始步行,更好地领略沿岸的风光,走到哪里算哪里,一次走不完就分两次三次。

  虽然说英国的治安环境,因为有禁枪,所以比美国很多地方是要好很多的。

  更不用说伦敦这种首善之地。

  不过治安还是很注意,米洛这次带了三十多个保镖过来。

  除去一小部分留守在酒店里,其他的都被他带了出来。

  五六个人随身,其他人换上便衣,在附近警卫。

  托驻英大使伯克利的福,这些保镖们里面有一部分人持有武官身份可以合法持枪。

  所以除非是伦敦官方想动米洛,否则就像爱尔兰军你真有点什么想法,他们也很难冲破米洛的安保们。

  一路上,大卫、肯尼直接就跟着米洛。

  其他保镖隔开七八米,前后左右跟随。

  车子则在后面慢慢地吊着,米洛漫步在泰晤士河两岸。

  遇到好玩好看的地方,他不会停下来,这种随心所欲的状态,让米洛心情十分放松。

  就在这时,他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走出来时,发现外面宽敞的议会广场上不知何时架起了一个带顶的临时舞台。

  一群人把舞台围了起来,舞台上,一个人正在弹奏着钢琴。

  街头表演?

  还是什么快闪?

  看见甚至有伦敦的警察,在一边维持秩序。

  米洛于是就带着人,走近前去。

  只听了十多秒,米洛便听出来了,此时台上那架钢琴是好琴。

  但是那位年轻人的钢琴技巧不到家,演奏地一般般。

  福音没感觉到有什么危险。

  米洛便也带着休闲放松的心情观察起来。

  很快,台上的年轻人演奏完毕,场上想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那年轻人顿时面露沮丧地走下了台,然后主持人上去说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357/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高武:道德绑架?我反手断绝关系

下一篇:娱乐:从练习生开始的顶流玩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