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1995 第68节
别傻了,那是正常男人的反应。
不是正常好莱坞男明星的反应。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后大抵的选择,也只是和妻子或者女朋友离婚、分手,然后再娶/找个新的而已。
漂亮的女人没办法永远十八岁,但永远都有十八岁的漂亮女人。
女人如衣服。
欧美没这句话,但有类似观点。
除非是那种有后台有家庭背景,双方结合代表两方利益合作的女人才不算衣服。
那算纽带。
《天使与魔鬼》上映后的第三周周末,票房已经下降到了3200万。
但相对同样减少到2500家的影院,这个数字依然还是算不错的。
北美总票房也由此攀升至1.6亿美元。
这无疑让很多不看好这部电影的人大失所望。
某些没有风度的家伙,少不得酸溜溜的说上几句。
可惜并不能影响到《天使与魔鬼》的大好局面。
不少影迷都表示这是部让人激动的电影。
“主完美无瑕,但旧教徒最擅长曲解主的声音。教廷绝对不完美无瑕,以前从来没有电影敢这样拍,现在有了!所以我觉得《天使与魔鬼》特别真实!”
一位观影后的影迷,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兴奋地说道。
这位影迷被采访前,声称其是虔诚的路德宗信徒。
他是个丹麦裔美国人。
路德宗1529年创立于德国,是最早的基督新教派。
在很多关于宗教的学术文章上,学者们很多时候也会用路德宗这个统称来指代整个新教,这是广义上的路德宗。
狭义上的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北欧五国。
至于路德宗最大的特点——它特别爱黑天主教,尤其喜欢冲教廷。
当然,也有信徒不满:“我承认这是部不错的电影。但它明显抹黑教廷,受到神启的人绝对不会抹黑教廷!”
显而易见,这位应该是教徒里面的天主教信徒。
美国人口里面有55.6%是新教,即路德宗演变出来的各个宗。
天主教徒要少很多,而且远没有欧洲和南美那边那么虔诚,很多习惯也偏向新教。
即使《天使与魔鬼》多少有些抹黑教廷的嫌疑。
但是毕竟也只是嫌疑。
除了个别狂信徒不满,普遍上路德宗们还是非常欣赏的。
无论怎样,即使随着奥斯卡的临近,各大媒体们开始热炒小金人,《天使与魔鬼》在96年年初还是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而创造出这一切的米洛却在中场庆功酒会上,享受了一道餐后甜点后,继续回到工作中来。
坦白的说,妮可·基德曼作为野心非常大同时行动力很强的那种女人,而且因为汤姆·克鲁斯的原因,在名利场上很有一套,并不是个很好掌握的女人。
但米洛只是把她当成餐后甜点,还是在她一生中最美味的时刻享用。
不过餐后甜点毕竟只是餐后甜点,虽然美味却替代不了正餐……也成不了正餐。
所以偶尔尝尝就可以了。
当然,米洛肯定不会白吃,手中确实有部电影适合妮可·基德曼。
帕拉丁电影公司现在已经成立编剧审核部门。
除了把米洛已经写出来并且注册好的剧本放进去以外。
温迪还招揽了一大批电影和电视剧的编剧。
这是奔着做大做强去的。
米洛现在已经不大写剧本。但是他会把“创造”出来的一些剧本概略,交给公司的编审部。
让他们进行扩写,米洛发现这样效率明显更高。
所以他记得,最近有一部自己写概略,编审部的编辑们精加工的电影剧本。
随着年份临近,它被米洛挑选出来作为今年或者明年拍摄的项目。
《红磨坊》,改编自1940年的法国电影和1953年的一部美国电影。
新剧本的《红魔方》电影上映后,在原来的时空里获得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同时还拿到了同年金球奖的一部电影。
妮可·基德曼五年后正是凭借这部电影,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的提名,让她在好莱坞成为二线巅峰一线未满的女明星。
正好拿来让她出演。
米洛记得这部电影还挺赚钱的,貌似是好莱坞史上第三赚钱的歌舞和音乐类电影。
第一名是《芝加哥》。
而且这种音乐和歌舞类的电影,只要拍得好。
它们票房收入往往只占20%左右。
利润的大头还在后边的录像带和DVD里面。
虽然投资成本往往比较高,但只要不扑街收益也很高。
所以这部电影被米洛挑选为今年和明年,帕拉丁电影公司会拍摄的电影之一。
本来他想让跟自己最久,也是最听话的泽塔琼斯来当女主。
但后来搞上妮可·基德曼这位原版女主以后。
他想着泽塔琼斯如今已拍摄了《天使与魔鬼》、《莎翁情史》,后续还很可能继续担任《达芬奇密码》的女主。
她没时间也没必当《红磨坊》的女主。
朱莉和布兰切特不合适,莫妮卡——米洛想把她培养成自己各种意义上能干的女秘书。
干脆让原版的女主,让妮可·基德曼来。
第70章 米洛在曼哈顿
行驶在曼哈顿街头的汽车里,米洛大马金刀靠躺在舒适宽大的真皮座椅上。
他双眼望着窗外,左手靠在车框门上,右手却轻轻抚摸着身旁助理莫妮卡光滑的黑丝长腿。
莫妮卡贝齿咬着樱唇,不敢发出声音。白皙的脸颊带着些嫣红,不知道是抹了好看的胭脂,还是起了自然的反应。
1996年1月20号,也就是昨天,米洛坐飞机来到即使是前身也没有来过的纽约。
在位于曼哈顿派克大道的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酒店,住了一个晚上后。
临近中午,米洛从华尔道夫酒店出来。
三辆凯迪拉克轿车组成的小车队,行驶在曼哈顿这座面积不到六十平方公里的小岛上面。
一边摸着黑丝长腿,米洛的视线却透过隐私玻璃,望向窗外最核心的纽约城。
也许,没有几个个城市像纽约那样,被人不断地描述,不断地虚构。
大苹果城,大都会,愚人村,它有太多的外号和名字。
很多人一到这座城市,就会迅速的爱上她。
太多人说这里是天堂,同时也太多人说这里是地狱。
纽约的精华其实就在曼哈顿,这也是米洛坐在凯迪拉克里,透过车窗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
说实话除了高楼大厦也没有什么了,不过当米洛站在帝国大厦前的广场上,抬头上望,这座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大楼实在是太出名了。
只是默默站着仰望了几分钟便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肯尼站在车前,给米洛打开车门,米洛坐进车里,对大卫说道:“去华尔街,去三一教堂。”
华尔街其实非常的窄,窄到差不多成了一条观光步行街。
汽车在华尔街的马路边停靠,米洛看着挤满人流的人行道,果然电影没有骗自己,人真的好多啊。
华尔街有四处景点一起看:纽约叁一教堂、联邦国家纪念堂、纽约证券交易所,还有卵袋子被摸得噌噌发亮的华尔街大铜牛。
在四散周围的保镖们保护下,米洛漫步在街道上,莫妮卡落后他半个身位,小碎步跟着他。
他和周围行色匆匆的人流格格不入,直到看到一所有着高高尖顶的教堂他才驻足停下。
这就是全美最古老的叁一教会。
这栋建于1846年的哥德式建筑,拥有玫瑰色砂岩的教堂外观以及26公尺高的尖顶。
来到纽约的游客们,为了登上塔楼一睹纽约的风采,纷至沓来。
当然,登顶不可能免费,毕竟这里是美国。
教堂……有的也要收费。
游客们要交纳一笔相当高的费用才能享受一览众楼小的待遇,这也给教堂带来了一笔颇为可观的收入。
仅仅因为这些,三一教堂是不会有什么名气的,顶多就只是个普通的旅游景点。
就像圣彼得大教堂是因教皇彼得之名,坎特伯雷大教堂有乔叟为之传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安葬着英王爱德华。
而都灵的一个小礼拜堂,因为传说中耶稣的裹尸布闻名天下。
三一教堂也和一个对美国来说很伟大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那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这人是美国国父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政党制度创建者。
汉密尔顿就埋在三一教堂的墓地里。
而这位美国国父之一的死亡,导致了美国的政党分裂,导致了美国两党的诞生。
而美国登顶以来,一直宣传三权分立和两党分制是让他们强大的原因。
于是三一教堂就变成了美国最重要的历史节点之一的发生地,所以才能有现在的名气。
但今天米洛来到三一教堂,可不是来观摩这座埋葬着美国财政和金融制度创始人的教堂。
上一篇:高武:道德绑架?我反手断绝关系
下一篇:娱乐:从练习生开始的顶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