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京当文豪 第171节
夜早就已经浓郁了很多。
“即便是现在书店开门,也不一定会买得到。”
“为什么?”
“因为买书的人很多,需要等待补货。”
买书的人很多。
事实上,可能很多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买书的人都无法切身的体会到“买书的人很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甚至就连大岛和也同样的,也无法真正的理解这句话。
要是单单从数据上来看的话,比起之前书多出一倍的备货量也是在彻底开售之后的不久,就销售一空。
而对于读者来讲,如果去的晚。
别说是进店挑选书了。
就光是排队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够看到书店的大门。
似乎真的一切都是一个巧合一样。
这本书发售了。
阿熏来东京了。
在东京人面前跳舞了。
晚上回去的时候,玩闹被人看见了。
这种不一样的,纯天然的,甚至带着一点梦幻的美。
似乎正是这批东京人所或缺的。
一切的一切融合在一起之后,就像是一个被压缩到极致的火药。
因为这一点点的火星的出现直接爆炸。
谁能够承受得住这种纯情呢?
就像是……就像是白月光一样。
那种诱惑是致命的。
即便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
但是还是忍不住的去追求。
用驹的话来讲,月光之所以一直都在天上,那就是等着人抬头看的。
事实上。
在伊豆的舞女准备发售的时候,其他出版社有想过做精准狙击的打算。
但是似乎那批老人并没有拿的出什么作品来。
所以,计划只能暂且搁置。
不过,文艺春秋那里正在为了这个计划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大岛和也得到的消息是。
似乎并不准备从纯文学上面进行建树。
而是转头考虑起了社会派推理。
毕竟,小院一树在纯文学这块天地上,已经占据了很大一块地方。
在纯文学上和小院一树竞争并不是一件很理智的事情。
但是如果从最近很是火热的社会派推理上入手。
通过目前纯文学的式微,直接从未来掐断,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关注小院一树的并不是称之为冤家的同行。
上野教授之前成立的关于小院一树作品的课题组也开始正式运转。
参加组会的人数不多。
他推了推滑到鼻梁上的眼镜。
“新书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吧。”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这个时候众人的面前还是都摆放着一本《伊豆的舞女》。
“我觉得,这本书目前来讲,可以称之为雪国之后的第二本,在这种虚无感觉上来讲。”
“所以,我想我们可以把着力点放在徒劳以及虚无这个问题上,但是在此之前,大家可以先说说,自己对于这本新书的理解。”
上野教授敲了敲桌子。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故事。”
这个观点直接让众人眼前一亮,然后转过头看向了坐在桌子最末端的那个学生。
“算是一场梦。”
“可能描述的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和最后的分别。
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场被压缩在极致离合悲欢。
就像是世界上最为极致化的悲怆或者怅然的结尾。
这种故事最后在几滴眼泪当中湮灭。”
这位同学说话的时候,上野教授回忆起了当时晚上看阿熏跳舞时候的眼神。
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怅然若失。
甚至都能够嗅到空气当中遗憾散发出的苦涩味。
这本书,他第一时间就阅读了。
不得不说,从这本小说的层面上来讲,小院一树算是成功的。
那种清新自然的笔法,读上去的时候,如同一股晨风扑面而来。
有一种,恍若春日午后,在林间草地上,清朗的空气混合着带有草香的露水气息。
这种稍显懒散,却不失局促。
那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局促呢。
上野教授思考了一会。
找到了两个并不算很合适的形容词。
涉世尚浅、略带天真且腼腆的局促。
对于那位同学的发言,上野教授还是比较满意的。
小院一树的文字和他的世界就是有这种魔力。
一种从始至终恍若溪泉般的自然。
从翻开扉页的一开始,就被潺潺流水温柔地包裹住了。
它带着你顺流而下。你有脱身的力气,可是你渐渐地又随波逐流。
因为这条溪流一直有这样的魔力,能把你温柔的软禁在它中间,从上游直到悲伤融汇,畅通无阻。
恍然一瞬间,像是走完了一个世界的周长。
第162章 另一个版本的舞女
上野教授微微颔首。
然后看向了下一位。
示意可以继续发言。
毕竟组会的意义就是让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
文学从来都不是局限的。
相反,是这个世界上最包罗万象的东西。
组会上每个人都讲出了他们对于这本书的感悟。
上野教授十分耐心的听完了所有的发言。
随后他拿出了一封信。
“这是安昙教授写的,关于这本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雪国出版前夕,我们几个人连夜去了一趟新潮的编辑部,就为了能够看一眼雪国。
当时我们都感觉到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这种感觉也很矛盾。
和刚才小西谈及书的时候说的一样,给我们的感觉是很清淡的文字,但是有十分浓烈的感觉。”
上野教授打开信件。
他没有说明,但是言外之意就是说接下来是要讲到的是安昙教授的信件内容。
“其实都能够感觉到这种十分清淡的文风。
但是安昙教授和我都认为,这类似于在烹饪料理的时候,不加入任何的调料,只需要发挥出食材本身的鲜味是一个道理。
似乎这本书比起之前的雪国来讲,爱情出现的频率更加高一点。
他笔下的爱情是淡淡的,一切都是淡淡的。
山间的雾气,山涧当中的草香,两个人相遇的甜蜜,还有最后的那种哀愁以及悲伤,全部都是淡淡的。
就像是一层薄雾浮在水面上,看得见,触及不到。
但是走了一段时间之后会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的混身早就已经被打湿了。
原本算是在看雾气,但是自己早就已经在雾气当中了。
或许我们不难发现一件事情。
上一篇:美食:和青梅竹马的摆摊日常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